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807阅读
  • 85回复

[地名由来]【原创】溯源中国县级以上行政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地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9-10-21
引用第46楼处级干部于2009-10-21 16:19发表的  :
giyamunsi,这个词看上去是指人,giyamun的确是驿站,满语里--si是指从事某某工作的人,看样子这个词是从事驿站工作的人(驿站站长?驿丁?)。

驿丞(管理驿站的小官,也就是站长)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9-10-21
引用第50楼独孤一尘于2009-10-21 16:35发表的 :
驿丞(管理驿站的小官,也就是站长)

哦!原来如此。那看来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了。

giyamunsi发音为:佳门西。跟佳木斯这个词很近,另外,汉语喜欢把满语的si读作式(斯),比如bithesi(秘书、文书)汉语就读作笔帖式。

如此看来,用汉语发音的话,giyamunsi就是佳木斯了。
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9-10-21
引用第44楼处级干部于2009-10-21 16:04发表的 :
没见过契丹语,不过满语里,也用haila(hailan)一词表示榆树,不知道该词到底是契丹语还是满语呢(也可能是该词属于契丹语与女真语通用词)。
嫩江如果是满语的话,“嫩”在满语的意思是妹妹,看来这个词应该是妹妹江的意思。呵呵~~

海拉尔的问题,参见11楼。

关于嫩江,同样根据乌云达赉先生的研究,na un(嫩江),唐代译为那河,鄂温克人至今仍称na mu,na词意不详,mu意为“水”。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9-10-21
引用第47楼处级干部于2009-10-21 16:22发表的  :
这两个词是不是满语我不知道。
不过满语用来表示同一个词或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满语词组来表示。比如表示黑色:可以用sahaliyan,也可以用kara,但翻译成汉语都是黑色。

kara显然是以蒙古语为中介吸收的突厥语词汇,并非满语本生词汇。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9-10-21
引用第52楼北极星于2009-10-21 16:47发表的 :
海拉尔的问题,参见11楼。
关于嫩江,同样根据乌云达赉先生的研究,na un(嫩江),唐代译为那河,鄂温克人至今仍称na mu,na词意不详,mu意为“水”。

mu指水?这词貌似跟满语同根,满语把水叫muke。那这个na mu岂不是地水的含义?满语na是土地、大地的意思。
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9-10-21
黑龙江
从17世纪以来,黑龙江的别名“阿穆尔”已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在明朝奴儿干都司卜鲁丹、阿拉山等卫所的辖境内,结雅河及其上游右侧支流乌尔坎河与黑龙江上游之间的两河平行地带,从东南向西北伸展,长约400公里,宽约平均100公里,这平行地带是鄂温克族的发祥地之一。

对于居住在两河平行地带内的鄂温克人来说,顺着黑龙江和结雅河的流向望去,结雅河在其左侧,鄂温克语称左为jieyi,称河为bira,称左侧的河为jieyi--bira,现今按照俄文写法译作结雅河;阿穆尔河(即黑龙江)在其右侧,鄂温克语称右为angi,称水为mu,称右侧的水为angi--mu。鄂温克语的一些地名往往附加后缀--r,如把石勒河称作silkar,把毕拉河称作birar,这样,angi--mu就成了angi--mur,连续发音时由于ngi自然失落,而成为Amur,译作阿穆尔。如果把结雅河与阿穆尔意译过来的话,便是相互对称的叫法:左河与右水。由此可以推知,黑龙江的别名“阿穆尔”,起初只是鄂温克人对黑龙江上游河段的称呼,是后来才引申过来表示整条黑龙江的。


注:引自乌云达赉《鄂温克族的起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9-10-21
引用第55楼北极星于2009-10-21 16:54发表的 :
黑龙江
从17世纪以来,黑龙江的别名“阿穆尔”已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在明朝奴儿干都司卜鲁丹、阿拉山等卫所的辖境内,结雅河及其上游右侧支流乌尔坎河与黑龙江上游之间的两河平行地带,从东南向西北伸展,长约400公里,宽约平均100公里,这平行地带是鄂温克族的发祥地之一。
对于居住在两河平行地带内的鄂温克人来说,顺着黑龙江和结雅河的流向望去,结雅河在其左侧,鄂温克语称左为jieyi,称河为bira,称左侧的河为jieyi--bira,现今按照俄文写法译作结雅河;阿穆尔河(即黑龙江)在其右侧,鄂温克语称右为angi,称水为mu,称右侧的水为angi--mu。鄂温克语的一些地名往往附加后缀--r,如把石勒河称作silkar,把毕拉河称作birar,这样,angi--mu就成了angi--mur,连续发音时由于ngi自然失落,而成为Amur,译作阿穆尔。如果把结雅河与阿穆尔意译过来的话,便是相互对称的叫法:左河与右水。由此可以推知,黑龙江的别名“阿穆尔”,起初只是鄂温克人对黑龙江上游河段的称呼,是后来才引申过来表示整条黑龙江的。
.......

有道理。也可能的确如此。但在清代,那条河被用满语表示为sahaliyan ula(黑江)。或许是因此而引出了汉语黑龙江吧。毕竟,中国也没叫他右河或者阿河。
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9-10-21
伊通也不是满语半翅鸟,那纯属后人附会。

同样根据乌云达赉先生的研究,黑龙-松花江流域存在很多以“ii”起头的河名,“ii”即伊,沃沮—通古斯语意为“上”,表示河流上游。tung意为“柳条林”,gu意为“河”,ii-tungu即伊通河,并进而产生伊通地名。换言之,伊通的意思就是柳河上游。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9-10-21
引用第54楼处级干部于2009-10-21 16:51发表的  :
mu指水?这词貌似跟满语同根,满语把水叫muke。那这个na mu岂不是地水的含义?满语na是土地、大地的意思。
mu是通古斯语族的同根词,既非满语特有,也非满语源头。

至于na,我不认为你随口的附会比乌云达赉先生多年的研究更准确。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9-10-21
引用第57楼北极星于2009-10-21 17:01发表的 :
伊通也不是满语半翅鸟,那纯属后人附会。
同样根据乌云达赉先生的研究,黑龙-松花江流域存在很多以“ii”起头的河名,“ii”即伊,沃沮—通古斯语意为“上”,表示河流上游。tung意为“柳条林”,gu意为“河”,ii-tungu即伊通河,并进而产生伊通地名。换言之,伊通的意思就是柳河上游。

沃沮—通古斯是什么?是指鄂温克?
这个词我的看法倒是不赞同。鄂温克的历史区域没有延伸到伊通,这一区域在清代以前就一直住的海西女真人。
鄂温克被称为野人女真。阿穆尔源于鄂温克语,觉得实属应当。毕竟那儿之前是鄂温克的生活区,被鄂温克人命名很正常。
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9-10-21
引用第58楼北极星于2009-10-21 17:05发表的 :
mu是通古斯语族的同根词,既非满语特有,也非满语源头。
至于na,我不认为你随口的附会比乌云达赉先生多年的研究更准确。

我说这个词跟满语同根,没有说源于满语,不要误会。

不过在通古斯语族中,满语是发展得最成体系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09-10-21
引用第59楼处级干部于2009-10-21 17:14发表的 :
沃沮—通古斯是什么?是指鄂温克?
这个词我的看法倒是不赞同。鄂温克的历史区域没有延伸到伊通,这一区域在清代以前就一直住的海西女真人。
鄂温克被称为野人女真。阿穆尔源于鄂温克语,觉得实属应当。毕竟那儿之前是鄂温克的生活区,被鄂温克人命名很正常。

沃沮—通古斯语支:
沃沮—通古斯语称烧水时锅底翻花、沸水漩动状态为olgi,所以把翻花矿泉、漩流矿泉也叫做olgi。沃沮就是olgi的译音。沃沮系古国名,古族名,是因沙玛伊尔矿泉(位于乌苏里江上游右侧,今按俄文音译为什马科夫卡)而得名。
沃沮——通古斯语支地理区域的大致范围,自完达山脉东至日本海一线以南,南达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咸兴地区。这个沃沮—通古斯语支地理区域,与沃沮国辖境基本相当。沃沮是文明古国,使用铁器很早,善制巨舟,长于航海。
olgi的首音o,介于o与u之间,相当于满文第六个元音字母的发音。因此,历代译音交替使用o韵字和u韵字。olgi的形动式是olgider,其变读音有hulgider、kulgider、hulidur、kulidur等。辽代的越里吉,明清的斡尔喀、瓦尔喀,现今地名鹤立、鹤立岗、乌拉根(河),都是olgi的译音;地名库都尔、库里杜耳,都是olgider的变读音kulidur的译音。
从三世纪末到697年,遍布于第二松花江流域的沃沮后裔安居骨部、乌素固部,后来被统称为粟末部,或粟末乌素固部落和扶馀乌素固部落,是他们建立了唐朝的系縻国渤海。
以沃沮—通古斯语为母语的鄂温克人,系古沃沮后裔。

以上为乌云达赉先生原文。
伊通不是延伸地,而是源头地。关于“通古斯”的考证就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
以下也为乌云达赉先生原文。

通古斯:
通古斯是tunggns的译音。tunggns,也是通古斯语,tung意为“柳条林”,gu意为“河”,—s是蒙古语、突厥语复数词尾。tung-gus(通古斯)是“柳河人”或“(伊)通河人”的意思。
唐武德初年(公元618—619年)自称粟末乌素固部落(意为第二松花江地方之乌苏里江部落)的人群住在柳河、辉发河一带;载初二年(公元690年)从扶馀(今吉林农安)迁来自称扶馀乌素固部落(意为农安地方之乌苏里江部落)的人群住到了伊通河上游流域,表明他们的祖籍在乌苏里江。柳河、辉发河、伊通河等流域,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有一些部落带着祖籍名称“乌素固”、第二故乡名称“乌古”,溯洮儿河,翻过大兴安岭,西达呼伦贝尔地区,而为唐代的室韦乌素固部、室韦亦塞没部、西室韦,辽代被统称为乌古,表明他们来自雾海河流域。
一些部落迁至叶尼塞河中、下游流域居住,对故乡的柳河支流一统河(ii-tungu)、三统河(tungu,“三”系衍加之字)以及第二松花江下游支流伊通河(ii-tungu)、通河(tungu,今称新开河),记忆犹新。ii,鄂温克语,意为“上”,如根河上游的伊图里(ii-turi)河与图里河(turi)河,贝加尔湖东岸的伊卡特(ii-kat)山与卡特(kat)山。辽代称今吉林农安为通州。通州,城临通河(新开河),可见因河得名。清代称通河(新开河)为小伊通河,其“小”、“伊”纯系衍加之字。一统河与(三)统河,伊通河与通河,可以统称为tungu(统河、通河),加ii而分别称呼其处于上流之河道或支流。分布于叶尼塞河中、下游流域的鄂温克人,对友邻的奥谢梯人和克特人说,他们是来自第二松花江支流的通古(tungu)人,即通河(统河)人。奥谢梯人、克特人说突厥语族的语言,便在tungu的后面,加上突厥语复数词尾—s,而为tungus,即通古斯。奥谢梯人于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突厥语族部落大迁徙浪潮中向西南迁至高加索。由此可以推知,鄂温克人是早在奥谢梯人迁徙之前,从东向西推进到叶尼塞河中、下游流域的,而俄罗斯人则于十七世纪才横渡鄂毕河,从西向东来到了叶尼塞河西岸。“通古斯”这个名称就在这时传入欧洲,接下来又从欧洲作为学术术语传播于世界。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09-10-21
Re:回 35楼(我等天子) 的帖子
引用第36楼phanlileo于2009-10-18 14:20发表的 回 35楼(我等天子) 的帖子 :
天等似乎是某几个县合并得来。

但县名不是合并而来!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9-10-21
引用第61楼北极星于2009-10-21 17:49发表的 :
沃沮—通古斯语支:
沃沮—通古斯语称烧水时锅底翻花、沸水漩动状态为olgi,所以把翻花矿泉、漩流矿泉也叫做olgi。沃沮就是olgi的译音。沃沮系古国名,古族名,是因沙玛伊尔矿泉(位于乌苏里江上游右侧,今按俄文音译为什马科夫卡)而得名。
沃沮——通古斯语支地理区域的大致范围,自完达山脉东至日本海一线以南,南达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咸兴地区。这个沃沮—通古斯语支地理区域,与沃沮国辖境基本相当。沃沮是文明古国,使用铁器很早,善制巨舟,长于航海。
olgi的首音o,介于o与u之间,相当于满文第六个元音字母的发音。因此,历代译音交替使用o韵字和u韵字。olgi的形动式是olgider,其变读音有hulgider、kulgider、hulidur、kulidur等。辽代的越里吉,明清的斡尔喀、瓦尔喀,现今地名鹤立、鹤立岗、乌拉根(河),都是olgi的译音;地名库都尔、库里杜耳,都是olgider的变读音kulidur的译音。
.......

呵呵~~勿吉是女真人的前身,其发源地确实在吉林。勿吉,我认为这个词是满语“weji”(窝集),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前,野人女真仍有一个国家叫窝集国,而且曾经非常强盛。窝集在满语(女真语)是森林的意思。或许这是指窝集国居住在森林中吧。

你提到的瓦尔喀是沃沮,看来证明了我的猜想。瓦尔喀部的确属于窝集国,往往被称为东海窝集瓦尔喀部。也有库雅喇人的称号,他们的后代,有的被称为直接就叫库雅喇氏,现在是满族。
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09-10-22
沃沮—通古斯语支这种提法只是一部分学者的观点,
一般认为沃沮与秽貊、扶余、高勾丽的语言是同一系列的。
而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是另外一系的。鄂温克与满语同属一个语族。如果说鄂温克起源於沃沮,那么只能说鄂温克人在历史上更换的语言。
《三国志/卷30》:(沃沮)“其言语与句丽大同,时时小异。”《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
后汉书/卷85:“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 土地多山险。 人形似夫余,而言语各异。”。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9-10-23
学习各位回帖上的知识
  肃风吹飞絮,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秋水载落叶,漂泊垂天止。北冥无常势,乌衣何靡靡。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09-10-23
引用第20楼边城玫女于2009-10-15 10:46发表的  :
大连说法的确太多了。
汉语说,满语说都有
.......

唐初,这里称“三山浦”。唐中期改称“青泥浦”。
明清以来始称“青泥洼”,而海口则称“青泥海”,亦有仍称“三山海口”或“金州海口”的。
光绪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称;“即留镇北、镇南、镇东、镇西四船在津沽,……并令时常出洋赴东、奉交界之大连湾与沿海口岸驻泊逡巡,以壮声威。”这是较早见之于我国官方文字里的“大连湾”称呼。从那以后,个别奏折或史籍中虽还有“大连湾”、“搭连湾”等不同写法,但后来便都趋于写成“大连湾”了。
但据日人浅野虎三郎编写的《大连市史》记载:“大连湾称呼,见之于文献的,是以一八六零年英人约翰·瓦特测量的《英国海图》为最早。”一八六零年,英国沙普琳号商船船长哈恩特到这里测量海湾时,据当地群众说,这一带叫做“大连湾”。该书还提到,约翰·瓦特在制海图时,还参考了二百多年前(明万历年间)到中国来传教的柴伊斯脱的古地图,说明万历时中国人中间就已有“大连湾”的称呼。总之,“大连湾”的称呼,民间称之于前,官方用之于后,是有根据的说法。至于民间的称呼最早是否起于明万历年间,尚有待于考证。
关于为什么叫“大连湾”?说法较多,诸如:因形似褡裢,故名之;山东往东北销售褡裢多路经此地,因而得名;原名“大蛎湾”因其不雅而改称大连湾;满语“达连”(海的意思)的译音;连诸小湾为一大湾,等等。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已有“三山海口”、“金州海口”、“青泥洼口”等称呼。早已流行于民间的“大连湾”称呼,所以能取代以前长期流传的三种称呼,就是因为这个称呼更准确。
大连市得名于大连湾;也是不容置疑的。大连市最早兴建大连湾镇一带,后来才逐渐移筑于东、西青泥洼渔村。
一八九八年,沙俄强行租借旅大。次年七月三十一日,沙皇政府把清泥洼一带命名为“达里泥”(意距离彼得堡“遥远的”地方)。“达里尼”,正是利用“大连”的谐音与俄语的,“遥远的”一词相符。日俄战争后日本辽东守备军司令命令废除“达里尼”,自一九零五年二月十一起改称“大连市”。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9-10-23
大连地名的由来

  随着大连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关于大连地名的来历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今年1月7日,国家民委主办的《中国民族报》发表署名尚海的文章,认为“大连”一名来自满语“海滨”译音。

  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历史上大连一带的居民以女真人(满族的祖先)为主。直至清代,金州与旅顺之间仍属“无名”的荒野之地。1898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旅大租地条约》,条约中出现“大连湾”称呼。俄文中的“大连湾”即满文“海滨之湾”的意思,因满语称“大海之滨”或“海岸”为“DALIN”。沙俄统治期,沿用满语“海滨”作为这个地区的称呼;日本统治期间,又借用汉字“大连”二字来标注满语之音“嗒淋”,“大连”这个名字因此成为城市之名。

  据本市一些专家介绍,“大连”一名的来源历来有争议。1962年本报的前身《旅大日报》曾为此展讨论。当时有“俄语说”——认为“大连”系俄语“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城市”)的音译;有“连湾说”——认为“大连(湾)”是由许多小湾连成大湾而得名的;有“形似说”——认为“大连(湾)”因形似“褡裢”而得名;有“物产说”——认为大连湾因盛产牡蛎而被称为“大蛎湾”,后演化为“大连湾”;也有与《中国民族报》这篇文章观点相近的“满语说”——认为“大连”一名来自满语“海”(‘搭连’)的译音。

  大连的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1962年,大连日报的前身旅大日报曾开展过一次讨论,许多专家学者都发表了文章,讨论非常热烈。大多数人认为“大连”的来源与“大连湾”有前密切的关系,但对大连湾何以得名则众说纷纭。简单归纳,有这样几种说。

    形状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大连湾是由“褡裢湾”演化而来,因大连湾形似人们搭在肩上用来装钱物的褡裢。另一种与褡裢有关的说法认为,山东人所织的褡裢布匹以及制成的褡裢等,大部分通过“大连湾”运往东北三省贩卖,因而这个湾便被称为“褡裢湾”。
  
  大联湾说 清朝贡生乔德秀(营城子小磨村人)在其所编写的《南金乡土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大连湾为辽东半岛之东岸第一大澳。东西长八海里,南北略等。湾首分三小澳。南曰得胜澳,西曰华船澳,北曰手澳。其北岸之南嘴,成一口门,西向之小澳曰阿丁澳。此四澳均可停泊(集数澳于大澳故以大连名)。其鲇鱼尾西南相对之嘴为口门南岸者大鹏嘴。口门有数小岛,南北列,北曰北三山,中曰中三山,南曰南三山。前明故将毛文龙使曾有功驻三山岛,即此数岛也。”这段文字相当清楚地描绘了大连湾所包括的地区——青泥洼、香炉礁、甘井子、大连湾、鲇鱼湾、三山岛这一大圆形海湾。文中所称澳为海边停船之地。大连湾内小澳相连,聚数小澳为大澳,故得名大连。

  物产说 1880年,清政府在大连湾修建北洋海军军港。1881年李鸿章来检阅海军时,其随员周馥感赋六律,有句云:“我自茹荼苦,人思食蛎甘”。末句注解云:“大连湾”本名“大蛎湾”。此说法的依据是,大连湾周围均以出产大蛎著名,因此得名“大蛎湾”后因其称谓不雅,因而改称“大连湾”。

  满语说 此说认为,“搭连”是满语“大海”的意思,“大连湾”由此得名。

  俄语说 甲午战争后,俄国强行租用大连地区,称这里为“达里尼”,意为远方的港口。后来,人们将其读为大连。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09-10-23
作为大连居民的枚女这些文章都看过多次了吧。
我不明白,到底是什么理由,使您坚持大连是俄文“达里尼”。
即便您认为李鸿章的奏折、英国人的海图、乔德秀的《南金乡土志》、周馥的诗都不足信。
1898年中俄签订租赁大连条约的时候,同样使用了大连湾,这个总该确有其事吧。
总不会大连不是起源于这个用一模一样汉字书写,早于那个俄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就在现在大连城区边上的大连湾(作为海湾的名称,城区以北的海区都在大连湾范围内),而非要从俄文翻译过来吧。

要是大连是从俄文“达里尼”翻译过来,为什么不意译成遥远,就算音译,怎么不译成大里尼、大利尼、大丽泥、达利尼等等。非要省音译成与早就出现的和大连湾一样的大连那。
我想像不出来那个俄文“达里尼”与大连比大连湾与大连的关系更直观在那里。
[ 此帖被独孤一尘在2009-10-23 13:2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09-10-23
引用第68楼独孤一尘于2009-10-23 13:14发表的  :
作为大连居民的枚女这些文章都看过多次了吧。
我不明白,到底是什么理由,使您坚持大连是俄文“达里尼”。
即便您认为李鸿章的奏折、英国人的海图、乔德秀的《南金乡土志》、周馥的诗都不足信。
1898年中俄签订租赁大连条约的时候,同样使用了大连湾,这个总该确有其事吧。
总不会大连不是起源于这个用一模一样汉字书写,早于那个俄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就在现在大连城区边上的大连湾(作为海湾的名称,城区以北的海区都在大连湾范围内),而非要从俄文翻译过来吧。

我以人头担保,广州绝不是少数民族语言!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09-10-23
引用第69楼phanlileo于2009-10-23 13:19发表的  :
我以人头担保,广州绝不是少数民族语言!


老兄小心人头啊
呵呵
广州不知道,不过“蕃禺”可能不是汉语原创。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09-10-23
引用第70楼独孤一尘于2009-10-23 13:42发表的  :
老兄小心人头啊
呵呵
广州不知道,不过“蕃禺”可能不是汉语原创。

广州因为交广得名,绝不是所谓胡语。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09-10-23
引用第67楼独孤一尘于2009-10-23 12:46发表的 :
大连地名的由来
  随着大连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关于大连地名的来历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今年1月7日,国家民委主办的《中国民族报》发表署名尚海的文章,认为“大连”一名来自满语“海滨”译音。
  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历史上大连一带的居民以女真人(满族的祖先)为主。直至清代,金州与旅顺之间仍属“无名”的荒野之地。1898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旅大租地条约》,条约中出现“大连湾”称呼。俄文中的“大连湾”即满文“海滨之湾”的意思,因满语称“大海之滨”或“海岸”为“DALIN”。沙俄统治期,沿用满语“海滨”作为这个地区的称呼;日本统治期间,又借用汉字“大连”二字来标注满语之音“嗒淋”,“大连”这个名字因此成为城市之名。
.......

dalin,满语“岸边”的意思。
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09-10-24
楼主,内蒙部分鄂尔多斯后面那个盟字去掉吧,只有鄂尔多斯市,没有鄂尔多斯盟,鄂尔多斯还是盟的时候叫伊克昭盟。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09-10-24
引用第48楼处级干部于2009-10-21 16:26发表的  :
双阳在满语里就是黄色的意思,没有河流的含义。双阳河在满语里是:suwayan bira,含义是黄河。


已改正,谢谢
  肃风吹飞絮,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秋水载落叶,漂泊垂天止。北冥无常势,乌衣何靡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