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19阅读
  • 2回复

[总体规划]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批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11-21

一、规划区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三大层次。市域:即连云港地市行政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含开发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总面积7500(前三岛和大部分海域面积未计入)平方公里。
  都市发展区:主要由连云港市区(含新浦、海州、连云以及南翼地区)和赣榆县东部滨海地区(含赣榆新城、海头、柘汪等地区)组成,总面积为1806.3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连云港市区行政辖区(含2007 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纳入市区的浦南镇和岗埠农场),以及灌云县善后河以北地区、白塔埠机场控制区和市区东部近海部分浅海域。总面积约为1644 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为2008-2030。其中,近期为2008-2012 年,远期为2013-2030 年,远景展望2030 年以后。
  
三、市域城镇规划

  1、空间布局规划:
  连云港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图规划确定连云港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轴一心”。其中,“两轴”为沿海城镇发展轴和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一心”为连云港中心城区。
  沿海城镇发展轴:北起柘汪镇,南到燕尾港-堆沟港镇,包括海头镇、赣榆县城、南翼新城(板桥-徐圩地区)等城镇节点,是依托连云港滨海港口、土地、交通、景观等优势资源、以临港产业为重点的市域南北向新兴发展轴线。
  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东起连云港中心城区,西沿陇海铁路和连徐高速公路经白塔镇、东海县城,向新沂、徐州方向延伸的市域东西向传统发展轴线。
  沿海城镇发展轴和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的交汇点即连云港中心城区。由新海城区、连云城区和海滨新区组成,承担市级行
  政、商业、文化、旅游等功能,体现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形象。
  2、市域总人口与城市化率预测:
  规划预测:连云港市域总人口2012年达到480万,2030年达到620万人;
  城市化率2012年达到52%,2030年达到75%;
  市域城镇人口2012年达到250万,2030年达到465万。
  3、市域城镇规模等级规划:
  市域城镇形成“一级城市-二级城市–重点镇-一般镇”4个规模等级:
  一级城市1个:即连云港中心城区以及南翼新城(板桥-徐圩地区)。南翼新城为本规划重点培育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二级城市4个:包括赣榆县城青口镇、东海县城牛山镇、灌云县城伊山镇、灌南县城新安镇。重点镇7个:包括赣榆县的海头镇、柘汪镇,东海县的白塔镇、温泉镇,灌云县的杨集镇,灌南县的汤沟镇,以及灌云和灌南联合发展的燕尾港镇-堆沟港镇[1]。一般镇37个。
  4、市域城镇职能分工规划
  发挥市域各城镇的特色优势,2030年形成“一级城市-二级城市–重点镇-一般镇”的职能分工体系。其中,南翼新城是江苏省沿海开发的支点和突破口。
  规划以南翼徐圩港区为支撑发展成为以钢铁、石化、能源、船舶机械制造、仓储物流等临港产业为主的多功能创新型临港工业新城。成为江苏省乃至国家级的临港重工业基地与循环经济示范区。
  
四、规划城市性质

  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我国沿海中部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性的港口工业城市,现代化的滨海旅游城市。城市职能为 :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图1.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结点与区域中心城市。
  2.我国中部沿海的国际性干线大港。
  3.江苏省乃至国家级临港产业基地。
  4.山海相拥、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5.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
  
五、规划用地规模

  现状连云港中心城区及南翼城市建设用地共126.15平方公里。
  2012 年连云港中心城区及南翼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0 平方公里以内。
  2030 年连云港中心城区及南翼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0 平方公里以内,平均每年约增加5 平方公里。
  
六、规划人口规模

  现状连云港中心城区及南翼人口共80.9万人。
  2012 年连云港中心城区及南翼规划人口总规模控制在130 万人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31 平方米/人以内。
  2030 年连云港中心城区及南翼规划人口总规模控制在200 万人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20 平方米/人以内。
  
七、规划城市功能分区

  1. 城市功能分区布局:“一心三极”。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一心”即滨海新城,“三极”分别为新海城区、南翼新城和赣榆新城。
  滨海新城:包括滨海核心区和连云城区,为本规划重点培育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区。规划主要承担行政办公、商业贸易、商务流通、文化娱乐、旅游接待等综合服务中心职能,以及连云区的区级中心职能。同时,滨海新城也是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化特色滨海社区。
  新海城区:主要承担市级高等教育职能,以及行政办公、商贸服务、文化体育、生活居住等职能,成为配套比较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淳厚、城市尺度宜人的城区。
  南翼新城:依托徐圩港区重点打造的江苏省乃至国际级临港产业基地,主要承担为南翼港区及临港工业园区综合配套服务的职能,远景进一步拓展成为产业实力雄厚、配套设施完善的临港新城。
  赣榆新城:承担都市发展区北翼的中心服务职能,重点发展区级行政办公、商贸服务、文化体育、生活居住等功能,形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较高水准的复合型城区。
  2. 港口功能分区布局:“一体两翼”。
  港口空间布局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港主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
  连云港区:充分发挥深水港资源优势,加快深水航道和大型专业化矿石、煤炭等泊位建设,以集装箱和大宗物资运输为重点,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使其成为以物资转运、商贸流通为主的核心港区,提升并巩固其区域性枢纽港口地位,为苏北和陇海铁路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南翼徐圩港区:以临港工业港区功能为主,逐步兼顾部分公用货物运输功能。预留远期发展大宗散货、集装箱等货物转运的功能。
  南翼灌河港区:以中小泊位为主,发展小批量散杂矿建材料、化工原盐等运输通用港区。
  北翼赣榆港区:近期以港区后方的临港工业为重点的临港工业港区,逐步兼顾部分公用货物运输功能。预留远期发展散货、集装箱等货物转运的功能
  北翼前三岛港区:以石油运输为主、主要为大型石化产业发展服务,形成大型石化专用港区。
  3. 产业功能分区布局:“一纵一横”。
  重点打造临港工业,改善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蓝色”产业带与“绿色”产业
  带相交的“一纵一横”型布局结构。
  蓝色(沿海)产业带:以发展沿海临港产业为主,培育壮大石化、重型装备制造、能源和物流四大产业集群,打造大型石化、新型钢铁、新能源、现代机电、临港物流、海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基地。
  绿色(沿东陇海)产业带:以发展资源加工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培育壮大医药、新材料、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及机械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都市型特色产业园区。
  区域服务中心(海滨新区核心区):蓝色产业带和绿色产业带的交汇处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信息咨询、中介代理、会展交易等现代服务业。同时,积极发展商业服务、餐饮娱乐、文体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
  
八、规划城市空间结构

  结合现状既有发展格局,以及向东发展、拥抱大海的滨海新城战略,形成连云港多中心状态的以“井”字型的生态绿地系统为本底,以“T”字型快速道路和主干路网为骨架的组团式发展结构。
  1.以海滨新区的开发建设作为连云港发展的核心和重点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海滨新区重点发展行政、金融、商贸、信息服务、文化旅游、滨海高端居住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功能,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和都市区的空间结构,起到带动城市发展、协调区域发展的作用。
  2.以三条轴线带动生活和产业的轴向发展
  新海城区和连云城区向海滨新区聚集式向心发展,重点沿着三条地带呈轴线发展,新海城区向北沿着花果山大道形成北向发展,连云城区和经济开发区向西沿着大港路形成滨海发展轴线,以及顺应江苏沿海发展战略,沿着产业大道的临港产业发展轴。
  综合发展轴:是连云港中心城区发展的核心地带,逐步延续和拓展新海城区的产业、居住、科研教育、铁路客运服务等职能,成为全市最重要的公共服务、景观发展地带。
  滨海发展轴:适应港口的高度发展和逐步向高端物流业转变的趋势,为港口物流产业配套服务的商贸、金融、会展等高端服务业逐步向海滨新区转移,港口地区仅保留为港口直接配套的服务功能,解决港口地区环境差和用地不足的矛盾。
  产业发展轴:与港口发展战略相配合,以226省道、242省道(产业大道)为主要联系通道,串连南翼港口和临港产业新城、中云台产业与物流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国际产业园区以及赣榆产业园区,沿着平行滨海的交通动脉重点布局全市性的港口和产业园区。
  3.以三级中心引领全局发展
  建立三级城市中心体系,包括1个城市中心、3个组团中心,8个片区中心。
  城市中心即海滨新区中心。积极承接区域性高端服务业的转移,构筑区域性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发展市级行政、文化、商业、商务等核心职能。
  组团中心(城市副中心)即新海城区中心、连云城区中心及南翼新城中心。主要发展部分区域或城市组团范围内的综合服务职能。如地区性行政办公、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职能,带动组团整体发展。
  片区中心包括海州片区中心、猴嘴-大浦片区中心、花果山片区中心、墟沟老城片区中心、中云台片区中心、板桥片区中心、徐圩南片区中心和国际产业园片区中心。为片区内的综合服务中心。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11-21
谢谢您的分享
方舆在手,天下我有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5-22
http://lianyungangchina.org/investment_2008-2030plan.jpg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