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83阅读
  • 0回复

[历史与人文景观]安徽宿松城垣建设历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4-29
— 本帖被 keating 从 历史政区 移动到本区(2016-05-28) —
明崇祯乙亥年(1635年),监军史可法监督城垣。宿松知县苟天麟奉命监造,两年完工。城垣周长四里(2000米),共建箭垛1420个,城楼6座。
  清康熙初年,知县王民皞督修内台4座,寓铺4座;知县朱维高督造悬楼20座。
  因城墙倒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知县朱卷鼎造东门城楼;刘晏督造北门城楼;毕有光等督造小东门城楼。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县张鼎主建城西化龙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知县张俦奉命维修扩建城垣。城高2.3丈(合8米);墙基宽2.5丈(合8.3米);正门4个城楼全为5架3间重檐四垂式建筑;边门两城楼各建屋一间。全城周长3448米。 城墙、城门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民国政府县长谢殿栋下令拆毁。
  《江南通志》载:“汉松兹候国故城,在今宿松县城北五十里即松兹县邑,名仙田庄,有县河遗迹”,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移治鲤鱼山南麓,距今1387年。
  今县城位于县中部偏西,地理座标为东经11603~~11607北纬30°07′~30°11′。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拨:18~~50米,西北、东北土质坚硬,属黄土丘陵地带;西南、东南近河,为河沙淤积地带。
  地层上部属第四纪冲积层,厚度不大,为亚类土、砂、砂砾石层。
  县城西南有河西山,东北有钱家山,县大河沿县城之西南廓,自西北向东南注入龙湖。
  县城南部,原有一条“古雷水系”,接通县大河,早巳淤塞为田,成为蔬菜生产基地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