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中的“虎”
京报网
www.bjd.com.cn 日期:2010-02-10 16:13 网络编辑: 傅郁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我要评论]
--------------------------------------------------------------------------------
作者:
随着乙丑“牛”年即将过去,庚寅“虎”年就将到来了。说到与虎有关的地名,北京还真有不少,而且其由来多有掌故与趣闻。
据统计,北京地名中含“虎”字的共有50多处,其得名可谓各具千秋。
因养虎而得名
虎坊桥、虎坊路与虎坊里——虎坊桥位于宣武区东南部,明时在外城设虎房,专门饲养老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增筑外城时,在虎城东侧一条南北走向的明沟上修建了一座通往虎城的专用桥梁,故称“虎房桥”,清代被谐音为“虎坊桥”。民国初期将虎城附近的明沟改为暗沟,辟为道路称“虎坊路”。以后这一带建成居民小区,因临近虎坊路而得名“虎坊里”。
虎城——位于海淀区西苑南部,北起颐和园路,南至万泉河路,因清代在此建有虎城而得名。据《北京胡同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在圆明园的西南方向建造虎城一座,呈长方形。城中有道隔断墙,将城隔成两个小院,一院内建观虎楼(俗称看虎台)五楹,一院内有房数间为虎舍。随着大清王朝的衰亡,虎城也逐渐坍圮,后围绕虎城遗址盖起了民房并形成胡同,称“虎城”。
虎城胡同——位于北海公园西北角外,曾是明皇宫在内城圈养老虎的地方,故因此而得名,胡同现已不存。
因石雕老虎而得名
大石虎胡同——位于德胜门内大街东侧,明称石虎儿胡同,清称石虎胡同。石虎在古代被视为镇物,多呈蹲状,被放置在街巷、胡同口或庙宇及住宅门前。
小石虎胡同——位于西单北大街东侧,明清均称石虎胡同,因巷内一古刹门前有石虎得名。现胡同名称尚存,但胡同已无。
大黑虎胡同——位于旧鼓楼大街西侧,清乾隆时期称黑虎儿胡同。因一座一古刹山门前有黑色的石雕老虎而得名。
小黑虎胡同——位于旧鼓楼大街和铸钟胡同之间,清称黑虎儿胡同,民国时期分为大小黑虎胡同。
石虎巷——位于广安门内大街,清代称石虎胡同,1965年更名为石虎巷,长椿街拓宽时被拆迁变短。
石虎胡同——位于海淀区清河镇,因胡同中有石雕老虎而得名。
三虎桥——位于紫竹院南侧,始建于明代,因桥两边各有两只活灵活现的石老虎,被称为“神虎桥”,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一只石老虎不翼而飞,故改称“三虎桥”。
因有老虎出没而得名
花虎沟——位于朝阳区西北部,早年间该地土沟纵横,据传明朝时沟内曾出现过一只皮毛为花色的老虎,俗称花虎,而其出没的沟壑被叫成了“花虎沟”,清代时土沟相继消失,变成土岗子和农田并形成村落,仍以“花虎沟”相称。
上虎叫和下虎叫——位于延庆县刘斌堡乡,早年间附近山沟里多有老虎出没,常闻虎叫,故称“虎叫沟”。在山沟的南北两侧各有一个村子,被称为“上虎叫”和“下虎叫”。
老虎沟门——地处怀柔区西部,据传清代附近曾有老虎出没,并有人和牲畜被老虎所伤,因此地为一山口,故称“老虎沟门”。
因地形地貌而得名
石虎山——位于顺义区东部,山体为白云石、花岗岩构成,远望形似一只横卧的石虎,故此得名。
虎头山——位于石景山区北部,因形似虎头而得名。
卧虎山——位于密云县与河北省滦平县交界处,山势略缓,岭脊向东延伸,因远眺似卧虎状而得名。
黑虎峪——位于平谷区北部,清代成村,因西山上的黑石崖似虎状而得名。
虎山——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管家岭村西,海拔295米,远望山势如一只老虎而得名。
老虎嘴——位于海淀区香山南麓,海拔297米,因山势如老虎张开的大嘴而得名。
卧虎桥——位于海淀区东部,传说早年间此地曾有一座横卧在南北向大道上的石桥,一头高一头低,桥下有东西向的小河沟,每当夜晚路过此地,由远处看那石桥,恍惚中犹如一只巨大的老虎卧在河上,令人望而生畏,故称“卧虎桥”。
龙虎台——位于昌平区南口镇,元代成为村落,因村址位于高台之上,北有虎峪山,西北临关沟,有虎踞龙盘之势而得名。此外,虎峪山、小虎峪、西石虎等地也都位于昌平区,同样都是因地形地貌呈虎状而得名。
因谐音而得名
老虎涧——地处平谷区东部,清代成村,因东山崖上的岩石敲击似鼓声,始称“老鼓涧”,后称“老古涧”,民国间谐音为“老虎涧”。
虎背口胡同——位于东花市大街北面,形成于明代,因其形状北口狭而南口宽、中部拱如虎背状,始称“虎喇叭口”。清代时因六部之一的户部衙门设在附近而称“户部拉口”,民国后谐音为“虎背口”,胡同现已不存。
石虎胡同——位于崇文门外大街西侧,据传胡同内曾有凿刻石狮、石鼓的石匠作坊而称“石鼓胡同”,后谐音为石虎胡同,1965年改称“珊瑚胡同”。胡同今已不存。
卧虎山——位于十三陵出口处的西侧,原称“蘑菇山”,明初在此建陵后,谐音为“卧虎山”,并对东南侧的龙山相对,取“左龙右虎护皇陵”之意。
因庙宇而得名
五虎庙——位于崇文区东部,建于明代,庙内塑有三国时期蜀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像,民间称其为“五虎将”,故称该庙为“五虎庙”。清代嘉庆年间庙废弃但地名流传至今。
老虎庙——位于海淀区东升乡,本是一座关帝庙,庙前有一对石雕动物,左狼右虎,故称“狼虎庙”,后谐音为“老虎庙”。据说它比大钟寺建得还早,故有“先有老虎庙,后有大钟寺”之说。
老虎庙——位于海淀区花园村附近,因庙而得地名,而今古庙虽废,但有碑刻记述其得名:“西郊多山,亦多古刹,昔丛林间有虎出没,为佑香客平安,乃于出城去西山要道立虎庙以祓禳。庙已早倾圮,石虎亦久埋没,然此处仍沿称老虎庙。”
老虎庙——位于朝阳区西北部,庙内有一只石虎,俗称“老虎庙”,村名因庙而得名。
老虎洞
北京城区内还有五个称“老虎洞”的地方,一个位于东安门大街附近,一个地处阜内宫门口,一个在崇文区的东茶食胡同,另外两个在天桥东边。何为“老虎洞”?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古代设置在堤形道路下的横向拱形涵洞,因多有老鼠出没,初称“老鼠洞”,后谐音为“老虎洞”,是古代土木工程的一个术语,此后将有这种设施的街巷也称为“老虎洞”。另一说是因胡同内有石雕的老虎,而称老虎洞。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为可信,有待考证。
--------------------------------------------------------------------------------
本文共 1 页 1 转到第 页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