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182阅读
  • 15回复

[城市群都会区]聚焦武汉城市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7-09
— 本帖被 keating 执行合并操作(2015-09-26) —
http://www.cnhubei.com/200406/ca506295.htm
[聚焦武汉城市圈]“1+8”正在行进中(图)

(2004-07-09 06:24:28)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张勇军 任大文



去年,省政府邀集国内专家学者研讨武汉城市圈议题;近日,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工作会议。如果说前者还有务虚成分的话,后者显然已进入务实阶段。

变1>8为1+8

长期以来,武汉“一城独大”,GDP、财政收入均超过全省的1/3。周边地市GDP多为100亿元至300亿元,财政收入总和还不及武汉这个“老大哥”。

随着市场竞争区域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兴起,2002年6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省八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建设武汉城市圈,即以武汉为核心,包括周边100公里以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8市,逐步将其发展成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专家认为,武汉城市圈看似人为划定,其实是武汉及周边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必然结果。

早在1984年,武汉市就提出“敞开城门”、“两通突破”,武汉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渐趋活跃。

上世纪90年代,省委、省政府提出,发挥武汉“龙头”作用,促进“城城通开、城乡通开”,武汉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经济互动,由自发状态向自主全面发展。这一时期,“两通开”项目有1万多个,投资金额200多亿元。

近几年来,武汉作为特大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大批国内外企业将区域总部、销售总部、研发中心等移至武汉,武汉企业也纷纷向周边扩张。东湖开发区快超出洪山区、江夏区的承载,直逼鄂州、咸宁;东西湖台商投资区也渐渐逼近孝感、汉川。

虽然这种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也有人担心:武汉与周边城市的落差太大,产业关联度不强,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甚至招商引资中相互杀价、恶性竞争。能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圈,还是个问号。

单从城市体系看,武汉为城区人口400多万的特大城市,周边八市除黄石为64万人口外,其余均为市区人口二三十万的中小城市,缺乏100万以上市区人口大城市的衔接、配套,城市体系断层明显。

但众多专家在研究这种“落差”后认为,武汉“首位”度高,既是制约武汉及周边城市发展的一个问题,也是实现错位竞争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旦武汉强大的市场和科技等优势,与周边相对低廉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融合,会迸发更大、更持久的热力。


“1+8”在行动

武汉城市圈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各方热烈反应。一方面,武汉市积极利用周边资源,向外延伸辐射;另一方面,周边8市围绕武汉的市场、科技等优势,依托武汉,借台唱戏。



省委、省政府因势利导,适时成立了高规格的武汉城市圈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围绕课题调研、专家论证、规划制订、合作机制、项目实施等,指导、协调武汉城市圈的发展。

目前,省直部门及“1+8”城市分别拿出了有关城市圈的调研报告,厚厚两大本,涉及产业布局、市场体系、交通基础设施、城镇规划、招商引资、科技教育与人才交流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省委、省政府4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

这份文件提出四个“一体化”,明确了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即:加强统一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集聚产业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加快共同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无疑,武汉城市圈建设已由自发阶段进入到理性推进阶段。随之,出现了三个明显变化:一是高层来往频繁;二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步推进;三是市场主体的对流加快。

过去,武汉与周边8市高层来往较少;现在,大家有了“自家人”的感觉,互访明显增多。城市圈内还成立了由9市分管书记、市长和秘书长等组成的工作网络。武汉市党政代表团赴黄冈、天门、潜江等市考察,孝感、鄂州、仙桃、潜江等市的考察团今年上半年又来到武汉,融入武汉产业链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的快速对接,各方的热情也高涨。城市间的断头路基本消灭了;武汉市在打通13条城市出口路的基础上,筹资86亿元再建7条出口高速路;武汉轻轨尚未通车,就考虑将来向孝感、鄂州延伸。

市场主体之间的对流,比以往更频繁。武钢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实现了与鄂钢的强强联合;武商、中商、中百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在周边城市开设一批连锁店;皇经堂蔬菜批发市场在孝感建立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武汉市供销社在天门、仙桃等地建立棉花产业基地等。

周边城市也纷纷打出“武汉牌”,利用武博会、武洽会、农博会等平台,来汉推销产品、招商引资;当地的一些骨干企业干脆将企业总部、营销总部迁至武汉,投资兴业。去年一年,周边8市就有637个项目在武汉落户,到位资金10亿余元。

破除“1+8”壁垒

但武汉城市圈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要真正实现“四个一体化”的目标,还有许多的沟坎要过,还有许多壁垒要破。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亚莉认为,至少有三大壁垒:观念上的,体制上的,利益上的。

建设城市圈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双赢多赢,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一些议论。

在武汉,有人担心融合会不会变成“扶贫”;周边城市也有人疑虑,武汉自身都发展不够,愿意将项目向周边转移吗?

其次,现行行政区划下的考核体制,与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即使在相互毗邻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与鄂州葛店开发区,也同样表现出来。双方不仅难以联手发展,且存在恶性竞争现象。

行政区划下的财政分灶吃饭体制,现行的经济指标考核,无疑让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利益的“壳”。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出于一时、一地的利益考虑,难免会站在本地局部的利益角度,对企业外迁设置一些障碍。

因此,专家认为:建设城市圈,必须改变地方保护主义下的“诸侯经济”,打破市场封锁;确立市场主体即企业的法权,让企业能够自由流动。同时,成立圈内跨地区的行业协会,变单个企业的力量为产业的力量,提高企业的“话语权”。

据介绍,上海市较早看到本地企业生产基地的外迁趋势,因势利导,成功实现了“腾笼换鸟”,使支柱产业不断升级。常州市正视本地企业纷纷将总部外迁至上海这一现象,借势用力,反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尽管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但不少专家认为:与长三角一个中心跨多个省份相比,与珠三角一个省份两个中心相比,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同属一省且空间距离均在1小时之内,仅有武汉一个中心,独具特色,后发优势不可小觑。

我们有理由相信,武汉城市圈经过艰苦的探索,必将成为中国内陆一个最富希望的新的增长极!



我是孝感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7-08
湖北省确定:武汉城市圈“三步走”
湖北省确定:武汉城市圈“三步走”



(2004-07-08 06:38:35)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丁玥实习生姜丽、王永晋报道:昨从省委、省政府在汉召开的“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已确定“三步走”发展目标,推进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到2020年,武汉城市圈将提前3-5年实现全面小康,将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

据悉,“三步走”的第一站是:到2005年,初步建成武汉城市圈交通设施高速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基本框架,城市圈内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构建区域大市场框架;启动跨区域企业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圈经济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至3%,武汉市经济年均增长12%以上。

第二站:到2010年,初步形成基础设施、产业、城乡“三个一体化”的格局;基本实现城市圈内外的快速轨道网、高速公路网、公用通信网的现代化;形成高新技术、机械制造、原材料及新材料、轻工纺织及食品、农产品加工“五个产业群”。

第三站是:到2020年,武汉城市圈提前3-5年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武汉城市圈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荆楚网:http://www.cnhubei.com


我是孝感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7-08
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工作会议强调
“三步走”建成第四经济增长极
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



--------------------------------------------------------------------------------

汉网(
2004-07-08 07:10:09 ) 来源: 长江日报
 








  6日至7日,省委、省政府在武汉市召开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产业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四个重点,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省委书记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邓道坤,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坚卫,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纪玲芝,副省长任世茂,省政协副主席翁行德等省领导出席会议。

  会前,省领导率城市圈9个市主要领导及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先后考察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部分重点企业,以及武汉城市轻轨、新体育中心、新江汉大学、汉口江滩二期等市政、文体设施。会上,周坚卫对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工作进行部署,武汉、黄石、孝感、仙桃以及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厅负责人作了相关发言。

  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2年,省八次党代会把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作为全省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去年,启动武汉城市圈建设又被列为省政府重点抓好的38项工作之一;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当前武汉城市圈建设起步较好,武汉市与周边8个城市确立了6个方面的合作框架。

  会议认为,武汉城市圈建设目前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高度共识: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迫切要求;是促进湖北发展,增强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湖北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实现走在中西部前列的重大举措。

  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武汉城市圈建设实际,省委、省政府提出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即近期目标到2005年,中期目标到2010年,远期目标到2020年。到2020年,武汉城市圈提前3至5年实现全面小康,武汉市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武汉城市圈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会议提出,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打破各自为政的狭隘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意识,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6条基本原则: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各类企业为主体,以构建产业链为主线,以政府调控为推动力,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要突出四个一体化重点:一是积极推进产业一体化,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方向,以推进“三个三工程”为契机,加快多重物流圈建设,加快流通业态创新,提升优质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加快启动一批能够促进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大项目。二是积极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包括资本市场、流通市场、科技人才等要素市场资源的整合、对接。三是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包括综合运输交通体系、电子信息化体系、能源供给网络体系、生态与环境领域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四是积极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

  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搞好规划统筹和法规建设,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优化投资环境,联合招商引资;营造舆论氛围,凝聚社会力量,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确保武汉城市圈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力争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圈之后的第四经济增长极。

  俞正声在会上指出,武汉城市圈不是一个经济实体,而是一个区域经济概念。武汉及周边8市,思想上要有明确认识,统筹规划,优势互补,不搞地区封锁,充分形成区域经济共同体。要通盘考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要做到互联互通。

  俞正声强调,没有一个城市群,区域经济就难以实现快速发展;只有形成了一个城市群,就会形成产业链,区域经济发展就会更快,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湖北要重视城市经济圈的发展,建设武汉城市圈,符合经济规律,也是相当长时期湖北发展的实际。武汉市人才集中,交通方便,工业基础雄厚,土地成本合理,腹地不小,相当一段时期内,武汉发展高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是有条件的、必须的,是件好事情。要充分发挥武汉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周边城市要全力支持武汉发展得更快更好,从而拉动周边城市实现共同发展。


汉网:http://www.cnhan.com
我是孝感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7-10
武汉离城市群还远那么一点点,努力吧。
三代夏商周 春秋战国延
一统秦两汉 三国两晋传
南北朝分立 隋唐五代连
宋元明清后 古代至此完
民国乱纷纷 浊酒数从前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7-10
http://bbs.cnhubei.com/dispuser.asp?id=14903
相见不如怀念,
怀念不如忘却。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7-11
应该包括信阳和随州
大上海,中国梦想之都!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7-12
[聚焦武汉城市圈]同城,一段开始的旋律

图为高楼林立的江城。湖北日报记者周立新 杨平摄
如果将建设中的武汉城市圈比喻成一部辉煌乐章,那么,正在形成的统一大市场,就是这部乐章的序曲。7月8日4点钟,快递公司将从汉川、黄石、孝感、仙桃、咸宁、黄冈、鄂州7个城市人民银行支行收集的商业票据整理好,开始向武汉出发。6点,他们到达位于汉口建设大道的“武汉金融电子结算中心”。

2.9万张票据,在工作人员灵巧的手中像蝴蝶一样飞舞着,分发进一个长排柜子的信格中。据统计,交易额达43亿元。

这些普通而简单的柜子承载的,是“武汉银行票据跨区域交换系统”。它连接着武汉与这7城市的587家银行机构。这些城市,都是正在建设中的武汉城市圈的成员。

结算中心主任芦伟伟说,建立票据交换系统的好处,就是企业拿着支票,可以在武汉城市圈内任一城市支付,方便、快捷且费用低。票据交换只需13个小时,比电汇省时一半;每张支票交换手续费仅为0.5元,比电子联行省大半。

运转4年后,武汉票据交换系统8个城市的覆盖面,已仅次于广州,居全国第二。去年,8城市间票据交易量达196.4亿元,日均票据交易额36.5亿元,最高时达到78亿元。

与携带支票相比,中百仓储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陆惠钧更轻松。该公司在武汉、仙桃、天门等市开设了26家分店,每月有8000多万元的供应商结算,1亿多元的销售收入。他们只用在跨越时空的网上银行轻点鼠标,就能完成这些业务。这种从容与自在,同样体现在武汉城市圈的商品流通上。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皇经堂蔬菜大市场、华中果批等批发市场及超市等零售新业态,正成为武汉城市圈内商品流通的枢纽。

仙桃市的活鱼,全部通过武汉的农产品市场,销往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安陆南乡镇的30万公斤萝卜,在中百仓储18个分店不到一周就卖光;鄂州、孝感等市的居民,凡办大事、喜事,坐上车就直奔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商品市场得天独厚已成形,资本市场各方发力形势喜人,人才、科技两大要素市场也紧跟其后。

据介绍,以武汉人才市场、湖北人才市场为中心,以潜江乡镇企业人才市场、鄂东人才市场等为骨干,一个网络圈内9城市人才的交易大市场正在推进。2003年,辐射周边的武汉技术交易所交易额达30多亿元。

与此同时,城市圈内的旅游业也携手并进。去年9月,武汉城市圈内8城市签订合作发展协议。他们认为,9城市在旅游资源上互补性强,整合后优势更明显。他们商定,先进行客源互动,再开发圈内的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

仍显分割的图景

武汉城市圈统一市场的现实场景,远不是理想中的完美。当记者了解各方,试图拼起一个完整的市场图景时,它却经常无情地分裂成2个、3个甚至更多的碎片。

在武汉,记者发现了至少3个技术交易市场,两个人才市场,两个产权交易机构,分布于省、市两级。整个城市圈内的要素市场数量更多,仅圈内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就有39家。

用湖北产权交易中心主任何亚斌的话说:“这些大大小小、归属于人事、国资、科技、体改办等不同部门的交易机构,执行着不同的交易规则与价格,谋划着小而全的经营模式,进行着信息封闭的竞争。”

各自为政格局的后果之一,就是技术和人才优势明显的武汉,并没有成为满足周边城市这两大要素的配置中心,反而成为“只进不出”的洼地,成为武汉城市圈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缺口”。

武汉技术交易市场办公室主任傅抗美介绍,该市场的交易额年增15%以上,2003年技术合同成交30.3亿元。但在省内的15亿元交易中,有9亿元在武汉,6亿元在周边,还主要集中在襄樊和宜昌。也就是说,武汉产出的技术成果,有相当部分仍留在武汉,而不是流向城市圈内的城市。

这简直像个悖论。有数据统计,武汉拥有35座高校,全国第三;各类独立科研院所600余个,研发人员3.1万名,居全国第三;拥有大专以上人才98.6万名,人才密度在全国大城市中排名第二。

武汉技术交易所所长熊兆铭和武汉人才市场副主任韩大方都介绍,武汉城市圈内的城市,在技术、人才上的往来与合作“非常少”。去年,武汉技术交易所举行了10次技术交易会,全都在福州、南宁等省外大城市。武汉人才市场,更多地是与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在进行合作。归结原因,熊兆铭认为:第一,政府不重视。上世纪80年代,武汉、荆州、孝感、潜江等市成立了“江汉平原技术市场”,后名存实亡。上世纪90年代,经济协作部门又成立了一个“中南经济协作区技术市场”,涵盖30个城市,延伸至长沙、常德,后来也消亡了。

第二,政策与法制建设不够。据了解,在资本、技术、人才的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各地都缺乏长远、宏观的规划,更不用说出台政策支持。在市场的交易程序、交易价格、经营模式上,也缺乏规范的约定。

第三,武汉城市圈内经济不够发达,缺乏形成市场的梯级产业层,缺乏吸引人才、技术流动的产业基础。

困惑与对策

专家们认为,城市圈的核心涵义,就是经济一体化。为此,政府要大力推进产业一体化,大力推进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一体化,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无障碍流通,因为这关系到城市圈的发展进程和后期动力。

但在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上,不是所有人都思路清晰。

如武汉资本市场,已成为全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第一批试点城市,有遍及全省12个城市的银行卡联网,武汉城区还有19家中外金融机构。记者多次联系,试图采访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有关人士电话答复:作为分管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中央金融监管机构,他们没有思考过一个省的资本市场建设。

在采访湖北人才市场时,一位负责人直言不讳:人才与经济紧密相关,人才市场的一体化,必须有经济一体化为前提。在城市圈内经济“各走各的道”,互不来往时,谈人才一体化不现实。即便政府出钱建设人才市场,也无法实现“人才的市场化配置”。

湖北产权交易中心主任何亚斌,也对资本市场心存困惑。在他看来,武汉城市圈的凝聚力之一,就是以产权交易为核心的资本市场。但现实中,各地产权市场众多,行政分割严重,没人牵头进行全局规划和整合。他慨叹:“再不重视,湖北、武汉将再次失去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机会。”

还有不少周边城市的政府官员,并不清楚武汉城市圈的利弊。据称,有人发问:武汉城市圈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因为眼睛所见的变化,就是大企业迁到了武汉,减少了地方的财政收入。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亚莉则认为:城市圈中,中心城市应成为圈层中各要素———信息、资金、物流、技术、劳动力等的配置中心。但一直“鹤立鸡群”的武汉,缺乏这种意识,对自己的优势和产业发展没有清晰定位,也就无法发挥中心城市应有的作用。

梁亚莉说,“长三角”和“珠三角”统一市场的形成,是产业先行、企业先行,政府随之响应,满足市场一体化的需求。武汉城市圈目前市场行进不足,可以先由政府推动起步,随后由企业主导发展。

她表示,武汉城市圈的条件国内少有。武汉商务环境好,人才适合发展高科技产业,特别是集成性强的产业,而周边土地、劳动力等成本较低,两相结合,正可以发展成重要的经济地带。



我是孝感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7-22
都是些级别造成的胡扯。为什么不包括洪湖市?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11-26
规划很重要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11-26
新洲改县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11-28
都是屁话,感觉上没有一点变化,连最基本的电话费都还是长途。。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11-28
都想争“第四极”……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11-28
回 7楼(岭南骑楼) 的帖子
       “三极”以外,比武汉有实力的城市群多了去……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11-29
Re:回 7楼(岭南骑楼) 的帖子
引用第8楼天各一方于2009-11-28 18:55发表的 回 7楼(岭南骑楼) 的帖子 :
       “三极”以外,比武汉有实力的城市群多了去……


除开传统三极,比武汉 估计也没几个,就成渝什么的

不是说武汉圈有实力,而是中国大陆除了三极,基本没啥拿得出手了。。。。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11-29
呵呵~一、二步都没有按时实现了。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11-29
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湖南的长株潭,怎么看都比武汉城市圈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