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正面回答了我的问题再来谈你的所谓礼貌吧!
目前,市管县体制的弊端主要集中于以下四方面(资料来自武汉大学教授辜胜阻):
一是过多的行政层级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出现“市卡县”现象。“市管县”体制增加了行政管理的层级,造成行政管理效率的损失。一方面,行政层级的增加,导致信息传递速度的降低和信息失真风险的扩大,上情难以及时准确地下达,下情也难以及时准确地上达,影响行政效率。行政管理的层次增加必然导致更多的政府干预,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城市偏向导致市与县争利,出现“市刮县”现象,县域发展机能弱化。“市管县”体制实际上是缩小了县级政府的自主权,而扩大了市级政府的管理权限,带有明显的城市偏向性,社会经济资源主要被市所汲取,县只能听命于市,地位被矮化,发展机能弱化;一些中心城市以“摊大饼”的方式盲目无序扩张的现象,与县争资源、争土地、争项目。由此带来耕地流失、农民失地等一系列问题。
三是县乡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县乡财力弱化。权力特别是财权集中在市级政府的后果是县财权减少,事权却无法推卸。“市管县”的体制下市级政府上提财权,下压事权的空间很大。县域财政的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实力弱;同时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权及财力向上集中,事权及责任不断下移,县级财政处于“小斗进,大斗出”的尴尬境地,个别地市成了县财力的“抽水机”。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中央财政和省市级财政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较小,分配不规范,各种转移支付形式之间缺乏协调。一些地方还存在市级政府截留的现象,县乡财政负债严重。
四是“小马拉大车”的城乡格局使市难以带县。在我国现有的地级市中,还有部分是在“合并、升格”的大趋势中通过行政指定的方式形成的,经济实力有限,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有些市级政府基本上无暇顾及所辖县域经济发展。
一、 如上所述,实行省直管县,是为了减少行政层级,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扩大县级权限,促进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这些因素,莫非你视而不见?城市主导性、偏向性导致“市刮县、市抽县、强市弱县”的现象,使得城乡差距日益扩大。这些,你视而不见?规模小的市却又带不动周边县域的发展,互相牵制,谁也使不上力,徒耗资源,这些,你也视而不见?
二、 政协委员陈万志指出有“市抽县、市刮县”的现象,你说“顺便说一句题外话,政协委员的话听过算数,当不得真的”,你认为“市抽县、市刮县”这个现像当不得真是吗?
三、 为什么要扩大县级权限?因为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是我国最大的潜在内需所在,发展县域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070个县域经济体,其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5%,其总人口占全国的74%,其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0%,其财政收入占全国的24%。全国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县域经济体吸纳了65%。县域经济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因此,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妥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县强则国强,县强则民富。难道,这些你也视而不见?
四、 地级市与县跟首都与全国、省会与全省、县城与全县它是一样的隶属关系吗?北京有剥削其它省市,通过截留中央分给其它省市的指标、资金、项目、财政提取,通过各种行政审批等侵占其它省市的利益,从而也制约了其它省市的经济发展了吗?北京是截留了上海的指标,还是剥夺了广东的财政提取?
五、 市区在整个市域的比重,跟首都占全国,省会占全省,县城占全县的比重是对等的吗?中央政府(省政府、县政府)重点优先发展首都(省会、县城),跟“市刮县、市抽县”的程度是一样的吗?首都(省会、县城)是横在中央与省市(省与市州、县与乡镇)之间的那一级吗?北京有跟地级市市区一样以“摊大饼”的方式盲目无序扩张,与其它省市争资源、争土地、争项目吗?
六、 “重庆直辖就是省县直辖制造搜刮的典型。。。。。。”。重庆是省管县吗?重庆是市管区县的体制!正是这种体制才使得涪陵、万州等由地级市变成了区。如果重庆是省管县的话,涪陵、万州等建制市就可以保留。你举这个例证,只能说明省管县优于市管县,同时也说明你的逻辑思维有些混乱。
七、任何改革都不是百分之百科学的。市辖县有弊端,省直辖县亦有其弊端,但是“两厢比较取其轻”这个道理你不知道吗?
[ 此帖被无极若尘在2009-06-15 17:4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