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83阅读
  • 25回复

[地名探讨]部分地区地名乱改 民政部:应慎重更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8-13
2015-6-4 14:55:21 来源:北方法制网
   “兰陵”“苍山”反复换、“襄阳”“襄樊”来回改,借用旅游景点名、争打“名人故里”牌……地名是记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而近年来,一些地方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造成千年古名朝令夕改,历史古城频遭易名。

  近日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全国地名文化建设研讨会上表示,慎重更名,地名要“记得住乡愁”。参会专家指出,重视地名文化就是重视国家与民族历史,“任性改名”改丢的不仅是“乡愁”,更是整个民族的记忆。

  
千年地名朝令夕改

  不仅是客观符号,地名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名片和精神生态所指。目前,我国约有千年古县800多个、古镇1000多个、古村落10万多个,百年以上地名不计其数。

  然而近些年,一些地方出于各种目的,频改地名,甚至有些貌似方便、洋气的新地名、怪地名出世,部分蕴含人文韵味、精神图腾的老地名被挤下了历史舞台。

  
借名牌效应开发旅游

  ●借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公园之名,1994年湖南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为靠向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笔下永恒宁静之地“香格里拉”,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2002年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15年又“晋级”香格里拉市。

  名人、名企、典故也成为被“攀附”的对象。一些地方人士为本地积极动议:拟将贵州仁怀市改为“茅台市”,将河南鹿邑县改为“老子县”,将贵州水城县改为“夜郎市”。还有多地虽未改名,却争打“名人故里”品牌:曹操故里、墨子故里、徐福故里……甚至“西门庆故里”都被列入争抢名录。

 
 借行政区域规划变更“复名”

  在部分辖区调整中,地名不断变更,而一些曾被改名的地区也借机“复名”。

  ●1950年起云南思茅地区先后经历了宁洱、普洱、思茅多个名称,2007年又更名为普洱市。

  ●神农后裔封王处、“扼四方之襟要”的古城陕州,因黄河水利枢纽工程被改称三门峡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湖北襄阳镇1950年与樊城镇合并后改名襄樊市,2010年又改回襄阳市,实现文化回归。

  ●屈原寓意“圣地”的名邑“兰陵”、关羽大意失掉的古郡“荆州”,也先后经历了“苍山”“荆沙”等往复更改,终得以重拾旧名。

  
为讨吉利“祈福避邪”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更改地名之忧》一文写到,有人以江苏省骆马湖谐音“落马”为由,要求改成“上马湖”。

  不可否认,一些地名改后为当地带来红利。以张家界市为例,改名后该市知名度一路飙升。但复制“张家界模式”带来的不一定是成功,“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朱熹故里、徽商发祥地、明清社会文化缩影的水墨徽州,却在1987年被撤销,变成地级市黄山市。

  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大洋古怪重”等地名乱象,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在会上指出,需深入开展整治,做好“乡愁”这篇地名文化建设文章。

  专家指出,由千百年历史积淀形成的地名,不应以沉睡的姿态淹没于典籍,而应“活着”承载民族记忆。功利主义的短视目光,改掉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更丢失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乱改名亦属“乱作为”

  
观点

  中南大学教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在会上表示,“地名文化”包括语词文化和实体文化,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民族的变迁、融合,是重要的国家历史与民族文化遗产。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会长刘保全指出,社会对地名缺乏认知,保护意识淡薄,我国对古老地名随意更改或废止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是非常可怕的行政乱作为。”胡彬彬指出,有些城市管理者权力大、职位高,打着科学管理的旗号改名。“地名和民族、历史、国家等文化血肉相连,不能随意去改。”

  也有专家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希望从改名中找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契机,为己增添一时政绩。

  除了增加政绩,改地名还能“拉动内需”。葛剑雄指出,改一个地名需新刻公章,制作新招牌和标志,印新文件袋、信笺信封、办公材料,或许还能增加就业岗位,甚至养肥承包商。“这与劳民伤财何异!”

  专家表示,“任性”改地名实则反映了浮躁之风下的畸形政绩观。有些地名更改是出于历史原因,有些则因权力使用未被有效约束,仅将经济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地名、百姓缺乏足够尊重和敬畏。

  
民政部:应慎重更名

  声音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表示,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上,地名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地名文化,也就是在重视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历史。”胡彬彬说。

  地名承载了大量个体记忆与情感,并非哗众取宠的工具。任性一丢后,即使民俗风情能追溯重拾,文化灵魂却难以复原。乡愁何处寻?网友感慨“地名任性一改,我已认不出家乡”。

  我国1986年就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要求地名管理应从历史和现状出发,“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其后民政部又出台《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然而有专家指出,我国目前对地名命名和更改仍缺乏系统、强有力的保护制度和规范。

  “要把保护地名文化纳入国家国土安全重大国策。”胡彬彬表示,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地方各级宜建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对地名资源进行普查。”

  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在全国地名文化建设研讨会上表示,地名文化遗产要得到分类、分级、分层保护,坚持“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原则,慎重更名。

  专家指出,要建立地名更改标准,申报核准前邀请专家论证,保证新地名有文化含量。此外需建立中国地名文化国家数据库,提高地名文化保护水平。

  
数说

  徽州、陕州等地名的消失,只是中国多座古城易名的缩影。

  2014年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会议发布数据显示,1986年以来,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称、40多万个建制村名被弃。

  “改名”并不专属城镇村落,一些老街区名也在快速消失。2013年民政部发布资料显示,1980年至2003年北京旧城改造中,胡同地名消失近40%。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8-13
1986年以来,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称、40多万个建制村名被弃。

   如果是因为重名、合并被弃可以理解,但是追求洋、怪、异就值得抨击了。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8-13
总之一句话:
谨慎改名,对于那些用了上百年的名字被改了,完全是一种犯罪!!!
公务员(官员)配置:
乡科级(包括副职)每82平方公里一名,每5800人设一名;
县处级(常委、副职)每2788平方公里一名,每20万人一名;
省部级(常委、副职)每9.5万平方公里一名,每668万人一名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8-13
本县认为,改名要分情况。
依山川地理命名的来之最正,此类可改。
寓意吉祥、有政治意味、纪念人名的尽量改成地理名称。
县级以上区划尽量采用双音节,并避免重名,重音没事。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8-13
搜索发现,兰陵计划近期内撤县建市。
我的区划理念:全国分31省、3自治区、6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8-13
县级更名的应该都是民政部审批的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8-13
楼主这边文章里列举的一些地名变化根本就不是一码事,比如普洱、宁洱和思茅的关系。还有一些则是夸大其词,比如一打头就说兰陵、苍山反复换,怎么就反复了?
欢迎扫描二维码头像关注行政区划代码的演变史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8-13
“中甸县2002年更名为香格里拉县”,或许真的是一改名就吸引了大牌游客。
为何我的感觉刚好像反。我知道是这样改名,反而有极大的反感,只觉得庸俗恶心,完全没有去旅游的欲望。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8-13
回 hnhb 的帖子
hnhb:“中甸县2002年更名为香格里拉县”,或许真的是一改名就吸引了大牌游客。
为何我的感觉刚好像反。我知道是这样改名,反而有极大的反感,只觉得庸俗恶心,完全没有去旅游的欲望。 (2015-08-13 15:08) 

顶!对于凤凰这种没改名但被过度消费的,也很烦!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8-13
回 gaozhelun 的帖子
gaozhelun:顶!对于凤凰这种没改名但被过度消费的,也很烦! (2015-08-13 20:40) 

凤凰那什么吊脚楼,在湖南很多乡下,以前多的是。河边的,山边的。现在也还有一些。
我从没打算去什么凤凰看这个。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8-14
大庸比张家界好多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08-14
普洱、黄山这样的改名,简直令人发指!!!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5-08-18
重名了还是必须要改的。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08-19
这些乱改名的都是民政部批复同意的,如果民政部不同意乱改名,可以不批复。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5-08-19
这个民政部不批准,人家能乱改名?根子还在民政部,事后诸葛有什么用。我从小就知道有个襄樊市,三国故事和此地也有诸多联系,樊城是该市的中心。我本身还是从未到过襄樊的外省人,到现在襄樊市凭空消失了,感觉很不适应,估计很多襄樊市民应该更不适应。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5-08-19
行政区划频繁调整,地名乱改,其实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按照民主的原则,并不应该由地方上报民政部审批改名的。
应该由民众确定地方的名称,报相关部门备案。

比如,大家都叫太平,你就不能改为黄山。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5-08-19
以名胜古迹这类狭域名称命名广域地区,属于严重扰民。

比如,将太平县改为黄山区,就是严重扰民。老百姓说话一般不带通名。
去太平和去黄山,完全不一样。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5-08-19
还有更匪夷所思的张冠李戴,例如淮阴改淮安,南平驻地搬到建阳等等。
1.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行政区(虚)和西藏-新疆2个自治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3个特别行政区。2.撤省设郡和州(自治地区),全国共120个左右,由原地级单位合成,辖县和市。3.主城区人口100万以上为可设虚级县级区的甲等市,50万以上和超过20万的重要城市(郡治、原地级中心、边贸、港口、工矿等)为乙等市,甲乙等市均为副郡级,20万以上和超过10万的重要城市为丙等市(县级)。4.市下设街区,县下设丁等市(副县级)、乡、镇,均不设政府。5.支持市县同城,乙丙等市和附郭县合署办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5-08-19
全文总体说的不错,支持一下.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5-08-19
淮安市楚州区在先总理亲侄女周秉德的活动下,更名为淮安市淮安区,个人建议周秉德再努力下,将淮安市再复名为淮阴市(淮阴区可同时另行更名或与清河区合并建立新的清河区)或清江市,以免市、区同名。
既要反对五毛,更要反对美分。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5-08-20
淮阴可以恢复原名。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5-08-20
民政部不批复下边也改不了啊
欢迎光临 [color=red]http://hexun.com/kumacai/[/color]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5-08-24
没办法。改名与否完全取决于对地方没有丝毫感情的一二把手,生于斯长于斯的原住民却没有发言权。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5-08-25
民政部还说改名要慎重,改各都是民政部批的,它慎重了么?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5-08-25
民政部既然不赞成乱改名,为何要批复呢?攻关力度太大?干扰太多?最为失败诉改名就是黄山取代徽州。还有经典的沔阳改仙桃、蒲圻改赤壁、广济改武穴等,好像湖北人这方面做得差了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