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井宏岭与宿迁市市委书记张新实见面谈话。他享受到了一项政治待遇:得到了一个“副县级(副处)”的“待遇”。
井宏岭是宿迁市泗洪县魏营镇党委书记。他所在的镇,地处宿迁市西南岗,是江苏著名的贫困地区之一,2003年井宏岭出任魏营镇镇长,并在3年后升任镇党委书记。到2009年,魏营镇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超过了800万,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5580元。
和井宏岭一起获升的还有其他12名乡镇党委书记。根据宿迁市委组织部的统计,目前该市的108名乡镇党委书记中明确为副县级的已有21名。
“成为副处,我的公务员工资待遇上会有所提高,另外可能与其他镇党委书记相比,开会时说话的底气更足一些。”皮肤黝黑、身材矮胖、手指粗糙肥厚的井宏岭对记者说,“该做的工作还是无条件要去做。”
宿迁市对乡镇党委书记“提级不调动、升官不挪位”的做法,是江苏“激励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导向的一个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获悉,在今年年初,江苏省委还为12位县委书记明确了副市级(副厅)待遇。
从全国的角度看,“提级不调动 升官不挪位”的做法仍存在争议,“江苏的做法目前还只能说一种探索。”4月8日,省委组织部一位人士向本报表示。
释放基层干部活力
“你可能不知道,2008年宿迁组织部发出通知,从市直机关选派副处职领导干部到基层任党委书记或县(区)直部门正职时,很多人都是主动报名的。”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惠春对记者说,甚至包括市委办、市政府研究室、市水利局等让很多人“羡慕不已”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
在此之前,对江苏经济洼地的宿迁来说,乡镇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经济待遇差,干部们哪怕是降级使用也想去县直机关,在县城工作的干部宁愿不提拔也不想去乡镇。
这种变化的原因很简单,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多次表示,“你去基层当书记,只要干得好,绝对不会让你吃亏。”
在制度保障上,宿迁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对实绩突出的乡镇党委书记明确职级的实施办法》等多项激励文件。
“无论是在基层的,还是到基层的,干部的活力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张惠春表示,乡镇党委书记提级后,至少要在原乡镇再任职三年,并且不是终身制。
现在,这种激励模式,正从市管干部向省管干部延续。
县委书记高半级已很普遍
本报获悉,今年2月中旬,江苏有12位县(市)委书记被明确为“副市级”。
从公开的简历看,这12位副市级县委书记,先后出任县级政府或党委“一把手”时间都在8年以上。
多位县委书记在接听本报记者电话时并不愿意多谈,但均表示,这是上级的一种关怀
“毕竟越向上的位置越少,这种高配模式能够起到稳定的作用。”江苏省委党校党建教授刘长江向本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按照江苏干部人事制度惯例,县委书记由省委任命很早之前就已实施。而普通意义上的高配惯例在中国一直存在。
比如,对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等中国区域重地,其“一把手”党委书记都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从国家向下延伸到省级,包括省会城市在内的副省级城市和重要城市的市委书记,都由省委常委或副省长兼任;再到省辖市,仍有市委常委、副市长、人大和政协副职兼任县委书记,比如南京市副市长李琦兼任江宁区委书记,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同时是苏州市委常委等。
在江苏,这种“高配”的表现形式并不仅仅如此。
通过之前的改革,如各地的省级开发区,其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两个“一把”被设置为副市级,甚至,江苏有的县委书记还同时是省委委员或候补委员。
【21世纪网】本文网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9/xMMDAwMDE3MjExMQ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