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714阅读
  • 77回复

[湖北]城市名称、区域范围最佳的湖北省行政区划狂想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8-05-06
如图如图如图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8-05-09
  前面已经说过,随州与襄樊同属河南方言区,要走一起走:黄冈属安徽的江淮口音,而黄石、咸宁南部属江西方言区,楼上的规划很失误。
  而且荆州衰落,荆门在湖北算是比较有实力的城市,只是宣传不够。要说荆州为省会,荆门首先就不服气:“都破成那样了!”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8-05-09
照51楼的划法,湖北省只剩不到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这样不成其为省了。不妥。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8-05-10
新湖北省有,荆州,荆门,随州,孝感,仙桃,天门,潜江,石首(华容,南县,安乡),咸宁,岳阳,常德,吉首自治州,张家界.怎么会只有5万的呢.
三峡省有,重庆市,万州市,涪陵地区,宜昌市,恩施州,神农架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8-05-11
引用第54楼asdfgasdfg于2008-05-10 16:42发表的  :
新湖北省有,荆州,荆门,随州,孝感,仙桃,天门,潜江,石首(华容,南县,安乡),咸宁,岳阳,常德,吉首自治州,张家界.怎么会只有5万的呢.
三峡省有,重庆市,万州市,涪陵地区,宜昌市,恩施州,神农架

        asdfgasdfg是石首人吧?!难怪想让石首升级呢?不过那只是在梦里,其实湖南津市也想升级,只是常德压住它,连铁路、高速公路也不许从津市那儿修过。
    另外涪陵在重庆直辖前就是地级市了。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8-05-11
      找到名清时期的湖北区划了:
湖北省:明属湖广,清初为湖广省;康熙三年(1664)以北部改称湖北省。省治武昌府。
--------------------------------------------------------------------------------
湖广总督: 顺治元年(1644)设,驻武昌府;
      康熙七年(1668)省,九年(1670)复设;十九年(1680)改川湖总督为湖广总督,移驻武昌府;二十六年
        (1687)更名湖北湖南总督(俗称湖广总督);
      光绪三十年(1904)兼湖北巡抚。
湖北巡抚: 顺治元年(1644)设湖广巡抚,驻武昌府;
      康熙三年(1664)更名湖北巡抚;
      光绪二十四年(1898)裁,同年复设;三十年(1904)复裁,以总督兼巡抚事。
湖北布政司:初沿明制,设湖广布政司左布政使,驻武昌府;
      康熙三年(1664)改领湖北全境;六年(1667)更名湖北布政司。
湖北按察司:初沿明制,设湖广按察司,驻武昌;
      康熙六年(1667)更名湖北按察司;
      宣统二年(1910)改置湖北提法司。
--------------------------------------------------------------------------------
武昌盐法道:雍正元年(1723)置驿盐道,驻武昌府,无所领;
      乾隆四十四年(1779)武昌府来属,更名盐法兼武昌道。
汉 黄 德道:康熙九年(1670)置武汉黄道,驻武昌府,领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
      雍正七年末(1730)移驻黄州府;十三年(1735)德安府来属,更名武汉黄德道;
      乾隆四十四年(1779)武昌府另属,更名汉黄德道;
      咸丰八年(1858)移驻汉阳县汉口镇/夏口厅。
安襄郧荆道:康熙九年(1670)置襄郧道,驻郧阳府,领襄阳府、郧阳府;
      雍正六年(1728)移驻襄阳府;十三年(1735)安陆府来属,更名安襄郧道;
      乾隆五十六年(1791)增领荆门州,更名安襄郧荆道。
荆 宜 道:康熙九年(1670)置上荆南道,驻荆州府,领荆州府、安陆府、德安府;
      雍正六年(1729)增领归州;十三年(1735)增领宜昌府,而归州降;同年增领施南府,德安府、安陆府
        另属,更名荆宜施道;
      光绪二十四年(1898)移驻江陵县沙市(待考);三十年(1904)施南府另属,更名荆宜道。
施 鹤 道:光绪三十年(1904)置,驻施南府,领施南府、鹤峰厅。
--------------------------------------------------------------------------------
武昌府:冲难/要,首府。
 江夏县:冲繁难,倚郭。
 武昌县:难。
 嘉鱼县:难。
 蒲圻县:冲难。
 咸宁县:冲。
 崇阳县:繁疲难。
 通城县:难。
 兴国州:繁。
 大冶县:难。明属兴国州,雍正十三年(1735)直属府。
 通山县:难。明属兴国州,雍正十三年(1735)直属府。

汉阳府:冲繁疲难。
 汉阳县:繁疲难,倚郭。
 汉川县:冲繁。
 孝感县:冲繁疲难。明属德安府,雍正七年(1729)改属府。<font color=blue>县丞驻马溪河巡司,后移驻杨店驿</font>。
 黄陂县:冲繁难。明属黄州府,雍正七年(1729)改属府。
 沔阳州:繁疲难。明属承天府,清因之属安陆府,乾隆二十七年末(1763)改属府。<font color=blue>州判驻仙桃镇</font>。
 夏口厅:繁疲难。初设府同知驻汉阳县汉口镇,光绪二十五年(1899)析汉阳县置厅,改设抚民同知。
 <font color=green>文泉县:乾隆二十七年末(1763)析沔阳州新堤镇置县,改属府;三十年(1765)省入沔阳州。</font>

黄州府:冲繁难。
 黄冈县:冲繁难,倚郭。
 黄安县:简。
 蕲水县:冲繁难。
 罗田县:简。
 麻城县:繁难。<font color=blue>府同知驻岐亭镇</font>。
 蕲 州:冲繁难。
 广济县:冲繁。明属蕲州,雍正十三年(1735)直属府。<font color=blue>水利同知驻田家镇</font>。
 黄梅县:冲繁。明属蕲州,雍正十三年(1735)直属府。<font color=blue>县丞驻清江废镇</font>。

安陆府:冲繁。明承天府,顺治三年(1646)更名。
 锺祥县:繁疲难,倚郭。乾隆三十二年(1768)割荆门州丽阳驿来属。<font color=blue>县丞驻石牌镇</font>。
 京山县:繁难。
 潜江县:难。
 天门县:冲繁难。明景陵县属沔阳州,顺治三年(1646)直属府;雍正四年(1726)避皇陵讳更名。<font color=blue>县丞驻岳口市</font>。

德安府:冲。
 安陆县:冲,倚郭。
 云梦县:冲难。
 应城县:难。
 随 州:疲难。<font color=blue>州同驻祝林镇,州判驻唐县镇</font>。
 应山县:冲繁。明属随州,雍正十三年(1735)直属府。

荆州府:冲繁疲难。
 江陵县:冲繁疲难,倚郭。<font color=blue>府通判驻沙市</font>。
 公安县:冲繁。顺治五年(1648)徙治斗湖堤,八年(1651)又徙治祝家冈;同治十二年(1837)又徙治唐家冈新城。
 石首县:简。
 监利县:繁疲难。
 松滋县:简。
 枝江县:简。
 宜都县:简。明属夷陵州,顺治四年(1647)徙治白羊城,康熙元年(1662)徙旧治;雍正十三年(1735)直属府。

襄阳府:冲繁难。
 襄阳县:冲繁难,倚郭。<font color=blue>府同知、县丞均驻樊城</font>。
 宜城县:冲。
 南漳县:简。
 枣阳县:冲繁难。
 穀城县:简。
 光化县:简。
 均 州:简。

郧阳府:繁疲难。
 郧 县:难,倚郭。
 房 县:简。
 竹山县:难。<font color=blue>道光元年,设抚民同知驻白河堡(析竹山、竹谿、房三县来属);后改督捕同
     知;同治三年裁(所辖仍归原属各县)</font>。
 竹谿县:简。
 保康县:简。
 郧西县:简。
 <font color=green>上津县</font>:顺治十六年(1659)省入郧西县。

宜昌府:冲。明夷陵州属荆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升宜昌府。
 东湖县:冲繁难,倚郭。雍正十三年(1735)以旧夷陵州辖置。
 归 州:简。明属荆州府,雍正六年(1728)升<font color=red>直隶州</font>,十三年(1735)降属府。
 长阳县:简。明属夷陵州,雍正六年(1728)改属归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改属府。
 兴山县:简。明属归州,雍正六年(1728)属归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改属府。
 巴东县:冲难。明属归州,雍正六年(1728)属归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改属府。
 长乐县:简。明五峰石宝长官司属施州卫容美宣抚司,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置县,省石
     梁下峒、水浕源通塔平二长官司,并割长阳、松滋、枝江、宜都、湖南省石门等县地来属。
     <font color=blue>县丞驻南湾潭</font>。

施南府①:难。雍正十三年(1725)于恩施县置府。
 恩施县:繁难,倚郭。明施州卫,雍正六年(1728)改置,属归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为倚郭。省大田所、支罗
     百户所入。<font color=blue>县丞驻木贡</font>。
  <font color=green>东乡安抚司:明东乡五路安抚司属施南宣抚司,清初归附,称东乡安抚司;雍正十年(1732)改流。</font>
  <font color=green>忠孝安抚司:明属施南宣抚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属县。</font>
 宣恩县:简。明施南宣抚司属施州卫,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置县。
  <font color=green>忠建宣抚司:明属施州卫,清初归附;雍正十一年(1733)改流省入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属县。</font>
  <font color=green>忠峒安抚司:明属忠建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二年(1734)改流省入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属县。</font>
  <font color=green>高罗安抚司:明属忠建宣抚司,顺治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font color=green>思南长官司:明属高罗安抚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font color=green>木册长官司:明属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来凤县:简。明散毛宣抚司属施州卫,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于桐子园置县。
  <font color=green>漫水宣抚司:[待考],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font color=green>大旺安抚司:明属散毛宣抚司,康熙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font color=green>卯峒长官司:[待考],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font color=green>东流长官司:明东流蛮夷官司属大旺安抚司,康熙元年(1662)归附,改东流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font color=green>腊壁长官司:明腊壁蛮夷官司属大旺安抚司,康熙元年(1662)归附,改腊壁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咸丰县:简。明大田所属施州卫,康熙年间设巡司,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置县。
  <font color=green>金峒安抚司:明属施南宣抚司,清初归附;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流;雍正十三年(1725)改省入。</font>
  <font color=green>龙潭安抚司:明属散毛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font color=green>中峒安抚司:明属施南宣抚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font color=green>唐崖长官司:明属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font color=green>西萍长官司:明西坪蛮夷官司属金峒安抚司,清改西萍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利川县:简。明属施南宣抚司,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于官渡坝置县。割恩施县直属之支
     罗、南坪堡等地入。
  <font color=green>忠路安抚司:明属施南宣抚司,康熙元年(1662)归附;雍正十三年(1735)改流省入。</font>
  <font color=green>建南长官司:明剑南长官司属忠路安抚司,清称建南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font color=green>沙溪长官司:[明置待考],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建始县:简。明属四川夔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改属府。<font color=blue>县丞驻大岩岭镇</font>。

荆门直隶州:冲繁疲难,明荆门州属承天府,清因之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升直隶州。
 本 辖:
 当阳县:简。明属州,顺治初直隶属,乾隆五十六年(1791)复属直隶州。
 远安县:简。明属夷陵州,雍正十三年(1725)直属荆州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改属直隶州。

鹤峰直隶厅:冲繁疲难。明容美宣抚司属施州卫,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置鹤峰州,改属宜
      昌府;光绪三十年(1904)升直隶厅。
 本 辖:
  <font color=green>椒山玛瑙长官司:明属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font>

--------------------------------------------------------------------------------
注①:明施州卫东乡五路安抚司属摇把峒长官司(在今咸丰县)、上爱茶峒长官司(在今来凤县)、下爱茶峒长官司(在
   今来凤县)、镇远蛮夷官司(在今宣恩县)、隆奉蛮夷官司(在今宣恩县),容美宣抚司属盘顺长官司(待考)、镇
   南长官司(在今来凤县)裁撤时间待考。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8-05-11
    明清时期,安陆指的是今天的钟祥,安陆当时是德安府。不过当年的德安府地区分属今天的孝感、随州。
  而今天的宜昌东部的当阳、远安当时属于荆门直隶州,枝江、宜都属于荆州府。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8-05-12
不可能滴
均州盼团圆  武当必回家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8-05-26
rtrt45y34y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8-05-26
巴东县可是恩施州唯一的一座沿长江口呀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8-05-28
黄冈市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小马拉大车的市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08-05-28
我的里面只有武汉市黄州区,没有黄冈市了.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08-10-26
            湖北分吧分吧!不死不活,不思进取。武汉“一哥当家,万弟莫想发展”,湖北的其他城市都是武汉的经济“殖民地”。到现在武汉得了好处还卖乖,自认为被剥削得最重,湖北省政府也不是东西好的产业全部布局武汉,好的特大企业几乎全部迁人武汉,其他城市都是“后妈生的”!
ups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8-10-26
引用第64楼在水一方于2008-10-26 00:21发表的  :
            湖北分吧分吧!不死不活,不思进取。武汉“一哥当家,万弟莫想发展”,湖北的其他城市都是武汉的经济“殖民地”。到现在武汉得了好处还卖乖,自认为被剥削得最重,湖北省政府也不是东西好的产业全部布局武汉,好的特大企业几乎全部迁人武汉,其他城市都是“后妈生的”!

市场经济的结果,没有武汉的话,也会迁入京沪穗的。
湖北还是分了好,本来就在文化上支离破碎,也省得打嘴仗,全省方言分属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赣语、湘语5个大方言区,这在全国找不出第二例。文化上都是同床异梦,现实中当然更合不来了。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09-03-18
          突然发现我好失败,这个帖子是我所有帖子中回帖率最高的一个,加上这条才66个!呜呜呜。。。

             顶一下自己的最强帖!!!

       再接再厉,冲刺新高!我一定能行!!!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9-03-19
襄樊人,最痛恨划襄樊入河南,提此议者,拉出去砍了。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09-03-20
引用第65楼孟起于2009-03-19 10:02发表的  :
襄樊人,最痛恨划襄樊入河南,提此议者,拉出去砍了。

        楼上的坛友为何不叫“孟浩然”?!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9-03-21


湖北省分为武汉市(副部)、十堰市(副局)、竹山县(副局)、房县(副局)、襄阳市(副局)、随县(副局)、京山县(副局)、荆门县(副局)、宜昌市(副局)、神农架县(副局)、秭归县(副局)、恩施县(副局,自治县)、来凤县(副局,自治县)、鹤峰县(副局,自治县)、当阳县(副局)、荆州市(副局)、天门县(副局)、仙桃县(副局)、洪湖县(副局)、赤壁县(副局)

武汉市分为武昌地区(不设置,整体相当于副局级,分为区(处),区直辖社区、村)、汉口地区(不设置,整体相当于副局级,分为区(处),区直辖社区、村)、安陆县(副局)、孝感县(副局)、红安县(副局)、麻城县(副局)、黄冈县(副局)、蕲县(副局)、咸宁县(副局)、鄂州市(副局)

各市分为区(副处)
各县分为镇(副处)、乡(副处)
[ 此帖被東七區在21/3,2009 18:08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09-03-21
引用第67楼東七區于2009-03-21 10:27发表的  :
[图片]
湖北省分为武汉市(副部)、十堰市(副局)、竹山县(副局)、房县(副局)、襄阳市(副局)、随县(副局)、京山县(副局)、荆门县(副局)、宜昌市(副局)、神农架县(副局)、秭归县(副局)、恩施县(副局,自治县)、来凤县(副局,自治县)、鹤峰县(副局,自治县)、当阳县(副局)、荆州市(副局)、天门县(副局)、仙桃县(副局)、洪湖县(副局)、赤壁县(副局)
武汉市分为武昌地区(不设置,整体相当于副局级,分为区(处),区直辖社区、村)、汉口地区(不设置,整体相当于副局级,分为区(处),区直辖社区、村)、安陆县(副局)、孝感县(副局)、红安县(副局)、麻城县(副局)、黄冈县(副局)、蕲县(副局)、咸宁县(副局)、鄂州市(副局)
.......

       设立那么多副局干什么?!大小、规模差别太大了弥海砂不合理。

    既然湖北省事实上是武汉市的属地(名义上是湖北省武汉市),所有地级市更名为武汉市的市辖区,武汉市中心城区只设置三区:武昌、汉口、汉阳,这样武汉总共16区。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09-03-21
引用第68楼在水一方于21/3,2009 18:25发表的  :
       设立那么多副局干什么?!大小、规模差别太大了弥海砂不合理。
    既然湖北省事实上是武汉市的属地(名义上是湖北省武汉市),所有地级市更名为武汉市的市辖区,武汉市中心城区只设置三区:武昌、汉口、汉阳,这样武汉总共16区。

省县直辖之后,省县之间的级别相差太大必然成为一个问题浮现出来。可以预见,将来的县必然会升级至少半级。
既然我们可以预见这种结果,干吗不用升级的方式来对冲县市合并的风险呢?

没错儿,中间确实有几个区域面积较大。但是,各位应该可以看到,规模较大的区域有三个——襄阳、荆州、宜昌。
这样的考虑是为了让其有一定的规模来削减武汉的影响力。

至于你说“湖北省事实上是武汉市的属地”,这话,作为玩笑话说说是可以。但是不能一种期望。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09-03-24
           至于你说“湖北省事实上是武汉市的属地”,这话,作为玩笑话说说是可以。但是不能一种期望。

    那不是玩笑,那的确是事实。武汉市就像是”诸葛亮”,而湖北省就是“刘禅”。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09-03-24
依现在的中国国情降级是不可能的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09-03-26
复古风啊......
什么绿林市,东坡市,赤壁市,云梦市,怪腔怪调.
编钟使随州(县)叫出名了,中学生海量的试题也把黄冈叫出名了,麻糖和桂花也即将把孝感和咸宁叫出名堂来.
好吧,你再来一个绿林编钟,东坡正卷,云梦麻糖,赤壁桂花.....全中国人如入梦境.
省省吧.
龙江东路及岭北宣抚使藏南节使兼德里都督府总督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09-03-26
学习了。
还原红四方面军在黄猫垭真实战斗故事,让人们了解黄猫垭红色革命历史,铭记黄猫垭可歌可泣战斗情景,进一步激励当代的年轻人铭记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09-03-26
正在学习本贴~~
  肃风吹飞絮,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秋水载落叶,漂泊垂天止。北冥无常势,乌衣何靡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