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684阅读
  • 27回复

[甘肃]计划掠夺的共和国第一座衰城----玉门[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19
— 本帖被 keating 从 经济地理 移动到本区(2015-10-08) —
甘肃每日新闻网-首页>>焦点>>焦点新闻>>正文 2003/03/18


玉门:正在移动的石油城(上篇)

郭自强 李近远

--------------------------------------------------------------------------------

甘肃日报  

  走近油城玉门,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摇篮。

  玉门市,因油立市,因油市兴。

  半个多世纪以来,玉门这座石油城的发展,一直受到国人的关注与呵护。

  羊年春节刚过,本报收到玉门市北坪辖区80位居民的联名信,信中说:“作为玉门市的两大主体———玉门石油管理局和玉门市政府,在共存共荣半个多世纪后,现在要各奔东西:一家要搬往酒泉市肃州区,一家要迁回玉门镇。大片的楼群变成了废墟,成栋的厂房变成了荒野,玉门市要空了!外面的人可以不到这里来,而生存在这里的普通人将何去何存?”信上的内容令人震惊。一个全国知名,为我国石油工业作出卓绝贡献的城市,果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动吗?带着疑问,也怀着对这座著名石油城的钦慕与向往,记者欲往玉门探个究竟。

  2月24日,我们在玉门东镇火车站下车,这儿离玉门市区还有30公里。

  下车的乘客不多,坐在站外的“面的”上,但见路上人少车稀,空阔的戈壁滩上分外寂寥。同车的乘客一会就成了“见面熟”,闲聊了起来。

  听我们是第一次来玉门,一位中年人热情地介绍了市内旅馆的分布情况后,得知记者要去玉门市委和市政府采访时,却一脸认真地说:“赶快下车!市政府早都搬走了!”一句话,逗得车上的人都笑起来,我们也被搞懵了。司机马师傅是个老玉门,他笑了一下说:“市委、市政府的确是要迁往玉门镇。不过现在还在市区办公。”聊起玉门市的现状,马师傅说,这几年城区的人确实在减少。

  2000年初他刚在玉门跑出租车时,一天的收入至少200多元。

  现在车还是那些车,就是拉不上人。即使有人乘车,也是大伙合租,不像以前一上座,包车就走,也不搞价。做生意靠的就是个人气。现在,市区的人走得差不多了,人气不旺了,咱也得另谋出路了。话语间,流露出遮掩不住的伤感。

  市区掠影汽车顺着山坡向上爬行,兰新铁路被远远抛在了山脚下。前方出现了模糊的楼群,玉门市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9时许,车驶进了玉门市区。隔着车窗向外看,几条宽阔的马路两旁,高大的白杨树俊秀挺拔,公交车住来穿梭,路面上十分整洁。由于是星期一,路上行人不多。市区建在山坡上,从南到北落差有300米,一路陡坡,见不到一辆自行车。相关资料显示,玉门市公交车最多时有200辆在同时运营。现在市区人口减少,公交车分单双日运营,一天只跑100辆,乘客还是没有以前多。路边一间间沿街的店铺,排列整齐,装饰得很“洋气”,但八成以上没有开门,紧闭的卷闸门上,堆积着厚厚的尘灰。与其他城市完全不同,这里没有一架高耸的塔吊,听不到机器搅拌混凝土的轰鸣,也见不到一处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整个市区静静的,没有都市的喧闹与嘈杂。与此相对,在玉门石油管理局的一些旧家属区,一幢幢空置的楼房被夷为平地,断砖残垣随处可见。

  玉门石油管理局和玉门市政府一路之隔。这条路是玉门市区的主干道,两旁尚在营业的几家饭馆,进餐者寥寥无几。路上遇到的一位年轻人说,1993年他刚参加工作到这里时,市区人口有10万多。出门上街,行人熙攘,商铺林立,饭店歌厅,一家比一家红火。就说坐公交车吧,有时你没力气就挤不上去。没想到,1995年新疆吐哈油田一开发,玉门油田一下走了3万多人,我们玉门市猛一下人少了。现在油田的生活基地向肃州区迁移,人口势必会更少。由于年初发生两次小地震,好多外地商人回家过年还没来,许多商店没有开门,街上一直空荡荡的。

  昔日辉煌这就是玉门?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石油城?岁月匆匆,时光荏苒。触摸玉门的沧桑变迁,令人感慨万端。

  翻开玉门的发展史,昔日的辉煌跃然纸上。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有人类居住,历代而下,先民们一直过着农牧生活。

  1938年,孙健初等爱国知识分子怀着开发石油、支援抗战的信念来到玉门老君庙,艰苦勘探出玉门油田的第一口油井。新中国成立后,玉门油田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彭德怀、胡耀邦、王震等先后视察玉门。

  1957年,玉门油田原油年产量75.54万吨,占当年全国天然原油产量的87%以上。

  为此,新华社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成。在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的年代,玉门的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志气。

  “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著名诗人李季这样盛赞玉门油田。

  1960年,1.8万名职工转战大庆油田。

  1970年,1.6万名职工奔赴长庆油田。

  1995年,1.8万名职工西上吐哈油田。

  60多年来,玉门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700多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0多亿元,上缴国家利税44亿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玉门油田先后给台湾、克拉玛依、大庆、胜利等油田和上海、兰州等炼油厂以及北京、西安石油学院等兄弟单位输送职工近10万名,各类设备近4000台套。

  玉门石油人,遍布于全国大大小小的油田。出经验、出人才、出产品、出技术,玉门油田为石油工业大发展发挥了大学校、大实验田、大研究场所的独特作用。一批又一批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玉门儿女,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1998年,玉门油田年产量下降至建国以来最低点———38万吨,资源枯竭的日子终于来了。石油人急了,玉门市急了。石油人因油汇聚而来,市政府因油而建市兴业。油田假若停产,整座城市都面临着“断粮”、“搬家”的困境。石油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开采枯竭之时,这种单一的资源型城市必须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

  今日尴尬油田开发以前,玉门市区是一片远离城镇的荒山僻野。经过几代人的建设,在半山上建起了一座城市。

  到1999年底,玉门市住宅总建筑面积达到131万多平方米。但2000年后,在城市两大主体各选去向的筹划中,基础建设的车轮一下紧紧地刹住了。

  有关玉门已经成为“空城”的传闻中,楼房大面积被拆最具轰动效应。记者注意到,那些被拆除的楼房地处郊区,属于玉门石油管理局所有,油田职工搬迁后无人居住,最终被人低价买下后拆除,为的是卖钢筋。市区中心地带的住宅小区内,依然生气蓬勃。

  人去楼空,住房贬值。四五年前,有些人花五六万元买的60平方米的新房,现在连1万元也卖不出去。

  而对于10年以上的旧房,60平方米一套,要价4000元也无人问津。玉门辖区街道办事处下面的房子,以前每间月租金500元,现在掉到100多元。

  油田职工收入较高,迁居有一定补贴,住房不存在多大问题。但对于在玉门市工作的人来说,要到玉门镇购新房安新家,一套90平方米的楼房得花8万至9万元。房子的贬值使玉门当地人陷入两难境地。由于市区人口锐减,老城区的服务业难以为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工作单位要搬到75公里外的玉门镇,来回“走读”显然不现实。

  按照玉门市政府的迁址规划,既要让3万人从山上迁到玉门镇新区,还要保持老城区的发展稳定。这一届玉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感到肩上沉甸甸的……

http://www.gansudaily.com.cn/20030318/191/2003318A00301005.ht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3-03-19
玉门城市建设发展概况:


1936年,孙健初发现了玉门老君庙油田,油田基地设在酒泉(现为玉门油田疗养院、某集团军坦克师师部),鉴于海拔2400米的玉门老君庙山脊坡势不适于建设大型工厂,选址嘉峪关下筹建炼油厂(现嘉市区西北,目前为酒泉地区水泥厂和长城化工厂)。1954年以前,老君庙油田是一个纯粹的矿区,基本没有住家,员工轮流上矿工作。

1954年开始的“一五”建设,玉门油田成为国家第一批重点项目。在当时国家贫油,迫切需要石油的背景下,6万石油人会战祁连山上,交通不便,按照“先生产后生活”原则,就地安营扎寨。1955年成立玉门市,初期时市局合一,开创了依资源所在地建设的模式;是先有企业,后建城市的典型代表。玉门油田率先在中国实行了政企统管体制,在缺乏长远规划的情况下(从陕北山沟来的接收干部基本就没有城市发展意识),匆忙开始扩建我国第一个天然油田,先后发现了鸭儿峡、石油沟、白杨河三个油田,同时在玉门老君庙山脊四台一个自用小型炼油装置基础上扩建了50万吨炼油厂(现年处理能力增至400万吨,开工250万吨)。人员也由酒泉、嘉峪关大量迁往玉门老君庙。

  玉门油田随后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远离交通要道、消费市场的弊端开始显露。玉门油田孤悬在祁连山半坡上,难以依托社会提供服务,行政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又带来了生产成本的提高。高海拔狭窄的一面坡地势给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带来了困难,炼油厂选址在西北上风方向上又给小城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其特征成为国内高等院校建筑规划专业教科书中工矿资源型城市规划建设的反面典型案例。山沟里的城市在油田衰微后,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减少,替代产业很难发展;因此,很多人耐不住寂寞,忍受不了高海拔和污染的环境,以各种方式离开了玉门油田……

1993年随着兰新铁路复线的建设,兰州铁路局开始调整生产力布局,鉴于玉门油田衰微,大量职工赴新疆吐哈参加石油会战,距离60公里伴随酒钢建设的嘉峪关城市发展看好,规划建设兰新--青藏联络线,西北部中蒙国际铁路线等因素;决定扩建嘉峪关车站,同时建设雄关生活小区,职工由玉门车站等周边沿线逐步迁聚嘉峪关;1993年6月嘉峪关火车站升为一等站(1958年兰新铁路通车时仅为四等站),玉门车站由二等站降为三等站(在此之前的1985年与玉门油田规格配套的玉门铁路分局被撤并)。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3-03-19
孙健初?
应该是孙越崎吧。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3-03-19
甘肃每日新闻网-首页>>生活>>社会新闻>>正文 2003/03/19

玉门:正在移动的石油城(下篇)

郭自强 李近远

--------------------------------------------------------------------------------

甘肃日报  

  玉门情结多少年来,“我是玉门人”,是玉门人自豪的告白。直到现在,对于继续居住于此的人,也时时刻刻热恋着她。即将离开的人们,再三回首,把每一片记忆深藏在心中。

  走进退休职工肖凤珍温暖的家,她正在哄小孙子玩耍。家中陈设并不时髦,但一应俱全。

  1957年,她随丈夫从金塔县来到玉门市。大家住的都是一排排的“干打垒”平房。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满怀激情地建设新家园,一点没觉得生活有多苦。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成长起来,又奔赴祖国的各个油田。她说,1984年市区才有了第一栋楼房,现在楼房林立,配套完善,玉门让人难忘让人亲切!

  陈础,70岁,江苏南京市人,曾任玉门市副市长。

  1953年,怀着献身祖国石油工业的憧憬,从南京来到戈壁,一住就是半个世纪。

  他全家人都在油田工作,对玉门有种特殊的感情。多少年了,从没舍得离开这里另居他处。说起油田建设的峥嵘岁月,老人的手激动地颤抖,一连背诵了好几首赞美玉门的诗歌。他说,当初市政府从玉门镇迁来时,大家是喜气洋洋的,现在往下搬,好多人都转不过弯来,说什么“为油田服务了一辈子却让人家给甩了。”他理解支持市上的决策,玉门镇海拔低,平坦,更适合居住,但总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纠葛。是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那样地熟悉;青春和子孙,都献给了石油事业,离开是难以割舍的。他有两点疑虑:一是地方和企业在搬迁过程中,能否减少人为破坏,降低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离油田远了,会不会使地企关系僵化,玉门市的财政能否稳住?

  其实,玉门人知道,献身石油工业的石油人一直在动,从这里走向全国油田的就有10万人,超过了现有居民7万人。但是,当整座城市也开始“移动”的时候,内心的躁动,情感的碰撞,故园的难舍,未来的疑惑,留恋、惋惜、愤懑交织着缠绕着,让每一个人很难平静地生活。一些不法分子,乘机铤而走险,扰乱社会治安的事件也多了起来。对此,玉门市及时采取了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使秩序得以稳定。

  就业重压玉门的建设,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

  2000年,玉门市的工业总产值为15.33亿元,农业总产值为3.3亿元。玉门油田对于玉门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拉动作用。和其他大型资源型城市一样,玉门也存在“大企业、小政府”的格局。在行政级别上,玉门石油管理局是地级单位,玉门市政府是县级。对于玉门石油管理局,市政府把为企业服务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政府税收、市政建设、地方厂矿企业的设置等,都长期依赖于油田。

  一个城市的“移动”,两大板块的“分居”,不可能是万事皆顺,皆大欢喜。作为一种信号,石油管理局去年一次性辞退了近500名玉门当地的零时工。一些原来依附油田而建的地方企业,目前有3000多名职工下岗在家,算上家属至少8000人失去稳定的生活来源。玉门辖区街道办的梁主任在基层工作了35年,对玉门普通老百姓的情况非常熟悉。他认为,大家目前最担心的是就业和稳定。玉门市油田职工收入高,消费水平也高,如果3万人一下子搬走,一些靠服务业度日的市民生活将难以为继。

  他说了这样一个细节:在玉门炼油厂门口,等待打零工的人整天盘旋在那里,一根暖气管道的保温层被扒下,这些人坐在上面在苦苦守候中御寒,就是找不到活干。玉门人突然发现人气降了,打工难了。

  艰难抉择玉门油田的年开采量多年来保持50万吨的水平。当原油年产量下降到38万吨后,地企各寻出路,玉门市政府向西,重回玉门镇;玉门石油管理局因为嘉峪关附近又勘测出大油田,向东在肃州区选定新的生活基地。

  玉门市委书记张静昌说,玉门市的迁址,直接原因是石油开采出现“枯竭”,但深层次的原因也不少。

  1954年以前,老君庙油田是一个纯粹的矿区,基本没有住家,员工轮流上矿工作。

  1954年开始的“一五”建设,玉门油田成为国家第一批重点项目。在当时国家贫油,迫切需要石油的背景下,玉门油田首先实行了政企统管体制,在缺乏长远规划的情况下,匆忙开始扩建我国第一个天然油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玉门市的地理位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张书记道出了不利因素当中的三高:玉门市地处山坡,居民出行都需要汽车代步,交通开支高;高海拔条件下,每年的供暖期从10月1日延续到次年的5月1日,取暖费用高;高海拔导致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饮用水含氟量超标严重,医疗费用高。另外,由于玉门市远离铁路干线和国道,对外交通、消息交流、招商引资等都受到制约。市上在决定迁址前,曾经在市民中做过一次民意调查,78%的受调查者赞成迁址。

  玉门油田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同样的困扰,生活消费市场弊端重重。玉门油田孤悬在祁连山半坡上,难以依托社会提供服务,“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给油田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度提高。高海拔狭窄的一面坡地势给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带来了困难。炼油厂选址在西北上风方向,又给小城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其特征成了建筑规划教科书中的反面典型。山坡上的城市在油田衰微后,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减少,替代产业很难发展。

  很显然,无论是政府还是油田,城市的“移动”,是必然选择。

  突出重围作为玉门市新址的玉门镇,实际上就是原玉门县政府所在地。自汉代以来,设县置镇,位居要冲,交通便利。上世纪50年代,因为玉门油田的发展,玉门市设立,玉门县撤消。玉门镇海拔1300米,地势平坦。兰新铁路、312国道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1998年迁址决定作出后,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居民小区建设也初具规模。迁址后的玉门市,在玉门镇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由目前的2.9万人发展到10年后的10万人。

  对于老君庙下的老市区,市上提出“收缩外延、发展核心”的策略,继续搞好亮化美化。城市人口规划为3万人,主要为玉门油田生产区的职工服务。市领导表示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保老城建新城,玉门市委、市政府领导感到压力大,信心更大。

  玉门石油管理局党委宣传部傅部长介绍说,目前全国油田系统将生活基地建在海拔2500多米的,只有玉门油田管理局。油田职工盼望改善居住环境,下山当然是好事。

  “再过10年回头看,相信每个玉门人都会理解市委、市政府的迁址决定。”玉门市的决策者这样描绘新玉门的前景:“这是一个绿化面积达40%的区域性生态卫星城。”一位“老石油”说,生活基地下山,政府办公下山,这是一种进步。“王铁人”那个时代,石油人艰苦创业,如今人们向科技要效益求发展;过去油田“重生产轻生活”,如今是“生产与生活并重”,这是进步,群众欢迎。对地方政府来说,“下山”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生动体现。

  正在“移动”的玉门市,一点一点卸下“石油城”的桂冠,但往日的兴盛与衰微,光荣与梦想,将彪炳史册!

  我们相信,生活基地下山,玉门油田建设方兴未艾;我们相信,地方政府迁址,对石油工业将一往情深。

http://www.gansudaily.com.cn/20030319/706/2003319A00031006.ht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3-03-19
我记得以前玉门市政府驻地跟玉门镇离得很远……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3-03-19
玉门镇是原来的玉门县政府所在地。后来玉门市建在老君庙(油田),现在决定把市府搬到玉门镇,玉门镇在兰新铁路和公路线上,地理位置优越。离开玉门远来市政府有蛮远的路程最少有几十公里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3-03-20
“而对于10年以上的旧房,60平方米一套,要价4000元也无人问津”
便宜
地广人稀,一搬就是很远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3-03-20
油田改称“酒泉油田”?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3-03-20
现在玉门油田快不行了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3-03-21
玉门的今天就是大庆的明天,如果大庆再不调整产业结构的话.
感谢蛋炒饭.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4-02-09
对于老君庙下的老市区,市上提出“收缩外延、发展核心”的策略,继续搞好亮化美化。城市人口规划为3万人,……
------------------------------------------------------------------------------------
真是恐怖!
原来是10多万人口的城市,规划只保留3万人,简直就是一座空城。
为什么不发展替代产业使其保持10万人的规模呢?
周边的农村人口可以直接进城成为城市人口,而且不愁房子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好机会。
至于就业问题,利用油田原来的厂房办一些新型企业,不是不能够做到。
政府自己的失误,为什么不勇于面对,而是急急忙忙地采取抛弃的对策,一走了之呢?
这是个不负责任的政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4-02-10
说到底,还是当年的政策失误,害了青春还子孙。
应该吸取教训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4-02-19
确实是孙健初,老君庙有孙健初纪念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4-02-19
以下是引用anrye在2004-2-10 1:34:12的发言:
说到底,还是当年的政策失误,害了青春还子孙。
应该吸取教训

在那种疯狂的时代,能有多少政策不失误呢?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4-02-19
以下是引用假平凹在2004-2-9 18:00:18的发言:
对于老君庙下的老市区,市上提出“收缩外延、发展核心”的策略,继续搞好亮化美化。城市人口规划为3万人,……
------------------------------------------------------------------------------------
真是恐怖!
原来是10多万人口的城市,规划只保留3万人,简直就是一座空城。
为什么不发展替代产业使其保持10万人的规模呢?
周边的农村人口可以直接进城成为城市人口,而且不愁房子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好机会。
至于就业问题,利用油田原来的厂房办一些新型企业,不是不能够做到。
政府自己的失误,为什么不勇于面对,而是急急忙忙地采取抛弃的对策,一走了之呢?
这是个不负责任的政府。

广域市就是这样,市驻地有好多地方可以选择呢。如果是适域市,就只好老老实实地经营这一亩三分地。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4-02-21
市区都变了,那还是玉门市吗?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4-02-21
中国发生这样的事不稀罕。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4-02-21
玉门小,问题还不大,阜新、大庆…………咋办?!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4-06-04
玉门的现状如何啊?
[img]http://www.hotik.com/sign.png[img]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4-06-04
以下是引用山豆杰在2004-2-21 1:11:38的发言:
市区都变了,那还是玉门市吗?


现在才是真正的玉门市,政府搬到了玉门镇
主张:撤消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   省县直辖   直辖市改都  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   收复藏南主张:撤消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    省县直辖    直辖市改都    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    收复藏南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4-06-04
这个城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干吗不撤消掉?
什么都没有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4-06-05
很正常,资源城市本来就是这样的
忘记过去的人,必将重蹈覆辙。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4-06-06
最近南方周末有很多报道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4-06-06
不希望以后再看到因为资源枯竭一下子衰落的城市.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4-06-06
大庆要是这样子,100多万人怎么办?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