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10阅读
  • 20回复

[江苏]zt市管县实施时,沙洲县(张家港)的归属权最后取决于谁的因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dw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10-14
最近城坛上经常有张家港(沙洲县)归属的话题,最多的一种论调是当初无锡不要张家港(沙洲县)而要了宜兴,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让我们把视线回溯到1982~1983年间。


    市管县体制,江苏省原本是准备在1983年元旦实施的,为何最后变成了1983年3月1日才正式实施了呢?症结在苏州地区到底划给苏州市几个县问题上,以及因此而牵涉到的镇江地区分割划分上。对于其他的五个地区的处置,都很方便顺利,因为南通地区是整建制的与南通市合并,扬州地区、盐城地区是整建制的撤地设地级市(1996年扬州市、泰州市又分治),原地区行署所在地县级市(盐城是县)撤市(县)设区;就是徐州地区也是把东海、赣榆二县划归连云港市后,徐州地区的主体铜山等六县并入徐州市,淮阴地区将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后撤地设地级市(1996年淮阴市、宿迁市分治时旋又把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淮阴地区行署所在地县级清江市撤市设区。


    而对苏州地区的安置,有点周折。苏州市继承苏州地区的主体是毫无疑问的,无锡市将领有三个左右的县也是达成默契的,而无锡县、江阴县划归无锡市是板上钉钉的,还有一个县,一种方案是给沙洲县,另一种方案是给宜兴县。就无锡市而言,当然内心当然是希望得到宜兴县的。因为当时的宜兴县,地盘大、人口多、产值高,而且此时正值国内旅游业刚刚兴起,宜兴的紫砂茶壶和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如日中天(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和杭州桐庐瑶琳仙境是风向标,安徽广德的太极洞紧跟宜兴三洞),很是风光。为此本人收藏的上海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的好几种旅游地图,都把宜兴与苏州、无锡并立,倒是今天风靡全国的周庄、同里和常熟沙家浜等当时还默默无闻。说远了,转回正题。


    但是,当时把宜兴县划给无锡市是候补方案,为什么无锡市反而如愿以偿了呢?照道理,省里有决策权,绝对是第一顺序决定人,苏州地区是有相当影响力的第二顺序建议人,苏州市、无锡市是并列的有些被动的第三顺序建议人(当然就宜兴县而言,常州市是第四顺序建议人,镇江地市才是第五顺序建议人)。锡苏两个城市的出发点不同,想法各异,就无锡市而言,选宜兴县是第一选择,选沙洲县是第二选择,内心里是希望沙洲县能归属苏州市,这样宜兴县就能顺理成章的来到无锡市的麾下;而就苏州市而言,我接收了地区这个摊子,接受的原苏州地区的县域当然是应该多多益善的。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要说了,全省性的区划调整是大事,由省里决定的事,轮得到你地方上参与的份?这话不错,不过省里历来是很讲究民 *主的,充分与基层商量的。因为只有把区划调整到最佳状态,充分安置好,全省的工农业生产才能继续保持平稳,并在平稳的基础上,让全省的生产潜力最大限度地焕发出来,一如既往地对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正是本着这种原则,苏州地区以及沙洲县的干部群众成了决定沙洲县归属问题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在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了“轻装上阵”,无锡市不愿意接受原苏州地区的部分干部分流。在这种情况下,少一个县,无疑对安置好原来在苏州地区行署工作的一般干部影响极大。于是,情感上的因素加上现实中愿望,促使整个地区上下一心地把沙洲县归属的砝码投向了苏州市的一边。于是,苏州城里的干部频频下到各县中去进行调研、安抚、慰问,做稳定人心工作,就连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前赴后继的前往沙洲县安抚访问(以1982年底到1983年元旦期间为高潮)。


    这样,省里经过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多方权衡以后,沙洲县就归属了苏州市(这里的“归属”是双重的,更多的可以理解为心理上的,后来闻名全国的“张家港精神”与此有关否),无锡市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宜兴县,皆大欢喜。


    另一个需要指出的是,苏州地区作为省里的派出机构,以农业为主,主要“家当”都分布在县里(大县的“家当”和工农业产值自然比小县、穷县多多了),倒是省里几个主要省辖市拥有的“家当”远远超过各个地区,地区一级实际拥有的资产不多,市、地合用的多。就苏州地区而言,主要家当有“江苏省苏州地区汽车运输公司”、“江苏省苏州地区轮船公司”(还有农资公司、生资公司等几家),不过他们都是响当当的县团级单位。当然苏州地区气象台是少数几个地区有,而市里没有的单位。后来分家的时候,地区汽车公司分了一部分汽车、人员、设备给无锡市,地区气象台部分人员、设备去无锡市另立,分别成立无锡市长途汽车公司、无锡市气象台等。地区轮船公司没有分家,就地成立江苏省苏州市轮船运输公司,因为无锡市有一家“江苏省江南航运公司”(还有一家省属航运企业叫“江苏省运河航运公司”,在淮阴),是省交通厅的直属企业,下划无锡市,作为平衡。这是后话。


    客观的来说,无锡市当时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谁都希望挑个大县、强县,增强己方的力量直接的享受红利,况且那时的江阴黄田港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而沙洲县的张家港才开港不久,设施还不完善,要两个港口没有用处(张家港明显将处于不利的地位)。然而,世事难料,当初不接收苏州地区的分流干部,看似高明,甩了包袱。现在看来实际上未必如此,当时的苏州地区作为农业战线第一块牌子,对外交往极为广泛,上至中央和各部委,下至全国各地,苏州地区干部的人脉极广!加之作为全国第一批开放城市苏州市原有的广泛渠道和人脉,两者相加大大强于1+1=2的简单算式,他们是交叉作用、叠加影响的,影响力、发展力是空前的!正因为如此,苏州市城乡一路高歌猛进到今天,当然了,中央和省委省府英明的领导,加上苏州市广大干群广阔的视野、与时俱进的思路、自上而下不竭的发展动力是关键。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10-15
嘿嘿。选了就不要去说后悔。
傻子偷乞丐的钱袋,被瞎子看到了。哑巴大吼一声,把聋子吓了一跳。驼子挺身而出,瘸子飞起一脚。麻子说:“看我的面子就算了吧。”疯子说:“就是,人要有理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10-15
可惜了宜兴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10-16
撇开其他不说 光从就近原则上讲 宜兴入无锡地区很不合理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你来我往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10-16
至少涉及到区划调整,就会有利益冲突
最新版的就是南京江北02年的六合和大厂的合并,将原大厂区整体专制成立沿江工业开发区就是权利利益斗争妥协的产物
时至今日,说起来是一个六合区,但原六合和大厂的利益纷争仍然不断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10-16
当然了,中央和省委省府英明的领导,加上苏州市广大干群广阔的视野、与时俱进的思路、自上而下不竭的发展动力是关键。

这句才是点睛之笔!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10-16
江苏省最大的工业区,划归贫穷的县管,很是好笑,要反过来可以说是以城带县还有道理。长官意志啊。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10-16
连云港是这么来的,呵呵,受教啦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10-16
张家港的发展很迅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苏州的领导作用不小,而且当初张家港出了个秦振华,非常有魄力的人物。张家港的发展很值得人学习啊。
张家港的市区和港口,当初都是江阴东乡的乡镇,能有今天真的很不容易,江阴张家港要是强强联合,那发展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10-17
这只是一种说法,且属于很不靠谱的一种,常被苏州的网友拿来证明无锡市当初的不智,这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的考虑方式(事前。。。这句就不说了)。
83年江苏开始实行市管县的背景是,苏南区域经济属于历来发达,乡镇企业已经崭露头角,苏南模式雏形已现,在拆分苏州地区这个大家伙时,有个考虑:常熟和泰州是江苏的两个副地级市,立马升地城区人口还不达标,省里就预留了方案,常熟市、沙洲县、太仓县先划归苏州市管辖,一旦时机成熟,常熟就升地级市,可能带两个县,一个是太仓,一个是沙洲,常熟位置居中,历史上这三个地方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常熟具备辐射这两个城市的基本地理条件。升格常熟也解决了苏州主城区距离沙洲、太仓太远,无暇顾及沙洲和太仓的问题。当时常熟、太仓、张家港的电话区号和苏州的0512就不一样,单独使用0520,这是全国都没有的先例。
83年江苏省的市管县思路是经济中心城市发挥区域带头作用,辐射县域经济,当时无锡和常州都是全国响当当的经济强市,都只带3个县,而苏州这个相对弱市却带了6个县,这是因为有副地级市常熟市扶正带沙洲县、太仓县的考虑,省里有这个统筹考虑,无锡也只能拿下地域不靠一起的宜兴县了,这也是为什么苏南区域的苏锡常区划特别难看的原因。
常熟升地可谓人算不如天算,随着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的成立、苏州下辖6县县域经济发力,苏州大市经济大步跨越,总量跃居全国前列,成为江苏省树立的经济典型。由于苏州的市区GDP只占大市范围的30%多,若让下属县市常熟、张家港、太仓独立,苏州的经济典型将失去数据支撑,一个地级市的GDP能排全国第4的光环将彻底歇菜,这是江苏省和苏州市根本不愿意看到的。再随着当年同属副地级市的泰州成功升地、宿迁莫名其妙的突围升地、江苏升地开始严控,常熟彻底丧失独立的机会。
常熟老牌的候补地级市升地无力回天,张家港市(沙洲县)更没有机会升级,也只能继续待在苏州大市了。
双双瓦雀行书案    点点杨花入砚池
小窗闲坐读周易    不知春去几多时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10-17
路过!!!!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10-17
张家港49年以前绝大部分土地属于江阴的六氏家族。这种事大概鲜为人知。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10-17
谨慎地同意!!!!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10-18
引用第9楼北海有鱼于2009-10-17 17:42发表的  :
这只是一种说法,且属于很不靠谱的一种,常被苏州的网友拿来证明无锡市当初的不智,这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的考虑方式(事前。。。这句就不说了)。
83年江苏开始实行市管县的背景是,苏南区域经济属于历来发达,乡镇企业已经崭露头角,苏南模式雏形已现,在拆分苏州地区这个大家伙时,有个考虑:常熟和泰州是江苏的两个副地级市,立马升地城区人口还不达标,省里就预留了方案,常熟市、沙洲县、太仓县先划归苏州市管辖,一旦时机成熟,常熟就升地级市,可能带两个县,一个是太仓,一个是沙洲,常熟位置居中,历史上这三个地方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常熟具备辐射这两个城市的基本地理条件。升格常熟也解决了苏州主城区距离沙洲、太仓太远,无暇顾及沙洲和太仓的问题。当时常熟、太仓、张家港的电话区号和苏州的0512就不一样,单独使用0520,这是全国都没有的先例。
83年江苏省的市管县思路是经济中心城市发挥区域带头作用,辐射县域经济,当时无锡和常州都是全国响当当的经济强市,都只带3个县,而苏州这个相对弱市却带了6个县,这是因为有副地级市常熟市扶正带沙洲县、太仓县的考虑,省里有这个统筹考虑,无锡也只能拿下地域不靠一起的宜兴县了,这也是为什么苏南区域的苏锡常区划特别难看的原因。
常熟升地可谓人算不如天算,随着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的成立、苏州下辖6县县域经济发力,苏州大市经济大步跨越,总量跃居全国前列,成为江苏省树立的经济典型。由于苏州的市区GDP只占大市范围的30%多,若让下属县市常熟、张家港、太仓独立,苏州的经济典型将失去数据支撑,一个地级市的GDP能排全国第4的光环将彻底歇菜,这是江苏省和苏州市根本不愿意看到的。再随着当年同属副地级市的泰州成功升地、宿迁莫名其妙的突围升地、江苏升地开始严控,常熟彻底丧失独立的机会。
常熟老牌的候补地级市升地无力回天,张家港市(沙洲县)更没有机会升级,也只能继续待在苏州大市了。

请解释昆山为什么以前区号也是0520?难道也准备划给“常熟地级市”?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10-18
回 13楼(1462) 的帖子
以当时的眼光看,常熟升地也是拖不动3个县的,昆山是预留给上海的,传闻了几十年,现在看来也不可能了。

再补充一点:位于沙洲县的张家港港务局是1969年由江苏省政府、南京军区、上海港务局等建成,83年全称是交通部张家港港务管理局,里面的职工大多来自上海,本地职工甚少,地方上也没有什么话语权。直到江苏实行市管县的20年后的2003年改制,苏州整合辖内长江港口后地方话语权才增大。83年市管县还轮不到地方上来挑肥拣瘦,港口决定权不在地方,但背靠交通部和上海市两棵大树在当时是哪个城市都希望的,可惜这由不得无锡。
双双瓦雀行书案    点点杨花入砚池
小窗闲坐读周易    不知春去几多时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10-19
我听说是当时的无锡市领导嫌张家港太穷不要的,呵呵,一家之言...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10-22
引用第15楼yhb1于2009-10-19 14:32发表的  :
我听说是当时的无锡市领导嫌张家港太穷不要的,呵呵,一家之言...

我也这么听说,
但是不管怎么说,
如今省管县是潮流,
县级市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啊。
sz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05-24
引用第9楼北海有鱼于2009-10-17 17:42发表的  :
在拆分苏州地区这个大家伙时,有个考虑:常熟和泰州是江苏的两个副地级市。


这么说法很外行啊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05-24
常熟升地是当时喊得最凶的,连我们宜兴都传得很多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05-25
13L比较靠谱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05-27
宜兴归无锡,受损最大的是宜兴,其次是常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