切换到宽版
  • 14604阅读
  • 92回复

[首都]中国必需迁都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8-03
中国必须迁移首都的思考

2003年12月29日,韩国国会表决通过《行政首都特别法》,该法2004年1月1日生效,韩国新首都将迁往位于韩国中部的忠清地区,2007年底开工,2012年起总统府和中央行政机关分批迁至新首都。韩国迁都从纸上谈兵到迈出实际行动第一步,使得国人重新审视中国迁都的老问题。

实际上,早在1980年就有人主张迁都到湖北襄阳。自美国《新闻周刊》2000年发表沙漠化可能会使中国迁都的观点以来,公共舆论尤其是网上关于“迁都”的议论更是不绝于耳。用百度引擎以“中国+迁都”做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搜索到10万张网页,即可见一斑。
  简言之,国内关于迁都的各种议论可归纳为以下3种主张:
  一是完全反对迁都,维持北京首都地位不变。对于北京面临的问题,持该论者又有两种不同主张:(1)拓展北京城区。在北京近郊的顺义、昌平一线,或河北的涿州、廊坊等地建设卫星城。可以称为“首都东扩论”。 (2)主张北京天津合而为一,简称“京津合一”论。
  二是主张部分的迁都,主张实行“副都”“双都”论。“双都”一般指一个政治都,一个经济都;荷兰就实行这种制度。也有就季节而言的提法,如利比亚首都冬天在的黎波里,夏天在班加西。有些国家甚至有多个首都,如沙特有四个首都,行政首都利雅得、宗教首都麦加、外交首都吉达(外交部和外国使馆所在地)和夏季首都塔伊夫(避暑胜地)。国内有人提出以北京为政治都,上海为经济都;还有人提出可考虑在西安、武汉、成都、兰州等城市中选择一到两个作为“陪都”。
  三是“完全迁都”论,简称“迁都论”。认为中国应建立新都。当然对于迁都到何处又存在不同的多种意见。笔者赞成“完全迁都论”,下文进一步讨论。
  一直以来关于迁都的争论最集中在完全迁都与完全反对迁都之上,副都论在关于迁都的三种观点中,一直非真正焦点所在,因此本文对副都论不做讨论。
一、 完全反对迁都论与副都论
  完全反对迁都者认为:(1)针对北京缺水主张迁都的意见,举出中国地质大学《首都经济圈土地覆盖变化动态模拟与评价》课题组03年上半年得出的结论是:模拟演示显示,荒漠化不会影响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未来50年中国不会因为自然原因而迁都。(2)北京经济将受到重创。(3)北京战略价值不可取代。
  完全反对迁都论对解决北京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2种意见:
  1.首都东扩,建设行政服务中心
  2002-03-12《外经导报》总编辑卞洪登授权北方网独家登载的《首都东扩十问答疑》是这种观点的代表。此前,有人曾构想过一个大首都计划,通过轻轨铁路、高速公路把保定、天津、唐山、承德与北京连成一片。
  2.京津合并
  现在京津冀地区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延续明清时代划分,几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动。京津合并的说法由来已久。早在1994年10月,中国民进天津市委员会和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在天津联合举办“京津联合研讨会”,当地党政官员也莅会,无疑表明了一种姿态。会议将京津联合称为“一项大工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而北京官员态度非常不积极,当时的民进天津市委成员之一、时任天津市规划局副总工程师的穆学明曾经和一位前北京市政府高官谈到京津合并问题,而该高官称把北京的火葬厂搬到天津还可以。
  2001年3月穆学明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再次向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提案:将天津与北京两市合并,用5年至10年时间将其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大都市。当时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回复,行政区划变更须由国务院作出决策,他们无此职能
  京津合并对于北京好处多多,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获得快捷出海口。无论是秦皇岛还是京唐港,它们与北京之间的距离都超出京津之间距离一倍。天津港是中国四大亿吨港口之一。如果京津归一,就可以充分使用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实际上现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已经将北京、廊坊、天津、塘沽、天津保税区、天津港联系起来。地理、市场以及相关产业政策都在积极催生京津一体,京津迟迟不能合并的根本原因无非就是北京的首都地位作祟。
  目前看,完全反对迁都论中的北京东扩论点较京津合并更占据上风。
二、完全迁都论
  笔者支持完全迁都论。完全迁都论认为,迁都必须着眼于中长期后果,所谓北京交通、水资源等问题都是相对的短期问题。反对迁都论的局限性恰恰就集中表现在始终关注北京面临的环境因素等相对表面的短期问题,而忽视了迁都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和平衡巨大区域发展2个方面的中长期巨大价值。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及区域发展平衡2件大事筹划,无论北京是否缺乏水资源,以及是否存在交通环境等诸多问题,迁都均在必行之列,缺水与交通问题不过是为主张迁都提供了一个提出迁都的契机罢了。
1.迁都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北京作为封建时代首都时间过长,皇城心态、八旗遗风、官本位观念积淀太深。重起炉灶建新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开既得利益者的多方阻挠,推行各种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措施。通过迁都实现政治改革的事例古今中外不乏其事。以我国历史为例,盘庚东迁可谓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基于政治目的迁都的事例;而我国古代基于政治目的迁都最典型的事例应该是拓跋宏迁都洛阳。
  魏孝文帝迁都,北方各族百余万移民迁入中原,洛阳再次成为北方以至当时的整个亚洲文化中心,为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
  1888年12月10日,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奏《为国势危蹙,祖陵奇变,请下诏罪己及时图治折》(即《上清帝第一书》),由于顽固派阻挠未能为光绪帝见及。1895年5月2日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二书》中相当大篇幅谈及迁都。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二书》中关于北京所谓的战略价值已几乎废弃的论述,同样适用于反驳今日关于北京具有突出战略地位的观点。
  戊戌变法时,章太炎提出清朝应“宅南”,也就是迁都到武昌,章氏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使盘据北京的保守势力“不得南渡,以奸吾政”,即南方要搞宪政,应该避开保守旧势力的干扰。虽然今日政局与晚清实质不同,但是就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抑制保守派干扰而言却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2.平衡巨大的东中西部差距
  东、中、西部和南北方等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日渐扩大,已成为影响中国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痼疾”。目前东部地带以占全国13.4%的面积、41.15 %的人口,占有超过60%的GDP ,而西部则以23.11%的人口、56.9%的面积占有14%的GDP。北方和南方在社会经济领域出现的差距近年也有拉大趋势。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王小广博士2003年8月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认为,1997年以来,中国地区人均GDP差距不断扩大。1997-2002年,中部人均GDP相对东部的比重从54.14%下降到52.60%,西部人均GDP相对东部的比重从43.08%下降到40.59%,东部地区外贸和利用外资方面处于绝对优势。1995-2001年,沿海地区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88.14%上升到91.62%,沿海地区占实际利用外资比重由85.53%上升到86.88%。东部地区体制渐渐与国际接轨,中西部地区明显存在较强的“路径依存”约束,在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上均表现得非常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如果在中部与西部、南方和北方联接处的枢纽地区建设新都、将武汉设置为直辖市。那么,由于首都经济文化的巨大辐射力,会形成一个规模较环渤海三角洲、长三角、珠三角3大都市带略小一些的中部都市带,将有力拉动中部区域增长,对于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严重失衡格局,推动全国人口、资源配置的又一次大重组。这在重庆1997年成为直辖市后发展迅速的事实中就可显见得。
  二战后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新都。迄今为止的世界众多迁都案例中,巴西迁都巴西利亚是最成功的例子。为篇幅限制不作介绍。
三、我国迁都地点选择
  国内主张完全迁都论者对于迁都至何处存在很大分歧,各种设想如西安成都广州重庆、甚至长沙等都尚可理解,但是网上居然有主张迁到山东省济宁市的议论,对于这样的说法只好一笑了之,不予置评了。总的来看,影响比较大的观点有迁都到西安和江汉平原的2种观点。
——西安论
  持该观点的人认为,西安市位于我国国土的地理中部。是我国建都最早、为时最长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为我国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是西北最大城市,科教经济实力雄厚,交通通讯发达。而且西安历史一直是和中华民族的统一强盛联系在一起的,历史记忆远比北京在近代历史上的屈辱、腐败更积极。
  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侯景新博士、湖南大学人文系副教授李金等。
——江汉平原论的三种观点
  笔者以为,迁都地点选择的中心原则非常重要,但是所谓“中心”应该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分布的中心,而不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心。西安只是中国地理意义上的中心,西安也是一个历史包袱很重的城市,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评价并不比北京好。如果以中国人口分布蒙桂线来考量,江汉平原无疑是中国的中心,生态环境也堪称全国最好之列。而江汉平原论内部又存在3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襄荆宜三角地带为迁都首选。
  持论者认为,由襄樊、荆州、荆门、宜昌4座城市相围而成的所谓“襄荆宜三角地带”,面积有两万多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区位优势突出。
  这种观点的主要不足在于:一是襄荆宜三角地带与中国最主要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之间的平均距离并不协调;二是缺乏与首都相称的科教文卫资源;三是交通条件不佳。其实,从东风汽车集团将总部从襄樊迁到武汉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些不足。
  第二种观点认为迁都地区宜选择在长株潭地区。
  虽然长株潭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江汉平原区域,但现在长沙到武汉乘火车不过4小时左右。因此迁都长株潭地区也一并纳入江汉平原论之一讨论之。很容易理解,迁都长株潭多是湖南人的主张。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彼此相距不足50公里,以其各自特色鼎足而立,且三城一体化进程正在逐渐推进之中。长株潭一体化的确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范例之一。
  但尽管倔强的湖南伢子有一个将长株潭打造为中国中部发动机与武汉竞争的梦想,但是从中国历史上看,长沙从未超越武汉成为中部区域的中心城市。而且就目前中部中心城市格局而言,武汉最具有承担中国中部脊梁的实力。武汉是中国最大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之一,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科教、金融、贸易中心;在世界许多大城市为水资源短缺所困扰时,武汉人均占有地表水量居世界大城市之首;是中国六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因此,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文化北京、与上海北京广州的交通枢纽地位等诸多方面具体考虑,武汉对长株潭的优势都是非常明显和全面的。
  第三种观点 主张的迁都“云孝安三角地带”。  

武汉以北50-100公里左右地区是迁都最佳候选地带。具体而言即孝感市管辖的安陆、孝昌、云梦三个县级市所属地带。
  安陆、孝昌、云梦三县级市均属孝感市管辖。孝感是一个新兴中等城市,面积11600平方公里,总人口580万,其中孝感市城区人口30万。孝感地貌自南向北为平原、丘陵、山区,气候兼有南北之优,土地肥沃湖泊众多。孝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位于京九线路,距离武汉近,能够充分利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流科技文教资源,到上海、北京、广州、重庆、西安等国内中心城市的距离大致相当,因此迁都至孝感境内,交通上可以实现行政成本最小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所代表的中国4大文化圈汇集于斯,有利文化教育思潮交流,本位意识干扰少得多。距离长江100多公里,无虞水患。公路方面,北京至深圳(107)、乌鲁木齐至福州(316)两条国道和建设中的北京至珠海高速公路在孝感市区交汇而过。铁路方面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汉渝线横穿东西,安卫铁路将京广线与汉渝线连接。建设中的川汉铁路穿境而过。2003年11月上旬铁道部批准建设武汉-广州高速铁路,建成后从广州到武汉的时间将只需要4个多小时。同时沪汉蓉高速铁路项目亦已获批准,建成后武汉至上海时间可由16.8小时缩短至5.5小时。航空方面孝感城区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32公里,距武汉王家敦机场59公里,均有一级公路直达。水运方面汉江、府河、环河、汉北河等连通长江,可直达长江沿岸各地。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迁都云孝安三角地带比北京更有利。


——迁都是否会影响国家对东北的调控管理?
  支持维持北京首都地位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如果迁都到南方,那么国家对东北的控制会大大削弱。应该说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是忽视了:只有政治民主化、经济发达,才能够真正保证国家对东北的控制能力。迁都后北京天津合并后组成的京津特区将摆脱一直以来的各种政治因素干扰,经济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北方经济活动中非常突出的政府过多干预特征将大大削弱,东北从中获益只能是有增无减。再考虑前述的迁都其他收益,比较之下,以全国一盘棋来看,北京不再担任首都得还是大于失。
  当然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以及其在东北亚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不能有一丝忽视。可以双管齐下:
  一是加大高速路、高速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强东北与“关内”地区的联系。2002年10月16日沈阳到北京高速铁路建设完毕,时速 260多公里,沈阳到北京只需要4个半小时。考虑到可预见未来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必然会不断进步,因此东北地区到北京时间还会缩短。另外2004年04月中下旬,东北第二条进京高速公路也开始动工。
  二是中央政府可以在东北设置东北大区,将长春设置为直辖市,派驻中央机构在东北的特别常设机构。
——禁止退休官员留在首都
  对于新都建设,顺便的一点建议是:以前中央的官员和公务员大都来自地方,一旦进入北京少有离开北京;长年累月下来北京自然官越来越多,复杂的官僚网络由此形成。可以规定迁都以后,各级中央官员和政府公务员一旦任期届满或者退休以后都不能留在新首都定居,必须离开,以保证新首都的适当规模和抑制政治关系复杂网络在首都轻易形成。
五、理性讨论迁都
  目前关于迁都的各种观点各执一词难以说服对方。迁都兹事体大,需要尽量客观审视对立观点加以分析,才有可能得到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优结论。但遗憾的是,一些讨论者无论是反对迁都还是主张迁都者有一些情大于理的言论。这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因此,各方面应以理性态度,讨论迁都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为转载


我个人认为

最好是把安陆、孝昌、云梦三县级市划入武汉,有可能的话把“千湖之城”鄂州也划入武汉让武汉有山有水有湖。
新的武汉改名叫“华京”,华京—中华之京,大中华的首都。这个名称个人认为还是错的,华京代表的是整个大中华
整个中华民族,比汉京和原来的武汉等名称具有更广的代表性。




中央行政中心设在安陆、孝昌、云梦这个三个地方

这三个地方也可以组一个区叫新华区;新华—“新中华”

作为单纯的行政中心对于规模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发展人口密集地
只能是单纯的行政中心
作为单一政治中心,迁都无须大规模进行,可严格控制人口迁入和离休官员退出。估计建设费用不会超过300亿元,建设周期3--8年即可,分2步全部迁移到位,非直属企业禁止迁入该地区,以确保功能单一和环保。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迁都“大武汉”明显比任何地区更有利,也不会存在太多争议。


原来的武昌做为文化中心

汉口做为商业中心

汉阳做为工业中心

各自发挥其功能。


这样也在喜欢“美国式小首都”和“首都不大不足以治天下的人”当中




有了一个平衡


本人愚见

欢迎大家指教
太子太保领检校太尉兼兵部尚书、中南半岛诸道行军都统、缅甸及老挝节度使
只看该作者 92 发表于: 2014-12-08
可以作为副都培养。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91 发表于: 2010-10-19
引用第82楼西擒闲人于2010-02-24 17:34发表的  :
北京是 目下版图的 天造地设 之选,与之相当还是西北,与北京战略地位相当, 非兰州附近莫属啊,
至于南国梦、温柔乡,趁早别、别、别

严重同意~~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10-10-19
胡星斗倡议的是南襄盆地,信阳也不错的!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10-03-01
引用第82楼西擒闲人于2010-02-24 17:34发表的  :
北京是 目下版图的 天造地设 之选,与之相当还是西北,与北京战略地位相当, 非兰州附近莫属啊,
至于南国梦、温柔乡,趁早别、别、别

真知灼见!
稳省调市合镇建区,拆地废县下乡聚社;省市区社动态均衡,减层增幅政通效达;
区域聚落实虚演进,层幅调适自有动能;适域设市放权自治,都市镇社简法自然。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10-02-24
湖北的黄梅县——安徽的宿松县,南止于长江,北靠大别山。这区域很适合建都。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10-02-24
北京作为封建时代首都时间过长,皇城心态、八旗遗风、官本位观念积淀太深。
——————————————————————————————————————
这说得对。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10-02-24
引用第81楼scdy64于2010-02-23 21:29发表的  :
本人觉得还是邓州和襄樊之间那个位置最好。

那位置是可以,这样是不是有点保守?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10-02-24
引用第63楼madpanda于2010-01-20 23:29发表的  :
如果真的是迁都了,迁到黄河以南,之后不出十年,东北就会脱离中央政权,不信就试……

现在广东 云南 广西离北京不是也很远吗?
你说他们有这个想法吗?
首长自有办法应对,不用操心。
九江是最理想的位置。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10-02-24
九江位置不错。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10-02-24
Re:回 59楼(hand) 的帖子
引用第60楼youyuan于2010-01-20 23:16发表的 回 59楼(hand) 的帖子 :
呵呵,我的感觉完全相反,我觉得东北是头,北京是心脏,天津是前胸,胶东是剑柄,南京是肚脐,西安是后背,成渝贵昆是后臀、福广是膝盖,台海是两脚,西部是大氅,中国虽然蹲着,头也低着,但已经全副武装蓄势待发了呢

藏南是菊花,正在被···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10-02-24
北京是 目下版图的 天造地设 之选,与之相当还是西北,与北京战略地位相当, 非兰州附近莫属啊,
至于南国梦、温柔乡,趁早别、别、别
但得闲适踏青春,何须擅板共金樽。
盐官古风今犹存,不见当年牧马人。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10-02-23
本人觉得还是邓州和襄樊之间那个位置最好。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10-02-23
回 79楼(yyw1204) 的帖子
迁都西安西安就得直辖,西安直辖陕西省很难办!
我的区划理念:分大调畸扩小增市,稳定大局力求和谐。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10-02-23
要迁就迁西安,改名长安。历史上建都长安者都是强大的朝代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10-02-20
信阳是最合适的中央政府办公地

现代首都和传统首都的区别在于,传统首都的选点是为了便于一个政权控制全国,而现代首都选点则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国,两者的政治性质完全不同,因而选择的条件也有本质不同。

作为现代首都选点,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 地理居中。地理居中,则天下道里均,方便全国人民往来首都办事,便于公平服务全国。中国地理,从历史和文化重心来讲,南北之中应为黄河和长江之间,大致淮河一线;东西之中,大致为京广线。两者相交之处正好是信阳一带。

第二、 交通便利。交通便利,也是方便往来,提高办事效率。信阳位于京广线和即将通车的一级干线西京线(西安至南京)交点,不管南下北上,西进冬出,都十分方便。只要再修建一个机场,地面空中交通完全具备。

第三、 应该是形胜之地。首都坐落于形胜之地,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所谓形胜之地,主要考虑六个方面:

1、 周围有平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能够给首都提供物质供应的保障;

2、 周围有关山险阻,能够在山中建立难以摧毁的军事战略指挥中心,方便战时指挥,保障国家安全;

3、 周围环境优美,同时有风景名胜能够建立国家级的度假营地,方便国事招待,也让中央的政治家们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4、 交通便利,出入方便;

5、 不缺水,水资源供给丰富;

6、 不易受水旱灾害,沙尘暴,暴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威胁。

这几条信阳都具备,信阳地处中原平原南端,背靠大别山桐柏山武胜关,面临淮河,武胜关上有鸡公山风景名胜,整个地域被山带河,沃野千里,风景优美,人口密度也不大不小,既不显冷清,也不显拥挤。大别山桐柏山中可以建设国家军事战略指挥中心,保障安全。鸡公山可以建设总统度假营,方便国事招待活动。

第四、 国防安全。首都选址,应该处于外敌不易攻占之处,这一点信阳的条件也很好。地处中原腹地,外敌不管来自哪个方向,要攻占信阳都很困难。这一点强过北京,进入近代以来,北京的国防形势一直很恶劣。外敌从天津大沽口登陆,立刻就可以进攻北京,北方失去蒙古以后,北京的安全形势也变得十分严峻,从蒙古边境出发,到北京最短距离只有500公里,现代化坦克一日行程,而且当中全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只有居庸关一道防线,当年苏联陈兵百万,北京可说是睡不安寝,给中国造成巨大的困扰和损失,不战而困人之国。

第五、 不能缺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山水相间之地,应该不缺水,北京就不行了。

第六、 气候适宜,不易受各种水灾旱灾、地震、暴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威胁。这一点北京也不行。

第七、 最好避开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太大,中央政府坐落于大城市,难免受到所处城市的影响和干扰。而且大城市由于是各种利益的汇聚之地,也容易发生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易发政治动荡。中央政府坐落于中小城市,有利于避开大城市特有的喧嚣,避开大城市的干扰和影响,有利于获得一个安静稳定的办公环境。

所以,综合来看,信阳是一个最佳的选点,但不是说把现在的信阳市设为首都,而是应该仿照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模式,在信阳市附近最好南部专门划出一块土地比如300个平方公里,来作为中央政府办公区,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辖,独立于全国各个地方之外,以保障公平,避免某个城市成为特权地区,吸全国的血,恶性膨胀。

这样的办公区还有一个重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避免中央机关的职位被某个大城市的人员垄断,中央机关的人员必然是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极为有利于公平。

这个办公区,是按照公平原则和小政府大社会原则建立的,所以地方不必太大,比如美国华盛顿特区只有约170平方公里。他的机构是精简的,职能也是单一的,就是办公,不承担其他的社会职能,不可以拿全国人民的血汗钱去搞什么世纪坛,大剧院,拿全国的钱去搞什么亚运会奥运会,也不能办媒体,更加不能搞企业,搞什么这个中心那个中心。

在信阳附近建设中央政府办公区,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有利于这一带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把黄河陇海线经济带和沿江经济带连接起来,把两条经济带由线扩展为面,使黄河长江之间的广大中原地区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区,推动整个中国的腾飞。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环渤海,江汉平原,东北平原等地方经济体,面积嫌小,容量有限,特别是位置处于边缘,辐射全国的能力太小,而中原腾飞就不得了了,包括鲁豫苏皖,江河淮海之间的广大人口和面积,这才是中华腾飞的关键所在。中原腾飞的关键在于交通和水利,治理好淮河,黄河,发挥淮河的航运效益,大量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这一带修路全是平原,相对成本低效率高。中原腾飞可以带动周围的华北平原、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川中、关陇、江汉等经济区腾飞,把他们有机联为一体,实现整个中国的大起飞,他的意义远远超过什么长三角、珠三角等局部地方。当然,这个任务不是一个中央政府办公区能够决定的,不过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虽然这个作用很有限。

信阳建都,优势超过北面的郑州和南面的武汉,郑州太靠北,各种条件也不太好,武汉是个好地方,但是稍显靠南,而且常受水灾威胁,特别三峡建成后,头顶一盆水,睡不安寝。郑州武汉本身还是特大城市,省会,政治博弈多,容易发生政治动荡,对中央政府安静稳定的工作环境不利。

信阳具备的发展成为全国性特大中心城市的优越条件如下:
1、 信阳处于京广线、西京线和淮河交界处,交通极其便利。
2、 北有郑州,南有武汉,南下北上是必经之所,也是继陇海线后东进西出的第二大通道,交通地位极其重要。
3、 北有中原,南有江汉,东有江淮,西有襄宛,经济发展拥有宽广的腹地和辐射区域。
4、 地理居中,处于江汉、中原、江淮、襄宛这几大经济区的中心地带,具有中心优势,可以获得枢纽效益。
5、 信阳也不缺水,地处淮河上游,年降水量1千多毫米,山水相间。
所以,信阳将来一定可以发展成为和武汉一样的全国性特大中心城市。首都再放在这里就再不合适了。
至于信阳现在发展不好是因为政策不合理,人为受到限制造成的;也是整个国家大环境的落后决定的。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10-02-16
南京城市太大了
没有必要再去争发个首都~
区划目的:减少成本、便于管理、提高效率、发展经济。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10-02-16
国共合作定都南京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10-02-04
引用第64楼若水无忧于2010-01-21 10:11发表的  :
请给个"东北就会脱离中央政权"的理由

自秦以来,你知道中国政权对东北的有效统治时间么?而那些时候都是什么人在统治东北?汉人统治东北的是怎么来的?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10-01-24
宁西铁路两头是两个古都,京广铁路一头是现首都,一头是历史上的南越国首都,还穿过按殷都安阳。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10-01-24
如果一定要迁,我想最佳地点应该是在京广铁路与宁西(南京到西安)铁路交叉点为中心新建一个城市作首都。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10-01-23
中国最合适的中央政府办公区是信阳附近







现代首都和传统首都的区别在于,传统首都的选点是为了便于一个政权控制全国,而现代首都选点则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国,两者的政治性质完全不同,因而选择的条件也有本质不同。



作为现代首都选点,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 地理居中。地理居中,则天下道里均,方便全国人民往来首都办事,便于公平服务全国。中国地理,从历史和文化重心来讲,南北之中应为黄河和长江之间,大致淮河一线;东西之中,大致为京广线。两者相交之处正好是信阳一带。







第二、 交通便利。交通便利,也是方便往来,提高办事效率。信阳位于京广线和即将通车的一级干线西京线(西安至南京)交点,不管南下北上,西进冬出,都十分方便。只要再修建一个机场,地面空中交通完全具备。







第三、 应该是形胜之地。首都坐落于形胜之地,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所谓形胜之地,主要考虑六个方面:



1、 周围有平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能够给首都提供物质供应的保障;



2、 周围有关山险阻,能够在山中建立难以摧毁的军事战略指挥中心,方便战时指挥,保障国家安全;



3、 周围环境优美,同时有风景名胜能够建立国家级的度假营地,方便国事招待,也让中央的政治家们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4、 交通便利,出入方便;



5、 不缺水,水资源供给丰富;



6、 不易受水旱灾害,沙尘暴,暴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威胁。



这几条信阳都具备,信阳地处中原平原南端,背靠大别山桐柏山武胜关,面临淮河,武胜关上有鸡公山风景名胜,整个地域被山带河,沃野千里,风景优美,人口密度也不大不小,既不显冷清,也不显拥挤。大别山桐柏山中可以建设国家军事战略指挥中心,保障安全。鸡公山可以建设总统度假营,方便国事招待活动。







第四、 国防安全。首都选址,应该处于外敌不易攻占之处,这一点信阳的条件也很好。地处中原腹地,外敌不管来自哪个方向,要攻占信阳都很困难。这一点强过北京,进入近代以来,北京的国防形势一直很恶劣。外敌从天津大沽口登陆,立刻就可以进攻北京,北方失去蒙古以后,北京的安全形势也变得十分严峻,从蒙古边境出发,到北京最短距离只有500公里,现代化坦克一日行程,而且当中全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只有居庸关一道防线,当年苏联陈兵百万,北京可说是睡不安寝,给中国造成巨大的困扰和损失,不战而困人之国。







第五、 不能缺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山水相间之地,应该不缺水,北京就不行了。







第六、 气候适宜,不易受各种水灾旱灾、地震、暴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威胁。这一点北京也不行。







第七、 最好避开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太大,中央政府坐落于大城市,难免受到所处城市的影响和干扰。而且大城市由于是各种利益的汇聚之地,也容易发生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易发政治动荡。中央政府坐落于中小城市,有利于避开大城市特有的喧嚣,避开大城市的干扰和影响,有利于获得一个安静稳定的办公环境。







所以,综合来看,信阳是一个最佳的选点,但不是说把现在的信阳市设为首都,而是应该仿照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模式,在信阳市附近最好南部专门划出一块土地比如300个平方公里,来作为中央政府办公区,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辖,独立于全国各个地方之外,以保障公平,避免某个城市成为特权地区,吸全国的血,恶性膨胀。







这样的办公区还有一个重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避免中央机关的职位被某个大城市的人员垄断,中央机关的人员必然是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极为有利于公平。







这个办公区,是按照公平原则和小政府大社会原则建立的,所以地方不必太大,比如美国华盛顿特区只有约170平方公里。他的机构是精简的,职能也是单一的,就是办公,不承担其他的社会职能,不可以拿全国人民的血汗钱去搞什么世纪坛,大剧院,拿全国的钱去搞什么亚运会奥运会,也不能办媒体,更加不能搞企业,搞什么这个中心那个中心。







在信阳附近建设中央政府办公区,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有利于这一带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把黄河陇海线经济带和沿江经济带连接起来,把两条经济带由线扩展为面,使黄河长江之间的广大中原地区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区,推动整个中国的腾飞。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环渤海,江汉平原,东北平原等地方经济体,面积嫌小,容量有限,特别是位置处于边缘,辐射全国的能力太小,而中原腾飞就不得了了,包括鲁豫苏皖,江河淮海之间的广大人口和面积,这才是中华腾飞的关键所在。中原腾飞的关键在于交通和水利,治理好淮河,黄河,发挥淮河的航运效益,大量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这一带修路全是平原,相对成本低效率高。中原腾飞可以带动周围的华北平原、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川中、关陇、江汉等经济区腾飞,把他们有机联为一体,实现整个中国的大起飞,他的意义远远超过什么长三角、珠三角等局部地方。当然,这个任务不是一个中央政府办公区能够决定的,不过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虽然这个作用很有限。







信阳建都,优势超过北面的郑州和南面的武汉,郑州太靠北,各种条件也不太好,武汉是个好地方,但是稍显靠南,而且常受水灾威胁,特别三峡建成后,头顶一盆水,睡不安寝。郑州武汉本身还是特大城市,省会,政治博弈多,容易发生政治动荡,对中央政府安静稳定的工作环境不利。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10-01-23
支持迁都,地点保留!
中国现阶段还没有统一,南京的政治地位无与伦比,伟大先贤国父孙中山先生长眠与此!我想如果两岸真的可以就和平统一举行谈判,我想南京会是更好的选择!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10-01-22
支持丹江口!
区划目的:减少成本、便于管理、提高效率、发展经济。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10-01-22
迁都,房子怎么办?北京人民不答应。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