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面积599.2平方公里
《规划》对苏州城市作了四个层次划分。即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和古城地区。 其中,市域面积为8488平方公里,包括市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和吴江5个县级市。
城市规划区面积为2597平方公里,包括苏州市区(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工业园区和高新区),以及昆山市的巴城、张浦、锦溪、周庄镇;吴江市的松陵镇、同里镇、横扇镇部分地区(仅包括原菀坪镇,下同);常熟市的辛庄镇部分地区(不包括原练塘镇,下同)。
中心城区面积为599.2平方公里,包括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部分地区(中新合作区、唯亭镇沪宁高速公路以南地区、胜浦镇、娄葑镇新华路以北地区);虎丘区部分地区(枫桥街道、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浒关新区、浒墅关镇通浒路以南地区);吴中区部分地区(苏苑街道、龙西街道、长桥街道、郭巷街道和苏嘉杭高速公路以西、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以北地区,越溪街道、木渎镇、(不包括原藏书镇);相城区部分地区(相城经济开发区、元和街道、黄桥街道、太平街道太阳路以南,苏嘉杭高速公路以西地区。
古城地区面积为22.63平方公里。
常熟、昆山、张家港、吴江跃升大城市
根据《规划》,到2010年时,全市市域总人口为980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为690万人;2020年时市域总人口为11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城镇人口为880万人。同时,到2020年时,全市将形成“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四个城市规模等级。
其中特大城市1个,即苏州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360万人;大城市4个,即常熟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吴江市,城市人口规模都在65万人至70万人左右;中等城市1个,即太仓市,城市人口规模为40万至45万人;小城镇49个。
其中一类小城镇2个,包括渭塘和辛庄镇,人口规模约10万至15万人。二类小城镇18个,包括甪直、阳澄湖、黄埭、望亭、胥口、沙家浜、支塘、海虞、震泽、芦墟、同里、张浦、周庄、沙溪、浏河、锦丰、塘桥和乐余,城镇人口在5万至10万人。三类小城镇29个,包括东渚、通安、临湖、东山、金庭(西山)、光福、北桥、梅李、尚湖、古里、董浜、锦溪、千灯、巴城、花桥、周市、陆家、淀山湖、大新、凤凰、南丰、璜泾、双凤、陆渡、平望、桃源、黎里、横扇、七都,城镇人口规模约在2万至5万人。
建设五条城际轨道铁路
《规划》制订了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包括市域公路网络规划、国铁线网规划、市域轨道线网规划、水运系统规划、市域航空通道规划、市域客运枢纽和市域货运枢纽7个方面。其中市域公路网络规划将形成“一环一联二射、三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络, “四纵五横”的一级公路联络干线网络和县乡路网三个层次组成的市域公路网络。
国铁线网规划,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其线位推荐在现有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间走廓范围内的南线方案,以东西斜穿相城和阳澄湖的北线方案为备选线路。普速铁路,规划建设沪通铁路、镇南铁路和苏嘉杭铁路苏州段。
市域轨道线网规划,规划建设沪宁、苏嘉、苏常、苏通和沪锡苏州段等5条城际轨道铁路。城市轨道市域线,规划建设硕放机场专线和城市轨道3号线的昆山、太仓延长线。 市域水运系统规划,构建“两纵四横”骨干航道网。
市域客运枢纽,一级大型换乘枢纽,即京沪高铁苏州站;二级换乘枢纽,即沪宁城际铁路苏州站、园区站、新区站、唯亭站等;三级换乘枢纽,即苏州火车站和京沪高铁昆山站等。 市域货运枢纽,规划形成了四个物流节点,即区域物流中心、太仓港物流枢纽、张家港物流枢纽和常熟物流枢纽。
市域航空通道规划,即到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有沪宁城际轨道及京沪高铁;到硕放机场有沪宁高速公路和硕放机场专线轨道交通等。
常住人口破1000万
构建以名城保护为基础,以和谐苏州为主题的“青山清水新天堂”。从追求简单的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苏州建设成为“文化名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江南水乡。”这就是《规划》中对苏州这座2500多年古城确定的发展新目标。
根据这一发展新目标,《规划》又制订了16项具体的发展目标体系。主要有:常住人口总规模,由2005年的88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0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63.5%提高到2020年的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6275元增加到2020年的60000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8393元增加到2020年的35000元;平均预期寿命,由2005年的78岁提高到2020年的81岁等。
在16项发展目标体系中,大多数为指导性目标体系,一部分为强制性目标体系。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到2020年时必须达到100%;每千人图书馆建筑面积到2020年时必须达到3.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20年时必须达到15平方米;单位GDP能源消耗(吨标煤/万元)到2020年时必须下降到0.59吨;单位产值节能率到2020年时必须下降到40%等。
日供水能力313万立方米
到2020年时,苏州人口将达到1100万人,预计总需水量为9.38亿立方米,中心城区最高日人均用水量为600升,外围组团每人每天为500升,建制镇每人每天为400升,农村人口每人每天为200升。
吃水问题怎么解决,《规划》对涉及民生的各种市政工程也有明确规划。水资源规划为,以太湖为主要水源地,阳澄湖为备用水源地,实施区域集中供水,沿太湖布置4座取水口,分别是贡湖、上山、渔洋山和寺前取水口;水厂布局是,到2020年时市区共有9座水厂,供水能力合计为313万立方米,并形成多水源联合供水系统。 排水工程规划是:到2020年时苏州规划区污水产生总量每天为207万吨,其中中心城区为157万吨,外围组团为27万吨,建制镇及农村为23万吨。为此,市区将建设17座污水处理厂和1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对含有特殊污染物的工业污水和医疗污水必须经治理达到相应标准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按照“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综合利用。
中心城区绿地面积6591公顷
《规划》对中心城区绿地作了系统规划,即“两带三环五楔”结构。“两带”:为大运河两侧公共开敞空间和绿化带,吴淞江郊野公园带;“三环”:内环为“古城护城河绿化景观带”,中环为“大运河绿带—独墅湖—金鸡湖—阳澄湖—沪宁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三角咀湿地公园”,外环为“太阳路绿化隔离带—阳山—灵岩山—木渎南部绿化隔离带—七子山—绕城高速公路南段绿化隔离带—星华街绿带—阳澄湖”。
“五楔”:即为西南角“七子山—石湖—东太湖”绿楔;东南角“澄湖—吴淞江—独墅湖”绿楔;东北角阳澄湖绿楔;西北角三角咀绿楔;西部“阳山—天平山—灵岩山”绿楔。 绿地面积为6591公顷,比现状增加了2710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98平方米。 在各类绿地中,公园绿地共规划50公顷以上的大型公园12个,其它主要公园26个;街头绿地,古城区内主要通过在道路与建筑之间闲置土地增建扩建街头绿地,新区配置标准为半径300米至500米内有面积1公顷的街头绿地;园林绿地,主要布置在古城区的东北角;防护绿地,沿交通走廊两侧进行布置。
严格保护古城、古镇及古村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规划》明确了保护的范围。即古城区、7个古镇和11个古村及历史文化环境。 古城区保护面积为22.63平方公里,包括一城、二线、三片,即古城、山塘线和上塘线,虎丘片、留园片和寒山片。
传统街区保护:保护范围为5个历史文化街区,它们是平江、拙政园、怡园、阊门和山塘,总面积为323公顷;38个历史地段总面积为73公顷,主要保护具有文物价值的遗址、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3个传统风貌地区总面积为116公顷,包括盘门地区、观前地区和十全街地区3处,主要保护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
7个古镇是:甪直、周庄、同里和木渎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东山、金庭(西山)和光福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11个古村是:陆巷、杨湾、三山岛、明月湾、徐湾、东村、东西蔡、植里、堂里和后埠等11个市级古村。
《规划》还对全市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作了保护。主要包括昆剧、古琴、吴歌、评弹、苏剧、道教音乐、吴门书画、桃花坞木刻、园艺盆景、缂丝技艺、江南丝竹和水乡妇女服饰等。
相关链接 上一轮苏州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1.城市性质: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发展目标:在规划期内苏州全市域基本实现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经济繁荣、文教科技发达、人民生活富裕、道德风尚良好,城镇体系与城市布局合理,职能完善。苏州中心城区城市设施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古城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与发扬,成为与国际经济接轨,高度开放,经济发达,国际上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3.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014.7平方公里(包括吴县市的市区、太湖度假区及东山、西山、镇湖、太湖、渡村、望亭、通安、东渚、光福、胥口、浦庄、横泾、东桥、黄埭、渭塘、湘城、木渎、越溪、藏书、郭巷、车坊、甪直、黄桥、蠡口、陆慕、北桥、太平、阳澄湖28个镇;吴江市的同里、屯村2个镇;昆山市的周庄、锦溪、巴城、正仪、南港5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