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情概况
大连市甘井子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是大连市内四区之一,也是大连市城市扩展的唯一区域。区辖13个街道、6个镇,总人口78.5万,陆地面积502平方公里。这里风景秀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里经济发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3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68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5亿元,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8426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503元。
完备的基础设施
甘井子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地带的要冲位置,是大连市连接东北腹地的陆路门户和通往世界各地的海上和空中门户。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沈大高速公路出口均在区内。东北电网、大连引水管线和通讯网络覆盖全区。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
繁荣的第三产业
东北地区最大的木材、汽车、旧机动车等大型交易批发市场,辐射面不断向东北、内蒙等腹地扩展。宏孚大厦、华南国际商城、华联超市、大连灯饰批发市场、大连太阳神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相继开业。大连国际品牌汽车展贸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引进了沃尔玛超市和欧倍德建材超市。海内外名、优、特商品汇集于此,展示了商贸业金龙寺森林公园、夏家河子海滨浴场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大型旅游景点和设施, 每年吸引数百万名国内外宾客前来发展高档次、大流通的前景。观光、旅游。
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
甘井子区是国家的重要工业、科研基地之一。拥有电子、化工、机械、服装等几十个门类的工业企业1300家、近千种产品。有近百项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被授予“全国科技先导区”称号。营城子工业园区和环保产业园区等经济小区以其良好的环境和优惠的条件吸引了大批实业家投资办厂。大连软件园已于1999年被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项目已被国家列为“863”攻关计划。绿源牌LPG汽车双燃料转换装置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试生产计划。北大科技园开发生产的第三代新网际网络终端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
前景美好的都市农业
甘井子区农业资源丰富,全区海岸线总长152.6公里,滩涂养殖面积1200公顷,种植业总面积7400公顷,果树栽植面积4536公顷;有林面积21334公顷,森林覆盖率45.8%。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水产百强县”称号,享有“鱼果之乡”的美誉。对虾、鲍鱼、扇贝、海胆等海珍品驰名中外,鲜活海珍品直接空运日本、香港等国际市场。“巨红”樱桃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绿雪”牌蛋粉、“豆豆豆”牌芽苗菜、“础明”牌鲜肉在首届中国(沈阳)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名优产品银奖。在东北率先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构想,制定了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农产品深加工、乳制品生产项目、蛋粉生产项目、工厂化养猪场、现代化奶牛场及东北最大的牙鲆鱼养殖厂等农业精品项目已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显著的对外开放成果
作为国家“发展乡镇企业集团出口创汇改革试验区”,我区已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香港、澳门等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累计兴办外商投资企业711家,实际使用外资3.6亿多美元。大连丰源制靴有限公司、大连新世纪印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大连渤海日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把全区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2000年,全区200余家出口商品供货企业,实现出口商品供货值50亿元,出口商品涉及轻工、机械等200多个品种。
昌盛的社会事业
甘井子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文家屯、双坨子两处史前文化遗址和营城子砖筑汉墓壁画,形象地记录了大连地区的古代文明。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锣鼓表演、民间艺术、文艺演出团体34个,建成辽宁省锣鼓艺术基地。教育事业稳步推进,荣获“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区”称号。大连南洋学校和北师大附中大连分校建成并投入使用。体育工作硕果累累,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区”、“全国田径之乡”等称号,培养出“东方神鹿”王军霞、女足名将钟红莲等国家级优秀运动员。
“十五”期间,甘井子区将与大连市现代化国际名城建设全面接轨,充分发挥城市拓展、农业示范、物流集散、轻型加工、生态屏障的区位功能,大力实施外向牵动、科教兴区、环境优化、城市化四大战略,建成大连市商贸物流活动中心、工业和教育产业基地、都市农业示范区;建成具有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水准和大连现代化国际名城特色的绿色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