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38阅读
  • 23回复

[福建]关于闽北行政中心城市搬迁问题的新思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11-18
转自福建论坛,作者:孟建苏

在闽北的建阳市,建立新兴工业城市和未来新行政中心的构想提出很久了,但是,当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及政治体制改革呼之欲出之时,这一早期决策思想的正确性面临了空前的挑战。本文就“闽北发展机遇的认识、国家政策走向分析和最佳善后方案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严肃的思考,望能对各方人士有所启发。
一、发展机遇的认识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全省除漳州平原、莆田平原、长乐平原外,令人惊喜的是在建阳、武夷山、邵武一带,有福建相对稀有的平坦土地,而这正是建设大城市和发展大工业必备的条件,因此,从战略的角度看、从长远的层面看,以建阳为中心布局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然而,一个工业化城市的快速兴起,较典型的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三明、深圳模式;二是石狮、温州模式;三是东莞、昆山模式。第一模式是由国家注入大量资本,强力拉动增长的模式,较典型的还的攀枝花市;第二模式是在拥有一定历史积淀的条件上,当地内在的发展原动力与历史机遇紧密结合的产物,这一模式具有不可复制性;第三模式是依靠民间资本大量注入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的发展模式。此外,上海、香港、武汉这种以贸易兴市的模式已不具有可比性。
当前,就闽北而言,如果要在建阳、武夷山快速打造一个新兴工业化城市,就只能依赖第三种发展模式,也就是依靠民间资本大量注入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的发展模式。因为,建阳没有国家强力注入资金的前提,也没有内在的经济发展原动力,所以,工业化城市的兴起路径式,就是依赖民间资本的大量注入。
但是,在当前背景下,我国面临着两个关键的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二是政治体制的改革问题,而这样的两个转变,将使前文所说的第三种城市快速发展模式不复存在,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经济改革因素分析
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概括的说:就是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但美国的金融危机已使这两个经济增长动力基本消失,相应的,我国将会打造一个以内需和创新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新模式,介时,我国会因放弃投资拉动策略而改变或限制目前的以土地低价为主要引资手段的策略,同时,会因扩大内需的需要,而逐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水平,相应的,在没有低价土地和低价劳动力的前提下,就不会东莞、昆山式的新成功例子。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因素分析
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基本不会改变一党执政的大前提,其最大的可能是学习早年的台湾经验,即先开放县级区域自治,当然,大陆开放的只能是党内直选。如果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如笔者所预言的一样,那么,这就会产生一种新情况,就是地方性政治竞争将从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竞争,转变为县内的执政理念竞争,政治人物将从对上负责转向对下负责,到时,在省政府不再或无力考核各县域的经济速度差的时候,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习惯思维会相应打破,介时,区域内政策同质化的倾向会加强,那么,第三模式成功的政治前提将进一步消失。
因此,可以概括的说,闽北产业集中区的发展思路,在大方向上是对的,但时机把握的不好,如果二十年前就进行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五年前就开始招商引资,则发展形势必然大好,但当前的大环境下,再想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大量的外资来拉动增长就基本行不通,所以说,闽北产业集中区的发展机遇已基本失去。
二、国家政策走向的分析
当前,影响闽北行政中心搬迁问题的政策因素,主要是“省管县”政策的出台时间问题,或可能在十年后才推行“省管县”,或可能三至五年就将推行。
“省管县”意味着闽北行政中心的消失,如果没有行政中心,自然也就没有了搬迁问题,所以,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省管县”是否一定到来和什么时候到来?
所谓“省管县”,就是在全国推行国家、省、县三级政权制,相应取(管县)市和乡级的政权建制。通常情况下,“省管县”政策是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应的,是为实现县级自治打下基础。因此,“省管县”是否到来的问题,其实质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是否到来的问题。
我想大家不会认为中国不会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吧?那么,剩下的就是“省管县”什么时候到来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政治信任问题,关系到中国在未来东亚共同体内部的政治地位问题,所以,基本会在2012年前完成“省管县”改革,因为,2012年的台湾大选,将是统一路线与台独路线的生死存亡之战,大陆的“省管县”与地方自治改革选在这个时候进行比较合理,至少在福建做试点是完全可能的。同时,东亚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我国政治体制的步伐很难停下。
因此,可以推论,从国家政策走向的角度看,闽北行政中主搬迁的可能性已不存在。
三、最佳善后方案的选择
所谓“最佳善后方案的选择”,是在“省管县”迟迟不来,而建阳最佳发展机遇期已明确失去时的出路选择问题。
或许有人会说强行搬迁吧,走一步看一步吧,其实,这一思路是不对的,以南平太阳电缆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在南平完成上市目标后,正企划着大干一场,如果这个时候“大市”搬迁了,那不正好给该企业资本出逃创造理由吗?不要以为“五南企业”会随行政中心同步走,而资本的逐利性会使它们紧紧把握好一切的出逃机会。因此,可以推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强行搬迁只能产生建阳做不大,而南平产业资本大量出逃的两败局面,所以,强行搬迁必不可取。
那么,当搬与不搬两难选择真的出现时,又有什么好的解决对策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将南平市改名为武夷山市,行政中心仍在延平区境内;
第二、将武夷山旅游经济区合并闽北新兴产业区后,升格成为名为“将兴区”的新行政区;
第三、叫停一切对闽北产业集中区的再投资,以应变国家经济增长模式变化的新形势,之后,推动闽北产业集中区依靠现有基础设施自我发展;
第四、在延平区推行市区一体化,以节约减轻财政负担;
第五、将压缩延平区财政支出后节余的财政资金补助给“将兴区”,但补助标准每年不超过2亿元;
第六、以“将兴区”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统一布局和管理建阳、武夷山的经济事务,也可延伸至浦城、松溪、政和等县,以促进“经济双中心”格局出现;
第七、以目前的价格水平和财政责任水平的标准计算,在“将兴区”、建阳、武夷山三个县级财政总计达到35亿元时,将闽北行政中心从延平区搬迁至“将兴区”,同时,在完整保有延平境内现有经济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将延平区恢复为县级南平市。
以上措施,实际上是一经济开发步伐暂停,但行政机构改革先行的做法,好外在于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经济开发风险
笔者认为,如果在闽北推行以上发展方式,首先,能解决盲目开发闽北产业集中区的做法,其次,能适应长远发展的需要,再次,能产生保护好南平城现有产业与经济活力。介时,一个财政收入超过“将兴区”、建阳、武夷山三个县级财政收入总和的县级南平市,必将以其财政力量上的绝对优势实现飞跃式的发展。所以,笔者个人认为,这一思路不失为当前最佳的善后方案选择。
综上所述,建设大武夷山市就是一个在战术上无法实现,但战略上拥有一定合理性的重大决策,当前,在不考虑“省管县” 因素的前提下,在前期投资无法产生效益的前提下,应尽快叫停片面的经济开发活动,代之以行政机构设置方面的改革,以实现减少损失与适应发展的两相宜。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11-18
貌似不想折腾,实在还在提出折腾建议。晕!!!
网络看世界,世界是网络。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11-18
胡言乱语。省管县没有可能。
闽北中心驻兴田很合适,名称就是武夷山市,设崇安、建阳两个区就可以了。
20岁的强省派
30岁的分省派
40岁的虚省派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11-19
瞎折腾
行政区划为省(虚)或直辖市、省辖市、县三级,市分直辖市和省辖市,取消县级市,县级为基层行政区划。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11-19
不如直接建议学习永州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11-19
较典型的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三明、深圳模式第一模式是由国家注入大量资本,强力拉动增长的模式,较典型的还的攀枝花市;
二是石狮、温州模式;第二模式是在拥有一定历史积淀的条件上,当地内在的发展原动力与历史机遇紧密结合的产物,这一模式具有不可复制性;
三是东莞、昆山模式第三模式是依靠民间资本大量注入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的发展模式。


深圳有国家注入大量资本?
石狮拥有一定历史积淀的条件上?
以原县辖区为基础设乡镇,为基层政府。
15~25个乡镇设一县(基本是2~3县并1县)
取消地级单位,省县直辖。
反对新设省级单位、但要适当调整。

现在的行政改革弊病是并乡镇后没有并村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11-19
武夷山市改回崇安市吧。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11-19
支持楼上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11-20
建阳若修调到宁德的铁路 还有些盼头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11-21
换个名称,其实劳民伤财
希望客家首府长汀脱离龙岩管辖
希望厦门更美好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11-26
两个城市加起来辖区面积是南平的3倍,可是经济gdp却只有80% 财政收入更是不到一半,城市人口也才一半,竟然想 搬迁千年府城南平?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12-05
我看武夷山和南平还是分了好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12-06
引用第11楼西街青年于2009-12-05 20:06发表的  :
我看武夷山和南平还是分了好


      从地理面积上说,目前南平地区可划分为两个地级行政区。但从人口与经济上说,这两样因素目前在福建省内,均是在倒数一二名间徘徊。所以,个人意见不分为上,倒比较赞同“雷春美副省长在将兴一带建设新行政中心的建议”,毕竟这一带要比延平区较有发展空间,而且又是闽北的地理中心,与人口平衡中心。
需要翻墙服务,请QQ153673020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01-02
南平是放手建阳武夷山又不省不得,建设有没钱。不过现在随着新的书记上台,这个有点偃旗息鼓了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01-02
反对叫崇安区,无锡还有个崇安区呢,闽北的能比么?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01-02
回 14楼(extreme001) 的帖子
搞笑,崇安县比崇安区更早出现,反对有效么?再说又不是禁止同名!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01-04
福清市还有江阴镇、海口镇呢、、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01-04
作者的建议不怎么样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01-05
已经over了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01-05
瞎折腾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01-05
回 10楼(hxf750321) 的帖子
搬迁是放眼未来发展。如果单论现状,大概全世界都没有搬迁问题了
20岁的强省派
30岁的分省派
40岁的虚省派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0-01-05
楼主是不是山腰镇的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0-01-06
将南平市改名为武夷山市,行政中心仍在延平区境内。这又将成为第二个黄山市。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0-01-19
呵呵 厉害啊兄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