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一家企业有毒排放污染,昆明阳宗海湖水恢复到可作为饮用水源的水质预计将历时最少3年、耗资数十亿元,而这家污染企业累计上交税金不过区区1162.8万元。
为追求一点点经济效益、一点点发展速度、一点点GDP、一点点财政收入,牺牲的却是一个清澈的湖泊和沿湖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云南省委认为,如此得不偿失的发展观值得深刻反省。
阳宗海离昆明市仅20余公里,被昆明人视为“宝湖”“高原明珠”。然而,今年6月,环保部门在对阳宗海进行水质监测时,发现这个美丽的湖泊砷含量单项指标严重超标。这意味着,昆明周边又一泓碧波被污染,看似洁净的湖面实际上已是一湖毒水,再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养育湖周的数万生灵。
排查发现,污染源来自一家叫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化工企业。这家位于阳宗海附近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的企业,数年来一直在生产磷酸一铵等含砷极高的化工产品,却始终没有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砷——这种俗称“砒霜”的有毒物质,长年累月毫无遮拦地渗入邻近的阳宗海。
尽管由于发现及时,应对措施得当,阳宗海砷污染没有造成人员中毒伤亡等更为严重的后果,但是人们仍要为锦业公司的无良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沿湖2.6万名群众几年内将不能再饮用阳宗海的水,也再不能下湖游泳、打鱼捕虾,群众生产生活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18日至22日,云南省委举行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参加学习的省委常委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发现这次跟以往的集体学习不一样:不是照本宣科念念文件,也不是例行公事谈谈体会,摆在他们面前的正是阳宗海砷污染的沉痛案例,每个人都要做出“诊断”,并为“三年恢复到二类水质”开出切实可行的“药方”。
领导干部们运用科学发展观认认真真“解剖麻雀”,围绕阳宗海砷污染事件折射出的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公众的环保使命等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会诊。
通过讨论,大家逐渐形成共识: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决策、办事情,就必然要收获恶果。参加学习的领导干部们还举一反三,讨论提出了云南省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的十大行动计划。
根据大家的讨论研究,云南省委决定:在全省普遍开展“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大讨论”专题警示教育活动,让全省干部群众都从这个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提高认识水平,提升执政能力,真正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案例会诊”是云南省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改进理论学习、创新学习形式、转变学风的新尝试。每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突出问题和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中筛选出一个或几个特别典型的案例,深刻透析事例的启示和教训,研究提出改进的对策措施。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将这种学习形式概括为两句话:“依理说事,就事明理。”
“学风问题历来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大问题,学风关系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白恩培说,不切实际的空谈、不着边际的漫谈、不痛不痒的清谈,不触及任何现实的矛盾,不解决任何实际的难题,这样的学风要不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转变学风。
云南当地媒体对此次省委中心组学习进行了不加粉饰的实录式报道后,引起社会的认同。昆明市官渡区六甲乡福保村党支部书记杨明说:“领导们针对这件发生在身边的事,依理说事,就事明理,分析得入木三分,大伙儿感到非常贴近、亲切,使我们农家人也明白了好多科学发展的道理。能够这样务实地研究问题、提出政策,我觉得云南的发展很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