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823阅读
  • 98回复

[地名由来]中国市县名称中的“非汉语”地名汇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09-10-11
引用第75楼kook于2009-10-11 13:48发表的  :
非漢語地名主要在桂西 南寧的含義是南疆安寧 不可能是壯語 雖然壯族很多

网上看到的:

首府“南宁”,现在多理解为“南方平宁”,其实在南宁建市以前,已经有了这个地名。“南”(泥土),“宁”(红色),其壮语意思是“红泥土”和“红土地”。因该地域系红土地带。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09-10-11
岭南红土地带很多,南宁也不是代表地方,没理由会用这种到处都是毫无特色的词汇命名地方。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09-10-11
引用第76楼右衽于2009-10-11 14:47发表的 :网上看到的:首府“南宁”,现在多理解为“南方平宁”,其实在南宁建市以前,已经有了这个地名。“南”(泥土),“宁”(红色),其壮语意思是“红泥土”和“红土地”。因该地域系红土地带。
我以为不可信,南宁得名于南宁府,此前一直叫邕宁。我宿舍舍友是南宁的,他说不可能如此。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09-10-11
引用第77楼北极星于2009-10-11 14:49发表的  :
岭南红土地带很多,南宁也不是代表地方,没理由会用这种到处都是毫无特色的词汇命名地方。
壮语来源只是说法之一而已。
不过什么叫“没理由会用这种到处都是毫无特色的词汇命名地方”?
云南开远市就有叫红土村的,广西有很奇怪吗?再比如广西的那坡,意为山坡上的水田,在西南一带这种景观也到处都是,这么说那坡也不该出现了?
[ 此帖被右衽在2009-10-11 15:1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09-10-11
引用第78楼phanlileo于2009-10-11 15:06发表的  :
我以为不可信,南宁得名于南宁府,此前一直叫邕宁。我宿舍舍友是南宁的,他说不可能如此。

唐宋置邕州,元置邕州路,泰定元年(1324年)改置南宁路,明清置南宁府,1913年废府,改南宁县,1914年改邕宁县,1946年析置南宁市。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09-10-11
引用第80楼右衽于2009-10-11 15:11发表的 :唐宋置邕州,元置邕州路,泰定元年(1324年)改置南宁路,明清置南宁府,1913年废府,改南宁县,1914年改邕宁县,1946年析置南宁市。
你也证明了邕宁县的存在,元朝设路是为了让南人安宁吧?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09-10-11
名称上先有南宁,再有邕宁。
至于当时取名南宁路,焉知不是取的土人发音,再附以“粤南永宁之义”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09-10-11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09-10-11
引用第82楼右衽于2009-10-11 15:14发表的 :名称上先有南宁,再有邕宁。至于当时取名南宁路,焉知不是取的土人发音,再附以“粤南永宁之义”
南宁府附郭县就是邕宁县!而且邕是水名,水名后加安或宁是很常见的。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09-10-11
记错,在此表示歉意,附郭县叫宣化县!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09-10-11
引用第84楼phanlileo于2009-10-11 15:16发表的  :
南宁府附郭县就是邕宁县!而且邕是水名,水名后加安或宁是很常见的。

据说连“邕江”的“邕”都是来自壮语,意为大江。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09-10-11
引用第82楼右衽于2009-10-11 15:14发表的  :
名称上先有南宁,再有邕宁。
至于当时取名南宁路,焉知不是取的土人发音,再附以“粤南永宁之义”

南宁名称早还是邕名称早呢?有什么文献记载?
焉知不是?那你又焉知是?

引用第86楼右衽于2009-10-11 15:27发表的  :

据说连“邕江”的“邕”都是来自壮语,意为大江。

这个据说又是据谁说?有什么证据?
同学,提出猜想可以,可是没有证明就当论断到处传播恐怕就不对了吧。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09-10-11
回 86楼(右衽) 的帖子
邕,从川从邑,是会意字,意思是水包围的城郭。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09-10-11
邕,会意。从川,从邑。水流(川)围困城邑。本义:四方被水环绕的都邑。
又可通“雍”。和睦。
这连个意思无论哪一个都可以解释古人命名这里的意图。
而且邕州为唐初贞观初年命名,当时附近河流的名称为左溪、右溪合流后称为郁水或称蛮江,邕这个字并不被当时人当做河流名称,因此“邕”来自壮语大江的说法应该是胡编乱造而已。
至于现在合流后称为邕江,这应当属于先有地名后有河流名的命名方式,这种方式也很常见,例如现在湖南浏阳的浏阳河就显然是这样。

清朝人著作《读史方舆纪要》中,南宁府条目中记载:“邕州城,府南二里。相传唐时邕州治也。四方俱水而中高曰邕,有邕溪水经其下。”可见“邕州”的命名应该是以地形命名。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10-11 16:45重新编辑 ]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09-10-11
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37称今广西红水河为“都泥江”,此当即壮语“红水河”(今音 ta6 ʔdiŋ1 )的音译,前音为江,后音为红。“都”是鱼部字,上古音一般拟为 ta  ,中古拟为 to 或 tu 。中古的长安音鼻韵尾不甚显著,比如马伯乐说敦煌写卷藏文曾以 ne 对译“宁”字,而日译汉音“宁”则为 dei 。提这些是为了说明“泥”是用来对译壮语“红”这个说法的,也就是说泥母 n 可以用来对译壮语的声母 ʔd 。其实在一些汉语和壮语方言中,某些地方的 ʔb ʔd 在其他地方就变成了 m n 。

按《壮语简志》,干土为 na:m ,红为 ʔdiŋ(正文省去了 ʔ ),从语音上说,南宁(用广州话发音是 na:m niŋ)来自红土之说是可能的。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09-10-11
邕,按说文段注的说法是:“邑四方有水自〈扌邕隹〉成池者是也。”〈扌邕隹〉者,抱也。池沼多由人工所为,惟邑之四旁有水来自擁抱旋绕成池者是为邑。。。引申之凡四面有水皆曰邕。

这些我都知道,楼上的人不要跳这么高。
只看该作者 91 发表于: 2009-10-11
引用第87楼北极星于2009-10-11 15:40发表的  :
南宁名称早还是邕名称早呢?有什么文献记载?
焉知不是?那你又焉知是?

邕比南宁早,但是南宁比邕宁早。
所谓“焉知不是”本来就是一种推测的口气,本来就是探讨,没必要那么绝对,一蹦三丈高。

引用第87楼北极星于2009-10-11 15:40发表的  :

这个据说又是据谁说?有什么证据?
同学,提出猜想可以,可是没有证明就当论断到处传播恐怕就不对了吧。

这个据说末,出自元立的《壮族地名述略》。
我不过在这里说有这个说法,你倒说是到处传播了。
只看该作者 92 发表于: 2009-10-11
以下是在壯族在綫-僚人家園論壇看到的
=================================
土人香草:
本文摘自元立:《壮族地名述略》,载《广西民族研究》199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广西有两条郁水,一条是从夜郎来的豚水(北盘江)和谭封来的温水(南盘江)在郁林郡广郁县会合后而成的郁水,一条是以句盯文象水(驮娘江)为上源水流经郁林郡领方县的郁水。这南北二郁水在布山县会合成的郁水东流番禺入海。汉晋之际,桑钦写《水经》将南北二郁水串联起来称为温水。《旧唐书.地理志》说流经今南宁市的水道既叫“骇水”,也称为“温水”,俗又呼为“郁状江”,确实迷惑了许多人。其实这几个字都是“郁水”的近音译写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书.尧典》宅禺夷,今文(《尚书》)作禺夷,《史记》作郁夷,皆借字”①,说明古代汉语“禺”、“郁”音近,是为通假字。上文说及“禺”作为越语的音译字,读同“容”或“雄”,所以郁水也可写作“骇水”,因为古代“骇”同“灌”,与“雍”通假,如《尚书.无逸》“言乃雍”,《礼记.坊记》作“言乃灌”。《说文》:雍,读同昌,与古“郁”、“禺”二字读同“容”吻合。同时,上古温、郁都属影母(’)字,“温、郁,一声之转”②,音近,可以互相通假,所以“郁水”又音译作“温水”,读近“容”或“昌”,其壮语义为“大”。古“郁”字读作“,jong。”,急读为“昌”,缓读为“郁状”,犹如民国年间吴寿篙修《昭平县志》将壮语谓“鱼”(pla’)和菜(plak?)分别译作“壁拉”和“迫勒”一样,“郁状”的合音也、就近“昌”(或容)之音。正是由于这样的缘故,所以后来流经南宁的郁江也就称为“岂江”。“岂江”其壮语原义就是“大江”。所以,清朝人写《广西通志辑要》就将流经南宁府的誉江意译作“大江”:“大江,即古郁水也。在府城西南,左右二江合流……又东经永淳县北,又东经横县东南,北入贵县界中。”好在岂江意译作“大江”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流行了,否则我们就难从昌江的“昌”追溯郁水的“郁”作为壮族地名的近音译字该读同“容”字音。不过,按壮族地名的结构方式,“大江”应读作“?jong.(大)ram(水)”或“ta6(江)?jong。(大)”。“昌江”已经是个一半意译一半音译的地名,而且经过了汉语地名结构模式的规范;如不能追溯出“岂”是为音译字,那就如同汉语地名一样了。同时,汉代在广西设置的“郁林郡”原由“郁水”(壮语谓“,jong。ram”,音近郁林)得名早为世人遗忘;后来“郁林”又根据“郁林”地区的汉语方音写作“玉林”,原来壮族地名的踪影便难寻觅了。

伤疤好咯:
对,我们当地称"郁江"为"dah hung"(大江)."大"在贵县当地壮话有两词,一是"hung",二是"ngwnx",我怀疑"番禺"的"禺"在古代肯定是来自壮话的"ngwnx",不过<壮汉词汇>里已不见这个词了,郁闷.

对了,"大"除了上述两种说法,还有一词为"byox",<词汇>里也不见收录.

季人:
上林方言中,yung也用来表示“大”。

土著虎尾:
正是由于这样的缘故,所以后来流经南宁的郁江也就称为“邕江”。“邕江”其壮语原义就是“大江”。

土著虎尾:
汉代在广西设置的“郁林郡”原由“郁水”(壮语谓“,jong。ram”,音近郁林)得名早为世人遗忘;后来“郁林”又根据“郁林”地区的汉语方音写作“玉林”,原来壮族地名的踪影便难寻觅了。
我认为,壮语先读“水”(ram),后读“郁”(jong),合起来刚是“水郁”。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只看该作者 93 发表于: 2009-10-11
《旧唐书.地理志》说流经今南宁市的水道既叫“骇水”,也称为“温水”
————————
不是“骇水”,是“驩水”

只看该作者 94 发表于: 2009-10-11
首先,正如94楼所指出的,《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的是““驩水”,而驩今音为huan1。《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官切,音歡。在古文中也与“欢”通。无论是发音还是含义都和邕、雍或郁差别很大,不存在通假。而且《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的也不是“郁状江”,而是“郁林江”,所以93楼文中建立在“郁状”基础上的推论全都不成立。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95 发表于: 2009-10-11
那个壮族在线有些字错了,比如“邕”打成“昌”或“岂”。“郁林江”或“郁状江”可能是《旧唐书》版本不同所致,或有错讹。
《壮语简志》中武鸣话“大”正是 huŋ1 ,跟“伤疤好咯”那位说的一样,但是壮语其他方言有说成 ʔjuŋ 的。
古代的翻译并不一定很准确,而且还要考虑到方音、重译和语音演变的因素,比如“印度”的译名就有“贤豆”“身毒”“天竺”等一堆。
[ 此帖被右衽在2009-10-11 18:2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96 发表于: 2009-10-11
《礼记·坊记》中也不是“言乃灌”,而是“言乃讙”。
《尚书.无逸》原文是: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
《礼记.坊记》原文是:高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讙.
很显然,礼记中只是对尚书这一段进行了意思上的引用,并没有一字不差的原文引用,甚至原文中根本没有的高宗云“高宗云”的意思都被创造出来了。“言乃雍”和“言乃讙”只是意思上基本一致而已,根本不能引出“雍”和“讙”可以通假的结论。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97 发表于: 2009-10-11
“印度”“贤豆”“身毒”“天竺”用今音读起来也差得远,但不妨碍它们是指同一个地方。
只看该作者 98 发表于: 2009-10-11
回 98楼(右衽) 的帖子
大概都是indo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