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41阅读
  • 1回复

[山东]德州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1-31
德州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县
鄃县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于古鄃城西南建鄃县,治今山东夏津县城,属清河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鄃为夏津县。宋代属河北道大名府。金代属大名府路大名府。元明皆属高唐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属临清直隶州。民国时期曾先后属山东东临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45年9月4日夏津县解放后,先后属冀南二专署,衡水专署。1952年10月,归属山东省德州专区,1956年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归德州专区,1995年德州撤地设市,夏津县仍属德州至今。
绎幕县   西汉置。治今山东平原县西北。属清河郡。公元352年,后赵将段勤据绎幕,自称赵帝,即此。北魏属东清河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德州。大业初,废入安德县。
安德县  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东北。北魏太和中为安德郡治。隋开皇九年(589)移今山东陵县,为德州治。明洪武元年(1368)省入州。
广川县。古地名,西汉时期,广川为建制县,是大儒董仲舒的家乡。
关于汉广川的地理位置,曾经有三种说法: 一、河北景县说:以元朝曹元用、明朝李东阳为主,因为景县西南六十里有广川镇,镇有董家里,说董家里即董仲舒故里,广川镇即汉广川县,是汉广川王国的都城所在地; 二、山东德州说: 清代田雯编纂《长河志籍考》,认为董仲舒的故乡在德州一带,以有广川桥、董子祠为依据; 三、河北枣强说: 明《一统志》、故《冀州志》记载,汉广川故城在今枣强县王均乡故县村,清代杨守敬也认为汉广川在枣强县。

平北县 在山东省西北部。1946年5月析平原、禹城两县部分地置。县人民政府驻今平原县王凤楼镇王风楼村属渤海行政区第二专区。1950年1月5日撤销,辖地并入平原县。
恩县,古旧县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恩州為县,至今山东省平原县西恩城。属高唐州。清属东昌府。1956年划归平原、夏津和武城三县。
德平县在山东省北部。五代后唐时期,割安德东北境及平昌地合为一县,两地各摘一字,名为德平县(德平有名自此开始)。宋朝此地属河北东路。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德平废县为镇,并入安德县。哲宗元符初年(公元1098年),复置德平县,属德州,全称山东西路德州德平县。 明朝为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德平县。
清朝为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德平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德平县改属山东省第十五专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德平建立日伪政权。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底,德平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9年,渤海第二专员公署更名为洛北专员公署,德平县归属洛北公署管辖。 1950年2月,洛北专署撤销,德平县改属德州专署管辖。 1956年4月,撤消德平县治。原属德平县的德平、理合两个区划入临邑县,临邑全县划为九区两镇(城关镇、德平镇)81个乡。 1956年撤销,分别划归德县、临邑、商河、乐陵等县。 
齐禹县 在山东省西北部。1942年抗日民主政权析禹城县和齐河县部分地置。 属冀鲁豫行政区第一专。1950年撤销,辖地划入禹城县和齐河县。
匡五县 在山东省北部。原名陵县。1943年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吴匡五而命名。 1949年11月撤销,恢复原县名。
振华县1941年6月,冀南行政公署以大柳至小店的南北向公路为界,析山东宁津县路东地置振华县,以纪念在薛庄牺牲的地委书记马振华。1943年6月,为了统一领导,将鬲津、宁津并入振华县。1947年恢复宁津县原名。
德县 在山东省西北部。1912年废德州置德县。1952 年陵县并入。1958年并入平原县。1961年7月复置,同年10月更名为陵县。 1952 年县治移驻今陵县陵城镇。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1-31
呵呵,我祖籍那里属于平原县,不知道历史上还属于过哪些县。
话说我还没去过最原始的农村老家,只在平原县城呆过几天。所以说不好农村老家在平原县的什么地方。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