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84阅读
  • 6回复

[历史文化名城]徽州古城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7-24
— 本帖被 keating 从 方舆文化 移动到本区(2015-08-05) —
从唐代中期开始,古徽州一州(后称府)六县的治所都有城垣,但构筑年代与规模不一。先说州(府)城:新安郡原治始新(今浙江安吉),改歙州后,移治海宁万安山(又称万岁山,今休宁万安镇古城岩)。隋末天下纷乱,歙人汪华起兵据州,于义宁二年 (617)迁治于敛县乌聊山(今歙县徽城镇),正式修筑罗城,周围四里二步。唐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流治者于中和二年 (882)改筑歙州城,使其周围扩至九里七步,其城郭形如襁褓。此后一千多年间,州城规模基本未变。目前,城内街巷的基本格局仍与唐、宋时无异。遗迹除1500余米城郭残段和西门月城外,另有数口唐代古井。而作为古城的重要基础附属设施却是渔梁坝。因为歙州城虽然凿井即可得泉,但泉脉下通练江,如果久旱无雨练江水浅,则城内井水即枯,听以早在唐代人们就在练江中筑坝蓄水,以便井内保有最低水位,从而利于饮用和消防。为了解决城内地下供水而在江中筑坝,这在世界城建史和水利史上都是罕见的创举。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7-24
再说六个县城:
    ——歙县城:古歙虽是秦代设置的县但在其后数百年中治无定所。据考证,志书上所说的“故城”便是新州之北的土城遗址,三国后的歙县治所则定在歙岭北麓、新安江边的义成村,隋末汪华迁州治于乌聊山后,县治也随之迁到州治东郭。至于城垣,直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才修筑起形如玉璋的城郭,藉以防范倭寇再次窜犯。城内的主要街道,即今之上路街与人民路;而旧时县衙就位于今歙县中学内。现今仍然保存的古城遗迹有新安门(有人误称德胜门)及问政门门阙,另外在玉屏山和问政山上,还留有长达近千米的城墙残址。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7-24
——休宁县:自从孙权开始建置休阳县,到海阳县、休宁县,名称几度变更,治所也从灵鸟山(今县城西二里地)到万岁山(今万安镇)到松萝山(今海阳镇)数次迁移,至唐玄宗天宝九年 (750)才确定下来。宋代土筑而成的城垣到明初湮没,直至明嘉靖三十五年 (1556)改用砖石修筑而起,城郭略呈长方形,现今城垣虽在东、西山早等处仅存残迹,但门阙却沿用为街名,如萝宁街、玉宁街、齐宁街、万宁街等,而县前街、文昌巷、瑞芝巷等,则标志着古城一些公共设施的存在。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7-24
——黟县城:秦代始置黝县,因为“黝”、“黟”同音,后人写作“黟县”。先时,黟县辖区较广,自从汉朝置泾县,陵阳,至唐初置石埭、祁门后,黟县才基本确后定自己的管冶境域。起初,县治放在占城村,一度为汉广德国王国都城。宋时才迁到今碧阳镇所在处,并筑土城,周围也仅二里,到明初湮没。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开化、德兴等地爆发矿工起义,于是在黟县县治所在地修建砖石城垣,周围近五里,城郭呈椭圆形,现仅存部分残址,城内街道格局依旧,原县冶所在之处而今成了黟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处所。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7-24
——祁门县城:唐永秦二年(766),为镇压方清起义,析割黟县赤山镇及饶州浮粱地置设祁门县,治所在祁山镇。末代始筑土城,以“田”字形布列街巷,采“之”字状导疏流水,周围达五里,到明初湮没。嘉靖四十五年(1566)重修,周围达七里许。清乾隆时将侯峰山上城垣改至秆锤山,并塞闭阜安门,今城垣基本平毁,惟有街巷布局依旧。而现在阊江上的平政桥和仁济桥正是古时人们分别进入新春门、上元门的要津。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7-24
——婺源县城: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在镇压洪贞起义后,割休宁迥玉乡、乐平怀金乡置设婺源县,治所先在清华镇,唐末移至弦高镇(即今之紫阳镇)。南唐升元二午(938)开始砌筑土城,元、明期间土城屡坏。到明嘉靖四十五牛(1566)重修,以砖石,周围有九里三十步。城垣三面环水,形状如戈。今在“戈”尖处尚留古城门城墙残段,而现在的北门街就是古壁月门内街,西门街就是古嘉鱼门内街,东门街就是古锦屏门内街。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7-24
——绩溪县城:原系歙县华阳镇。梁大同元年(535)在此置设良安县,然而很快就废掉了。唐永徽五年(654),在镇压陈硕贞、蒋宝起义后,此地隶属址野县。永秦二年(766),在镇压王万敌起义后,撤址野县,重新在华阳镇设置绩溪县,宋时筑起土城,周围达五里,到明初湮没。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改用砖石修筑,周围有八百四十一丈,城郭较圆。而今墟址基本无存,唯有街巷布局依旧。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