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洞庭因地处洞庭湖西畔而得名,1955年前是一片荒湖废州。1955年2月经国家计委批准由湖南省政府招工建场,属全省十大国有农场之一,干部职工来自全国22个省市(区)的205个县(市)。2000年8月根据湖南省委《关于国有大中型农场体制改革的意见》(湘发[2000]4号文件)改为西洞庭管理区,属常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比照县级人民政府行使职能职权,是常德市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全区集雨面积110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下辖1个镇(祝丰镇)、3个农村办事处(望洲、金凤、龙泉),26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
创建五十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西洞庭人民始终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农垦精神,致力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苇草丛生、淤泥没膝的湖泊荒州上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建成了如今田地成方、沟渠成网、道路成行、绿树成荫、农业旱涝保收、工业基础较好、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镇初具规模的农村新区。 在计划经济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曾以全民所有制的先导作用和贸工农一体化的独特优势,创造了经济发展较为辉煌的成效,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农场,全国农垦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国农业企业科技投入百强第6名的殊荣,有20多个产品荣获省优、部优和国优奖,声振三湘四水,一度成为全市乡村发展的楷模和样板。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以来,管理区党委和全区人民一道,紧扣发展主题,锐意改革创新,注重和谐稳定,又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局面。
自然条件优越。西洞庭属亚热带北缘湿润滨湖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5℃,降水量1281.6毫米,日照时数1793.8小时,无霜期260天。整个区域属洞庭湖断陷盆地的一部分,地势低平开阔,土地成土母质属近代河湖沉积物,土壤深厚肥沃,宜于亚热带动植物的繁育生长。
交通十分便利。省道S205线(津武线)与县道X042线(白省线)在管理区纵横交汇。距常德市城区仅45公里,距澧水蒿子港码头仅15公里,水陆交通便捷。特别是全区因地势平坦和发展农业产业的需要,公路通到了田间地头,全区拥有各级公路365公里。目前通办事处(镇)的公路已全部硬化,未来三年,随着常岳高速公路的建成和S205线的全线贯通,西洞庭将成为民主阳城垸内重要的交通枢纽。
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近年来,西洞庭围绕市场引导农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一改原来粮棉为主向甘蔗、林纸、棉花、水稻、柑桔、蔬菜和珍珠养殖多业发展,其中甘蔗最多时种植4万亩,并建成了可年产2万吨食糖的糖厂,一度成为全省的重要糖业基地。有南涛湖、王家湖两大养猪场,年出栏生猪均在5000头以上。目前全区共栽植三毛杨成片林2万亩,棉花3万多亩,水稻、柑桔、蔬菜等近2万亩,鱼蚌套养面积1万多亩。大部分农产品均有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企业,如甘蔗有糖厂,棉花水稻有粮油加工厂,柑桔有罐头厂,林纸有造纸厂,从而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工业基础雄厚。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按照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思路,先后办起了制糖造纸、食品加工、机械修造、印刷包装、建筑建材、医药化工等工业企业近30家。各企业近几年通过改制重组、招商引资,呈现出了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纳入全区统计范围的19个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有9家,平均每5000人就拥有一定规模以上企业,2003年全区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
城镇建设突飞猛进。西洞庭的城镇建设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祝丰镇是2001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座湖畔新镇,是全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002年5月初列入常德市“十大试点镇”之一,年底被评为常德市先进小城镇,2003年被授予小城镇发展奖,2004年又被评为全市九个特色城镇之一。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中高考本科录取人数连续四年超过百人大关,并于2003年被确定为高考考点。卫生工作体系比较健全,特别是人民医院整体出让给深圳鸿浩物业公司,累计投入800多万元新建了门诊大楼、影像楼,改造了住院楼,达到了三级甲等医院的水平,引入民间老板投资将后勤中心改造成了三星级宾馆。社会保障水平较高,1989年率先在全省农垦系统实施了农场内部统筹,1998年在省市社保部门的倾力支持下,1.75万人整体进入常德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03年湘政办发[44]号文件出台再一次为农垦职工的养老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农垦职工实现了老有所养。
五十载艰苦创业造就了今天人杰地灵的西洞庭,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四万西洞庭儿女将秉承老一代农垦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倍加努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客商来西洞庭投资兴业。
[ 此贴被亮晶晶在2007-05-13 19:1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