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17阅读
  • 8回复

[历史与人文景观]宋太原城初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1-02
— 本帖被 keating 从 历史政区 移动到本区(2016-05-28) —
五代十国末季,以晋阳为都的北汉政权,在后周世宗柴荣、北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三位皇帝率兵亲征的轮番打击下,国祚日蹙,江河日下,终于在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初五端阳节的那一天,献晋阳城而降宋,寿终正寝。   御驾亲征的北宋第二代国君赵光义,死恨晋阳城高池深,死恨晋阳城民以死相抗,认为太原这个地方“国家盛而后服,衰则先叛,不宜列为方镇。”遂颁制令,强迫迁走城民,焚烧了晋阳古城。一座始创于春秋末季公元前497年,有着1476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毁于一旦,葬送在赵宋封建统治者的手中。
这是太原建城史上亘古未有的一次大浩劫,也是对太原历史文化的一次亘古未有的大摧残。
城可以毁掉,人可以迁走。但是,太原作为历朝历代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民族南下的屏障,这种不可或缺的军事战略地位,却无法改变。于是,赵宋又选新址,另建了一座城池,这座新城池便是宋太原城,即今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旧城区,包括迎泽区大部和杏花岭区一部的繁华地段。
由于晋阳城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通过多种形式,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影响,更由于它是被野蛮地突然毁掉,所以,千百年来研究它、探索它、凭吊它,讴歌它的人,屡见不鲜。而对于宋初创建的太原城,则问津颇寡,鲜人关注,使这座同样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城,随着时间的消逝,很多应该留下来的东西,没有留下;很多应该为人所知的,鲜为人知。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本文就宋太原城,依据历史文献、地方史志的记载,民国时间尚遗存的一些古址和太原街巷名称,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和考证,以为引玉之砖。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1-02
二、唐明监辩及宋太原城方位

宋太原城地处原晋阳城北三十多里的汾河东畔,是在唐明镇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关于“唐明”这个地方,史册上有“唐明村”、“唐明镇”、“唐明监”等几个称谓。依《宋史·地理志》说:“七年移治唐明监”。依《乾隆·太原府志》说:“又三年,复迁于唐明镇。”依《永乐大典·太原府》说:“复徙于阳曲县之唐明村。”因“村”、“镇”、“监”这三个称谓的概念相去甚远,需弄清为妥。

什么是村?《旧唐书·职官志》说:“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胡三省(宋末地理学家)注说:“项世安《家说》曰:‘古无村名,今之村,即古之鄙野也,隋世已有村名。《唐令》:在田野为村,置村正一人,则村之为义明矣’”。这两段史载告诉我们:村之名称产生于隋代,唐朝成为一级基层的行政建置,并委以“村正”之职,督察管理。

什么是镇?参阅《新唐书·兵志》可知,唐初设镇,所置少量戌边兵力,镇将只掌戌防守御,品秩与县令相等。到宋代,镇成为行政建置名,宋高承《事物纪要·州郡方城·镇》说:“宋朝之制,地要不成州当津会者,则为军,以县兼军使;民聚不成县而有税收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这又告说我们,唐代的镇是相当于县的戌兵军制。宋代的镇有二种,或是县以下的驻军单位,由县兼管;或是人口相对集聚,税收相对集中的县以下行政建置。

什么为监?依《宋史》所述,是为宋代的特别行政建置,在坑冶、铸铁、牧马、产盐等地区设置。等级有二,一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一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

弄清了村、镇、监的确切概念,我们可以确定,宋当时的“唐明”既不是村,也不是镇,而是监。准确点说,宋太原城是以“唐明监”为基础建筑起来的。这一点《宋史·地理志》说:“七年移治唐明监”,可谓句清字晰,至于唐明监属于府州一级建置,还是县一级建置,还需日后弄清。

宋初唐明监,三面环山,汾水沿西南流,军事地理位置之重,比晋阳城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此建城,对于北扼石岭、赤塘、天门三关,抵御契丹南下,具有长足的战略优势,潘美选址于此,充分考虑到其军事地理优势,可谓独具只眼。

宋太原城的具体方位,根据《阳曲县志》“宋太平兴国七年建,偏于西南,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永平侯谢成展东、南、北三面”所载,可知金元两朝,宋太原城大体未经拓建,只是在明初才在其基础上扩建,向东、南、北三面拓展。西城墙除向南、北两面延伸外,原址未动。宋太原城西门——金肃门,就是后来明太原城的“振武门”。

宋太原城的东门——朝曦门,在今桥头街中段,桥头街之名,正由宋太原城东门护城河桥所得。其东城墙从朝曦门南去,直至民国年间尚遗存于明贡院之左的“古角城”。从朝曦门向北去至今“东后小河”、“小二府巷”一带。明晋王府城的西城墙,很可能是沿用了宋太原城东城墙的北段。

宋太原城北门——怀德门,在今三桥街北段,清末火柴公司旧址。原鱼池、后小河、东后小河等街名,正是宋城北城墙外护城河遗址。

至于宋太原城南门——开远门,则于明太原城“迎泽门”,在南北向的同一轴线上。宋城南门正街,与明大南门街乃同一条街。由于明城向南拓展,所以“开远门”处于“迎泽门”北去数十米的大铁匠巷与旧城街处。其南城墙,东起“古角城”,西与西城墙连接。

宋太原城大体为方形,四城门方位确定后,城的四个城角也可基本确定。东南角,即明贡院“古角城”遗址,在今起凤街太铁宿舍院西北。东北角,在原上肖墙街红星电影院旧址,即今江南大酒店一带。西北角,在今新建路三桥街道办事处东。西南角,在今新建路南段路东山西科技报院东。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1-02
三、子城和太原城中街坊

宋太原城中的子城,是一座规模可观的城中城。它周长“五里一百五十七步”,几乎占去宋太原城一半之地,它有四座城门,南门为正门,有“河东军”城额,其它三门按所处方位分别命“子东、子西、子北”之名。从《永乐大典·太原府》中可知子城中均为各类官署、仓库和监狱。

进河东军门,街东为大备仓,此仓极大,几乎占去整个子城的三分之一。街西为司录厅、士营厅、仪曹厅、士曹厅,在这四厅之后又为作院、刑曹厅、刑椽厅、右狱、户曹厅。在这三厅一狱之后又为作院、通判北厅、通判南厅、机宜文字厅、拣马厅以及谯楼。进子东门,街南为大备仓,街北为府狱、毯场路、毯场厅、都作院。进子西门,街北为太原府衙、军器库、军货库,街南为两个作院。进子北门,街西为太原府衙后门、天王堂,街东为草场。子城的正中是宣诏厅,顾名思义,似为宣布和传达皇帝制诏的地方。它处于子城中显赫的位置,从四座城门均可直达。子城,是宋初并州,后来太原府的中枢,说它是一座官衙麋集之城,毫无过越之嫌。

宋太原城中共有二十四坊,每坊均有坊门、坊栅,白天打开栅门,通过小巷互相勾通,晚上实行宵禁,闭锁坊栅各自为阵。据载:南门正街东有朝真坊、广化坊、袭庆坊、观德坊、富民坊、葆真坊、懋迁坊、乐民坊、安业坊、将相坊、皇华访、澄清坊。南门正街西有法相坊、立信坊、阜通坊、宣化坊。西门正街南有惠远坊、周礼坊。东门正街北有寿宁坊、金相坊、聚货坊、迎福坊。城西有慈云坊、宰相坊。由于各坊只有大体方位,坊门及连通各坊的街巷无名,走向、交叉一时无法弄清,只能述及于此。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11-02
四、关于“丁字街”与“锦绣太原城”

多年来,人们一说到宋太原城,便会说到“丁字街”如何,如何。“锦绣太原城”怎么,怎么。

追根溯源,关于太原“丁字街”的各种说法,来自于金元文豪元好问的一句诗:“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元代以来人们依据元诗,衍演出:赵宋王朝认为太原有龙脉,为了钉破龙脉,所以在筑太原城时,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路。衍演出:因太原城处边陲,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横冲直闯,所以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路。更有甚者还说:太原城修丁字路是为了防止囚犯逃跑,因为丁字街像迷宫,不易辩认。云云。其实,上述说法或为主观意测,或为片面理解,更多的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试问那一座城市没有丁字街?那一座城市全是十字路?而且,元诗讲得清楚,是“官街十字改丁字”,并不是讲得每一条街都改为丁字街。

何为之“官街”?《世说新语·识鉴》说:“苻坚将问鼎”。南朝梁刘孝注此句说:“坚六岁时,尝戏于道,正见而异焉,问曰:‘苻郎,此官街,小儿行戏,不畏缚邪?’“《晋书·苻坚载记》云:“高平徐统有知人之鉴,遇坚于路异之,执其手曰:‘苻郎,此官之御街,小儿敢戏于此,不畏司隶缚邪?’”这两段记载,清楚地告诉我们,古代之官街,是官之御街,是城中官家行御的大街。并不是一般的街巷。宋太原城中的官街道只有四条,各通四门,因四座城门并不垂直,也不水平,加之子城占据城中,所以形成了“官街丁字”的格局。元好问在世时,定然来过太原城,所以清楚城中“官街丁字”有别于其它大府“官街十字”的情况,以至于有感而发:“官街十字改丁字”。当然还存在一种可能,那就是“南人鬼巫好礻几祥”,即赵宋统治者非常迷信,风闻太原有“龙脉”,害怕再出李渊、李世民、李存勋、刘知远这样的人,所以把太原城的官街修成“丁”字形,取“丁”、“钉”同音之意,妄想钉住并州,再不要出与他们争天下的人,好保赵宋万代永祚。

但是,不论怎样解释,我们只能理解为:宋代太原城只是“官街丁字”而不是大街小巷都是“丁”字,所谓防止北方民族骑兵横冲直闯,所谓防止囚犯逃跑,似属无稽之说。

至于“锦绣太原城”,决不是指宋太原城,更不是指太原城周围的山上原来绿树葱笼,而是专指明代拓展后的太原城,周环二十四里,城高三丈五尺,池深三丈,尤其是全城都用大砖砌就,八座宏伟的城门与瓮城,城墙之上有十六座伟岸的大城楼,城之四隅有四座高大的城角楼,而且沿城还有九十座小楼,近万个垛口,恰似锦绣的金城汤池。这一点《阳曲县志》上说的明白:“崇墉雉堞,壮丽甲天下,昔人有‘锦绣太原’之称。”

关于宋太原城之初探,因其城在金灭宋、元灭金的两次大战中,深受损毁,明初拓展之后,古迹已是凤毛麟角,仅从文献、遗存旧迹和街巷名称,进行探索和考订,失缺失误,很难避免。借纪念太原建城2500年之机,不揣孤陋,呈献于市民之前。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1-02
宋太原城初探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11-02
宋太原城初探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11-02
显然,作者并没有研究过“监”这个建制,所以才会提出“至于唐明监属于府州一级建置,还是县一级建置,还需日后弄清。”的说法。
实际上,五代宋朝的监就是资源开采地,有如矿场、盐场、林竹场等。宋朝只有极少数监是府州级和县级,拥有等同行政区划的地位;而绝大部分监都在县域范围内,但不归县管,也不是行政区划建制,有如一些管理机构,虽然在县境,也不是行政区划,但县就是管不了。
傻子偷乞丐的钱袋,被瞎子看到了。哑巴大吼一声,把聋子吓了一跳。驼子挺身而出,瘸子飞起一脚。麻子说:“看我的面子就算了吧。”疯子说:“就是,人要有理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11-02
显然,作者并没有研究过“监”这个建制,所以才会提出“至于唐明监属于府州一级建置,还是县一级建置,还需日后弄清。”的说法。
实际上,五代宋朝的监就是资源开采地,有如矿场、盐场、林竹场等。宋朝只有极少数监是府州级和县级,拥有等同行政区划的地位;而绝大部分监都在县域范围内,但不归县管,也不是行政区划建制,有如国有公司,虽然在县境,其四至也不是行政区划,但县就是管不了。
傻子偷乞丐的钱袋,被瞎子看到了。哑巴大吼一声,把聋子吓了一跳。驼子挺身而出,瘸子飞起一脚。麻子说:“看我的面子就算了吧。”疯子说:“就是,人要有理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11-04
锦绣太原城啊,可惜现在什么也没留下!
我是一只不愿南飞的大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