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07阅读
  • 3回复

[地方沿革]江乘县考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9-20
江乘县考略

周子舆


    江乘县是南京地区的秦代古县之一。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巡,“罢周时诸侯,置郡县宰守”,(《建康实录》卷一)“坏诸侯郡县城”。(《越绝书·吴地传》)东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还过吴(今江苏苏州),从江乘渡”。(《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在金陵停留期间,废弃前朝楚国金陵邑,设立秣陵、江乘等县,隶属会稽郡。楚汉之际,分割会稽郡设鄣郡,江乘县改隶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改名丹阳郡)。王莽新天凤元年(14年)更改郡县名称,江乘改名相武。刘玄更始元年(23年)恢复原名。汉季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自京口移治秣陵,翌年改秣陵为建业,撤江乘、湖熟、溧阳县制,设置典农都尉,实行屯田。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恢复江乘县制。西晋末叶,洛京丧乱,衣冠南渡。东晋元帝在江乘县侨置南东海、南琅琊、南东平、南兰陵四郡。(《晋书·地理志》)南琅琊郡寄治在江乘县的金城。金城为三国东吴修筑。《三国志·吴书·孙和传》中记载:宝鼎二年(267年)十二月,“皓于金城外露宿。”到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桓温任南琅琊郡内史,出镇江乘县金城,请求割丹阳郡江乘县境以立郡。(《宋书·州郡志》)不久,南琅琊郡正式在江乘县划土立定,江乘县改隶南琅琊郡。多年以后,桓温北征再次路过金城,见先前任琅琊内史时所种柳树都已经是十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慨然兴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泪下。(《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咸康七年(341年),割江乘县西境设立临沂县。(《建康实录》卷七)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武帝以为江乘县白下垒(位于今中央门外北崮山)依带江山,将南琅琊郡治从金城迁至白下垒,名白下城。(《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引《舆地志》;另见《南齐书·州郡志》)。陈太建十年(578年)废除南琅琊郡,置建兴郡,江乘县改隶建兴郡。隋开皇九年(589年)陈朝覆亡,江乘县被废置,从此以后不再恢复。

    江乘立县伊始,县域十分旷达,东与丹徒毗邻,南与秣陵接壤,西北缭以大江。汉初分割江乘县地设立句容、湖熟县。三国东吴时,改秣陵为建业,并将建业县城迁至淮水(秦淮河)以南。晋以后出现的地方志乘,有关于江乘县山川的零星记载。摄山,南朝陈顾野王《舆地志》记载:“江乘县西北有扈谦(晋人,精卜筮)所居宅,村侧有摄山,山多药草,可以摄生,故以名之。”(《太平寰宇记》卷九十);白石垒,《舆地志》记载,属江乘县。(《太平寰宇记》卷九十)石城山(石头山),南朝宋是乘民《江乘地记》记载:“石城山岭嶂千里,相重若一”。(同前书)江乘浦,南朝宋山谦之《南徐州记》记载:“江乘县西有大浦,发源于石城山,东入大江,因县为名。”(《景定建康志》卷十九)半阳湖,《舆地志》及《南徐州记》记载:“江乘县南有半阳泉,半冷半热,热处可烂物,冷处如冰”,在宋上元县下蜀镇。(《景定建康志》卷十八)汤山,晋张勃《吴录》记载:“丹阳江乘县有汤山,出温泉三所。”(《景定建康志》卷十九)张山,宋石迈《古迹编》:“在城东南三十里,淳化镇之北,旧隶江乘县。”(《景定建康志》卷十七)如此等等。从中可以领略六朝时期江乘县疆域的概况:西起石头山、白石垒,沿江东去,至今句容下蜀镇,由下蜀南下达于今江宁淳化镇。

    江乘县城故址今在何处,已鲜为人知了。是乘民所撰《江乘地记》散佚已久,其中的只言片语散见于唐代的几部类书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和宋代志书《太平寰宇记》、《六朝事迹编类》、《景定建康志》等(按:《景定建康志》分别引作“江乘地记”、“江乘记”,“江乘县记”,或为三志,或同书异名)。从中已经寻觅不到江乘县城的一丝痕迹。顾野王《舆地志》记载:“江乘县西北有扈谦所居宅,村侧有摄山。”唐李泰《括地志》记载:“江乘故县城在今润州句容县北六十里。”(《资治通鉴音注》引;另见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由此可以推知江乘县城位于摄山东南,句容县城以北。明陈沂《金陵古今图考》记载:江乘城在“石头之东北,幕府之西南”,将白下城误会作江乘城。清乾隆年间,江宁人陈毅(字古渔)在撰写《摄山志》时,曾踏寻过江乘城遗址,称“古江乘去摄山三里许,今尚有居民数百家,残垣废郭,历历可指。”斗转星移,陵谷变迁,秦代古县城早已演化为山野村落。清《嘉庆江宁府志》记载:“今上元东北江乘村,固古县治也。”府志卷三《上元、江宁县图》标有“江乘”。(另见《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二十七上:《上元山图》)江乘村,即古江乘县治所在,古江乘县城的准确位置终于浮现出来。

    江乘村因1958年在村西头开挖“西湖”,而改名为西湖村,隶属于栖霞区摄山乡。我受陈古渔《摄山志》的启示,寻访今日的江乘村。走进村子,一条东西走向的土路,长约一公里,贯穿整个村子,修筑于1978年。村中丛居五百余户人家,古有七巷七桥七井,村名虽改作“西湖村”,村里一所小学名称仍旧沿用“江嵊”。欣然见“废郭残垣”,依旧横亘村北,村里人称“土城脚”。距村东北五里有古西沟渡,今有西渡村,或许就是当年秦始皇东巡车驾涉江的古渡。村西五里有古河道,名九乡河,应当是古江乘浦。古河、古渡、古城垣,见证了江乘的沧桑,抚今思昔,感慨系之。

附记:本文原载《南京史志》1987年第6期。原文结尾:“呼吁恢复江乘村名,并为古城刻石立碑,传喻后人。”1998年,西湖村在村东头修建“古邑江嵊”牌坊。近闻2003年扩建仙林大学城时,西湖村已被夷为平地,现仅存“古邑江嵊”牌坊。谨以此文纪念江乘。



(载《南京古都学会通讯》第7期,2006年12月出版)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9-20
多说一句,这里的乘读SHENG。
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贴间。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9-20
2007年地名公告:位于栖霞区栖霞街道,东南起疏港大道接汤龙路,向西北再折向西至江南小野田公司码头的道路命名为“江乘大道”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9-20
不错  现在湖熟也发展得挺不错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