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28阅读
  • 13回复

[地名由来][zz]X各庄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7-11


http://ancentlee.blog.163.com/blog/static/193842872007075125367/
两个说法:
1.*各庄原来是“*哥庄”
2.*各庄原来是“*家庄”,“家”在当地古代方言里读“ga ge”

我觉得第二个听起来比较有道理。有河北、天津、北京的网友吗?你们那儿“家”用方言怎么说?
文章里说古代北方“家”读“ga ge”,现在大部分地区都读家“jia”一声,但是有些方言孤岛还保留古代的读音,是这样吗?





X各庄由来

2007-01-07 17:12:53|  分类: 休闲一下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X各庄由来

京郊以“各”字命名的地名为何有一百多个,庞各庄原来是庞哥庄?

  打开《北京市行政区图》仔细查看,会发现在京郊的许多区县里都有不少以“各”字命名的村庄或地名,其中以远郊的顺义、通州、大兴、密云等区县居多。而且都是以“百家姓”里的某个姓氏打头。如顺义区的陈各庄、胡各庄、李各庄、王各庄、姚各庄,通州区的马各庄、康各庄、何各庄、张各庄、王各庄、张各庄,大兴区的庞各庄、高各庄、杨各庄、曹各庄、祁各庄、马各庄,平谷区的翟各庄、黎各庄、白各庄、王各庄,昌平区的史各庄、吕各庄、窦各庄、白各庄、沙各庄,怀柔区的赵各庄、高各庄、邓各庄、龙各庄,密云县的田各庄、巨各庄、陈各庄、康各庄、李各庄,房山区的岳各庄、良各庄、豆各庄、焦各庄等。四个近郊区里也有,但相对来说比较少,朝阳区有郎各庄、豆各庄、马各庄,海淀区有聂各庄、徐各庄,丰台区有岳各庄。

  仔细分析会发现,以“各”字命名的村庄或地名有三个特点。一是这些姓氏以王、李、白、马、张、杨、高等居多,都是百家姓中的“大姓”;二是自东向西以“各”字命名的村庄逐渐减少,甚至没有;三是这些村庄多集中在平原地带,而山区极少。

  原来,“各”字是由“哥”字的谐音转化过来的,高各庄就是高哥庄,杨各庄就是杨哥庄,张各庄就是张哥庄,王各庄也就是王哥庄,庞各庄就是庞哥庄。这些以“各”字命名的地名由来已久,都很古老。在殷时代以前,北京城的东部还是一片沼泽地,几乎没有人居住。随着地势的变化,沼泽洼地逐步消失,土地变得越来越肥沃,于是就吸引了许多人来此开荒耕种。最初来到这里的大都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劳力,他们结帮而耕,结群而住,逐步形成的村落便以最早开荒者的姓氏命名,姓王的被称为“王哥庄”,姓张的被称为“张哥庄”。日久天长,人们觉得这其中的“哥”字有些别嘴,于是就逐步把“哥”叫成了“各”字。

  据统计,目前在北京市的郊区,以“各”字命名的村庄和地名有一百多个,其中大兴区最多,有近二十个,门头沟最少,只有一个叫曹各庄的,石景山区一个也没有。


北京地名另有说法:“庞各庄”应是“庞家庄”


  上周四本报刊发文章《庞各庄原来是庞哥庄?》提到,京郊以“×各庄”命名的地名可能是从“×哥庄”而来后,成都读者袁庭栋、北京读者余志鸿、王晓军、吴越、正襄等纷纷来信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根据古音韵学知识,北方的“×各庄”应是古代的“×家庄”。在此特选登其中一篇内容较为详实的文章以做学术争鸣之意,并且一并感谢上述热心读者对丰富和科学《风俗地理》内容所做的努力。
  打开任何一张北京地图,细心一点的人总会注意到,在京郊有一类看上去有点古怪的地名:×各庄。如庞各庄、石各庄、杨各庄等等。近日有人在《北京青年报》发文说“各”字是“哥”的谐音转变而来,所以庞各庄原来是“庞哥庄”。其理由之一是“哥”比较别嘴,结果成了“各”。听上去似乎有点道理,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儿。首先,我们知道“各”是古入声,远比开口呼的“哥”要别嘴。其次“哥”在这里当然比“各”更顺文顺理,“王哥”“张哥”自然相称,“王各”“张各”根本不成词,因此改“哥”为“各”之说并不成立。

  如果我们把地图打开得稍微大一点,就会发现,不仅京郊有“×各庄”,京郊往东的天津也有庞各庄、史各庄等,往西、往南的河北有梁各庄、留各庄等。如果地图打开得再大一些,还可以看到,包括山西、河北、山东在内的华北地区叫“×家庄”的地名特别多,比“×各庄”还多。其中“石家庄”早已比“庄”高出了很多级,成了河北的省会。不过,在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虽然地名写作“×家庄”,但是在当地的口语中,这个“家”的发音并不是普通话的“家”(jiā),而是“旮”(ɡā)或者接近于“旮”的“戈”(ɡē)。而在我国广大东南地区的方言里,“家”一般都是读成普通话的“旮”(ɡā)。

  根据丰富的方言语音资料,加上大量历史文献材料,研究汉语语言发展历史的学者逐渐认识到,汉语包括汉语方言总是处在不停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比如“家”的读音,上古是读成“故”的,比如《诗经·采薇》“靡室靡家,玁狁之故”里,“家”字就跟“故”押韵。这个读音在我国某些南方方言里还保留着。大约在宋元时代,它演化为跟今天普通话的“旮”比较接近的音。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北方话也迅速发生变化,至今天读成了jiā。而广大南方方言和北方少数闭塞地区的方言发展相对慢一些,至今仍然读ɡā,保留了古代的语音特点。这样同一个“家”字在不同方言里出现了不同的读音:宁波话读“故”,上海话读“尕”,北京话读“佳”。但是在历史上这个“家”字曾经在相当大的一片区域都读作“各”、“戈”或“格”,这些读音真实地反映了“家”在北方话中的历史演变过程。一般认为,地名是最容易保留古音的,它的传习性特别强。地名读音没有变,渐渐跟现代汉字“家”的读音对不上号,人们也忘了它本来的意思,于是以讹传讹改写成今天京郊一带的“×各庄”的“各”。数百年前本一“家”,现在仿佛化为不同的家。

  山东半岛有不少地名叫“×格庄”或“×戈庄”,这也是古音讹变结果,究其本字仍然应该是“家”。据史料记载,元末北京一带大乱,十室九空。明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北方边防,先后从山东、河北等地征迁了大量人口到今天的北京一带,每次征迁人口动辄上万户,并不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劳动力”自发地到这里去垦荒。万户聚集,以姓氏为居住地的命名,于是出现了张家庄、王家庄、庞家庄、杨家庄等一系列地名,依口语读音记录为“×各庄”。联系山东的“×格庄”和“×戈庄”,足见今天京郊一带的“×各庄”跟历史上的人口迁徙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7-11
恩 个人认为是家的音转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7-11
“家”现在大部分地方都读“jia”?
不一定吧,可能读“ga”的地方要占一半以上。
精忠上仰将军岳,正学前瞻教授胡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7-12
回 2楼(安定书院) 的帖子
转载的文章里那么说的,我也没调查过

你们那儿“家”怎么读的啊?

我老家是读jia 三声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7-12
引用第2楼安定书院于2011-07-11 22:15发表的  :
“家”现在大部分地方都读“jia”?
不一定吧,可能读“ga”的地方要占一半以上。

我们这边就读ge(一声)。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7-12
我家乡江西抚州 读 ga3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7-12
以前看过一本书,说“各庄”跟鲜卑有关系。。。。呃。。。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7-12
如果是华北人,根本就不可能纠缠于这个问题,在河北山东河南,连不识字的人也知道“x各庄、x各村”就是“x家庄、x家村”,这个没有任何疑问。

但是如果说为什么华北方言里会将“x家”读成“x各”或“x和”,这是语言学的东西了。在我家乡,“家”在“家庭”“家族”等词汇里是读作“jia”的,只有在与X(姓氏)连用的时候才读作“ge”或者“he”。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国要深思。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7-13
各字比家字好写,所以在曾经读音类似的情况下,很多都写做各了,但也有很多写做家,所以两者并存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7-15
回 7楼(李导李导) 的帖子
哦,这样啊


不是华北人,不了解嘛

那既然群众口中的“x各庄”就是“x家庄”的意思,那把官方的正式名称一律订为“x家庄”,可以吗?

这样之后,当地人不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念,可以当成方言来看待,这个在全国都很普遍,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外地人一看地名就很明白。。。。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7-18
看第一篇文章里编的故事就知道,哥庄的说法完全是胡扯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7-18
引用第1楼KINGSON于2011-07-11 19:37发表的  :
恩 个人认为是家的音转

应该是。我们这里的方言中,也把“王家湾”说成“王各(个)湾”。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7-18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江平原一个村子,叫刘家庄,都是河北移民过来的,后来并入一个农场,称为XX农场XX队。(农场 队名称我忘了,只好以XX代替)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7-19
第一种说法,可以做一个链接,链到wiki里“牵强附会”的页面里,做一个例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