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049阅读
  • 73回复

[综合][原创]重组长三角之一——三吴省和上海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dw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8
一、设计思路
1.总体原则:省县直辖,点面结合
都———区—镇、乡
省—郡—区—镇、乡
2.设置标准:1)都—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连绵建成区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城市化区域
2)郡—常住人口100万以上,连绵建成区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城市化区域
3)市—常住人口10万以上,连绵建成区 10平方千米以上的城市化区域
3.省—县为面状区域,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尚不平均,都—郡—市为点状区域,城市化水平较高或且平均,按大小确定其不同级别,“市”大升郡(与县级平),“郡”大升都(与省级平),反之则降。
二、区划重组
1.上海都,辖境为现上海中心城区(9个)、浦东新区、宝山区、嘉定区、闵行区和青浦区东部。
改浦东新区为川沙区,析出陆(家)嘴区、周(家)渡区、庆宁(寺)区、花木区、张江区、金桥区、高桥区;
析黄浦区为黄浦区、豫园区(原南市区);
析长宁区为长宁区、虹桥区;
析徐汇区为徐汇区、龙华区;
析杨浦区为杨浦区、江湾区;
析虹口区为虹口区、大柏(树)区;
析闸北区为闸北区、彭浦区;
析普陀区为真如区、桃浦区;
析宝山区为宝山区、吴淞区;
析嘉定区为嘉定区、安亭区;
在原青浦区东部新设青龙区;
析闵行区为闵行区、莘庄区。
加上静安区、卢湾区,上海都共辖31区,这主要引入都市型社区建设理论,为地方自治作准备。

2。三吴省,辖境为现地级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上海市松江区、青浦区西部、金山区、奉贤区、南汇区、崇明县。
设苏州郡,辖平江区、金阊区、长洲区、元和区、吴中区、姑胥区、相城区、淞泽区;(详见原创“苏州行政区划调整”篇)
设吴江县(驻平望镇)和盛泽市;
设常熟县和常熟市;
设梁丰县和梁丰市;
设昆山县和昆山市;
设太仓县(驻浏河镇)和镇洋市(原太仓市驻地城厢镇);
设松江县和松江市、青浦市;
设金山县和金山市、奉贤市(原奉贤区 河以西);
设南汇县和南汇市;
设崇明县;
以上为东吴地区,三吴省省会驻苏州郡。

设无锡郡,辖北塘区(含崇安区北部)、南长区(含崇安区南部)、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金匮区(原无锡新区辖地);
设常州郡,辖钟楼区、天宁区、武进区(原戚墅堰区)、新龙区(原新北区)、阳湖区(原武进区)、奔牛区(析原武进区西部地置);
设江阴县和江阴市、靖江市;
设宜兴县和宜兴市(驻宜城镇)、丁蜀市;
设金坛县;
设溧阳县;
以上为西吴地区。

设嘉兴县和嘉兴市、嘉善市;
设吴兴县和湖州市、南浔市;
设桐乡县和桐乡市、乌青市;
设平湖县和乍浦市;
设海盐县;
设海宁县和海宁市;
设长兴县;
设德清县;
设安吉县;
以上为南吴地区。
三吴省大致分为东、西、南三个区域,辖3郡22县以及20区23市,是上海的紧密圈层和最直接辐射地,也是“泛上海”的基本区域,促进上海对外辐射,产业转移,为上海提供最牢固的腹地。省会不驻上海,一为上海分担功能,二提供平台促进都省对话协调,防止出现一极化趋势而遏止群体成长。(本文某些地方很不完善,请原谅错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4-2 16:52:06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08-02-15
三吴加起来才多大?吴文化地盘怎么才这么点?
崇明背面的启东海门怎么办?丢了吗?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08-02-14
吴国原来一片荒原,就是陕西太伯来了之后逐步生儿育女,和吴地原始人通婚,才把吴国接纳到中原高级文明中去。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08-02-13
引用第73楼尹人于2004-08-27 17:09发表的  :
三吴省不如叫太湖省

江南省呢?》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04-08-27
三吴省不如叫太湖省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03-07-21
徽南当然指的就是我们徽州所说的南乡地区(大致包括休宁+歙县县城以东地区和以南地区),跟你们皖南无关。
还我徽州!
还我徽州!
还我一个真实的徽州!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03-07-21
以下是引用丸尾花轮在2003-2-20 18:42:17的发言:
浙江全部加苏南、徽南、上海共同组合成长江三角洲行政区不就完了么。
在原来基础上再分这个省那个省不是自找麻烦么,

徽南是哪里?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3-05-17
以下是引用cdw在2003-5-16 20:47:10的发言:
辞书中的“三吴”
据《辞海》、《辞源》:
①《水经注》:吴、吴兴、会稽三郡;
②《通典》、《元和郡县志》:吴、吴兴、丹阳三郡;
3《名义考》:中吴润州、东吴苏州、西吴湖州。
当取《水经注》说,《水经注》为我国古代史上最杰出的地理著作,只有《禹贡》、《徐霞客游记》可与媲美。
重复—穷孩子本来就不是自己的。
摆脱省府的剥削恐怕是每个富地强市共同的心愿,很正常,只是不好说出口,更不好实现。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cdw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03-05-17
区域过小因为这是泛都市地区,当然不能划得太大,其实有人说扩大上海也是一样的道理,将上海扩到“三吴省”这么大,将上海中心城区与最紧密的诸区切出设都完全“城市化”,其余与苏常湖秀锡共同组建三吴省,为上海配套、服务,接受、传递辐射,如果并成上海都恐怕有几处不妥。另外请问WHZ:何谓本位主义过强?
cdw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3-05-17
明清时的“江南”
自明清以来,江南含义狭化,逐渐特指传统上的经济地域江东、吴、三吴和浙西地区,即当时苏松常嘉湖五府或加上杭州、镇江。明代卢泾才《上史大司马东南权议四策》指出该地(苏南浙西)设立专门的行政区,置督抚专治,称作“江南腹心”。明清奏议、笔记、小说“江南”基本都指苏松常嘉湖外加杭州、镇江。如明王同祖“三江通,则太湖诸水不为害,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皆安。”清翁澍《具区志》和钱泳《履园丛话》亦有“七府”一称。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表示苏松常镇杭嘉湖即所谓“江南”。清康熙将七府列为同一地区:“江南省之苏松常镇及浙江省之杭嘉湖诸郡”。两江总督梁章钜认为从气候、物产、民情、来看,七府应是相同区域:“苏松接壤,东接嘉湖,西连常镇,相去不出三四百里,其间年岁丰歉雨旸旱涝,地方物产,人工勤惰,皆相等也。”
cdw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03-05-16


历史上,自秦开始正式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推行郡县制这个区域约两千年一直处于同一行
辞书中的“三吴”
据《辞海》、《辞源》:
①《水经注》:吴、吴兴、会稽三郡;
②《通典》、《元和郡县志》:吴、吴兴、丹阳三郡;
3《名义考》:中吴润州、东吴苏州、西吴湖州。
cdw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3-05-16
CDW的“江南”
我们认为一个区域存在的基本要素为:①地理上的完整性与相对封闭性、②内部生态的统一性、③经济生活联系的紧密度、④内部相近的语言与民俗、⑤内部人们相互认同感、⑥外区域人心目中的特定概念。我们所讨论的区域在这几方面完全符合:该区域为太湖水系流域,北枕长江,东、南分别濒临长江口、杭州湾(两者古合称“苏州洋”),西、南分别以茅山、天目山与内地界隔,以太湖浅碟形洼地为中心由西向东倾斜,覆盖了长江三角洲的主体;水运便利;都处于吴方言太湖片;覆盖中国唐以来经济文化最为重要的行政单元,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cdw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03-05-16
历代政区下的“江南”
秦为会稽、鄣郡地,西汉为丹阳、会稽郡地(不考虑王国特殊问题),东汉为吴、丹阳郡地,三国为吴、吴兴两郡及毗陵典农校尉地,隋为苏杭常润湖五州地,唐又同属江南东道,吴越国苏州分出秀州,北宋同属两浙西路,元增设华亭路(后称松江府),明初平江(苏州)、松江、常、嘉、湖均属江南行省,1382年嘉、湖改隶浙江。康熙时江南分省,苏、松、常改属江苏。


























cdw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03-05-16
学术界的“江南”
近人洪焕椿认为:“历史上通称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三角洲地区,即明清时代的苏松常镇杭嘉湖七个府所属的,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三角地带。”刘石吉界定为:“江苏的江宁、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各府及太仓直隶州以及浙西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府所属各县。”
日本学者森正夫把苏松常嘉湖五府作为“江南三角洲”,滨岛敦俊把这五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江南”,也是江南的核心。
cdw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3-05-16
史书上的“江南”
二十四史中最早提到“江南”的是《史记·五帝本纪》“舜……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秦汉时期江南指长江以南尤其是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即楚地。《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汉代江南主要指长江以南的豫章、丹阳、会稽三郡。隋代“江南”逐步缩指“禹贡扬州”。唐是秦汉以来名副其实的长江以南地区,设立了江南道,后分今浙江、福建的全部以及江苏与安徽南部为江南东道,置浙西、浙东、宣歙、福建四个观察使,其中浙西吻合后人的江南印象,包括当时苏州、湖州、常州的全部和润州、杭州的各一部分,这一部分在唐以前称作“江东”。清时“江南”又用作政区名指今江苏、安徽。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3-05-12
自从BC473勾践灭吴,苏锡常申一带就一直是和浙江是一个整体。唐朝设浙江东、西道节度使,宋设两浙路,元设江浙行省,都包含苏锡常申。
直到明朝,因浙江太过富庶,不利中央控制,才将苏锡常申割出浙江,与江、淮、黄之间大片较穷地区设立南京省。(穷孩子本来就不是自己的)
清朝乾隆年间才将安徽、江苏分设,但在苏州设巡抚管理江南各府。同时浙江、江苏分属闽浙、两江总督。
如果延续封建王朝分而制之的原则,三吴省、江南省之类的,中央都不会批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3-05-11
以下是引用九九扬州在2003-5-11 9:24:26的发言:
支持江苏分设,
但反对南京盲目直辖!!!!!!!!!!!!!!!!!!!!!!!!1
上次遇到一位高淳的朋友,
居然说南京把高淳也要划为区,
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还有溧水啊~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3-05-11
昆明市东川区那样的飞地区。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3-05-11
支持江苏分设,
但反对南京盲目直辖!!!!!!!!!!!!!!!!!!!!!!!!1

上次遇到一位高淳的朋友,
居然说南京把高淳也要划为区,
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传承辉煌的文明,再创文明的辉煌~
cdw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3-05-09
whz ,不懂历史,就别来胡搅蛮缠,无非想混点积分,满足一下“欲”!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3-05-07
呵呵~

取江苏之精华,
加浙江之沃土~

这样的“三吴省”前途无量啊~
传承辉煌的文明,再创文明的辉煌~
cdw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3-05-07
诚然,我的三吴省暨上海都计划的范围就是最狭义的“江南”,也就是太湖流域地区(今上海市,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省嘉兴、湖州)。杭州因属钱塘江流域,有天目山横亘于其北为天然屏隔,且在浙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不纳入我的讨论范围。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3-05-03
会稽郡:《汉书.地理志》中载:下辖吴、曲阿、乌伤、毗陵、余暨、阳羡、无锡、丹徒、娄、海盐、由拳、大末、乌程、句章、余杭、钱唐、富春、冶、回浦、诸暨、山阴、上虞、剡、鄞、鄮、余姚26县
吴郡:公元129年,分会稽郡浙江以西置,治吴(苏州)。
吴兴郡:三国时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分吴郡置,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以及江苏宜兴县。
也就是说,“三吴”指苏南(含上海)、浙北地区,也就是狭义的“江南”。其中“会稽”指今天的绍兴、宁波一带;“吴郡”指今天的杭州、苏州、嘉兴、无锡、常州、上海一带;吴兴指今天的湖州、宜兴一带
另外
常州: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
丹阳郡:《汉书.地理志》中载,下辖宛陵、于潜、江乘、春谷、秣陵、故鄣、句容、泾、丹阳、石城、胡孰、陵阳、芜湖、黝、溧阳、歙、宣城17县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cdw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3-05-02
我接受的就是 纸醉金迷zj 观念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3-05-02
可以详细点解释一下吗??????????????/
传承辉煌的文明,再创文明的辉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