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57阅读
  • 19回复

[陕西]陕西凤县鼓励居民汉改羌 凤县居民汉改羌争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12-22
陕西凤县鼓励居民汉改羌 凤县居民汉改羌争议

  羌族网络红人“天仙妹妹”,也被凤县官方请来同过羌历年。挂红、净手、桑烟、敬酒、谢牛等庄重的羌族过年仪式,首次在凤县大范围举行

  《望东方周刊》记者陈安庆 | 陕西凤县报道

  寒冷的12月,一个广为流传的消息,让不少凤县人感到兴奋,“在当地居住三代以上、或能证明自己有羌族基因的凤县汉族居民,可以申请更改民族成分为羌族。





  谢永福百思不得其解,户口本上明确注明汉族的许多凤县人,怎么就一夜之间,成了羌族的后裔?

  谢永福20多岁来到凤县,在此扎根,一晃40多年过去了。在他的印象里,县城很少看到羌族人的身影,而对于羌族人的历史渊源和生活习俗,他更是知之甚少。

  但从2008年5月起,已经退休的谢永福,有了一份和羌族有关的职业---组织居民跳羌舞,自己偶尔也露两手。每当夜幕降临,凤县县城的广场上,居民们围成一个个圆圈,在充满民族风情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教我们跳舞的老师,是县里专程从四川请来的。”谢有福告诉《望东方周刊》。

  这个仅有80多户羌族家庭、300多羌族人口的小县,在县政府的宣传组织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抢救羌文化,打造羌族故里的工作”。

  恢复羌族身份与变更户籍的工作,也在敏感的空气中悄然试行。消息的官方版本,刊登在当地报纸上,并特别指出:“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在教育、就业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对羌族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民族政策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很多在外务工的凤县人闻讯,纷纷返乡,更多的人开始盘查自己的族谱、亲戚关系,试图找出自己与羌族的血脉牵扯。

  与此同时,另一个消息也开始流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凤县申报羌族自治县做准备。

  人造月亮和星星

  凤县人并不否认,与羌文化靠拢的努力,主要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尽管在2008年之前,在县城很难找到一个地道的羌族人,更没有人懂羌语。

  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源头的凤县,总人口不过12万。

  沿212省道,由宝鸡市区进入凤县境内,临近县城时,会看到公路两旁矗立的几十里“风景长廊”:仿古门楼,琉璃瓦镶嵌,青砖墙头的山脉造型,颇为气派。

  若在夜晚进入县城,跨过嘉陵江大桥,还能看到一座号称186米高的“亚洲第一高”音乐喷泉展现出的流光溢彩。

  透过高高的水柱与几十盏交错的探照灯,能看到远处山上的一轮“明月”与漫山的“星辰”,这是当地耗资60多万元打造的“人工月亮”和2700盏“星星灯”。

  再加上大楼上的霓虹灯,嘉陵江里的人工彩龙,沿岸的各色彩灯,小小的县城,就是一座流光溢彩的不夜城。

  这一切,都源自于2006年当地政府“旅游兴县”的战略:把秦岭当作一个大景区来建设,把县城当作星级宾馆来管理……

  短短两年内,在6.5亿元政府投资的刺激下,“五大生态旅游区”等几十个大型景观项目迅速上马,这个资源型小城的转型初见端倪。

  “长期以来,凤县是养在深闺人不知。”凤县旅游局副局长梁瑞利对《望东方周刊》介绍。这座小城一度以盛产铅锌矿闻名,产业结构单一,矿产业支撑了全县80%的经济份额。

  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尤其是最近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凤县的黄金和铅锌出口受阻,铅锌价格一度暴跌至原来的十分之一,曾经的支柱产业濒于崩塌。

  “求救”羌文化

  凤县人开始选择转型,发展旅游产业。在2007年之前,旅游资源丰富的凤县,连旅游局都没有。

  凤县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非同一般:新成立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亲自挂帅,39个部门为组员,“为打造品牌,做旺人气,坚持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上天天有消息。”

  各大摄影网站上,“凤县风光”题材的图片逐渐热门,当地羌族研究会副会长袁永冰也注意到,近两年,一到夏季旅游高峰期,凤县的大小宾馆800多张床位客满,“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旅游拉动经济的作用,可谓立竿见影。2007年,凤县游客总量达到25万,旅游综合收入达2.25亿,全县财政收入突破了一亿元。

  旅游业的迅速升温,以及随之带来的经济效益,坚定了凤县官方的旅游战略。但隐忧随之而来,凤县旅游业遭遇了发展瓶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凤县开始只重视生态旅游,弱化了文化色彩,这样就桎梏了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梁瑞利说。

  “弘扬羌文化、回归‘羌族故里’”的旅游战略,就在此背景下酝酿出台。

  袁永冰称,在2007年县里的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凤县的旅游业要做大,必须是生态游与文化游相结合,应该挖掘一种有别于秦腔和陕北民歌的文化资源。

  袁永冰翻阅了县志,惊喜地发现,凤县历史是羌族聚居地,至今仍残留着喝罐罐茶、吃羊饽饽、唱山歌等羌族习俗。

  他于是将做大羌文化旅游的想法,向县主要领导做了汇报。

  一次默契的文化“联姻”

  大羌文化旅游的构思得到了重视,凤县领导马上派人到羌族聚居的阿坝地区考查,并邀请舞蹈老师来凤县,传授羌舞。阿坝来的羌舞老师先教旅游局工作人员跳,再由他们教授普通民众。让袁永冰惊喜的是,凤县的老百姓似乎天生就是学羌舞的,无论是舞步、动作,还是节奏,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为了寻找更多的羌文化痕迹,四川省羌学会会长张善云应邀至凤县。一番考查调研后,张善云指出,“凤县的确是‘羌族故里’。”

  张善云在凤县通过翻阅史料、与当地老人进行座谈,最后找到了凤县是“羌族故里”的四大证据:铁林寨的罐罐茶、凤县民歌、凤县的古羌方言词汇和丧葬文化。

  “这几大证据在民族文化的认同性、民族习俗的一致性、族源的同一性上,都可以验证凤县与羌族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张善云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凤县人跳‘萨朗’(羌族舞蹈)一学就会,一会就上瘾,这也许就是基因亲和力的反映。”

  除此之外,历史的记载也成为了有力佐证,凤县羌族研究会副会长袁永冰兴奋地对《望东方周刊》说:“历史上,周朝的姜子牙也是羌人。凤县是羌族故里。”

  2008年11月9日,首届羌历年旅游文化节在凤县举行,除了盛大的羌舞、羌宴,庄重而又神秘的羌族过年仪式,凤县还邀请了几十名地震灾区的羌族同胞。

  羌族网络红人“天仙妹妹”,也被凤县官方请来同过羌历年。挂红、净手、桑烟、敬酒、谢牛等庄重的羌族过年仪式,首次在凤县大范围举行。

  一时间,县城的大街小巷里,都是手拉手跳羌舞的人。特色旅游,吸引来了更多的宾客。梁瑞利笑言:“照此发展,此前凤县计划20年完成的旅游目标,现在可能三到五年就可以完成。”

  “汉改羌”背后

  就在羌族文化节开幕的前一天,一份名为《羌族群众民族成分恢复工作开始》的消息,刊登在当地报纸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而之前几天发布的《关于恢复和变更凤县部分羌族群众民族成分的相关通知》,已在当地居民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该《通知》明确指出,申请恢复和变更羌族民族成分的,必须是具有凤县户籍的公民,现有民族成分必须是汉族,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分的不得申请变更。

  坊间有传言,“三代以上长期在凤县生活工作的居民,就可以办理改民族手续。”许多在外打工、上学的凤县人,都陆续接到家人的电话,被告知可回乡“改民族”。

  凤县旅游局副局长梁瑞利表示,凤县许多村镇是古羌族的聚居地,由于历史的慢慢融合,对外不称羌族而称汉族。随着挖掘保护羌文化的需要,也是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公安、民政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规定,对这些羌族后人的身份进行恢复,“如果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聚居地,或是跟羌族有血缘关系都可以恢复。”

  采访中,当地政府始终不愿透露更改标准的细则。而根据陕西省实施的《关于中国公民确认民族成分的规定》,个人的民族成分,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确定。

  凤县公安局从事户籍工作的武双兴告诉《望东方周刊》,20周岁以下的公民,父母(养父母)有一方是少数民族者,可以申请改从父母一方;20周岁以上公民,只有当父母双方都是少数民族,本人民族成分因特殊原因错填为汉族,才可申请改动。按照规定,提出申请的公民,需经过县、市、省三级民族工作部门审核,由省级单位盖证明专用章,发证明书,才可更改。

  武双兴说,目前凤县“已有上千人申请汉族改为羌族”。

  12月12日,《望东方周刊》来到凤县公安局办证大厅,咨询“汉改羌”一事,一位户籍警察称“不办了,上面叫暂时停下了,说是有记者采访”。

  面对这一说法,武双兴称:“可能民警搞错了,恢复民族身份的工作,一直在办理过程中,也是常态工作,全县的户籍和身份证,目前没有一户改下来的,不过停留在申请阶段。”

  在凤县老住户谢永福看来,“汉改羌”远没有规定的那般麻烦,他简单地总结为“申请就可以了”,他身边的很多邻居,正纷纷盘算着由汉族改为羌族。

  “恢复”曾有历史先例

  更有甚者,直接提出了“县里这样搞,是想要成立自治县,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的说法。

  对此,凤县民政局副局长杨凯持否定态度,“建立自治县,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约是30%。”

  杨凯认为,现在要申请自治县还有一定困难,但自治乡还是有可能的,“只要那个村的人特别多,达到一定的规模,就有希望申请成功。”

  而四川羌学研究会会长张善云则称,凤县目前的做法,在历史上已经有先例。

  1958年,茂县、理县、北川三个县改为了茂文自治县,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羌族自治县。

  张善云称,由于建立之前大多数羌人与汉族融合多年,登记之前羌族人口不到一万人,登记后达到了六万人。

  张善云回忆,当时“汉改羌”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条就可登记为羌族:一是父母之一是羌族人;二是两代人都在此地按羌族习俗生活,年限为20年;三是三代以上有羌族遗传因子。

  张善云说,1992年北川申请羌族自治县,为了使得羌族人口达到一定的比例,达到国家要求,当地羌族人纷纷发动亲戚朋友申请恢复民族身份。当时的条件一度放宽到“祖上在当地按羌族习俗生活20年以上,如果年限不够,但三代以上有羌族遗传因子的也可以”。

  那一次,北川的羌族人迅速增加了五万。

  抢救文化还是旅游噱头

  凤县“汉改羌”一事,已成为网络论坛的热门话题。

  反对者斥之为“有悖历史、为了经济利益的文化炒作”,更有人担心,如果这个口子一打开,其他地区纷纷效仿。

  毕竟,在高考加分、计划生育生二胎等政策的诱惑下,很难保证没人钻空子。

  尽管有先例可供效仿,但凤县的难题在于,除了几处刻着古羌文字的祭祀物依稀可见曾经的荣耀,它已经找不到太多的羌文化记忆。

  在凤县最繁华的大街上,来往的车辆、人群和内地城市没有任何明显区别。

  12万人的小县,只有80多户300多人是之前认定的羌族人。汶川地震后,北川县的上百名群众,应凤县政府之邀迁居此地。

  在谢永福的邻居们纷纷申请变更为羌族的同时,在当地网络论坛,一些反对者们认为,这只是凤县“为旅游搭台”寻找的一个噱头……

  一直为抢救羌文化奔走的张善云,是地道的羌族人,从小在四川羌区长大。他说。在现实中,保护和抢救羌文化的工作步履艰难,资金和心理等各种因素,桎梏了他们的工作,凤县从官方到民间的支持,则成为他抢救羌文化的一个绝佳载体。

  针对凤县大力提倡“唱羌歌、跳羌舞、喝羌酒、吃羌饭、穿羌衣”的做法,张善云说:“我认为这是一个壮举, 历史意义是保护了羌族文化,现实意义是让当地原本是羌族的群众,回归了自己的民族。”■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12-22
真是搞笑!照此,汉中的略阳、宁强比凤县更有“资格”汉改羌!

此2县历史上为羌氐人聚居区,略阳县著名的“江神庙”就是典型的羌族风格的建筑;宁强县先前就叫作“宁羌县”。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12-22
江神庙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12-22
陕西积极抢救受地震破坏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07月03日 09:57:1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西安7月3日电(记者毛海峰)汶川大地震对陕西省羌族居住区造成了严重破坏,文化遗产损失严重。据陕西省文化厅日前透露,陕西省目前已积极行动,加强对灾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据了解,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陕西省文化厅便组织专家到受灾严重的宁强县、略阳县考察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损情况,并安排部署保护工作。

    在抢救过程中,陕西省文化厅明确要求,要妥善保存和修复地震中抢救与征集来的各类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尤其要保护好宁强县文化中心羌族文化陈列室、略阳县羌族特色鲜明的江神庙博物馆和紫云宫博物馆。

    同时,陕西省文化厅决定,将在羌族居住相对集中的宁强县青木川镇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羌文化的动态、整体性的保护。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12-23
“在当地居住三代以上、或能证明自己有羌族基因的凤县汉族居民,可以申请更改民族成分为羌族。”这种认定方式太不科学了,靠这个就能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12-23
引用第1楼hand于2008-12-22 22:18发表的  :
真是搞笑!照此,汉中的略阳、宁强比凤县更有“资格”汉改羌!
此2县历史上为羌氐人聚居区,略阳县著名的“江神庙”就是典型的羌族风格的建筑;宁强县先前就叫作“宁羌县”。 [表情]

太搞笑了!武都历来是参狼羌的发源地,岂不是都要改回 羌族自治州了!
但得闲适踏青春,何须擅板共金樽。
盐官古风今犹存,不见当年牧马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12-23
汉族是没有祖国的民族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12-23
可笑的政策导致可笑的结果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12-23
笨蛋,他们真是目光短浅,只是看到目前国家给予少数民族的那点利益上,请不要忘记:汉族永远是强大的民族,永远是中国社会的中坚主流,其它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个被汉族同化并吞的。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12-23
引用第6楼北极星于2008-12-23 10:36发表的  :
汉族是没有祖国的民族

中国的国家主体就是汉族。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12-23
搞吧搞吧。
正好同化羌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12-23
这样只能越来越假,开始冒充的至少还能和羌族拉上点关系,以后还会有人靠着和这个假的的关系再充假,这个再充假的还能让另一帮再变假,后来的恐怕是和羌族八竿子打不着到了。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12-23
各地都这么搞,恐怕汉族的主体民族体位不保,最终导致国家动荡甚至分裂。所以,应当终结现在的民族不平等的民族政策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12-23
无语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12-23
简直是乱来,要求国家坚决制止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12-23
国家的民族政策问题啊。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希望出现有长远战略的强力统治阶层,做出秦皇汉武的功绩!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12-23
文中说得很搞笑,老百姓如何能证明自己的羌族基因?
ups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12-23
引用第17楼torius于2008-12-23 21:25发表的  :
文中说得很搞笑,老百姓如何能证明自己的羌族基因?

证明祖上有羌人吧
袁永冰对记者说姜子牙是羌人,如此这样岂不是姓姜的都可以改啦?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12-23
唉,很有诱惑力啊,高考加分,生孩子方便些等等,好处极多啊啊啊
天地万物,转眼云烟,世间一切,皆为虚幻!!!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8-12-23
受歧视的汉族人呀
适域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