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475阅读
  • 45回复

[浙江]义乌市强县扩权绩效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7-05

    

内容提要:强县扩权政策的实施,使经济强县(市)的发展增添动力,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扩权使义乌市经济综合实力由2001年第19位上升至2007年第10位,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体制的限制,扩权改革成为“桌子底下放风筝”,遇到了“天花板”,遵循市场规律,改革的路径最好是一革到底。
关键词:义乌  强县扩权  绩效
作者:胡国富  王明华  义乌市委党校

从2002年至今,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福建等省份先后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将一部分原归属于区域中心城市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经济强县,在财政体制等方面实行了“省直管县(市) ”,这些调整省内市县经济关系的破蛹之举,被称为强县扩权。扩权浪潮中,义乌始终处于浪尖,义乌扩权试点的成败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标杆。

一、强县扩权的历史回顾

(一)浙江持续四次扩权改革
1992 年、1997 年、 2002 年、2006年浙江省四次出台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开展经济强县扩权改革。
1992 年,浙江省率先推行“强县扩权”试点,出台萧山、余杭、鄞县、慈溪诸暨、绍兴、桐乡、余姚、海宁、温岭、上虞、富阳、黄岩等 1 3 个县(市) 扩权政策。扩大了它们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等方面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7 年,同意萧山、余杭试行享受市地一级部分经济管理权限。
2002年8月17日,浙江省委办公厅下发了《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扩大部分县(市)  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按照“能放都放”的总体原则,再次扩大放权领域和放权事项,将原属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的313项涵盖了计划、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扩权事项下放到绍兴县、温岭市、慈溪市、诸暨市、余姚市、乐清市、瑞安市、上虞市、义乌市、海宁市、桐乡市、富阳市、东阳市、平湖市、玉环县、临安市、嘉善县以及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和宁波市鄞州区等20个县级行政区,这几乎囊括了省市两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的所有方面。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外,原要求须经市审批或由市管理的,扩权后则由扩权县(市)自行审批、管理,报市备案;须经市审核、报省审批的,由扩权县直接报省审批,报市备案。
2006 年11月14日,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文《 关于开展扩大义乌市经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义乌为扩权试点,开始浙江省的第四轮强县扩权。根据规定,义乌市政府在某些方面将获得与上级政府金华市政府相当的权力。这份文件列出的“扩权”事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进一步扩大义乌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除规划管理、重要资源配置及重大社会事务管理外,还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法律法规规定由设区市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批准和管理的事项,无禁止委托条款的,由金华市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委托义乌市行使批准和管理权;少量规定由省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批准和管理的事项,也可采取由省政府主管部门委托或延伸机构的方式下放权限。二是调整和完善有关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除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职能提升,义乌市还获得了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对现有机构及其职能进行整合的特权。义乌市的党政主要领导也可采取适当方式予以高配。在不改变其由金华市领导的管理体制的前提下,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权之后,义乌市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要求,研究提出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通过扩权,义乌市政府基本上具备了地级市政府所具有的权限。
(二)全国刮起强县扩权风潮
浙江省的改革开创了“强县扩权”的先河,引来其他省纷纷效仿。从2003年开始,湖北、江苏、广东、河南、河北、山东、福建、吉林等众多省份出台的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文件中,“强县扩权”成了制订相关政策的主基调,有的地方还迫不及待地提出了“抢抓扩权强县机遇”的口号。但在效仿过程中,大多数地方的进展并不大。
  2003年6月,湖北省作出决定,扩大20个县市的经济管理权限。2004年5月,湖北省又对包括这20个县市在内的52个县市实行了财政直管。2005年7月,郧县、公安、宜城、洪湖等12个县市又被湖北列为第二批扩权县(市)。至此,湖北省扩权县(市)达42%,下放给扩权县(市)的管理权限有200多项,使扩权县(市)在经济、社会等方面享有与地级市相同的权限。但有调查显示,在200多项事项中,落实较好的只有87项,未能落实的占99项,缺乏可操作性的27项。
2004年5月,河南省出台了《扩大部分县(市) 管理权限的意见》,赋予固始、巩义等5个县(市) 与地级市相同的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扩大了偃师等30个县(市) 部分经济管理权限。但实际上仅有巩义、项城、固始、邓州等4个县市实现了与省财政直接结算,另外30个县市计划、财税、统计管理及经费划拨依旧维持现行体制。被列入5个试点县市的永城,财政却没有直接与省财政对接。更重要的是,不论是5个类似的“省辖县”,还是另外的32个试点,其人事任命权还在所属的省辖市。
(三)扩权的高级升格为地级市
中山市是强县扩权的成功典范,升格为地级市。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撤县设市,仍为县级。过了四年后,又于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从撤县设市到升格为地级市(中等城市)后,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效益和增长逐步地实现同步发展。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7亿元,工业生产总值358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96.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亿元,分别是1988年的32倍、70倍、28倍和32倍。迄今已与13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86亿美元,各类涉外企业50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在中山办了30家企业。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24个镇区全部成为省级教育强镇;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超过2.7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万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9倍和5倍多;城镇职工社保总参保人数突破420万人次,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占应参保人数的66.8%,参加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占应参保人数的55.8%。20年来,中山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水平显著提高。
(四)逆向 “收权”市改区
2002年12月8日,经佛山市申请,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南海市,设立佛山市南海区,割原南海市南庄镇,归入佛山市禅城区。撤销县级顺德市,设立佛山市顺德区。由于受到“小佛山(禅城)”处处制约,处处打击,在重重拖累之下,没有了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条件,南海顺德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了。(南海和顺德两地公务员的工资都降低了,为了平衡佛山市五区的工资收入)2002年整合之后,03年第一次评选全国百强市,顺德凭借原有的经济实力,依然站到了全国最高的位置,但对第二位的抛离已经是很少很少了。而南海,因为失去了占全国陶瓷产量三份之一的经济重镇南庄(给小佛山割去了),同时受到所谓“大佛山”的拖累和压榨,一蹶不振,一下子掉出了前五,排全国第六。04年情况依旧悲观。到了05年,曾经蝉联四连冠的顺德也撑不下去了,掉到了全国第二。
表一:2002年到2006年南海、顺德、东莞GDP比较(单位:亿)
    南海    顺德    东莞
2002年    440    437    672
2003年    468    523    947
2004年    550    610    1158
2005年    775    890    2182
2006年    950    1058    2625
资料来源:佛山、东莞统计信息网。
从表一数据可以看出,南海和顺德在大佛山整合之后的四年里,与东莞之间的比较由胜转败,而且差距逐渐被拉大。2002年,南海市和顺德市独自生存的最后一年,南海和顺德GDP之和是东莞的130.50%。加入大佛山之后的第一年,也就是2003年,该比例变成了107.81%,一下子将低了22.69%。到2004年,该比例继续下降,变成了103.63%。2005年,只有东莞的78.60%。2006年的数字继续下降,变成了77.99%,证明了这不是意外,是在大佛山的“领导”下,在“小佛山”的剥削和压榨下,在其他三个区的拖累之下造成的结果。南海,顺德,两个明星城市,发展放缓。

二、扩权为义乌的绩效分析

强县扩权政策的实施,使经济强县(市) 的发展增添动力,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扩权壮大了浙江县域经济
浙江是沿海省份,改革开放前,国家投入少,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但1978年以来,尤其是近10多年,浙江经济增长速度连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保持全国省区第一。探其原因,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则是“扩权强县”政策。
首先,它激发了县级政府的行政创新精神。扩大经济管理权限,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市管县”的行政层级的束缚,刺激了县(市)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了县域经济的活力。扩权15年,浙江省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2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连续 18年居全国第一位,城镇居民收入连续三年全国省区排名第一。县域经济GDP已经占到浙江省的70%,成为中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
其次,它节约了行政成本。一些经济实力弱小的市非但辐射、带动不了周边的县,反而由于管理层次多造成了行政成本过高。1992年,“强县扩权”试点,原来县市级的省管项目,从立项、报批到开工一般需210个工作日左右,扩权后,平均只需86个工作日,而且大部分时间为设计、规划所用,报批只需2个工作日,办事效率提高几倍。正是这次试点成功,加大了浙江省继续扩权的信心。来自于企业家集团成为强县扩权背后的动力。
第三,有助于政府转变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职能从审批型转为服务型是改革的方向。放权后,地级市的政府事务性工作减少了,而且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政府应该做的事,为辖区内的县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浙江省四次扩权,范围由小到大,扩权县市由少到多,使经济较发达县市构建了极具活力、极具竞争力、极具吸引力的政策环境、体制优势和运行机制。1994年,浙江省17个扩权县当年财政赤字1.2亿元,1995年17个县全部实现收支平衡,到2001年底已有14个进入了财政“亿元县”行列。2007年,新年度的全国百强县座次排定,浙江再次以31个县(市、区)上榜,位居各省市区之首,将18个的江苏和9个的广东远远地抛在身后。这已是浙江第六次在全国百强县榜上独占鳌头。
(二)扩权带来义乌快速发展
浙江省每次扩权改革都为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契机。义乌人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指引下,20多年来,演绎了一部又一部市场经济发展的传奇史,义乌也从原先的小集镇一跃成为“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扩权后发展迅速,2001年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县(市)中列第19位,2007年上升至第10位,扩权为经济社会发展松绑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收入增加
扩权15年,义乌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保持在15%以上,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保持在30%以上。(见表二)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达1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2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财政总收入达到3.79亿元,比1992年增长了2.2倍,年均增长26.5%;农民人均纯收入4459元,年均增长26.8%。2002年与1997年比,国内生产总值由95.5亿元增加到156亿元,2002年,人均GDP达23149元;财政收入由3.8亿元增加到1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2.1亿元增加到8.7亿元,平均每年分别增长34.4%和33.5%。2003年至2006年,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从第20位上升到第12位,综合竞争力居全省县级市首位。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2亿元,年均增长1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3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44.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2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7.4%和28%。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28亿元,分别增长31.2%和33.2%。
表二: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按当年价格,单位:亿元)
    1992年    1997年    2002年    2007年
国内生产总值    68.8    95.5    156    420.98
财政收入    1.7    3.8    1.6    58.88
金融存款余额    20.2    95.1    289    855.6
资料来源:义乌信息统计网。
2、块状经济形成、结构更加合理
1997年市场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小商品城先后新建了四代市场、宾王市场,市场容量大为拓展。1994年以来,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工业经济快速崛起,形成了工商联动,互促共荣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义北的服装、稠城的针织、义东的小商品、义西的五金、义南的皮件加工等块状特色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从1997年的6.7:48.1:45.2发展到2002年的4.9:51.1:44;从2003年的4.5:45.8:49.7调整为2006年的2.7:46.1:51.2;2007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8:46.1:51.1。
3、城市迅速扩张、人民生活改善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2002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比1997年扩大了23平方公里,人口从15万人增加到43万人,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5%,比1997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至2006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至5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62%。人民生活改善,收入大幅增加(见表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2年的4902元增到2007年的250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2年的2322元增至10255元,其中2007年比上年分别增长15.9%和16.4%。并且,实施了城乡一体化纲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表三: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按当年价格,单位:元)
    1992年    1997年    2002年    2007年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4902    8083    12741    25007
农民人均收入    2322    4459    5688    10255
资料来源:金华市统计信息网。
4、同比增长快速,社会发展平稳
金华历年地区生产总值环比发展速度比较,从义乌与东阳、永康、金华1991-2006年GDP比较表(表四),我们可以发现,义乌与东阳在2001年和2002年时差距并不大,而经过15年的发展,义乌GDP总量已经为东阳的2倍多。从浙江省2007年GDP可比增长速度(表五可以发现义乌也超过了全省平均发展速度,全省速度为14.5%,而义乌为15.7%,超过1.2个百分点,只有舟山一个地区超过义乌。
义乌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平稳,从表四金华历年地区生产总值环比发展速度可以看出,只有1997年和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而略有下降外,义乌发展环比保持在110以上。除永康外,金华地区和其它市县均有多年的波动。
表四:义乌与东阳、永康、金华1991-2006年GDP比较表(按当年价格,单位:亿元)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东阳    110.04    122.80    141.89    171.34    159.84    183.57    210.22
永康    82.06    93.36    110.63    135.08    156.32    178.83    211.5
义乌    136.01    156.08    188.49    232.30    303.45    352.86    420.98
金华    597.34    680.41    801.60    978.38    1063.54    1234.70    1462.45

表五:金华历年地区生产总值环比发展速度(1992--2006年,以上年=100)
年份    金华市    市区    兰溪市    义乌市    东阳市    永康市    武义县    浦江县    磐安县
1992    121.1     111.1     112.6     136.7     125.0     118.1     112.0     131.8     123.2
1993    116.0     110.2     108.9     120.6     120.8     123.8     113.6     125.9     104.3
1994    122.9     115.7     128.5     126.5     120.9     130.3     113.2     117.8     113.6
1995    123.0     122.6     125.5     115.9     121.5     137.6     116.9     115.9     122.4
1996    118.7     118.4     121.7     112.4     117.9     121.5     116.2     109.9     119.9
1997    107.2     110.2     104.4     103.3     105.9     111.6     109.1     108.1     93.7
1998    107.8     108.1     108.9     108.8     110.3     112.3     106.5     105.4     107.8
1999    108.1     107.0     107.8     109.3     110.3     111.5     106.2     107.2     107.9
2000    109.3     108.9     107.9     112.0     110.5     112.0     108.5     108.3     109.8
2001    110.3     110.4     109.3     113.0     110.3     110.9     110.6     109.7     110.4
2002    112.6     112.3     110.5     114.4     112.5     112.9     111.7     111.6     112.7
2003    115.5     115.6     112.8     116.8     114.2     115.6     114.9     115.4     115.5
2004    116.2     116.4     115.3     117.9     114.4     116.5     116.7     116.7     115.5
2005    112.7     112.5     111.9     113.9     112.0     112.7     114.5     114.0     114.2
2006    113.8     113.9     113.5     115.5     112.5     112.7     114.9     115.6     112.7
资料来源:金华市统计信息网。
5、经济协调发展,人均产值增加
在全省范围内,义乌市三产比例不仅协调,而且齐头并进。以2007年为例(见表六),浙江省三产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8%、15.4%、15.1%,而义乌为6.1%、15.9%、16.1%,特别是第三产业速度非常高。单位能耗减少,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和3.8%。
表六:浙江省2007年GDP可比增长速度(%)
    全省    杭州    宁波    温州    嘉兴    湖州    绍兴    金华    义乌    衢州    舟山    台州    丽水
可比价    14.5    14.6    14.8    14.3    14.4    14.4    14.3    14.8    15.7    15.5    17.0    14.5    15.6
第一
产业    2.8    2.6    3.9    0.5    4.7    4.4    3.4    4.8    6.1    4.9    1.3    2.1    3.0
第二
产业    15.4    14.4    14.5    13.8    14.8    15.0    15.5    15.8    15.9    19.2    23.4    16.1    20.0
第三
产业    15.1    16.1    16.4    16.0    15.7    15.9    14.1    15.0    16.1    14.5    15.5    14.6    14.7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局《关于2007年全省及各市GDP初步核算数据的通报》,2008-1-21 。
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均生产总值增加。从义乌与金华1992-2006年人均GDP比较(见表七),可以看到1992年义乌人均GDP是金华平均的1.7倍,至2007年为1.88倍,而且绝对值增大,差距由1810元增加到27985元。表七显示二者的差距呈喇叭口状逐渐放大。
表七-1:义乌与金华1992-2006年人均生产总值比较表(按当年价格,单位:元)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金华    2570    3554    5333    7349    8830    9428    9899    10328    11436    12577    14210    16823    20532    23482    27108    31932
义乌    4380    6464    9822    12966    15132    15770    16601    17389    19712    22312    25771    31041    37825    43797    50262    59914


资料来源:金华市统计信息网。
6、兴商建市一贯,移民程度增强
20多年来,义乌八任县(市)委书记都坚持这一发展战略,抓住市场不松手。在各阶段提出的发展战略无不围绕着市场,从“兴商建县”、“兴商建市”、“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直到今年“十一五”规划中的“加快打造国际性商贸城市”。 小商品市场的功能、形态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生了质的改变。八易其址、12次扩建,排水沟上的马路市场演变成的大型现代化商场;传统的现金、现货、现场“三现”交易为主的批发市场,也变成以洽谈订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交易方式为主的小商品展示、交易、信息中心。移民程度不断增强。2007年度暂住人口年报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义乌本地人口达到70.7万,全市共登记在册暂住人口1028757人,实发暂住证1002381人,日平均流动人口约20万。目前常驻义乌的外商近1万名,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市场的外向度达60%以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实现自营出口16.7亿美元、自营进口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7亿美元,新增境外机构驻义代表处414家。涉外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分别授予邀请外国人员来华审批、外国人在华就业许可和出国组展权等权限,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审理部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权限,小商品出口实行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和信用保险机制,开通全国县级市首个航空口岸和义乌至香港航班,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对外交往不断加强,3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成功来访,接待境外重要代表团300多批次。
7、政府廉洁高效,社会事业发展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出台促进商贸服务业、工业经济、企业上市、节约集约用地、节能减排、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意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开通政风行风热线,强化审计监督和工程招投标监管,惩防体系建设向农村拓展,重点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实施农民培训转移工程和免费就业服务,2007年新培训农民2.5万人,转移1.53万人。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近16万人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公共安全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排查整治多合一经营场所2.55万处,分离人员8.7万人。健全维稳工作机制,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信访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安全感在95%左右。
8、经济圈露雏形,扩散效应显现
义乌市场的持续繁荣,推动了义乌本地产品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带动了周边县市乃至全省、全国许多地区小商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种“新块状经济”,又称为“义乌经济圈”。目前,周边地区已有近1万户经营户在义乌市场经商,占义乌市场经营户总数的20%左右。浦江水晶、磐安仿古相框、兰溪毛巾、永康五金产品、黄岩塑料制品、温州眼镜、仙居木制玩具、诸暨珍珠、武义文体用品、上虞雨具、东阳服装纺织品等区域产品,都通过义乌市场源源不断地销往国内外市场。迄今为止,周边县市已有6万多家中小企业与义乌市场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已经形成了一个围绕义乌市场发展的经济圈。为帮助落后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从2003年开始,义乌还开展了“市场带百村”活动。据统计,仅2005年度,义乌通过“市场带百村”,共创造加工产值120余亿元,加工费12亿多元。

三、义乌扩权遭遇的困境

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强县扩权也暴露出值得高度重视的若干问题,遭遇困境。
1、人权归属制约风筝高飞
从目前各地“强县扩权”改革的效果看,财权和人事权归省直辖还是地级市直辖是本次经济管理扩权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义乌市主要领导虽然是在全省内调派干部,但是省委进行考核时,还是会征求金华市意见的,很多条上的部门人事任免还是要经过金华市的同意,如一位金华官员所讲:“XX,你这个局长还是我金华任命的”。此外,省里对义乌市的考核,有一部分分值放在金华,如对公安局的考核,省里考核1000分,300分是委托给金华考核的。这样义乌必然受制于金华。如义乌市工商银行,人事财务费用、后勤保障问题突出。招临时工都要上报金华,由于待遇(缺乏自主性)问题,3年流失30%(500多人),年初缺员,年底才能到位,招人只能金华招。大的物品采购只能由金华统一,没有财务开支权的,应急物品有时都会出现滞后,网点的改造也要等到金华来做。严重制约了企业飞发展,削弱了企业竞争力。
2、利益博弈难消抽血机制
利益是扩权障碍的最关键因素。省管县最少有15年了,财政很完整的,全省实行省管县,地市是毫不相干的,但在财政规费上,千方百计想留在金华,只能是地级市享有的权力,如车牌挂牌费,民政福利审批权,罚没收入,物价等,多收的要给回金华;还有税收征管处涉及到的总部经济,核算在金华,税收也要留在金华。省里也发现了这些问题,所以义乌只能花钱买平安,金华工作不做,钱反而要收。金华一官员说:“权扩了,钱怎么好拿走呢?”如驾驶证发放、车牌证里的特殊牌照(2006年拍卖牌照的收入有约1370万),还是归金华发放,每年有几千万的收入。如金华汽车检测,每加一个印章收70元,一年就是700多万元。如出入境管理局是放权最彻底的单位,2007年由地级市所享有的权利,除了中国公民出境要办护照外,其他的前台受理的权限义乌都享有了。但规费还是按以前办法收,50%是省厅的,35%是金华的,义乌15%,每年也有几百万。活你干,钱它要拿的。但是方便了在义乌的外国商人。如2007年8月1日以前,台湾同胞的签证受理在义乌5天,到金华签字要15——20天才能办下来,现在在义乌办下来只要5天,如果有离境机票当天就可以办理。
3、级别框定限制事业发展
由于受县级市级别的限制,管理权限和人员编制受到极大制约。义乌要管理本地人有70万和外来人口100多万,义乌法院人均办案率要比其他地方高出几倍,但是编制是根据本地常住人口设置的,社会管理压力巨大。银行总是要先在金华设立之后,才可以到义乌设立,有些银行可以不经过地级市的,就直接到义乌设立。如工商银行,由于管理模式的存在,县支行有很多权力是硬控制的,如县支行的行长有些权力是不能转授给副行长的,造成业务操作、效率上有所降低。
4、省级机关相应改革滞后
省级有关部门存在着对接问题。一是扩权后,大量经济社会管理事务将由县政府直接与省联系,省级政府由于人手有限,工作量太大,存在能否承受问题,原来的一件事现在至少要多打一个电话。一位义乌领导说:省各部门对于一个县级市扩权是很支持的,但是如果是多个县级市扩强不会支持吗?现在只是多了一份报表,如果有10、20个县级市扩权之后,那不是一个多出一倍的工作来了吗?省部门就会出现人手不够,工作量大,是否还会支持呢?二是省里面临着愿不愿意得罪金华问题。当义乌和金华出了矛盾时,省厅也要给金华的面子。如果扩权的县市多了,省级机关也面对着改革的问题。
5、对立情绪协调功能缺位
金华对义乌有些场合与领域已经产生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了。如飞机场问题,金华旅客流量小但是也一定要建飞机场;如甬金高速公路问题,本来宁波修到义乌是最省钱的了,但是金华一定要修到傅村。一位义乌官员说金华:“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管”,义乌有一个市场,本来金华应该协调好,让东阳要错位发展,但是金华还是批准东阳在距义乌中国国际商贸城20公里的地方造一座东阳世贸城。省管县扩权第四次只有义乌一个,所以有很多事情其他的地市也看义乌不顺眼,专门针对义乌,如选省代表,别人嫉妒你,就是不选你。义乌还会碰到一些别的地方不曾出现的问题,如涉外官司、涉外经济管理、评选先进等。如残疾人保障基金有1700多万,金华要统筹去15%才能给义乌的残联主席一个先进,义乌就在不肯给,不开这个口子,金华就不给义乌先进,经常用这样的手法来压义乌。海关(在金华傅村的)对产品把关不严,影响义乌的形象。此外,还有就是金华的质检、物价等部门经常到义乌来执法,老百姓以为是义乌的,他们罚的重,有的不给发票,严重破坏义乌的形象。
6、部分审批权利变相收回
2002年放权之后,扩强是在体制内部操作的,但不是在法律范围运作的,原来的权力没有了,上级又以另一种方法对权力进行划分,某一类要到省厅审批,而不是仍按原来的数量进行审批,通过法律把原来的审批权收回去了。这说明权力的设置机制没有发生变化,对扩强是不利的。要减少行政成本,破解市刮县体制。财税方面,实行省对县的直接管理已经多年,但是金华提出义乌的财政收入,金华要拿走1—3%的提成,这和上面的精神是逆向而行的。2006年要实行经济上的省管县,金华就列出一张清单,要义乌补偿2—3亿给金华,涉及到经济利益的时候就是要地管县了。税收是属地管事理,但是地级市侵占了县级征收权力。政府如是,企业也是如此,如工商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比如优质客户,国际结算,原来是可以审批的,现在又上收到金华了。
7、垂直部门管理定位模糊
中央和省有关垂直部门在扩权政策中也存在着定位模糊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县市政府的行政管理难度,削弱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土地、金融、工商、税务等垂直管理的部门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它们各自有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事实上还隶属于金华市管理,扩权政策在这种既成的事实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8、两个婆婆侍候成本高昂
在落实扩权政策时,扩权县与上级(地市)政府许多矛盾难以协调,出现“两个婆婆”的问题原来的“一头应酬”变为“两头应酬”,会要开两次,应酬成本增大了。
9、省管县可能变成市吃县
强县扩权的结果之一就是地级中心城市政府成为此次改革的利益流出团体。因此,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中心城市政府在可能的范围内,会采取一定的博弈手段,来“捍卫”流失的权利和资源。如借助行政级别优势,截留权力。在湖北尝试“省管县”改革后,一些中心城市政府开始想方设法把自己所辖的经济强县“吃掉”,变为一个区。比如黄石“吃掉”下陆、咸宁“吃掉”了咸安。你搞“省管县”,我就“市吃县”,以“县改区”作为应对“省管县”的博弈手段。已经有部分人对金华进行了如下设想:把金华市政府搬迁至金东区,把义乌变成一个区。

四、进一步扩权放权的要求与对策

现在义乌扩权了,金华是不情愿的,中央和省里还没有进行一革到底的态度。“如果就是这样上不上,下不下的,义乌要是变成了金华一个区的话,对义乌来讲将是一个灾难。”一位领导这样说:“干部队伍就这些人,一个亿收入的工作是这些人在做,55个亿收入的工作也是这些人在做,第一鼓敲了,第二鼓也敲了,如果不能升上去,大家都没有士气了,政府退一步,肯定是很麻烦的。”
1、人事管理与地级市脱钩
建议义乌市人事管理直接收归省委组织部和人事部门,主要领导由省管,初级以下干部由义乌市市委管理,更好发挥义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现在县级有财政权,要真正省管县,就要有人事权、规划权。
2、一定时期内花钱买权力
在目前体制改革无法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花钱买权力的办法,保留一段过渡期。工商银行义乌分行业务占到了金华的40%,一切出来,金华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也有一些人说到:你们义乌升级了,扩权了,实际上金华是不适应的,割掉一块大肥肉,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要经常去看看,慰问慰问,宜快不宜长。其次是给予金华足够的尊重。正如有干部说:11+1模式之后,金华说什么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可以有问题,向省里汇报;参加省里11+1会议,先要把金华抬出来,多说一句话客气话。
3、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扩权改革的目的是加快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速度质量都要跟的上,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加速发展,省得金华的工作人员说闲话,“你看,自己管到底是有些问题呀,自治还是不行呀”。用足用够下放的权限,扩大义乌经济的扩散效应、带动作用,特别是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全国带动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换代升级,使改革的目的得以实现。相应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要有大的提高,比如扩权后,在部分专业职称评定方面,由于有些评审委专家组都没法组成,必须要去金华请专业人员,但是由于义乌的升格,金华对义乌的评价是很差的。义乌自我管理的能力亟需提高。
4、加大宣传争取上级支持
媒体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交往方式,义乌改革不仅要赢得义乌人民的支持,而且要赢得浙江人民、全国人民的支持。因此,要拓展宣传的空间、挖掘宣传的深度,争取舆论的支持,进而得到中央的重视和支持,像抓深圳、滨海区一样地重视义乌的发展。
5、按推余原则扩大放权面
浙江前四次的放权改革采取申请式的办法,经过省、地、市三家协商确定放权范围。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权力自然消失,一些权力又应时而生,这样就要不停地进行改革放权,否则就会以新的形式回到从前。所以我们对政府的期望就是:省对义乌实行完全独立的经济运行机制,除了哪几项权力不能放,其他的都要放,不要我们倒过来,我们去上面要权,哪些权力可以下放给我们。
6、按照管理人口扩充编制
经济社会的急剧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社会服务,而义乌的财政人员编制按照本地人口、县级市给定的,这样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可能服务跟不上;二是招聘大量的临时工作人员;三是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人员紧张的情况在公安部门最为突出,用70万人标准配置警力管理180万人口,压力可想而知。因此要改变以级别定编制的思维,根据实际管理人口配置国家工作人员编制。
7、理顺条块关系减少影响
调整机构设置,努力解决条条块块的矛盾。“强县扩权”改革试点中,垂直管理部门的权力是否下放,如何下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建议中央和省级部门,调整机构设置,协调税收、工商、土地等部门与县级政府的关系,缓解行政权力条块分割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如金融、电信等经济部门也要根据市场下放权限,或者升格其为地级管理权限。
8、虚化地级级别管理权限
目前实行的“强县扩权”改革,只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从长远发展看,要想摆脱目前所面临的不利处境,就应该突破社会管理权限的限制,实行严格意义上的“省管县”,而不是像目前只是通过把经济发展快的县的财政管理权限拔高,以减少管理层次,虚化地级市的管理权限,但行政体制上不拿掉地级市的功能,建立扁平化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匀质型地区城市合理布局。
9、升格义乌为完全地级市
扩权改革的小打小闹不能解决根部问题,完全的解决方案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设置政府,而不是先设置政府来让市场适应政府。让县级完全享有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让地级市和县市成为平等的市场主体。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扩权强县的改革收益巨增可能从另外角度催化地级行政体制(指缺乏地区带动效应的地级市)的消亡。
10、开展强镇放权改革试点
义乌市有些乡镇经济社会盘子比较大,像佛堂,本地人7.8万,外地人也有5—10万左右,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9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2.8亿元,城乡储蓄总额达到9.64亿元,财政总收入7111万元,也只是一个镇的编制,这和其他地方的一个县也差不多了。对于层级关系,因为很多权利都是赋予设区市的,只有设区了,这些权力才会给你,所以像中西部有些设区市,他根本就不需要设区,但是为了权力,一个小小的地级市,也设区。像义乌的佛堂镇、稠城街道、北苑街道、后宅街道、廿三里街道等是否可以设区呢?
11、启动省级机关相应改革
如果强县扩权逐步推开,省级机关可能也面临改革,以适应“增加的工作量”,包括人员编制、管理系统等诸多因素。有些管理权限可能还涉及到中央政策,改革需要从中央开始,如以中国工商银行义乌支行为例,对于义乌扩权改革,省行很重视,但是模式是由总行规定下来的,省行领导带队到义乌来考察明确了很多权力,由于是由总行定的,省行也没有办法突破。

参考文献:
1、龚琦等.湖北省强县扩权效果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1。
2、孙学玉.强县扩权与市管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6.5。
3、周明生.李猛.强县扩权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思考.唯实.2007.2。
4、秦海霞.省管县:强县扩权.小康.2007.1。
5、伍开昌.论市管县体制之局限性及新行政体制的构建.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3.3。
6、李珍刚.扩权强县: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广西民族研究.2006.3。
7、于新恒.社凡一.强县扩权中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公共行政.2006.7。
8、任卫东、吴亮.审视行政“第三级”.了望新闻周刊.2004.6。
9、陈达云.邓速.以省管县体制构建我国地方行政层级的思考国家政学院学报.2007.1。
10、关于河南、河北两省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调研报告.北方经济.2005.7。

转自:http://www.sdc.org.cn/zjjs/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29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7-05
此文对义乌强县扩权的绩效作了较详尽的分析,并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有实有据,观点新颖。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7-05
不过话说回来,我不知道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到底怎么处理。但如果只有强县扩权,那么钱都留在义乌的话,磐安之类的哪有钱?现在金华有一部分,至少会有一些转给磐安之类的吧,毕竟金华市有责任在八婺之内行政,而义乌市恐怕一个子都不会吐给磐安。

如果金华的35%不收,我想最起码也要将其中的20%收归浙江省,这样才能全省统筹。

所以我想,如果目前不能出台一个全面涉及所有县市的财政收支办法的话,单纯强县扩权,可能会扩大贫富差距。

于是,穷地方没有钱可投入,受户籍地籍限制,也不可能都搬到义乌去吧?义乌(还有很多地方)是不公平,但解决的办法应该是重新划分省、市、县的权责。

如果义乌市升格为地级,省里也会让他带点穷地方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7-06
义乌的问题,目前在就金华地区看来,还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还是要强调良性合作,和谐进步。

否则就目前既定的行政框架下,出头鸟只会招致打击,抑制当地经济发展。

像义乌,如果有可能还是以治本的方式,直接升级地级市,如果只是松散的放权如人事权省辖,
花钱买权利等虚化不实的治标手段,根本问题解决不掉不说,以后还可能给进一步产业,行政
升级带来不必要的隐患和雷区。当然个人还是认为,义乌升级按地区均衡发展原则,需带上金华
其他发展较慢县市一起成长为好。
国之兴也, 其荣非他人所得攘; 国之亡也, 其辱非他人所得代。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7-06
并区并不是灭顶之灾 余杭萧山鄞州都是区也过得好好的 GDP 比义乌还强
朝 国-都 城 县 市 集
国 省-直辖市 市 县 镇 村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7-06
“此文对义乌强县扩权的绩效作了较详尽的分析,并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有实有据,观点新颖。”

观点新颖?哪里新了?这不是N多人一直都在提的方案吗?只不过这里为了支持这个方案找了N组数据而已
同样的数据,完全可以做不同的解读

这篇文章完全陷入了“唯义乌中心论”,事事只提“义乌如何如何”。也许义乌升地对义乌本地发展是有莫大好处,然而有什么数据能证明义乌升地能够对整个浙中地区的发展有好处?
站在省一级的角度来说,面对的是一个省而不是你义乌一个市。要统筹全省,当出现矛盾时,则必然要牺牲某些发达地区的利益(发达地区获利能力强,牺牲一些拿回来的时间短;而如果牺牲的是欠发达地区的利益,那这个拿回来的时间会很长,会进一步加大地区差距),这是无可避免的。
不过搞笑的是:如果做决定的是省政府,那义乌人啥都不说就会认命。可如果是金华市政府呢?就有一帮人跳出来说这说那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真想不到,堂堂义乌市委党校,居然还有这么不懂科学发展观的人写出这么一篇不懂科学发展观文章来!
要真牛,写一篇证明义乌升地有助于浙中乃至全省的统筹协调发展的文章来!

别光说“义乌发展了”就等于“地区发展”,也别说“义乌发展了就会帮助欠发达地区”,要证据、要数据!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7-06
按地域分配,义乌升地起码会带上浦江东阳磐安,磐安跟着义乌有前途还是跟着金华有前途?这难道还需要怀疑的?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7-06
按现在的金华市级财政,自己吃饭都不够,还能照顾到下面4个较落后的县市?义乌升地划走四个县市,虽然财政收入少了,但是负担也少了。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7-06
这篇文章完全陷入了“唯义乌中心论”,如果金华的35%不收,我想最起码也要将其中的20%收归浙江省,并区并不是灭顶之灾 余杭萧山鄞州都是区也过得好好的 GDP 比义乌还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7-06
杭州的辐射力和金华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余杭萧山设区之后承受的杭州产业转移,经济辐射是金华能提供的吗?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7-06
楼上是义乌人? 市县矛盾又不是只有义乌 比义乌强的有很多 为什么义乌意见最大?
朝 国-都 城 县 市 集
国 省-直辖市 市 县 镇 村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7-06
在地级市屋顶下的县级市能干出义乌一样的成绩很不容易
既然已经形成了今天的金华市区——义乌双强并立的格局
浙江省政府就该给两者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剔除行政因素发展一段时间后,再考虑这一地区的区划问题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含元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7-06
回 10楼(blackado) 的帖子
比义乌强的县还有很多,但是像义乌这样不论人均还是综合实力都比金华市区强的屈指可数吧,滕州比枣庄市区弱,南海顺德都已经设区了,绍兴县迟早要设区,还有吗?



我是义乌人没错,要不我也不会去理义乌金华有什么矛盾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7-06
干脆把金华市政府迁到孝顺与佛堂的边界上,市委在佛堂侧,市府在孝顺侧,这样市政府驻地名义上还在金东区。

就像舟山市把政府迁到定海区和普陀区中间的临城街道一样,完全重建。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7-07
义乌市可以升级了
虽然婺州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可义乌市完全可以领航
金华作为行政市、义乌作为经济市,政府分设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7-07
说到问题的根源上,安徽等也是一样,如果人事问题不解决,省直管县市就是当官的作秀。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7-07
这明明是义乌正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
忘记过去的人,必将重蹈覆辙。
666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7-08
这篇文章还是挺实在的,因为是义务市委党校的文章,所以从义乌市角度出发看问题无可厚非,而且有些问题确实客观存在。在经济一体化程度愈加紧密的现代社会,我同意3楼意见: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金华市要放远眼光,不要执泥于部门利益和层级权力,这才是科学发展。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7-08
义乌这些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这点无须置疑。
义乌的行政升级对义乌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这点也没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从全地区乃至全省的角度来看,义乌升地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如何?其所带来的问题与其产生的效益相比又如何?如果是义乌某个政府部门写的文章,我觉得没有问题。但是作为义乌市委党校,不能只考虑义乌自己,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从义乌与周边、义乌与全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才是作为党校应尽的责任。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7-08
义乌怎么样 好像和我们这关系不大 县级单位权利下放 好处大家都知道
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啊 顺德 南海 余杭萧山 已经有先例了 我没觉得我们余杭归杭州得到了多大发展 炒高了地价倒是看到了 这对税收由好处 老百姓买房反而更难了
绍兴比绍兴市强 比义乌也强 你怎么肯定他要设区 他不能省直辖啊
朝 国-都 城 县 市 集
国 省-直辖市 市 县 镇 村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07-08
绍兴县省直辖了,绍兴市怎么办啊?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9-07-09
你们直辖了 金华市怎么办啊?
朝 国-都 城 县 市 集
国 省-直辖市 市 县 镇 村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9-07-09
哈哈,绍兴县直辖了,越城区就成了笼中之鸟了,发展空间都没了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9-07-09
引用第22楼chy22于2009-07-09 09:31发表的  :
哈哈,绍兴县直辖了,越城区就成了笼中之鸟了,发展空间都没了


越城区面积338平方千米,几乎全是平原!
如果全部建成,绍兴就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
把(媳妇=儿子妻子)当(媳妇儿=自己妻子: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扒灰。媳妇指儿子妻子而非自己妻子
把(女婿=女儿丈夫)当(女婿儿=自己丈夫: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乱伦。女婿指女儿丈夫而非自己丈夫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9-07-14
义乌有家饰品企业把欧洲一线品牌收入囊中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6日04:05  都市快报
  通讯员 蒋中意 见习记者 李大白

  本报讯 眼下,普遍被认为是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良机。精明又“不差钱”的浙江商人拔得头筹,正以罕见的热情投身其中。

  今年以来,动静比较大的几起收购案中不乏浙企的身影,如浙江美邦纺织的全球最大无缝内衣并购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独立自动变速器制造商。而最新的一个动作是,义乌一家饰品企业把欧洲某一线品牌收入囊中。

  金融危机也制造了机会

  浙江美联工贸有限公司是义乌一家老牌饰品企业,旗下的“卡利雅”品牌也是国内十大饰品品牌之一。公司董事长张约爱,还担任着义乌市政协委员、浙江省饰品行业协会副会长,行事低调而谨慎。

  这次收购的欧洲品牌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大城市一线百货商场中都设有专卖店,是欧洲的一线品牌。早在7年前,美联公司就给这个品牌做贴牌加工了。

  受金融危机影响,欧洲这家企业急于脱手,“这家企业在全球有不少合作伙伴。在考察过程中,他们可能感到我们已达到接手此品牌的能力。”张约爱说,今后,美联公司继续为其提供贴牌加工,但省去中间商等环节后,产品利润比以往提高了5至8倍。

  下一步,张约爱将改变原品牌的营销战略。在稳定欧洲市场的同时,开始借品牌做起国内市场,聘请专业的品牌团队来运作。

  继在上海开出旗舰店之外,还和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团法国“巴黎春天”合作,在武汉、成都、长沙等地设立专卖店。“在地摊上是摆不出品牌的,品牌要在品牌群中更容易成长。在国内一线百货商场内,我计划还要开出两三百家专卖店。”张约爱说。

  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说,当前是企业并购比较好的时机。他认为企业发展有一条规律,牛市的时候卖资产,熊市的时候买资产。

  据统计,截至目前,浙江核准在境外投资机构2980家,约占中国对外投资的20%,其中民企占95%。

  省外经贸厅表示,近期将出台支持和扩大浙江省企业海外并购的指导意见。不过在地方层面上,鼓励民企去全世界“攻城略地”的心情早已按捺不住了。

  新出台的《温州市2009年度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扶持措施》透露,将安排1.5亿元财政资金扶持民企“走出去”,争取试行境外放款改革及个人境外投资试点。嘉兴市则重新修订了《关于努力确保开放型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营企业跨国兼并、收购国外企业,特别是收购境外成熟品牌。

  不过,收购之路并不是没有风险的。张约爱坦言,目前最缺的就是品牌营运人才,“我又赴海外二次抄底。”

  出于对被收购品牌的保护,张约爱对外一直保密品牌的名字。“如果大家知道这是家义乌的企业,多少会影响品牌的声誉。”看来,“义乌制造”的廉价标签正成为当地人运营国际大牌的“负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