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2点28分,刺耳的汽笛声响彻唐山,直刺苍穹。地震灾后重建专家苏幼坡在家中停下手头的工作,向西南方向默哀。在他身边,是收拾好的行囊。 他随时准备出发,奔赴汶川。
作为唐山赴灾区的灾后重建专家组组长,为受灾群众建设“简易城市”,在川西大地上设计美丽的新城,将成为他今后的首要任务。
灾后先建“简易城市”
简易城市是一片大量受灾群众集中的避难所。对于心灵受到巨大创伤的受灾群众而言,避难所的意义就在于,“让他们感觉到,生活还在继续”。
地震救援的第二阶段是恢复,即建立避难区域。苏幼坡称,避难区域即为“简易城市”。
在苏幼坡的描述中,简易城市是一片大量受灾群众集中的避难所,这里包括简易学校、简易医院、简易商店甚至包括简易电影院。
对于心灵受到巨大创伤的受灾群众而言,避难所的意义就在于,“让他们感觉到,生活还在继续”。
苏幼坡说,对于受灾群众而言,地震刚刚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心理往往关注于拯救亲友,灾难的滋味尚不及细细品味。简易城市的出现,给他们一个心理暗示,可以修复他们的心灵创伤。
“首先一定要先建简易学校和简易医院”,苏幼坡说,学生可以恢复上课,伤员可以及时救治,就可以让生者觉得,生活与往常一样,尚在轨道之内。
32年前的唐山,就修建了大量的简易城。当时唐山民谣有云,“登上凤凰山,放眼望唐山,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苏幼坡说,当时的技术条件只能让受灾群众以油毡和废料搭建简易房,后期则用木桩和柳条搭建泥房,而现在的汶川,受灾群众则可以住进帐篷内。
“帐篷也是应急之举。以唐山经验而言,地震之后的汶川可能发生的洪灾等次生灾害更为危险。”苏幼坡说。1933年8月发生在四川叠溪的大地震,山体滑坡后在蜗江中形成两道天然水坝和四个堰塞湖。据记载,地震时死亡500余人,而两个月后由于坝体垮塌,导致2万余人在洪水中丧生。
苏幼坡说,四川地震灾区与岷江相邻,水库等设施也在地震中受损,进入雨季之后,灾民的简易房必须考虑到稳固等因素。
“除了稳固外,还应考虑火灾。”苏幼坡说,唐山当时就发生过几次火灾,因此要建隔离带等防火措施。大量简易房形成的简易城市必须考虑防火、隐私、睡眠休息等因素。此外,简易城市必须具备如厕、洗浴等公共设施。而在未来,可以在简易城市的基础上,建设新城。
从避难帐篷,到简易城市,再到建设新城,修建一座简易城市,对受灾群众而言,就是新建家园的起点。
苏幼坡说,建成简易城市不会超过半年,春节之前肯定要建好。因为老百姓要过冬,还要过年。汶川也是如此,冬天之前肯定得给老百姓一个相对安稳的住处。而要恢复到震前水平,建设成新城预计需3年到5年。
考虑川西重建新城
重建应避开地下的活动断裂带,减少地震的威胁,还节省原地重建所需的清理废墟的费用。“整个川西可以借机搞区域大规划。”
在汶川灾后重建的时间表上,简易新城如何选址列在了首位。
“中国有句古话叫触景伤情,但还有一句话叫故土难离。”苏幼坡认为,在四川灾区诸县的简易城市选址问题上,受灾群众往往希望原地建设家园,但该问题应从四川全盘来考虑。
“第一种方案是原地重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这一种方式也是唐山的选择。苏幼坡说,这一种重建方式好处有二,一是可以节约国土用地,减少搬迁征地费用;二是从精神层面上可以告知世人,这个经受劫难的城市又重新屹立,可以鼓舞人心。
而对汶川等地而言,苏幼坡认为这种方案并不合适。“因地制宜来考虑,汶川等地并无大型工业,经济主要以旅游和农业为主,城乡比较分散”,他称,唐山原地重建主要是因地处平原,而汶川等地原地重建就不如易地建设新城,
对于将受灾群众迁至未受灾的大型城市的说法,苏幼坡持反对态度。他称,在大型城市设立受灾群众区,原住民和受灾群众之间将会产生心理隔阂,这种隔阂产生的系列问题将会随时间而凸现,不利于受灾群众心灵恢复。
“第二方案,是在简易城市的基础上,建设一个美丽的新城。”他说,如果地质条件不好,重建就应避开地下的活动断裂带,减少地震的威胁,还节省原地重建所需的清理废墟的费用。
苏幼坡称,建设新城是考虑到灾区对于新城的选址,苏幼坡称要从川西全盘来考虑,“整个川西都可以借机搞区域大规划,从国土资源、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
在苏幼坡的设想中,灾后重建的汶川等地,是一个综合工业、农业和旅游等资源的新型城区。
“地震对逝者来说是苦难的,但地震之后,灾区重建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曾为重建唐山而拿起锹铲和格尺的苏幼坡,平静地说。
32年的光阴一瞬而过,在他窗外,美丽的新唐山,阳光温暖,草木葱茏。
建筑应先抗震后美观
历劫之后,灾区的人民会注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我建议灾后学校房屋建设是要提高抗震烈度,比其他建筑要高”“先是抗震,然后才是美观”。
“中国的抗震事业,唐山人民是功不可没的。唐山大地震最大的收获就是中国重视抗震了,汶川地震后会更重视的。”
苏幼坡说,历劫之后,灾区的人民会注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先是抗震,然后才是美观”。唐山的房屋地震后,在抗震性能上按照8度设防的,而地震前是6度。
按照抗震需求,灾区新城的建设,建筑物应“越简单、越规则”。苏幼坡称,这种形态和结构的建筑物,抗震性能优越。
对于汶川地震中,大量学校发生垮塌,苏幼坡称,发生这种情况是因学校多为砖混结构,横墙较少,所以容易在地震中发生事故。
苏幼坡是国家建设部标准组的成员,他称,在我国的中小学,在建筑时,要求的抗震性能较高,但在地方的实际建设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目前,建设部正考虑,提高中小学校在建设中应达到的抗震标准。“我建议灾后学校房屋建设是要提高抗震烈度,比其他建筑要高”。
苏幼坡所在的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由他一手设计。在大楼的楼体和地基之间,存在着一层厚约数十厘米的隔震垫。隔震垫由钢板和橡胶累积而成,可抗7.8级地震。这种建筑楼体和地基分离,地震到来之际,隔震垫动,但楼体不动。苏幼坡说,到达灾区后,如果条件允许,他将推广该设计。
待命重建汶川
灾区下一步的重建需要各种人才,而这仅凭当地力量显然是不够的。
今年1月,苏幼坡被建设部聘为全国城市抗震防灾审查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从一名煤矿工人到硕士毕业投身唐山长远规划建设,今年52岁的苏幼坡经历了唐山天翻地覆之变。
此时,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四川灾区的灾后重建。
汶川地震之后,河北已经在筹备一个专家组前往灾区,由地质学、社会学、规划学等各方面的专家组成,苏幼坡任组长。他说,灾区下一步的重建需要各种人才,而这仅凭当地力量显然是不够的。
此外,苏幼坡被建设部抽调,18日曾于北京开会,建设部已派出200余名专家先期前往灾区调查,准备重建工作。而他本人,随时准备前往灾区。
行囊已经收拾完毕,心已飞至汶川,临行之际,他说:“汶川的明天,会比唐山的今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