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地名考述
董建辉 郭志超
澳门原隶属香山县,她是香山向南伸入大海的一个半岛,还包括
近海的路环、凼仔两岛。秦代澳门隶属南海郡番禺县,晋代属东官郡,
隋代属南海县,唐代属东莞县,据北宋时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所
载,澳门和邻近地区已传闻为地多神仙、花卉的“香山”。南宋末代
少帝曾驻跸于有“二姝殊丽”、能“化双鲤”的仙女澳(小横琴岛)。
1152年(南宋绍兴二十二年),析东莞县,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
县的滨海之地,设立香山县。
澳门古称“蚝镜澳”,后“蚝”雅化为“濠”遂称“濠镜澳”。
“蚝”,以海滩盛产蚝(牡蛎)而得;“镜”,乃半岛海湾波平如镜
之故。清初岭南学者屈大均在其《广东新语》中说:“濠镜……去香
山东南120里,有南北二湾,海水环之。”濠镜澳在明末又名为澳门。
撰于乾隆十年前后的《澳门纪略》载:“(濠镜)澳南有四山离立,
海水纵横贯其中,成十字,曰十字门。”所谓“四山离立”,即大、
小横琴岛列东西,凼仔、路环岛立南北。取濠镜澳的“澳”和十字门
的“门”,“合称澳门”。《澳门纪略》的作者印光任、张汝霖先后
在澳门任同知,熟知当地掌故,故此说当确。《广东新语》则持另一
说:“(濠镜)澳有南台、北台。台者,山也。以相对,故谓澳门。”
在频繁的社会经济交往中,简便易记、形象可感的地名最易流传,澳
门之称遂迅速广为接受,濠镜之名则隐入尘封的历史。
澳门的港口被澳门半岛拦在内侧,如果在半岛的南端修一座庙宇,
不仅能奉香火祈航海平安,而且有指示航道作用,这个地点正是后来
所建、迄今尚存的妈祖阁的所在位置。今人几乎都认为“妈祖阁”是
Macau这一澳门洋名的缘起,说是葡萄牙人海商初抵澳门时挥手问当地
地名,渔民顺着其所指方向见是妈祖阁,误答为“妈祖阁”,葡萄牙
人遂将澳门称为Macau。其实不然。葡萄牙人早就知道他们抵达之处名
叫濠镜。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首次驾船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
洋,抵达印度西海岸贸易,次年返回里斯本。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刺
激了葡萄牙东航贸易和确立东方海上霸权的野心。数年后,葡萄牙人
在印度西海岸设立商站,继而在所设商站的柯钦一地建立殖民政权。
1511年葡萄牙舰队攻占马六甲。葡王使节皮雷兹在其写于1512至
1515年的《东方概述》一书中叙道:“除广州之外,另一港名叫濠镜,
陆行三日程,海行一日一夜。”1513年葡萄牙人以马六甲为基地开始
到珠江口外屯门岛与华贸易。明朝原本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即海关),
对来华贸易的外商进行管理和征税。由于葡萄牙频频侵扰东南沿海,
1522年明政府将市舶司从广州迁至靠近雷州半岛的电白县,1535年
(嘉靖十四年)又迁至濠镜,允许外商到此入泊、就船贸易。葡萄牙
人不仅早就知道濠镜地名,而且自1537年开始就多次混入澳门贸易,
不至于那么陌生地如上述所说的指妈祖阁问港口名而称Macau。1553年
(嘉靖三十二年),前来濠镜澳的葡萄牙人借口商船被风浪冲击缝裂,
船货潮湿,要求上岸晾晒。通过贿赂广东海道副使汪柏,获准上岸搭
棚暂住,而后在娘妈角赖着不走,并拓建定居聚落。娘妈角成为葡萄
牙人在澳门立足和建城的起点。1573年开始葡萄牙人以每年缴纳租金
的方式取得赁居的正式允准。1849年澳葡当局把管理范围强行扩大到
关闸以南的整个澳门半岛。1886年《中葡会议草约》和1887年中葡
《和好通商条约》使葡萄牙人“永居管理澳门”首次取得法律形式。
乾隆《澳门纪略》在追述妈祖阁的历史时指出:“立庙祠天妃,
名其地曰娘妈角。娘妈者,闽语天妃也”。澳门的渔民称妈祖为“阿
妈”,谓“娘妈角”为“阿妈角”。葡萄牙人正是在娘妈角登陆的,
他们依渔民称此处的俗名称为Amaqua或Amacuao,此称后又简化为
maquao,再简化为Macau,英文写作Macao。1555年Macau名称始见于葡
萄牙人的信函中。随着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扩张,Macau由澳门一角的地
名变为澳门的全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