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13阅读
  • 1回复

[旅游资讯]礼县盐官“卤城盐井”(转自陇南在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3-20
  礼县盐官镇,古称卤城,历史悠久,现为该县东大门和第一重镇。位于镇南门外骡马市场附近的盐井,发祥于周代秦人占据之时,战国时在此设官管理盐业生产,历代相承营煮不辍,久而久之官名易为地名。井盐生产从其发祥至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直以来都是当地人民重要的手工业和主要经济来源。上世纪50年代盐官的盐民达30O余户,年产盐达80多万斤,其盛况空前,煮盐的青烟弥漫着整个平川。

图为礼县盐官井盐制作器具  


    《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居犬丘(今礼县东部一带),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马于泾渭之间,马大蕃息”。非子善养马,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让他继承了祖先伯益的嬴姓,号称秦嬴邑之秦。“马大蕃息”除说明秦人牧马有方和西汉水流域具有丰茂的水草外,盐官一带遍地流淌的卤水更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因马饮了卤水易长膘,故而盐官一带所产的马驰名全国,今日盐官骡马市场已成为西北第一骡马大市场。

图为制盐时的用器


  

  《水经注》记载盐官盐井“水与岸齐”,“味与海盐同”。《读史方舆记要》记述其盐“能痿瘤”。今天当地人民依然用盐井水洗浴治疗关节炎等病症,疗效不凡。盐井祠现存发祥于周秦的盐井一口,口方三尺八寸,井深三丈一尺,至今盐水仍不断向外涌现,井盐熬制工具全套,有关盐井的碑刻、匾额、典籍和书画多种。其中明嘉靖丁未年(1547 )《重修盐官镇盐井碑记》,清代无名氏撰写的《盐泉赋》,民国时《甘肃盐法志略》等文献,对进一步研究卤城及盐井历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唐大诗人杜甫入川途径盐官写下的《盐井诗》更为盐井增色不少。盐神庙一进三院,供奉着“盐婆婆”。在甘肃漳县盐川镇也有一处盐井,供奉的盐神为“盐爷爷”,据说每隔几年漳县的盐井就不产盐了,当地人戏称这是“盐爷爷”去与“盐婆婆”约会去了,他走的时候把盐也带走了。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海盐占据礼县市场,井盐因生产成本较高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作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其历史悠久、意义深远。

图为盐官镇盐神祠一角


  盐官盐井作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遗址,与先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秦人对西垂包括对盐井的开发,为秦国的发祥从经济上做了奠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盐文化作为先秦文化的组成部分必将走出礼县,走向世界。
[ 此帖被sslnbqsr在2009-03-20 18:53重新编辑 ]
166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4-01
这个我参观过

高中拉练去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