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04阅读
  • 1回复

[四川]成都边界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10-07
●本报记者 张舒   ●成都的边界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蜀王本纪》中写到:“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因为成都土地肥美,少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于是有了“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由此得名并成为蜀国都城。它位于今将军衙门一带,呈长方形,较为规整。城内外以“干栏”式建筑为主,少有土墙。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置蜀郡。成都的雏形就此形成。   ●在公元前311年,张仪和郡守张若对成都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按秦都咸阳建制兴筑了成都、郫城和临邛三城的城垣。当时成都已经成为秦国有名的商业都市。成都也正式拥有了边界范围。据记载,成都城周长12里,高7丈,东为太城,是郡守官舍区域;西为少城,是商业区,开店列铺,商业繁盛。故成都又有“少城”之称。大城和少城共一城墉,古人称为“层城”或“重城”。这一格局或显或晦地承续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定式的一种类型。   ●唐宋时期,随着成都商业的不断发展,成都的内城边界也在不断扩大,华阳、新都等十县已经开始由成都所支配和管理。公元879年,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为加强防卫,又筑“罗城”。成都城的四方边界第一次改用砖石建造。城内的大街坊达到一百二十个,当时便有“扬一益二”之说。   ●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建在成都。成都再次被推上扩建之路,朱元璋曾先后两次命大将李文忠和蓝玉以土筑成都城,后来都指挥使赵清用砖石重修扩大成都内城墙。随后清军攻入四川,与张献忠在成都激战。清顺治三年,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一座繁华似锦的名都就此衰落。直至康熙初年起,成都随着经济的复苏逐渐恢复元气,加上康熙、乾隆年间的两次扩建,成都城的边界范围已较明代再次增大数倍。   ●民国初年,成都仍为四川省治所在地。1928年正式建制。成立了成都市政府,把成都、华阳两县的城区部分合并为成都市,成、华两县只辖乡区。民国2年,成都首次拥有了自己的公路。这一大的变革,改变了几千来的传统的“城中城”格局,新的边界悄然欲出。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起成为四川省省会,其下属市辖区调整为8个。1983年5月,国务院决定,温江地区并入成都市,实行市辖县的体制。此时的成都市区一环路已经成熟,成都市区边界再次扩大,成为中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大西南经济枢纽城市,随着府南河的改造,五路一桥的建设,西部物流中心的规划,城市商圈的衍变扩张,使成都日新月异,2003年三环路全线正式通车,成都市区边界再次被刷新,而2006年绕城高速免费使用,名正言顺的以“四环路”来定义成都的新边界。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10-07
现代社会生活,适域市是不存在,必然是广域市,又分大广域市,就是辖远郊县区,和小广域市,就是仅辖近郊县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