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段,“阿尔泰山第一高峰叫奎屯山……东西走向的阿尔泰山,至这里,结成一个海拔四千三百七十四米高度的冰疙瘩……而在奎屯山之后,由于它成为中国、前苏联、蒙古的三国交界处,因此才在盛世的年代,易名友谊峰。后来上世纪六十年代伊塔事件后,中苏两国交恶,周恩来一拍桌子说:”有什么友谊可言?‘于是友谊峰再次易名叫’三国交界处‘。上世纪末,它又恢复’友谊峰‘这个称谓了。而在二○○○年版的中国最新地图上,它又恢复成吉思汗为它命名的’奎屯山‘这个称谓了。为什么恢复?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更加威严大气一些?“
“而在奎屯山之后……易名友谊峰”这句话不通顺。作者的本意该是说,“而在此山被命名为‘奎屯山’之后……”如此省略不妥。
从2002年版新疆地图上看,奎屯山海拔4082米,友谊峰海拔4374米,前者位于后者北面。上新疆旅行网,其中介绍“喀纳斯”时有这么一句话:“……北面是白雪皑皑的奎屯山、高耸入云的友谊峰……”再查1996年公布的《中、俄、蒙三国政府关于三国国界两端点叙述议定书》,第一条是:“三国国界两端交界点位于奎屯山4082.0米山顶上……”
从上述情况看,奎屯山和友谊峰似乎是两座不同的山峰。……
2004年2月12日,南方周末,《如此散文为何列入年度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