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4年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军政委员会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
人民政府成立,均驻西宁市。
1950年星川设治局
更名曲麻莱设治局。
1951年设海晏县。
祁连撤设治局设县级
行政委员会;同德撤县设县级藏族自治区。
玉树专区改设地级藏族自治区。
撤玉树县。
1952年复设玉树县。
设县级尖扎藏族自治区。
撤都兰县和祁连行政委员会,设2县级自治区。
撤海晏、兴海、同仁、共和4县,分别设县级藏族自治区。
1953年设地级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海北藏族自治区、黄南藏族自治区、海南藏族自治区、果洛藏族自治区。
撤都兰自治区,设县级都兰蒙族自治区和县级天峻藏族自治区;撤亹源、化隆2县分别设县级回族自治区。
撤海晏、尖扎、同仁、共和、兴海、同德6藏族自治区和祁连自治区,分别设县。
曲麻莱撤设治局设县;循化撤县设县级撒拉族自治区;互助撤县设县级土族自治区。
设刚察、泽库、贵南、扎朵、优秀5县和县级河南蒙族自治区。
优秀县更名直多县。
1954年设甘德县。
扎朵县更名杂多县;直多县更名治多县。
1955~1960年1955年设地级柴达木工作委员会。
设久治、班玛、达日3县和县级噶尔穆、德令哈2工作委员会。
撤都兰蒙族自治区和天峻藏族自治区分别改设县。
地级自治区更名自治州;县级自治区更名自治县。
1956年设县级茫崖、马海2临时工作委员会和唐古拉山工作委员会。
县级西宁市升格。
柴达木工作委员会更名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
1957年撤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设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
设玛沁、玛多2县。
1958年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更名柴达木行政委员会。
德令哈撤工作委员会设县。
设县级茶卡工作委员会。
1959年设江南、天河2县和县级冷湖临时工作委员会;设西宁市城中区。
撤茶卡工作委员会,设乌兰县。
省直辖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河南蒙族自治县划归黄南藏族自治州代管;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同德县划归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县划归海南藏族自治州。
源回族自治县更名门源回族自治县。
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自治州驻地迁驻马海工作委员会大柴旦。
1960年省直辖的湟中县划归西宁市;大通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划归西宁市。
撤西宁市城中区,设城东、城西、通海、平安4区。
设县级大柴旦市。
噶尔穆工作委员会更名格尔木工作委员会。
撤冷湖临时工作委员会;设县级冷湖市;撤格尔木工作委员会,设县级格尔木市。
果洛藏族自治州迁驻玛沁县大武。
1959年久治县的康赛飞地划归
四川省阿坝县。
1960年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友爱乡划归青海省;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
区划归甘肃省。
1961~1976年1961年撤西宁市城西、城东2区合设城区。
1962年黄南藏族自治州代管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西宁市的湟中县、大通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由省直辖;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同德县划归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玛多县划归果洛藏族自治州。
撤西宁市城区、通海区、平安区。
撤江南、天河、德令哈3县。
1963年设西宁市城东、城西、城中3区。
撤柴达木行政委员会,所属的大柴旦、冷湖、格尔木3市和茫崖、马海2临时工作委员会及唐古拉山工作委员会划归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由大柴旦市迁驻乌兰县德令哈。
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更名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1964年撤冷湖、大柴旦2市和马海、茫崖2临时工作委员会及唐古拉山工作委员会。
河南蒙族自治县更名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1965年格尔木撤市设县。
设地级矿区办事处。
1966年省直辖的大通县划归西宁市。
1977~1985年1978年设海东地区,辖湟中、湟源、民和、乐都4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平安县。
设平安县和县级龙羊峡办事处。
1980年设西宁市郊区。
格尔木撤县复设县级市。
1984年撤地级矿区办事处和县级龙羊峡办事处。
1985年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更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撤民和、大通2县分别设立回族土族自治县。
1986~1999年1986年西宁市城西区分为城西、城北2区;撤西宁市郊区,分别划归城东、城中、城西、城北4区。
1988年设县级德令哈市。
1995年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由门源回族自治县法门镇迁驻海晏县原二二一厂基。
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沿革
地图集》,它是一本介绍新中国50年
行政区划变迁及现状为专题的地图集。作者陈潮、陈洪玲,并由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