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04阅读
  • 3回复

[地方沿革]宝鸡市沿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2-16

自民国宝鸡县---宝鸡市、宝鸡县---宝鸡市金台区、宝鸡市渭滨区、宝鸡市陈仓区的行政调整。
[ 此帖被renmin在2010-12-17 09:22重新编辑 ]
renming111@163.com
依山川流域形便,语言(民系,民族,风俗)兼顾现代交通分道。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2-16
宝鸡县古称陈仓县。唐至德二年(757)二月十八日,以陈仓山(今鸡峰山)昔有陈宝鸡鸣①之祥瑞,更名为宝鸡县。
    本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端(今县城西3445公里六川河,为八百里秦川尽处),东经106°18ˊ24〞—107°34ˊ58〞,北纬34°7ˊ36〞—34°44ˊ38〞。东至阳平镇姜马村20公里,接连岐山县蔡家坡镇;南到清溪乡秦岭梁36公里,与太白县接壤;西至凤阁岭乡建河村100公里,相连甘肃省清水县;北到新街乡雷家沟68公里,接壤陇县、千阳县。县境东西长119.49公里,南北宽67.78公里。总面积3081.48平方公里,占宝鸡市总面积16.5%。1993年底,总人口为6929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153人。
    县境及地貌呈不规则箕状盆地。陇海铁路自东向西贯通全县;西(安)宝(鸡)、宝(鸡)平(凉)、宝(鸡)天(水)、虢(镇)蔡(家坡)、潘(家湾)磨(房沟)等公路干线,外通四邻,内达乡镇;陵原尚有飞机场,暂不通航。县城位于陇海铁路1359公里与宝(鸡)中(卫)铁路的交汇处,距首都北京1358公里,距陕西省城西安146公里,距宝鸡市22公里;公路里程,距岐山县城46公里,凤县城125公里,太白县城64公里,陇县城110公里,千阳县城66公里,凤翔县城25公里,西安138公里(北线)和160公里(南线),西(安)宝(鸡)一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renming111@163.com
依山川流域形便,语言(民系,民族,风俗)兼顾现代交通分道。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2-16
封国、县
  


    史志载,本境为周秦发祥地。早在7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旧志有“伏羲所治,炎帝所生,黄帝所都”之载。
    夏商(前21~前11世纪),本境为雍州域。《尚书·禹贡》载“黑水西河惟雍州”(今宝鸡地区及甘肃南部),建有姜氐城、姜姓国和黄帝后世所建的陈国。
    商末,本境为周之虢国,姬姓,系文王母弟虢叔(亦说虢仲)封地,世称西虢。西周亡,周平王东迁,支族仍留原地,称为小虢。故城在今县人民政府驻地虢镇。后迁渭河南上阳,号南国。
    西周(前11世纪~前771),本境为西周王畿之地。今境内磻溪乡一带为井封国,金陵河以西至陵原乡一带(中心在清涧河两岸台地)为伯所封之国,贾村原及千阳县南部一带为矢(zè)国,宝鸡市渭河南至散关一带为周臣散宜生之散国。
    春秋(前770~前476),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因救周和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赐以岐西之地,但其地被戎、狄占据。秦襄公于十二年(前766)率兵自陇西伐戎,至岐而死。其子,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大胜戎人,扩地至岐,十九年(前747)筑陈仓上城而居(陈仓故城分上、下二城,下城为后来晋魏时筑。)。秦宁公二年(前714),自陈仓东迁,都于本境东之平阳邑(今阳平镇一带)。秦武公十一年(前687)灭小虢,于虢故城置虢县。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于雍城(故地在今凤翔县东南)。秦在平阳邑建都共37年。
    战国(前475~前221),秦孝公时(约前361)在本境中部设陈仓县(县治在今宝鸡市东),以陈仓山得名。
    秦(前221~前20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封国,实行郡县制。虢县、陈仓县属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内史领辖。
    西汉(前206~8),景帝二年(前155),设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右内史为右扶风,治所长安,领21县,虢县属之。本境西部为郁夷县地,中部仍为陈仓县地,二县俱属右扶风。
    新政(8~23)、更始(23~25),政区沿用西汉,无变更。
    东汉(25~220),废虢县,辖地并入雍县(县治在今凤翔县南);郁夷县亦废人汧县(县治在今陇县东南)。本境东部、中部、西部分属雍县、陈仓县、汧县。西汉右扶风改为扶风郡,治所移槐里县(在今兴平县东南),辖雍、陈仓、汧等县。
    三国(220~265),本境政区未变,仍与东汉时同,仍属扶风郡。扶风郡属曹魏所设十二州之雍州,雍州治所长安城。
    西晋(265~316),咸宁四年(278)于本境东置城县,不久废人陈仓县。本境仍为雍州扶风郡之雍县、陈仓、汧县辖地。扶风郡治所移池阳(县治在今泾阳县东南)。
    东晋、十六国(317~420),后赵建平二年(331)废陈仓县,辖地分别并入雍县、汧县。
    东晋永和七年(351),苻健在长安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于本境三交城①(今固川乡坊塘铺)设武都郡。前秦甘露元年(359),于本境设苑川县,武都郡治所置此。
    北魏(386~534),孝明帝时于本境南由谷口置南由县,县因谷为名,故城在今境西之香泉镇。太延二年(436),迁武都郡于古虢城,即今虢镇。太平真君六年(445),于本境东之平阳设平阳县,故城在今阳平镇。苑川、南由、平阳三县属武都郡辖。孝昌二年(526),在本境西北长蛇镇(今县功镇附近)设长蛇县,属东秦州陇东郡领辖。
    西魏(534~557),大统四年(538)于古虢城设洛邑县;撤销南由县,其地并入长蛇县;平阳县改名郿城县,迁县治至旧眉县城。大统十五年(549),迁苑川县于陈仓故城,改名陈仓县,岐州武都郡治陈仓县。
    北周(557~581),天和三年(568)于陈仓县兼设显州,次年撤销。同时,于洛邑县兼设朔州,建德年间(572~578)废。天和四年(569),撤陈仓县,其地并入洛邑县,岐州武都郡治洛邑县。大象二年(580),复设南由县。长蛇、南由两县属陇州陇东郡领辖。
    隋(581~618),开皇三年(583)撤销长蛇县,并入南由县,其后分出复设长蛇县。十八年(598),长蛇县改称吴山县,取县西吴山为名。同年,分洛邑县西部复设陈仓县,大业九年(613)县治迁入留谷城(即今宝鸡市区)。大业三年(607),洛邑县改称虢县。虢县、陈仓县、吴山县、南由县均属扶风郡领辖。
    唐(618~907),武德元年(618)分南由县东部设长蛇县,贞观元年(627)改为吴山县,上元二年(761)改吴山县为华山县,不久又复称吴山县。元和三年(808),撤南由县,辖地并人吴山县。贞观七年(633),虢县并入岐山县,天授二年(691)分岐山县地复设。至德二年(757),二月十五日改陈仓县为凤翔县,十八日以陈仓山有鸡鸣之祥瑞又改名宝鸡县。唐时,虢县、宝鸡县属凤翔府领辖;吴山县、南由县属陇州领辖。
    五代十国(907~960),今陕西境内秦岭以北属梁、唐、晋、汉、周。唐天祐四年(907),李茂贞开岐王府。后唐同光二年(924),李茂贞向后唐称臣,改封为秦王。时,虢县、宝鸡县属凤翔府辖,吴山县属陇州辖。
    北宋(960~1127),开宝二年(969)分吴山县西部地设陇安县,以境内陇安关得名,县治即原南由县。虢县、宝鸡县属秦凤路凤翔府辖;吴山县、陇安县属秦凤路陇州领辖。
    金(1115~1234),陇安县、吴山县曾并人汧源县(今陇县),大定二十七年(1187),吴山县分出复设,太和八年(1208)陇安县分出复设,吴、陇二县属凤翔路陇州辖。虢县、宝鸡县属凤翔路凤翔府辖。
    元(1271~1368),至元年间(1264~1294)废虢县,降为镇,辖地并入宝鸡县,直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凤翔府辖;至元七年(1270),撤销吴山、陇安二县,其地并入汧源县。
    明(1368~1644),宝鸡县属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凤翔府辖。
    清(1644~1911),宝鸡县属陕西省凤邠道凤翔府辖。
    民国(1912~1949.9),宝鸡县属陕西省关中道辖。二十二年(1933),撤销道一级设置,宝鸡县直隶陕西省辖。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935~1938),先后在省下设置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宝鸡县属陕西省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辖。三十年(1941)2月4日,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由凤翔迁来宝鸡县城(即今宝鸡市区)。
    1948年4月26日早晨8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次解放宝鸡县城,28日撤离。此间,设宝鸡县人民政府。1949年7月14日,宝鸡县第二次解放,遂设宝鸡市与宝鸡县,县人民政府迁至石羊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宝鸡县人民政府由石羊庙迁驻虢镇,本县属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管辖。
    1950年1月1日,原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划归陕西省辖,改称陕西省宝鸡分区。宝鸡县属宝鸡分区辖。10月11日,陕西省宝鸡分区改名宝鸡专区,宝鸡县属宝鸡专区辖。
    1956年10月1日,宝鸡专区撤销,宝鸡县直隶陕西省管辖。
    1958年11月9日,撤销宝鸡县,其地并入宝鸡市。
    1961年9月10日,复设宝鸡专区、宝鸡县,宝鸡县仍归宝鸡专区管辖。
    1969年10月1日,宝鸡专区更名宝鸡地区。宝鸡县属宝鸡地区辖。
    1971年12月28日,宝鸡地区撤销,辖区划归宝鸡市。宝鸡县隶属宝鸡市辖。宝鸡市设立金台区、渭滨区。
    1979年3月1日,恢复宝鸡地区,宝鸡县属宝鸡地区辖。
    1980年8月1日,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设省辖宝鸡市领导县、区体制。宝鸡县属宝鸡市辖。

2003年5月26日,宝鸡县撤县成立陈仓区,宝鸡市辖金台、渭滨、陈仓3区和9县。
renming111@163.com
依山川流域形便,语言(民系,民族,风俗)兼顾现代交通分道。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昨天 10:13
雍州,其名来自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境内的雍山、雍水。雍州地区自西周到西晋始终是京畿或附近。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部时,该地区以西属凉州,东归司隶校尉,不独立设州。东汉时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设立过雍州,但是不久取消。东汉末始置刺史部,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东晋南朝时侨置雍州以襄阳为中心,有今湖北北部与河南的一小部分。唐时仅有关中的一部,开元时升京兆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