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
城市一般都是因为城市扩大后形成的,是多
中心城市的不同形态。
组合城市是指由几个连绵的
建成区组合而成的城市,建成区之间的间隔足够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城市来。
组团城市是指一个连绵的建成区内有多个不同的服务中心。但城市组团之间已经完全连绵。
组合城市之间一般无法通过步行将不同的建成区连接起来,而组团城市则可以用步行来连接。
组合城市是多个城市因为距离过近而形成的强联系形成的一个整体
组团城市只是一个城市内分为了若干个相互有一定独立性的片区
另外我认为研究组合城市的时候应该去掉小型的不具有完善服务体系的小城镇。否则很难找到非组合城市了。在我国目前,医院的服务层次有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教育的服务城层次有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我觉得谈组合城市,组合中城市起码也要三级医院+高等教育构成的大规模人口的综合体才能算一个组合。再低级别的卫星城镇就不能算了
组合城市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多中心型,一种是单中心型。前者有多个规模大致相当的城市体,后者则明显的有一个居于中心地位的大型城市体,其余的都远小于他,提供的服务层次也远低于他。前者的典型代表是淄博(现在淄博也在向单中心演变了),后者典型代表是上海
组合城市现在也有很多手段可以去组合化。多中心型向单中心型演变或者反之也有很多手段。关键是看城市管理当局的选择,以及客观上城市能不能进一步扩大,当城市扩张能力变弱以后整体的形态才能基本固定下来
组合城市的好处主要有:
1.在城市扩张期,组合城市扩张能力可能强于非组合城市。
2.在交通布局和成本上,组合城市内各个单元自成一体,因此能更好的进行分层次的交通布局。而不用像单一城市那样织成一个庞大的网。
3.在舒适性上,组合城市的各个单元如果较小的话,舒适性要高于摊大饼的单体城市,也就是说组合城市能更好的兼顾整体的规模和内部的舒适性
组合城市现在的指导理论主要是罗伯特·欧文的花园城市。这块我所知道的中国典型的有香港和南京,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他们的城市规划和卫星图。当然能坚持下来的其实不多的(南京似乎有坚持不下去的感觉,原本规划的独立的副城、新城、新市镇也在逐渐的有融合的趋势)
上海也试图多中心化,但是还是舍不得主城摊大饼。北京的多中心化其实不算太成功,卫星城的规模太小都无法自成一体。天津的滨海城,本身用地规模就不够,规模上不来。
香港也在单中心化,九龙城的规模明显越来越大,现在已经300万人口了,明显大于包括港岛在内的其他单元
在我国似乎更认可组团城市而不是组合城市
我个人认为:对于超大组合城市来说,至少有一个200-500万之间的单体城市还是相当有必要的。至于这样的单体是一个还是多个倒是无所谓。其次组合中的其他单体城市最好规模能在150万以上,规模太小服务层次太低也不行
[ 此帖被youyuan在2024-06-02 13:1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