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280阅读
  • 36回复

[地名探讨]上海的街道通名是不是最单调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11-28
    上海市区的大街小巷数以万计,但是无非“路”“街”“弄”“大道”4种,并且基本以“路”“弄”为骨干,连“大街”“巷”都没有。
    相比周边的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丰富的城市街巷地名文化,上海的街路的确太单调了些。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11-28
……俺青岛一水儿的路……

叫“街”的没几条,并且都不能走车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11-28
同是近代开埠的城市,天津的街道地名就丰富得多,除了“道”“路”之外,“街”“大街”“胡同”“巷”也不少,还有一些特殊街巷名,如“席厂下坡”等等。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11-29
天津的地名确实比较杂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5-10
城区道路通用名,主要有:
    路、街、道(主要在天津和唐山)、大街、大道、大路(主要在东北城市)、支路、巷、弄(主要在上海、苏南和浙江一带的城市)、胡同(主要在北京、天津等华北城市)、里、坊。

此外,小街小巷的通用名很丰富,并带有一定的地域特征。主要有:
    桥、湾、夹道(主要在北京城内)、河、上、园、堂、村、山、岗、浜(主要在苏南、上海和浙北的城市)、墩、场、头、营、门、前、埭、基、后、洲、庄、市、码头、下塘(主要在苏南城市)、河沿、沿河、河下(主要在杭州)、铺、城根,等等。


上海的道路街巷通名的确显得太过单调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5-10
上海以路为主,称街的主要在南市老城厢里,都是些狭窄的小路,还有更小的路叫弄,如“香粉弄”等。上海称大道的只有四条:即人民大道(即人民广场)、世纪大道、浦东大道、浦东滨江大道。
上海的里弄不是街道,是禁止通行机动车的。主要是以“里”和“坊”来命名。如“积善里”、“仁兴坊”等。但它又有一个数字化的代号,如某某路几弄。上海人一般是记住后者的。
上海是没有大街的,不知为何,上海人极不喜欢大街的称呼,觉得有点土气。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5-10
“不知为何,上海人极不喜欢大街的称呼,觉得有点土气。”

原来的老县城也没有“大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上海规模太小。而苏州有桃花坞大街,无锡有北塘大街,常州南通有南大街,镇江有南门大街,南京更不必说,几乎每座城门外都有一条大街。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5-17
引用第5楼xxyyjj于2009-05-10 14:47发表的  :
上海以路为主,称街的主要在南市老城厢里,都是些狭窄的小路,还有更小的路叫弄,如“香粉弄”等。上海称大道的只有四条:即人民大道(即人民广场)、世纪大道、浦东大道、浦东滨江大道。
上海的里弄不是街道,是禁止通行机动车的。主要是以“里”和“坊”来命名。如“积善里”、“仁兴坊”等。但它又有一个数字化的代号,如某某路几弄。上海人一般是记住后者的。
上海是没有大街的,不知为何,上海人极不喜欢大街的称呼,觉得有点土气

郊区松江九亭镇有条九亭大街,九亭人都知道。
[ 此帖被马师弟在2009-05-22 13:3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5-17
引用第5楼xxyyjj于2009-05-10 14:47发表的 :
上海以路为主,称街的主要在南市老城厢里,都是些狭窄的小路,还有更小的路叫弄,如“香粉弄”等。上海称大道的只有四条:即人民大道(即人民广场)、世纪大道、浦东大道、浦东滨江大道。
上海的里弄不是街道,是禁止通行机动车的。主要是以“里”和“坊”来命名。如“积善里”、“仁兴坊”等。但它又有一个数字化的代号,如某某路几弄。上海人一般是记住后者的。
上海是没有大街的,不知为何,上海人极不喜欢大街的称呼,觉得有点土气。


你忘了龙东大道和迎宾大道(A2)了,传言说要有世博大道了。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5-19
上海的路名有:

金家坊、大夫坊
大水桥、陈士安桥
乔家栅

都在老城厢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5-21
上海的道路并没有楼主说的那么单调,只是你自己不知道罢了
除了被称为(公、支)路、大道、大街的
还有弄、街、坊
还有七宝这里的北横沥
叫XX巷的确很少,但是这个和地区习惯有关,上海的XX巷,是地名,而非路名
没有戒不了的毒,只有戒不了的爱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5-21
上海除了以全国其他地区的名字来作路名外,上海还有一批以“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这九个字开头的路名。如:民京路、国权路、市光路、政立路等,但这批路还没有建完,抗战就爆发了。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5-22
引用第8楼lelele于2009-05-17 23:37发表的 :
你忘了龙东大道和迎宾大道(A2)了,传言说要有世博大道了。

还有浦东北部的五洲大道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5-22
回 5楼(xxyyjj) 的帖子
上海人觉得大街土气?这什么道理?

我觉得上海以前那些路的宽度,实在是不好意思叫大街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5-22
Re:回 5楼(xxyyjj) 的帖子
引用第13楼danzeng于2009-05-22 15:43发表的 回 5楼(xxyyjj) 的帖子 :
上海人觉得大街土气?这什么道理?
我觉得上海以前那些路的宽度,实在是不好意思叫大街

上海人听到“大街”两字,就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县城。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5-23
上海是最没文化底蕴的城市,街道名字就这样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5-23
引用第15楼hua1215于2009-05-23 10:23发表的  :
上海是最没文化底蕴的城市,街道名字就这样

无所谓  还是觉得出去拍拍上海的路牌是一种乐趣
向伟大的巴斯克民族致敬  
永远追随纯血统的毕尔巴鄂竞技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5-23
引用第15楼hua1215于2009-05-23 10:23发表的  :
上海是最没文化底蕴的城市,街道名字就这样

来过上海吗?給你看看上海老城厢内的路名:
旧仓街、露香园路、福佑路、旧校场路、丹凤路、青莲路、梧桐路、松雪街、昼锦路、光启路、巡道街、灵济路、望云路、凝和路、梦花街、迎勋路、静修路、学前街、尚文路、跨龙路、紫霞路、会馆街。

雅不雅?中国有几个城市的旧路名能比?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5-23
回4楼,巷在成都也很多,比路小点都能双向通汽车,如梁家巷、科家巷、锣科巷等等,很多很多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5-23
引用第15楼hua1215于2009-05-23 10:23发表的 :
上海是最没文化底蕴的城市,街道名字就这样

上海现在许多路名早在解放前就已确立名字,并且沦为租界时租界内的道路就是用外国人的名称命名的,建议你多看看旧上海地图!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05-24
Re:回 5楼(xxyyjj) 的帖子
引用第13楼danzeng于2009-05-22 15:43发表的 回 5楼(xxyyjj) 的帖子 :
上海人觉得大街土气?这什么道理?
我觉得上海以前那些路的宽度,实在是不好意思叫大街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文化,好比为何把文登路改名为东方路,作为其他省的人,有这个忌讳吗?
至于土气,是个别网友的意思,何况别人要是真的觉得土气,干你啥事情
没有戒不了的毒,只有戒不了的爱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9-05-24
引用第15楼hua1215于2009-05-23 10:23发表的  :
上海是最没文化底蕴的城市,街道名字就这样

莫非你家乡都是以孔子、老子来命名街道的?
最可笑也最可悲的人就是那种以为自己就是最有文化的人
没有戒不了的毒,只有戒不了的爱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9-05-24
引用第15楼hua1215于2009-05-23 10:23发表的  :
上海是最没文化底蕴的城市,街道名字就这样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基于物质文明的文化。而在中国,上海从近代以来,一直是这种文化形态的中心。居然会被人认为没有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上海的文化产能不比任何一个省份少(尽管其总人口只有大多数省份的1/3),而且学者、艺术家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任何一个省份、城市,艺术活动的频度远高于任何一个省份、城市,人均保有的文化设施(大学、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音乐厅、剧院等)也是远高于任何一个省份、城市。

厚古薄今,是极端保守的心态。
[ 此帖被東七區在2009-05-24 07:48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9-05-24
上海街道名称的由来

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
一、来自租界影响。

    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

    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

    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四、“大上海计划”的产物。

    现在上海杨浦区的五角场和虹口江湾镇一带的路多以“民”、“国”两字当头。因为民国时期有一个“大上海计划”,在道路建设上规划以五角场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修建五条主干道,各干道间有支路相通。所有路名以“市国民政府”四子开头。其中凡与淞沪路、黄兴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国”字为路名第一字,如:民庆路、民约路、民彝路、民壮路、民府路、国和路、国京路、国济路等;凡与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第一字,如:政纪路、政法路、政本路、政熙路等。后因日本人入侵上海,“大上海计划”停止了,“府”字头的路一条也未修成。

五、国民党市政府的少量调整和更改。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把“复兴”、“建国”、“中正”等名用于路名:为了纪念民国功臣,还以“林森”、“其美”、“英士”等人名命名了一些道路。

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政府仅对少数道路名称作了更改,仍沿用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的准则。

    1979年,上海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地名管理机构,进行了地名普查和命名工作,作了很大的修改。主要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把原来的一些路取消了,又增加了一些新路;同时,由于浦东新区和其他开发区的建设,新增加了几百个居民区,道路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道路都以有新时代气息的名称命名。

    综观上海地名命名历史,可见四条经验:1、尊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让地名成为各时期的鲜明纪念;2、尊重“洋人”的参与,不完全否定外国人留下的地名;3、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为主,也不排斥适当用一些人名做地名;4、改革时期一定要有体现改革精神的新地名。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9-05-24
LS 的能用大点的字不?
看着太费眼睛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