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68阅读
  • 72回复

[甘肃]嘉峪关是不是应该学学铜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12-05-22
嘉峪关肿么不和酒泉合并啊!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12-05-23
回 50楼(我等天子) 的帖子
        嘉峪关市是一个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聚集的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2011年底中央确定嘉峪关市为“培育社会管理创新全国9个典型样板地区之一”,将力图培育其成为西部地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样板。在此前提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接受任何嘉—酒行政区划整合重组的议题。“坐而论道”只可能是空谈误国,干扰发展的大好形势!
[ 此帖被jinshi在2012-05-23 12:2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12-05-23
嘉峪关市的存在好像是为了证明十几万人也能养活一个地级市领导班子的吧。将来分地级市啊什么的都可以当样板用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12-05-23
嘉峪关学什么东川啊,在中东部,他就是一个镇的规模而已,现在连社区都是正科级了,叹为观止啊。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12-05-23
回 53楼(兰色火焰) 的帖子
你见过中东部哪个镇有中国企业500强144位之前的?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12-05-23
           嘉峪关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通关意义大于军事的关隘。自明朝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建立以来一直是商贾驼队纳税、来使点验的陆路“口岸”,清朝则完全变为汉地各省与西域各番王属地贸易的“税卡”。晚清,由于“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新疆成为“自由贸易区”,在嘉峪关设立海关,嘉峪关则成为了名义上的中外国际贸易以及新疆与内地贸易的“口岸”,这一状态实际维持到1944年盛世才在新疆“半独立”的统治结束。嘉峪关得以相对保存完整,且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缮,也得益它在1945年前“口岸税卡”功能的延续使用。嘉峪关城楼的两次人为破坏是在1945—1949年“税卡”监管功能失效与内战匪患,以及1966-1969年“文革”期间的破“四旧”。

         在经济落后地区,“嵌入式”的“跨越”建设往往会与当地既有的社会经济体系与思维模式发生冲突。当两者因特定时期的矛盾难以调和时,在国家统一的意志下,往往会采取分离治理的方式。

         即使在元、明、清三朝也设有直隶州和散州。特别是清代将符合“繁、难、要、冲”四种情况重要的几个县级单位直接由一级政府领导,直属于省。即一般要么地理位置很重要,要么特别难于治理,要么经济特别达,总之是为了便于管理,而赋予这几个县以府一级别的权限。直隶州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与府平级;散州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与县平级。

           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国家经济建设时期,利用矿山、油田、陆海交通枢纽以及“三线”的建设。特别是在“临疆涉藏”类似的地区设立了众多的“因企设市”、“屯垦戍边”,不同于原有地域文化的移民新型城市,促进了国家战略腹地和边疆地区经济与文化“据点式”扩散发展,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今天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982年至2008年,中国已经进行了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小政府、大社会是改革的目标。但是,几次改革几乎无一例外地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带来的是社会管理体制持续变动的混乱,官员的急功近利,经济发展的泡沫和此起彼伏的危机。

         只要既有模式的行政构架存在,就很难从根本上去压缩人员,缩减成本。唯一的出路就是还城市聚落高度关联的“一体化”管理本来之满目。一个“多元化”的居民聚集城市,只设一级政府,其它都应该是其办事机构。城市就是一级政府和若干居民自治社区共同组成的利益共同体。

         取消地级市所辖县,省直管县市,加强县域经济,适域设市,减少行政层级,一直是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探索方向。在中央集权制下,将来“推恩令”被“削藩”的只可能是行政架构更庞大的辖县地级市。各地“一体化关系”上感性而非理性地被忽悠再前行一步,就会触及国家政体层级改革的“雷区”,而一旦“触雷引爆”,“身躯庞大”的辖县地级市自身,毫无疑问地会被“炸成”许多小的“碎块”。

         嘉峪关市由于地处“临疆涉藏”特殊的经济地理咽喉环境,“繁、难、要、冲”这四种情况皆具备,当具有某种经济规模后,省管直辖是必然的选择。简单的人口、经济归类比较,只可能误入行政区治理的歧途。

         而如果“市管县‘变奏曲’”有机会登台表演的话,嘉峪关市的“直筒子”(即“直接统治”)模式恰恰是要保留和发扬光大的。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12-05-23
        嘉峪关市(地级)是嘉峪关地区总指挥部与嘉峪关市(县级)、三九公司“政企合一”合并而来。嘉峪关市嘉峪关区虽未正式成立,但并不等于没有实质性成立,重要的是保留了可资利用的人员编制指标。也就是说,与未曾设区,由“县级”直升为“地级市”的东莞、中山、三亚这三市有所不同,法理上嘉峪关市是可以随时转为常规下设“区政府”的市,因为人员的编制和财政的拨付上对嘉峪关市是按设了“区政府”的市对待的。只不过是因地级市管“单区”等原因,“因地制宜”地转换成了简化层级管理,由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城区工委和郊区工委“城乡分治”分片管理,“地级市直管镇”的所谓“直筒子(即直接统治)”运作机制。

        因此,嘉峪关市设立“三区”,只是一个对既有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调整,由省机编委批复(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机构的通知》(甘机编发〔2009〕9号))。而依据“城乡一体化”重新划片的派出机构“管理区”,并不是“局委办”完整配套地建立常规“庞大”的“区政府”,并未增加任何人员的编制和财政的负担,而是一种管理机制的调整。认为嘉峪关市设立“三区”增加了所谓层级负担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误读。
    
        嘉峪关市设立“三区”不是简单的区划调整,也不是组建一般意义上的区县一级党委、政府机构,而是管理模式、管理职的根本改革与转变,其本质仍是“管理区”。目的是构建一种全新的、能够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由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管理向城乡一体化管理转变。

        由于由来已久的嘉峪关市政府层级管理集约简化等因素,嘉峪关市成为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在体制创新上。从全市城乡独特资源整合优化、统一开发利用的内在要求出发,突破原行政区城乡分治的格局,通过区域行政一体化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形成一个大城市的行政区建制,最终建立与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框架”。明确了“镜铁区、长城区、雄关区“组团发展”,形成“三区一带一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开发。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70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gansu.gov.cn/ZfgbZxwjQw.asp?ID=1405

               由于嘉峪关市设立“三区”基本为管理机制转换下的人员对等交流,并不涉及大规模的人员重新安置。因与特区深圳市及广东省行政改革正探索的模式——撤销区级政府或“撤镇建区扁平化改革”,推行“大部制”,“一级政府三级管理(副省级)”或“一级政府二级管理(地级)”,有着相似性(广东省2011年9月23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施意见》)。嘉峪关市探索“一级政府,两级管理”的城市基层扁平化政务管理改革反而走到了改革领军的广东省前面。  

        因此,综合各种其它因素,嘉峪关市被中央综治委确为全国9个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唯一入选的城市,要求“从整体上创新社会管理,把嘉峪关打造成西部地区中国特色小城市样板”。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12-05-23
社会管理创新典型
这牛皮也吹太大了吧?
连个公共交通也搞不好,还社会管理创新?你知道什么是创新吗?还“社会管理”,“社会”是你能管理的吗?基本理念都是错误的,一群肥军而已。
—— 红太阳是黄的!——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12-05-23
回 57楼(qingsh) 的帖子
        “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之一”与“社会管理创新典型”,是过程与结果的两码事。建议你与“中央综治委”直接对话论辩。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12-05-24
支持嘉峪关市并入酒泉市.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12-05-24
回 59楼(玉林市) 的帖子
     目前关于酒泉嘉峪关合并模式的观点大致可归结为两类:一是撤市合并模式,二是兼并归一模式。

     1、撤市合并模式,是指酒泉嘉峪关分别撤市,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地级市,发展成兰州和乌鲁木齐之间的中心城市。这种模式既能继续发扬两市原有的长处,又能避免两市分治的弊端,有利于城市统一建设和管理,以及城市规模等级的提高。这是一种最彻底的模式,这一步一旦跨了出来,就为长远发展铺平了道路。这种合并对扩大中心城的规模和对加速原行政地域的城市化,均具有重大意义。

     2、兼并归一模式,是指两市整合资源,选择一个城市作为中心城市。如果嘉峪关兼并酒泉,可以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嘉峪关具有“一业多延、聚带多业”的产业特征和河西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应当作为第二层次的省级中心城市布局。另外,酒泉历史悠久,区域优势明显,具备大城市的发展要素,应该以此为中心构建未来蓝图。但无论是嘉峪关兼并酒泉还是反之,都相当于把一块土地上创造的财富完全搬迁到另一块土地,整个甘肃省的经济规模没有增加,还延误了数年的发展时机。
    
     也就是说“兼并归一模式”弊端较多,基本上是行不通的。更多的观点“明里暗里”的指向则是试图在“理论”上寻求“一碗水端平”的“撤市合并模式”,即按城市“一体化”双向发展的格局,“以讨赖河为发展轴线把两市连接为一体,构建酒嘉组合城市”。而实际上传统农商自然聚落形成的酒泉肃州城区扩张受制于基本农田、水资源保护政策及失地农民安置等的制约,明显不占据“以讨赖河为发展轴线”的优势。

    酒泉市肃州区地处农庄包围,是由“农、商、政”自然聚落形成的人口集聚区,城建扩展要受到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及失地农民安置的制约。而在戈壁荒原上立市的嘉市却基本不存在此类问题。

    受乡村基本农田保护“隔离带”的影响,酒泉肃州区工业的发展难以与耕地保护、城市建设等问题相协调,会造成许多远离城区的工业与交通枢纽“离区”。如果不能做好城市规划及交通路网布局的重新调整,而是沉溺于“鼓楼中心”的迷恋情结,采取沿着“城区-近郊-远郊”圈层一圈圈往外“摊大饼”就地延伸“新城”的策略,同时,夹杂着永远没有尽头的旧城改造过程;将会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交通拥堵等诸多不便。如“兰新二线酒泉新火车站”、“南郊工业园区”、“西郊工业园区”等的建设使得肃州城区的拓展“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注定了肃州城区未来的发展格局将会走向“分散”,反衬出“单边走向扩张”的嘉峪关市区“核心”带动的优势。
  
    “酒嘉一体化”的启动,两地在“快速通道”、“讨赖河两岸”的“对进共建”政绩博弈,动用了大量的财政资源投入,严重影响了市民出行、采暖等现实民生的改善。

    集权体制下对于不属于行政中心片的区域,会被“排它”,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
试图突破“酒—嘉一体化”的界限,继续忽悠“酒嘉合并” ,只可能刺激嘉峪关市依托“大企业带动”凝聚自保的“活力”。而媒体舆论造势励城市“全能化”“可持续发展”将导致少数团体借助传统分工和资金密集的优势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分配,“填平补齐”形成产业结构趋同化的无序竞争。而即使是实现“合并”,“市刮县”的好处也不再为“肃州区”所独享。

    “酒泉市”≠“肃州区”。如果按照县域经济对待,单核形态的嘉峪关市城市化集中度和综合经济实力超过甘肃省绝大多县区。依据事物向高端发展的原则,按下划同等层级的行政区域实力主导重新布局,在酒泉市肃州区的综合经济实力难以超越嘉峪关市的前提下,按国家现行的国土资源开发基本农田保护等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实力决定一切,农商自然聚落的酒泉市肃州区能够保留并享有更多的“市刮县”好处的方式就是维持现状。
[ 此帖被jinshi在2012-05-27 11:3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12-05-24
引用第59楼玉林市于2012-05-24 07:26发表的 :
支持嘉峪关市并入酒泉市.

         2009年9月,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嘉峪关市依据“城乡一体化”重新划片的派出机构三个“管理区”设置模式。2010年4月,嘉峪关市成为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8月,中央在全国确定了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嘉峪关市成为甘肃省唯一入围的试点城市。特别是2011年底又进一步被确定为全国9个典型培育的地区之一。
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12-03/12/content_24868354.htm

        对比一下近期新上任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今年1月底至2月初分别在酒泉、嘉峪关等地的考察主题和所强调的口气及内容,不难发现其中有所区别的端倪。
        ——在这次考察中,新上任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没有提上任领导集体所确定的“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
         王三运在嘉峪关调研:千方百计争先进位 努力提升综合实力,强调,“要始终明确嘉峪关市因企而建这一城市功能和定位,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环境。”“明确嘉峪关作为全省“两翼齐飞”中重要的“一翼”,必须正确把握区位、地位、定位、排位、升位和品位,千方百计地争先进位。”
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12/02/03/012356243.shtml
http://epaper.gansudaily.com.cn/gsrb/html/2012-02/03/content_143394.htm
  
        中央提出把嘉峪关市培育成西部地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样板,要求以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为动力,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五位一体”的各项建设。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近日就做好嘉峪关市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要求各方面积极配合,为试点地区创造必要的条件,务必取得改革、发展、稳定的更大成果。当一系列举措配套实施时,一个“样本点”“工业化带动”的特殊性就具有了普遍的指导意义。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03-22/content_5484356.html  
  
        嘉峪关市是一个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聚集的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2011年底中央确定嘉峪关市为“培育社会管理创新全国9个典型样板地区之一”,将力图培育其成为西部地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样板。在此前提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接受任何嘉—酒行政区划整合重组的议题。“坐而论道”只可能是空谈误国,干扰发展的大好形势!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12-05-24
回 59楼(玉林市) 的帖子
        酒泉市域东西宽680公里、南北长550公里,土地广袤,面积达19.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浙江省面积。在酒泉市的七个县市当中,除肃州区、玉门市、金塔县外,其余的几个县市距离市政府所在地都非常的遥远,最远的是肃北县,县城距离酒泉市政府所在地有近400多公里,距离敦煌市、瓜州县和阿克塞县也在300公里以上,行政管理成本非常高,最为合理的是拆分重组。

        随着该地域西片四县市(敦煌、瓜州、肃北、阿克塞)依托资源与地缘优势加快发展,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以及交通区位优势的凸显,意味着酝酿已久的以敦煌为核心升格组建地级市的分离因素逐渐增强。

        《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已经表述的很清楚了,是以国家高速公路G30和312国道—敦瓜公路沿线为主轴,以酒嘉城镇群和敦瓜城镇群为两区的“一轴两区”空间发展布局。如果按这种城镇群组团转化为行政区域的版图优化重组,势必存在敦煌连带周边地区升格为地级市的问题。嘉——酒区域内未来仍将是两个地级行政辖区,不存在合二为一的合并问题,而是行政区域的版图优化重组。而低成本、平稳过渡最好的方式只可能是由既有管辖敦煌及周边区域的酒泉市级机构派出或分流人员筹组,即意味着一个地级机构的实际被拆分。一个被拆分的地级机构再同时与另一个完整的地级机构发生联系,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 此帖被jinshi在2012-05-24 20:4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12-05-24
        酒钢的开工,先是“酒泉市”的设立,后是“嘉峪关市”的兴起,城市与企业是休戚与共的依存关系。最初从张掖专区析出由酒泉县和金塔县合并而成的地级“酒泉市”,其首任领导班子是由酒钢的领导及其机构兼任的,而后期设立政企合一的“嘉峪关市”亦是依然。

        “酒泉市”≠“肃州区”。先期以嘉峪关为核心的“酒泉市”是从“张掖专区”中分离出来的,而非后来因“养不活工业人口”而撇开嘉峪关工业区的酒泉地区及以后“地改市”的酒泉市。如果没有“三年困难时期”地方养不活更多的人,导致酒钢建设的下马,人员几乎全部撤离的干扰,“酒泉市”的首脑机构毫无悬念的会依旧伫立在嘉峪关工业区。如今,在甘肃“工业强省”的大旗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主导区域发展的格局不会轻易改变。

        任何一个大型企业或财团更愿意与一个可影响或可支配的“弱势”地方政府打交道,而非各方面格格不入权利欲“强势”的地方政府。嘉酒分离很重要的因素是企业与地方的关系当年不够融洽,企业需要维护自身的利益,突出自己的作用。酒泉官方媒体目前也非常明智地认识到“一体化”进程中“酒钢是区域经济桥梁”。

        世间不存在不付出代价就能办成的事,按照行政区划调整一般都是拆分重组“留名不留驻”的均衡原则,以及肃州城区扩张受制于“地下水位浅、坡降大”和城市发展土地存量潜力低等先天性缺陷。就目前政绩必须的城市“一体化”双向发展的格局,“以讨赖河为发展轴线把两市连接为一体,构建酒嘉组合城市”,共建“酒嘉新区”的工业区和行政区的实际布设等,肃州区不占据“以讨赖河为发展轴线”以及其它区域发展的优势。

        取消地级市所辖县,省直管县市,加强县域经济,适域设市,减少行政层级,一直是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探索方向。在中央集权制下,将来“推恩令”被“削藩”的只可能是行政架构更庞大的辖县地级市。“酒——嘉”一体化关系上感性而非理性地被忽悠再前行一步,就会触及国家政体层级改革的“雷区”,而一旦“触雷引爆”,“身躯庞大”的辖县地级市自身,毫无疑问地会被“炸成”许多小的“碎块”。在酒泉市肃州区的综合经济实力难以超越嘉峪关市的前提下,按国家现行的国土资源开发基本农田保护等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实力决定一切,肃州区能够保留并享有更多的“市刮县”好处的方式就是维持现状。
[ 此帖被jinshi在2012-05-25 00:5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12-05-24
无论你如何折腾
这个企业城市都不会有大的前途
死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 红太阳是黄的!——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12-05-24
回 64楼(qingsh) 的帖子
        世间万物都有生命周期,现实能够生存并发展的就是合理的。需要子孙万代解决的问题,用不着当代人去劳神费心,甚至去博弈争斗。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12-05-24
        重“农”抑或重“商”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千百年来中国国体、政体论争的主题,以“工业”抑或以“农业”为主导立省也是当代甘肃省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摇摆不定的策略。

        真理迈出一步就是谬误,“按下葫芦浮起瓢”,谁试图解这个圈套,必然就会落入这个圈套。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12-05-24
回 64楼(qingsh) 的帖子
重复前帖回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链接):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市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变化的过程。其内涵在于,它不仅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颁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化。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又是工业化发展的平台。城市是先进文化的载体,也是先进生产力的基地,加城市化进程不容置疑。城市化发展要以市镇作为载体,设市设镇不等于城市化,但城市化发展必然要求增设新的城市,新的城市又会进一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

        我国对于城市本质和特征的最权威的提法,已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链接)》之中,即:“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枝木、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及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没有现代化的工业以及工人阶级的聚集,奢谈何“城市”,谈何城市发展?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12-05-24
重复前帖回复:
       随着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够由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尽可能利用社会资金建设。”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7/26/content_1648074.htm)  
      其实质的意思就是,发展市场经济,社会资本的作用将会大大增强,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和运作载体,政府是服务机构。因此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拥有大中型企业的城市必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主导。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12-05-24
上海市宝山区
政府驻地:密山路5号(毗邻宝钢一村小区)


  上海市辖区。中国重要钢铁工业基地之一。位于市境北部,黄浦江和长江交汇处的入海口,扼上海的门户。总面积270.99平方公里,人口140.63万人。宝山区辖3个街道、9个镇:吴淞街道、友谊路街道、张庙街道、罗店镇、大场镇、杨行镇、月浦镇、罗泾镇、顾村镇、高境镇、庙行镇、淞南镇。

        宝山区原宝山县南宋属嘉定县。明永乐十年(1412)县境筑土山,高30丈,置烽火备瞭望,为船只航标,故称宝山。万历十年(1582)土山与宝山城为海潮所毁,仅留遗址。清康熙年间于旧址西北建宝山新城,即今老宝山城。雍正三年(1725)析嘉定东境置宝山县,县治吴淞。1958年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60年析东北部分地区置吴淞区(1980年再复建区,为政企合一的宝钢驻地)。

        1988年9月在原吴淞区和宝山县基础上成立宝山区。区内拥有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建的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宝山钢铁总厂,连同上钢一厂、五厂,上海钢管厂,上海铁合金厂等,形成具全国意义的钢铁工业基地,并有中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石洞口电厂;还有市内最大的铁路货运站——北郊站;沿江建有张华浜、军工路等集装箱码头及宝山装卸作业区。全区交通方便,乡镇工业发达,农业已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入农、林、收、副、渔全面发展的格局。
http://baike.baidu.com/view/114591.htm

吴淞区

  位于今上海市东北部。原为宝山县吴淞市,民国17年(1928年)设吴淞区。以区境吴淞镇为名。面积16.75平方公里。民国27年撤销,将薀藻浜以北并入宝山县,以南并入市中心区。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区建制。1956年又撤销,辖地划归北郊区,1958年撤销北郊区入宝山县。1960年分出恢复区建制,1964年再次撤销,辖地划归杨浦区。1980年以宝钢地区办事处为基础,分宝山县、杨浦区地再建吴淞区。区境东濒黄浦江,南至长江路、长江西路南侧,西接共和新路,折东沿薀藻浜,再向北曲折经北泗塘、月浦、宝钢护厂河、盛桥一线,北为长江口。区人民政府在泰和路245号,辖5个街道,面积54.45平方公里。1988年撤销吴淞区、宝山县,合并成立宝山区
http://baike.baidu.com/view/3300240.htm
[ 此帖被jinshi在2012-05-24 20:5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12-05-24
反正 河西走廊上 四大名镇

张掖 武威 酒泉 敦煌。。。。  很多外地人都了解


嘉峪关 就和山海关一样 只不过是长城上的一道关隘。。。   舍弃一个 历史古城名,去找一个不是城市名的名字来作为城市名  很难让人接受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12-05-25
回 70楼(悠长假日) 的帖子
        不管你个人能不能接受,推陈出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和扶持一座代表“新兴文化”的“新城”比改造一座“旧城”,更能直观地展示当政者执政理念的“丰功伟绩”。“先立后破”是推进社会进步,破解区域治理难题,维护国家统一的有效手段。

        知道最初的“酒泉市”是因何而设立的吗?弄清楚“鸡生蛋,蛋生鸡”的从属关系。酒钢的开工,先是“酒泉市”的设立,后是“嘉峪关市”的兴起,城市与企业是休戚与共的依存关系。如果没有困难时期的离弃,今天的此“酒泉”不会是彼“酒泉”。嘉峪关人就像历史上的“客家人”那样,是在为其所保留的戈壁荒原贫瘠之地上开拓进取,建设新家园。

        完全恢复“汉四郡”是许多文人骚客潜意识中的“大汉主义”的表现,而区域经济的此消彼长已经没有这种按农耕土地及山形地貌分封建郡的机遇了。在中央集权制下,加强县域经济,适域设市,减少行政层级,将来“推恩令”被“削藩”的只可能是行政架构更庞大的辖县地级市。酒泉与嘉峪关之间存在的只是后来者如何继承前者的问题,符合社会发展的“继承”才是王道。

        中华民国的首都是南京,其合法继承者是从延安山村走出来的,所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同样的“中国”,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而在“继承”过程中,也造成了台湾、蒙古等地实际治理上的分离。酒泉与嘉峪关的未来不是谁吃掉谁、合并谁,而是谁将继承谁的问题。显然推陈出新,后来者将继承前者。这样的比喻虽说夸张了一点,但先进的生产力必然要取代落后的生产力,这个基本道理是相通的。

        《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已经表述的很清楚了,是以国家高速公路G30和312国道—敦瓜公路沿线为主轴,以酒嘉城镇群和敦瓜城镇群为两区的“一轴两区”空间发展布局。如果按这种城镇群组团转化为行政区域的版图优化重组,势必存在敦煌连带周边地区升格为地级市的问题。嘉——酒区域内未来仍将是两个地级行政辖区,不存在合二为一的合并问题,而是行政区域的版图优化重组。如果按照县域经济对待,单核形态的嘉峪关市城市化集中度和综合经济实力超过甘肃省绝大多县区。依据事物向高端发展的原则,按下划同等层级的行政区域实力主导重新布局,“唯实而不唯名”,酒泉“市刮县”的好处则不再为“肃州区”所独享,肃州区依旧是肃州区,而此“酒泉”则不再会是彼“酒泉”了。

        上海市宝山区与吴淞区因宝钢建设的分分合合,可以为酒泉与嘉峪关之间因酒钢建设的分分合合、如何继承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现实情况下,合并地级市特别是两个规模相当的地级市难度丝毫不低于完全取缔,因为这不仅涉及机构的裁减,还涉及此消彼长的地域地位之争。 就目前而言,嘉峪关市被中央综治委确为全国9个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唯一入选的城市,要求“从整体上创新社会管理,把嘉峪关打造成西部地区中国特色小城市样板”。嘉峪关市是一个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聚集的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在此前提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接受任何嘉—酒行政区划整合重组的议题。“坐而论道”只可能是空谈误国,干扰发展的大好形势!  

       中央综治委确定的全国9个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
        广东深圳市、浙江宁波市、贵州贵阳市、江苏南通市、四川德阳市、甘肃嘉峪关市、山东潍坊诸城市、河南郑州新郑市、河北肃宁县
        其中:广东深圳市、四川德阳市、甘肃嘉峪关市、河南郑州新郑市为建国及改革开放以来新兴城市。

       2011年8月21日中央决定,把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赋予协调和指导社会管理工作的职责。 研究、协调、推动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是其“八项”工作之一。中央综治委成员单位共有51个部门。
[ 此帖被jinshi在2012-05-27 11:2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12-05-25
回 70楼(悠长假日) 的帖子
        历史的发展变革从来都是在社会结构基础最薄弱的地区开始产生突破和裂变,而不是过度成熟的传统文化地区,中外历史无一例外。

        中国大一统的封建社会替代战乱纷争的“春秋战国”氏族奴隶社会,是炎黄文化边缘的秦地,而不是产生了屈原、孔丘的文化成熟的楚、齐等国。

        资本主义的萌生与兴起,首先产生于封建文化统治链条最薄弱的希腊、丹麦、葡萄牙等欧洲城邦型小国,而不是文化体系成熟完备、结构庞杂的中国、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封建帝国。

        中国近现代引领工商业发展的上海、苏州、青岛、大连、香港等城市、都不是封建社会传统的分封领地。近现代革命的首发地广东、云南等也都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区。改革三十年以来对沿海十四个城市以及沿江、沿边地区的开放,也是希望在传统文化较薄弱的地区寻求突破。而事实上改革三十年以来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绝大多数恰恰也不是传统文化积淀厚重和权力机构集中的区域。

        “先立后破”才能稳定而有效推进社会的大发展。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应着眼于合理布局设立更多的“多元化适域”、“珍珠串接”、“生态化宜居”、管理层级简化、特色鲜明的城市,鼓励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新兴工业文化地区的发展,以有效开发国土资源、减少耕地占用、均衡地域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分散社会矛盾。而不是持续“摊大饼”在“旧文化”代表区域集聚,不断激化各种社会发展矛盾的虚伪“大城市”。

        只有真正利用历史唯物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能促进边远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大发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