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05阅读
  • 32回复

[地名由来]地名来历:上海(完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6-02


上海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你知道它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据说上海浦和下海浦是吴淞江的两条支流。宋朝建镇时,镇在上海浦附近,因此就用上海浦作了镇名。现在上海浦这条江已经不存在了,它是在明代时被黄浦江给淹没的,可“上海”这一名称却遗留下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31 2:47:40编辑过]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3-06-03
上海简称"沪"的来历: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3-06-03
“上海滩“的由来

“上海滩”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这要从上海开埠,1845年上海道宫慕久和英国领事巴富尔划定第一片外人居留的租界说起。他们在商定《土地章程》,明确四至的时候,把东边界划定在洋径沃(今延安东路),中文译作“黄浦滩”。

黄浦滩本来是黄浦西岸的涨滩,划入租界之前是一条拖拽漕船的纤道,说它是堤岸、码头、沿江大道都差不离。黄浦滩在十里洋场上出名以后,按照上海人历来喜欢把县城以外、临近浦滨的地名冠以“外”字的习惯,如称外陆家洪路,外郎家桥、外仓桥等,一条黄浦滩也逐渐地约定俗成地演化成了“外滩”。

然而,人们看到大量进出口商货在外滩装卸,外国洋行在外滩集中,江海北关在外滩征税,中日甲午战争后外国银行在外滩取代洋行成为帝国主义在华资本的指挥中心,车水马龙,行人接睡,“一城烟火半东南”的宝带门外十六铺码头,早已降为它的附庸。于是人们认为,近代上海的高度畸形繁荣是从这片滩地发展起来的,久而久之,“黄浦滩”或“外滩”这两个称谓的外延就被引伸、扩大,人们开始以偏概全,用“上海滩”来称呼上海全市区了。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3-06-03
“南京路”的由来

上海最繁华的马路何以叫“南京路”呢?只要在南京路东路附近稍微考察一下,便能发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的口岸之名(包括被迫让列强公使强驻的北京在内),都东西向平行地排列在两侧,一个不缺,而把中国的行省名作为与上述马路交叉之路的路名。

1862年,英国侵华分子麦华陀在其驻沪领事任上想出了这些路名。它的含义是:《南京条约》开辟列强来华新纪元,故最重要的大马路命名为南京路;北京为列强“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地,故南京路之邻为北京路;沿海长江的通商口岸是‘引门自东向西全面侵入各省的通道口,全中国从南到北部将是它们的乐土,故英租界纵路之命为各省之名。对此,帝国主义分子并不讳言,但一百二十年前的“华人士绅”因“不谙夷语”者多,故屡屡在笔记、日记中猜测不已。至今仍有以讹传讹的余波。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3-06-03
不错。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3-06-05
原来如此!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3-06-24
“申”和“黄浦”

传说上海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是春申君黄歇的封邑,为了纪念他,把
这里的一条河(今黄浦江龙华至松江河段)叫黄歇浦,又叫“黄浦”。这一片
陆地叫“申”。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3-07-04
也就是“春申江”,是用战国四公子春申君的名字来命名黄浦江的一段,后来,申就成了上海的另一个简称了。
“沪渎”就不用解释了,“扈”通“沪”,指在涨潮时将竹片密密麻麻地插在水中,连成一条象篱笆一样的的,拦住水面,等退潮的时候,就把鱼虾都拦了下来了。后来就用扈(沪)命名了这条江,也就是吴松江(松江,不是现在的松江县),即苏州河,后来成了上海的简称。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3-08-23
南京路开始,依次九江,汉口,福州路,被称为大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还有一条广东路与之平行,其实应该叫广州路才对,因为广州,广东的英文都是一样,翻译的时候翻成广东路了。
相见不如怀念,
怀念不如忘却。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3-08-30
=嘉定区

嘉定以年号得名。
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1月),析两浙西路平江府昆山县东境的临江、平乐、安亭、醋塘、春申5乡置嘉定县,以年号为名,设治于练祁市(今嘉定镇)。嘉定十一年八月,上述5乡依次易名为依仁、循义、服礼、乐智、守信。今上海大陆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北为该时县境。建县以后几易隶属,曾隶苏州府、太仓州、境域亦屡有变动。1958年1月起由江苏省改隶上海市。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嘉定县,设立嘉定区,以原嘉定县的行政区域为嘉定区的行政区域。1993年4月撤县建区工作完成。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3-08-30
=松江区

松江以松江而得名。吴淞江古名松江。因古为吴郡地,故亦名吴淞江。晋及唐朝时称松江之下游为沪渎。元以后多写作吴淞江。
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年,先民们就在九峰一带劳动、生息,创造了崧泽型和良渚型等古文化。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东吴名将陆逊以功封华亭侯,华亭始见于史志。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华亭府,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嘉庆十年(1805年)演变为1府(松江)、7县(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1厅(川沙)。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民国3年(1914年)改为松江县。解放后,苏南行政署设松江专区。1958年3月,松江专区撤消,改隶苏州专区。1958年11月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98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31 0:49:01编辑过]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3-08-31
=云间

云间是上海的雅称。
云间的得名,与西晋名士陆云有关。孙权手下有位名将叫陆逊,因破荆州,擒关羽,战功显赫,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被封为华亭侯,后官至东吴丞相。古代上海地区成为陆逊的封地。陆逊的次子叫陆抗,也是东吴的一位将军。据《晋书》、《世说新语》等史籍记载,陆抗的儿子陆晏、陆景等,在抗击晋军时身亡。陆抗的另外两个儿子,哥哥叫陆机,字士衡;弟弟为陆云,字士龙,在东吴灭亡(公元280年)时才二十岁。两人只得退居华亭,闭门勤学,历时十年之久。两人所作之文名倾天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西晋二陆”。晋太康末年,陆机、陆云兄弟离开华亭,来到首都洛阳。丞相张华很重视陆机兄弟的门阀与才能,将他们推荐给朝廷任职。京师名宦文士争相邀见,二陆酬答繁忙。有一次,陆云与京师名士荀隐在张华府中相见,张华对陆云与荀隐说:你们都是名士,不必说一般客套话了。陆云遂抗手自报字号:“云间陆士龙。”荀隐回答:“日下荀鸣鹤。”鸣鹤乃荀隐字,日下指首都,荀隐为颍川郡人,与洛阳相近,故作此语。两位名士的自我介绍,一时名扬天下,时人称为“名对”。从此,云间成为华亭的雅称。后人常以云间代指华亭,如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杨潜修、朱端常等纂的《云间志》,就是记载华亭县事的县志。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因地大事繁、经济发达,升为华亭府。次年,改称松江府,仍置华亭县。从此,云间又成为松江府的雅称。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3-08-31
=南汇

南汇因“大海环其东南,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而得名。
南汇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是上海市郊成陆较晚的地区。据《旧唐书》记载, 713年(唐开元元年)在周浦、下沙一线重筑古捍海塘,故南汇西部地区当成陆于唐以前。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地逐渐向东南延伸,沧海变桑田,宋、元时期,惠南一带成陆。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政府为防倭寇,在南汇嘴(今惠南镇)筑城,设守御南汇嘴中后千户所。1726年(清雍正四年)从上海县划出长人乡建立新县,因县治设在原守御所南汇嘴,故县名为“南汇”。2001年8月南汇撤县建区。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3-08-31
=金山区

因县署金山卫而得名(县驻地初设在朱泾,雍正九年移治金山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复迁朱泾)。
金山卫与天津卫、威海卫构成中国三大卫。清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弻纳等以苏松诸大县难治,疏准各分为二。雍正四年(1726年),分娄县胥浦一乡并析风泾、集贤、修竹、仙山四乡一部建金山县,县署设在金山卫城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31 1:03:52编辑过]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3-08-31
=奉贤区

因敬奉贤人而得名。
今奉贤县的县境西南部即柘林镇一带在三、四千年前已有人类居住。秦汉两晋南北朝时属海盐县境,唐宋元明时属华亭县境。清雍正四年(1726年)正式自华亭县析出建县,县名因相传孔子学生吴国人子游(即言偃)曾至县境讲学而得,以敬奉贤人而定县名“奉贤”。1949年5月14日,奉贤全境解放,隶属于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3月奉贤县改隶江苏省苏州专区;1958年11月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管辖。2001年撤县设区。

另一说:因河流奉贤泾得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31 0:43:33编辑过]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3-08-31
=崇明县

崇明意为高出水面的平地。
崇明岛最早露出水面是在唐朝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时称东沙和西沙。公元696年,有六姓渔民先后登沙,作了最早的开发工作。到五代初,朝庭在西沙设立“崇明镇”从此便有了“崇明”这个名称,以后无数沙洲时东时西,忽南忽北地涨坍变化,至明末清初始连成一个大岛,并逐步稳定下来。
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设天赐盐场,隶通州。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为崇明州,隶扬州府。1396年(明洪武二年)降州为县,先隶扬州府,后隶苏州府,兼隶太仓州。民国时期,先后隶属江苏南通、松江。解放后,隶属江苏南通专区。1958年12月1日始改隶上海市。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3-08-31
=青浦

青浦为青龙江和浦家江的合称。
青浦县(Qingpu Xiao) 位于上海市西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出华亭县的修竹、华亭2乡和上海县的新江、北亭、海隅3乡建青浦县,驻地青龙镇(今旧青浦),因附近青龙江、浦家江得名,属松江府。嘉靖三十二年撤销青浦县,万历元年(1573年)复置,移驻地唐行镇(今青浦)。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出县东北境的新江、北亭2乡置福泉县,乾隆八年(1743年)撤销福泉县,辖地复入青浦县。宣统二年(1910年)原属元和(今苏州市)、吴江2县的插花地章练塘,归并青浦县。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江苏省。1949年隶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1958年改隶苏州专区,同年划归上海市。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3-08-31
=闵行区

因闵行镇而得名。
闵行镇位于闵行区东南横泾与黄浦江汇合处,今碧江路街道和华坪路街道境内。原属上海县。名称闵行市,一作敏行市,设黄浦巡检司于此。商店、居民稠密,号称"可当近边二、三县"。清称闵行镇,宣统三年(1911年)置闵行乡,民国17年(1928年)改为第一区,民国35年撤区直属县。民国35~37年、1954~1958年、1960年为上海县驻地。1960年划属闵行区,撤销闵行镇,改设闵行镇街道。1992年9月原上海县和闵行区"撤二建一",设闵行区,沿袭闵行区名。区人民政府驻地莘庄。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3-08-31
=长宁区

因长宁路而得名。
长宁区位于市区西部。清代属上海县,宣统三年(1911年)设法华乡,民国17年(1928年)划归上海市,改为法华区,日伪时期并入沪西区,民国34年以旧警局所辖警区置第九区,又称长宁区,因长宁路得名。民国36年取消序数区名,民国37年改名法曹区,1949年仍名长宁区。1950~1992年期间,区划经过8次调整,成今界。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3-08-31
=杨浦区

因境内杨树浦港得名。
清代,北属宝山县,南属上海县。同治二年(1863年)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南部先后沦为公共租界一部分。民国34年(1945年)置杨树浦区,又名第二十区,1949年改今名。1958年北郊区撤销,将走马塘以南划入。1960年1月榆林区撤销后并入。1961年浦东县撤销,将沪东街道并入,1964年吴淞区撤销后并入(1980年又划归复建后的吴淞区),1984年宝山县的五角场地区划入,1993年黄浦江以东部分划归浦东新区。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3-08-31
=闸北区

因清初在今苏州河上曾建老、新两闸,两闸以北习称为闸北,区名缘于此。
清代,北为宝山县,南为上海县。光绪十九年(1893年)东南部被扩展为公共租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设闸北工程总局,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闸北自治公所,民国元年(1912年)置闸北市,后先后改为闸北工巡捐分局、沪北市政局、闸北市公所,民国17年改置闸北区。日伪时期改为沪北区。民国34年约东起今西藏北路、和田路,南沿苏州河,西、北均至中山北路为界,设置十四区,又名闸北区。1956年北站区并入。1958年划入原北郊区中山北路至场中路地区。1962年从虹口区划入罗浮路以西地区。1978年以后又数次从当时的宝山县划入场中路以北地区。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3-08-31
=静安区

因古刹静安寺得名。
清代为上海县高昌乡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后大部分被辟为英租界。日伪时期属上海市府直辖,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依旧警察局所辖警区建为第十区,又名静安寺区,简称静安区,民国36年取消序数区名。1956年撤销静安区建制,以常德路、富民路为界,析为东、西两部,分别并入新成、长宁2区。1960年初以江宁区全部、新成区西部及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地复置静安区。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3-08-31
=卢湾区

原肇嘉浜在今丽园路口转弯北流,有小浜从西流入,当地有罗姓聚落,称罗家湾,后谐单为卢家湾,这是卢湾一名的由来。
清代为上海县高昌乡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法租界第二次扩展时,扩至今重庆南路,民国3年(1914年)再次扩展到徐家汇,今区境东北部和徐家汇路以北先后入法租界。区境南部,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城厢自治区,民国17年(1928年)属上海特别市(民国19年改称市),为沪南区境。日伪时期,统属市府直辖。民国34年,依旧警局所辖警区,设第六区,又名卢家湾区,当时区境东界鲁班路、重庆南路、重庆中路,南滨黄浦江,西界日晖路(今瑞金南路)、陕西南路、北界中正中路(今延安中路)。民国36年取消序数区名,改为卢湾区。1956年、1960年两次调整行政区划,先后将撤销的嵩山区和邑庙区部分地境并入,成今界。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3-08-31
=普陀区

因境内有普陀路和先后设有普陀路巡捕房、普陀路警察分局得名。
清代,北部属宝山县,南部属上海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苏州河以南大部被辟为公共租界,民国16年(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后,其他地区分属真如、彭浦、闸北、蒲淞、法华等区。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建为第十三区,又名普陀区。民国36年取消序数区名。当时辖境东、西、北临苏州河,南以安远路、长寿路为界。1950年闸北、真如、新泾3区部分地段划入后,辖境扩展至苏州河以北,1956年后又多次划入真如、大场、西郊等区和宝山县部分地域。1984年划入嘉定县真如镇及长征、桃浦两乡和宝山县彭浦乡部分地域,1992年划入长征乡、桃浦乡全部,成今界。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3-08-31
=徐汇区

因区内徐家汇而得名。
徐家汇因其是明末东阁大学士徐光启之故乡,又是肇家浜和法华泾交汇之处,故而得名。
清属上海县,民国3年(1914年),肇嘉浜(今肇嘉浜路)以北、徐家汇路(今华山路)以东被辟为法租界,其余部分民国17年分属沪南区、漕泾区和法华区。日伪统治时期,曾属沪西区。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依旧警察局所辖警区,划为第八区,又名徐家汇区,民国36年取消序数区名,又简称为徐汇区。以徐家汇区片名得名。区境东至宛平路、谨记路(今宛平南路),南界中山路(今中山西路和龙华西路北段),西至沪杭铁路,北界林森西路(今淮海西路)。1956年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仍名徐汇区。1964~1982年原闵行区一度划属徐汇区。1984年和1986年,上海县龙华镇、漕河泾镇及龙华、梅陇、虹桥3乡一部分地划入区境。1992年龙华乡全部、虹桥乡一部又划入区境。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