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疃街道沿革
孙家疃镇原辖孙家疃(含沙渚、戚家山)、靖子、远遥、外窑、里窑、沙窝、山东、王家村(原名王家疃)、陈家疃、黄泥沟、合庆共11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
近年来新设海北社区、半月湾社区,有6个行政村改设社区、山东村全村整体迁移,原村址用于旅游开发。孙家疃街道现辖13个社区、村,其中有两个城市社区、六个“村改居”社区、五个行政村,大部分村、社区已完成旧村改造。
明初属文登县辛汪都三里, 1398年5月(明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属威海卫;清雍正十三年撤销威海卫,属文登县。
1898年7月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威海卫被英国强迫租占,威海卫租借地分为25个总董区和1个特坊,现辖区为第二总董区全部及第一总董区部分。
1930年10月1日, 中国收回威海卫,设直隶于行政院的威海卫行政区,下设八个自治区,现辖区的黄泥沟属第一自治区,其余属第二自治区一部分,1933年10月至1934年10月属第二区合庆坊、靖子坊、戚家山坊,黄泥沟属第一区谷家疃坊。
抗战期间属日占区,共产党的威海卫行政办事处将原威海卫八区中第一区、第二区合并为一个区,从原第五区、第六区中分出一个新区“崮山区”(第X区),威海仍分八个区,威海卫城市区中队和城市区公所在现孙家疃街道和城区从事地下抗日活动。
1945年8月17日成立威海卫市,初期划分为12个区、1个镇(10月改设为9个区、1个镇,城市区为县级区),黄泥沟属码头区,10月码头区、奈古山区、塔山区撤销并入城市区,黄泥沟改属城市区,其余属市北区;1947年7月,市北区并入城市区,1947年10月13日—1948年3月30日部分直至全部被国军控制,1948年4月,市北区重新划出,改称山后区。
1950年3月,分属孙家疃乡、合庆乡。此时威海只辖原城市区、山后区和里口区北半部,其余六个半区分别划给文登、昆嵛(现大部分属文登)、荣成三县。两个半区调整:城市区撤销,城区16个村市政府直辖,山后区和里口区北半部及城市区部分村合并调整为郊区,郊区辖6个小乡,刘公岛镇不变。1956年底两乡合并为孙家疃乡。
1958年9月成立XX(口号式名字,记不得了)人民公社,10月改为孙家疃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改设孙家疃镇。
1987年9月由隶属威海市(县级)改为隶属威海市环翠区。
2013年12月2日山东省政府批准撤镇设街道办事处。
[ 此帖被茅山道士在2013-12-25 16:4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