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超群/整理】
6月8日,上海市召開會議,宣布盧灣、黃浦兩區行政區劃調整
方案已獲國務院正式批復,黃浦區、盧灣區兩區建制撤銷,將設立新的黃浦區。
近年來,從廣州到天津,再到北京,大
城市行政區劃調整漸成趨勢,背後有著怎樣的深層原因?合併是否就能起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
「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城市體系、產業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與之相對應,城市區劃也需要隨之調整。」區域經濟專家、上海社科院
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鴻勝解釋上海併區的必要性。
在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會長、中國
人民大學公共
管理學院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陳秀山教授看來,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新黃浦區,不僅帶來面積、
人口、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的擴大,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上海浦西核心地帶中央商務區的空間。
調整區劃的標準和隱憂
調整行政區劃在近年中國大城市發展中已漸成趨勢。在陳秀山看來,資源、人口、面積和經濟活動的密度是決定城市行政區劃調整的關鍵性因素,調整必須滿足四大標準:一是有利於推進核心區南北區域均衡發展;二是有利於提高城市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三是有利於加強歷史
文化名城的整體保護;四是有利於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與之相應,郁鴻勝總結了中國大城市政區調整的三種模式:第一類是擴大改革開放園區,著力打造當地的改革開放橋頭堡,主要是為了鞏固和擴大改革開放成果。在他看來,2009年上海浦東和南匯的合併,天津的濱海新區和廣州蘿崗、南沙的設立即屬此類。
第二類則是郊區的合併,主要是在一些城市「撤縣變區」,這一類調整主要解決的是經濟總量的問題。第三種模式主要解決的是功能的問題,目的是加強核心區的管理建設。
令人們擔心的是城區合併中「行政之手」擴張的問題。一位專家指出,地方政府一向喜歡在更大的空間內來規畫改造城市,大拆大建。向農村要土地,城市的邊界不斷擴張,城市不斷吞噬鄉村,城市化、新城建設也就淪為造城運動。
另外有了各種名義的舊城改造,向已衰敗或未衰敗的城區整合土地。合併城區無疑為城市舊區改造提供了空間。但結果往往是大建設與大破壞並存,難以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摘自《時代周報》2011-6-16,原題:〈老城區滬上突圍〉)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5/11201106230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