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计有2个地级市(乌鲁木齐、克拉玛依)、7个地区(阿勒泰、塔城、吐鲁番、哈密、阿克苏、喀什、和田)、5个民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下辖99个县(市、区)。其中:城市建制区9个、市19个、县65个、自治县6个。
据历史资料考证,历史上的新疆曾使用过30种以上的语言,如:犍陀罗、于阗塞语(古于阗语)、汉、焉耆-龟兹(吐火罗A、B语)、匈奴、粟特、突厥、回鹘、波斯、吐蕃、蒙古、满、维吾尔语等;历史上使用过的文字也有20多种,如汉、佉卢、焉耆-龟兹、于阗、突厥、粟特、叙利亚、回鹘、吐蕃、摩尼、波斯、哈卡尼亚、察合台、契丹、胡都木蒙古、托忒蒙古、八思巴、满文等。
新疆县一级的建制地名中汉语地名主要有以下27个:
1,(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汉语,以天山命名(“天山”一名为古有名)。
2,(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汉语,因位于乌鲁木齐市新城区而得名。
3,(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汉语,早期人们利用(水磨)河水流开设水磨而得名。
4,(乌鲁木齐市)东山区:汉语,因位于乌鲁木齐市东面的博格达山下而得名。
5,(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汉语,意为“昌盛吉祥”。但其语族为突厥语“仰吉八里”变音地名,“仰吉”为“场圃”,即游牧和种植的园地;而“八里”为“城”,合意为“游牧与种植的园地之城”。
6,(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汉语,因境内多泉并盛产稻米而得名。
7,(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汉语,“物阜民康”。一说为元时蒙古语“特纳格尔”,意为“(地势平坦的)水磨河(因其境内有水磨河)”。
8,(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因本县有温泉,蒙古语称“温泉”为“阿日相”,且与汉语“温泉”同义而得名。
9,(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汉语,取“伊犁(河)”和“宁远(县)”(清朝此地有“宁远县”)首字得名。
10,(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汉语,同上。
11,(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取自境内的巩乃斯、托古斯塔留河首尾字为“巩留”,现多解释为汉语“巩固长留”。
1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汉语,“新的水源”(水源指境内的巩乃斯河)。
13,(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附近有一独立的山。哈萨克语称其为“玛依套”,意为“油山”。
14,(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过去此地为白色的碱滩,故名。哈萨克语叫“结然布拉克”,意为“黄羊泉”。
15,(塔城地区)裕民县:汉语,富裕人民。蒙古语叫“察汗托海”,“察汗”,“白色”;“托海”,“灌木林丛生的地方”,即“白色灌木林丛生之地”。
16,(塔城地区)沙湾县:汉语,因河流湾多沙石而得名。
17,(阿勒泰地区)福海县:汉语,“幸福之海”,因其境内有布伦托海。“布伦托海”为蒙古语,意即“杂乱的灌木林”。
18,(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汉语,“(矿产)蕴藏富饶”。原名“可可托海”,蒙古语,意为“绿色的丛林”。
19,(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具体语族不详。但今解释为:古国名,汉初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渠犁国”。今维吾尔语称其为“罗布淖尔”,因与罗布泊相邻而得名。一说为维吾尔语“昆齐”,意为“皮匠”之意。
20,(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具体语族不详。但今解释为:古国名,汉初为西域三十六国的“仑头国”,疑取自此,意思不详。当地维吾尔族称为“布古尔”,意思是“奋勇前进”。 一说为维吾尔语“奎玉克协海尔”--“灰烬城”。
21,(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具体语族不详。但今解释为:汉初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若羌国”。“若”(以前的汉字加“女”旁)、“羌”为古代游牧民族名。另一说为“若”(加“女”旁)即“顺附之意”,“羌”,羌族。今维吾尔人称“恰克勒克”,为“纺线城”之意。
22,(喀什地区)疏附县:汉语,因其从疏勒县分析出,意为“疏勒的附属地”。维族人称“喀什噶尔阔纳协海尔”,即“喀什(的)老城”。
23,(和田地区)墨玉县:汉名,黑色的玉石。其境内有喀拉喀什河,其语为维吾尔语,意为“黑色的玉石”。
24,(和田地区)皮山县:具体语族不详。但今解释为:古国名,汉初为西域三十六国的“皮山国”。一说疑为古吐蕃语“可疑”,因古时有很多从和阗(今和田)逃到此地的人而被称之。
25,(和田地区)民丰县:汉语,“人民丰收”。
26,(自治区直辖)石河子市(兵团农八师师部所在地):汉语。因其在玛纳斯河西岸,河中多石子而得名。
27,(自治区直辖)五家渠市(兵团农六师师部所在地):汉语,因兵团开垦荒前这里有五户人家(杨家庄、冯家海子、柳树庄及后来搬来的2家)围住一条渠而得名。(原创,请勿转载)(2005-02-11,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