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55阅读
  • 4回复

[台湾历史沿革]维基百科之台湾的行政区划及历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4-26
台湾地区现行的行政区划,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及地方制度法规定,自由地区共有三个半的直辖行政区,分为1个台湾省(一级,但已“虚级化”)、北高两直辖市(一级)与极小之“福建省”,其中台湾省下辖16个县(二级)、5个市(二级),“福建省”下辖2个县(二级),另设有尚未法制化的3个相当于省级的区域联合服务中心。

目录



1 台湾现行行政区划
1.1 台湾省
1.2 县
1.3 市
1.4 乡镇市区
1.5 直辖市
1.6 准直辖市
1.7 区域联合服务中心
2 行政区划沿革
2.1 明郑时期
2.2 清朝统治时期
2.3 日治时期
2.4 中华民国时期
3 未实现的区划草案
3.1 1945年4月
3.2 1945年8月
3.3 1947年6月
3.4 1949年
3.5 1950年7月
3.6 1997年 

 

台湾现行行政区划
台湾现行行政区划(2008年)

编号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人口 总面积 市长/县长/省主席

1 台湾省 台省 南投县 18,794,141人 35580.7870平方公里 蔡勋雄
直辖市
1 台北市 北市 信义区 2,622,923人 271.7997平方公里 郝龙斌
2 高雄市 高市 苓雅区 1,525,642 人 153.5927平方公里 陈菊
准直辖市
1 台北县 北县 板桥市 3,833,730人 2,052.5667平方公里 周锡玮

1 基隆市 基市 中正区 388,979 人 132.7589平方公里 张通荣
2 新竹市 竹市 东区 405,371 人 104.1526平方公里 林政则
3 台中市 中市 西屯区 1,066,128 人 163.4256平方公里 胡志强
4 嘉义市 嘉市 东区 273,793 人 60.0256平方公里 黄敏惠
5 台南市 南市 安平区 768,453 人 175.6456平方公里 许添财

1 桃园县 桃县 桃园市 1,958,686 人 1,220.9540平方公里 朱立伦
2 新竹县 竹县 竹北市 503,273 人 1427.5369平方公里 郑永金
3 苗栗县 苗县 苗栗市 560,397 人 1,820.3149平方公里 刘政鸿
4 台中县 中县 丰原市 1,557,944 人 2,051.4712平方公里 黄仲生
5 彰化县 彰县 彰化市 1,312,935 人 1,074.3960平方公里 卓伯源
6 南投县 投县 南投市 531,753人 4,106.4360平方公里 李朝卿
7 云林县 云县 斗六市 723,674 人 1,290.8326平方公里 苏治芬
8 嘉义县 嘉县 太保市 548,731 人 1,901.6750平方公里 陈明文
9 台南县 南县 新营市 1,104,552 人 2,016.0075平方公里 苏焕智
10 高雄县 高县 凤山市 1,243,412 人 2,792.6744平方公里 杨秋兴
11 屏东县 屏县 屏东市 884,838 人 2,775.6003平方公里 曹启鸿
12 宜兰县 宜县 宜兰市 460,902 人 2,143.6251平方公里 吕国华
13 花莲县 花县 花莲市 341,433人 4,628.5714平方公里 谢深山
14 台东县 东县 台东市 231,849人 3,515.2526平方公里 邝丽贞
15 澎湖县 澎县 马公市 93,308人 141.0521平方公里 王干发


台湾省
主条目:台湾省政府
 
台湾省行政区划图(其中金门县、连江县归福建省管辖;台北市与高雄市为直辖市,不受台湾省管辖。)台湾省目前由中华民国管辖。根据2000年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的规定,省政府由地方自治团体转型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关,成为虚级省。

台湾省下辖有16个县及5个省辖市,省政府设于南投县南投市中兴新村。

精省前曾隶于省政府,现今则视业务,分受行政院各部会驻中部办公室,或区域联合服务中心管辖,县以下分设有乡、镇、县辖市。乡以下设有村,镇、县辖市下设有里。村里之下设有邻。

台北县(准直辖市)
桃园县
新竹县
苗栗县
台中县
彰化县
 南投县
云林县
嘉义县
台南县
高雄县
 屏东县
宜兰县
花莲县
台东县
澎湖县
 

注:钓鱼台列屿隶属于宜兰县头城镇,东沙岛与南沙太平岛隶属于高雄市旗津区中兴里。

旧称“省辖市”,精省前曾隶于省政府,现今则视业务,分受行政院各部会驻中部办公室,或区域联合服务中心管辖,人口聚居达50万人以上未满125万人,且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地位重要地区得设市。市以下分设区,区以下设里,里之下设有邻。

基隆市
新竹市
台中市
嘉义市
台南市
 


乡镇市区
主条目:中华民国乡镇市区列表
乡、镇、市(县辖市)、区,是四种行政区划位阶相同或相似的行政区划名词,乡以内之编组为村;镇、县辖市及区以内之编组为里。其中乡、镇、市为县下之一级划分,区则为省辖市或直辖市下之一级划分,由于直辖市位阶比县或省辖市高一阶,因此其下之区,位阶亦高于乡、镇、县辖市及省辖市之区。不过因为区(包括直辖市下之区及省辖市下之区)并非地方自治团体(无法人地位),而乡、镇、省辖市则是地方自治团体,有自己的首长选举、议会、自治财源等,因此虽然直辖市的区与其他不同,但在民众的生活上,两者位阶差异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此,仍常将乡镇市区并列。


直辖市
地方自治团体,直接隶属于行政院,人口聚居达125万人以上,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及都会区域发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区,得设直辖市。市以下分设区,区以下设里,里之下设有邻。

台北市
北投区
士林区
内湖区
 松山区
南港区
信义区
 中山区
大同区
中正区
 万华区
大安区
文山区
 

高雄市
旗津区
鼓山区
盐埕区
 楠梓区
左营区
三民区
 新兴区
前金区
苓雅区
 前镇区
小港区
 

准直辖市
地方自治团体,县人口达200万人以上,在未升格为直辖市前,准用直辖市规定。目前仅台北县为准直辖市。准直辖市下设有乡、镇、市,乡下设有村,镇、市下设有里,里下设有邻。

台北县
芦洲市
三重市
新庄市
板桥市
树林市
中和市
 土城市
永和市
汐止市
新店市
淡水镇
莺歌镇
 三峡镇
瑞芳镇
石门乡
三芝乡
万里乡
八里乡
 林口乡
五股乡
泰山乡
深坑乡
石碇乡
平溪乡
 双溪乡
贡寮乡
坪林乡
乌来乡
金山乡
 


区域联合服务中心
参看中华民国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沿革
明郑时期
承天府/东宁
西元1661年郑成功攻入台湾,五月占普罗民遮城,改赤崁为东都明京,总名“东都”。设一府二县,另设一司为澎湖安抚司。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改东都为东宁,并于承天府之上再设东宁总制府[1]。另升天兴县与万年县为州。又于澎湖安抚司外加设南北路两安抚司。
1661年(明永历15年)
承天府
天兴县 万年县

1664年(明永历18年、清康熙3年)
东宁总制府
承天府
天兴州 万年州


清朝统治时期
台湾道
清朝康熙年间将台湾纳入版图后设立了台厦道,与厦门共署,并同时隶属于当时的福建省。(道为中国清朝行政区划之一,其地位约于府与省之间。(内政年鉴))台湾岛方面,设一府三县。而总管厦门与台湾的台厦道道署设于厦门,台湾府则设于台南。1723年台厦道更名为台湾道,1727年台湾道正式与厦门分离,并将道署移署于台南。并同时在台湾道底下设一府四县一厅。[2]
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才独立设省,因为与中国福建省仍有部分行政业务,因此官方正式名称称为福建台湾省,不过一般仍称分治后的台湾为台湾省。台湾建省之后下设台北府、台湾府、台南府三府,此时的"台湾府"范围约是现今的台湾中部地区。
1684年(清康熙23年) 台厦道辖下设一府三县
台厦道
台湾府(设于台南)
台湾县 诸罗县 凤山县

1723年(雍正元年),辖下设一府四县一厅
台厦道
台湾府
淡水厅 彰化县 台湾县 诸罗县 凤山县

1727年(雍正5年) 台厦道改台湾道,设一府四县二厅
台湾道
台湾府
淡水厅 彰化县 台湾县 诸罗县 凤山县 澎湖厅

1787年(乾隆52年) 将诸罗县改为嘉义县
台湾道
台湾府
淡水厅 彰化县 台湾县 嘉义县 凤山县 澎湖厅

1811年(嘉庆16年) 增设噶玛兰厅
台湾道
台湾府
噶玛兰厅 淡水厅 彰化县 台湾县 嘉义县 凤山县 澎湖厅

1875年(光绪元年) 设二府八县四厅
台湾道
台北府 台湾府
宜兰县 基隆厅 淡水县 新竹县 彰化县 水沙连厅 台湾县 嘉义县 凤山县 恒春县 卑南厅 澎湖厅

台湾省
1885年(光绪11年) 台湾建省, 设二府八县五厅
台湾省
台湾道
台北府 台湾府
宜兰县 基隆厅 淡水县 新竹县 彰化县 鹿港厅 埔里社厅 台湾县 嘉义县 凤山县 恒春县 卑南厅 澎湖厅

1887年(光绪13年)设三府十一县四厅一直隶州
台湾省
台湾道
台北府 台湾府 台南府 台东直隶州
宜兰县 基隆厅 淡水县 南雅厅 新竹县 苗栗县 台湾县 彰化县 埔里社厅 云林县 嘉义县 安平县 凤山县 恒春县 澎湖厅 


日治时期
1895年-1945年
主条目:台湾日治时期行政区划
台湾日治时期的行政区划,共计经历十次的更动。其中依划分方式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从1895年的三县一厅起,陆续在县及厅的数目上增减;之后在1901年把县废除,全台共设20个厅,8年后,缩编为12个厅;到最后1920年改设五州二厅。

台北州
新竹州
台中州
台南州
高雄州
台东厅
花莲港厅
澎湖厅(1926年自高雄州中分出澎湖厅,因此变成五州三厅)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几次区划变动相当频繁,每次区划存在时间不长,而1920年的这次区划持续的时间最长,也相当程度地影响战后国民政府在台湾的行政区划。


中华民国时期
1945年8月31日,颁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9月1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在重庆成立临时办公处。9月20日,正式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开始在台湾运作。
1945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分设8县(台北县、新竹县、台中县、台南县、高雄县、花莲县、台东县、澎湖县)、9个省辖市(基隆市、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市、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市)与2个县辖市(宜兰市、花莲市)。而金门隶属于福建省金门县、马祖列岛则分属于福建省长乐县、连江县、罗源县。乌丘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县、东沙岛与南沙太平岛隶属于广东省。
1947年4月22日,行政院会议决议撤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
1948年东沙岛与南沙太平岛改隶属于海南特别行政区。
1949年台北县北投镇、士林镇独立直属于草山管理局。
1950年8月,台湾省划分台北、基隆、台中、台南、高雄等5个省辖市,及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彰化、台中、南投、台南、嘉义、云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等16个县,草山管理局于3月先行更名为阳明山管理局。
1950年12月15日,马祖列岛成立马祖行政公署,以岛为单位,分设南竿、北竿、白肯、东涌、四礵、岱山、西津、浮鹰等八区,每区设区公所。
1952年9月,于台州列岛恢复设立浙江省政府,划分温岭、临海、平阳、玉环等4县,及渔山、竹屿等2个管理局。
1953年3月,将南竿、北竿两区改为乡,并以该2乡恢复连江县建制,8月改马祖行政公署为闽东北行政公署,9月白肯区划分为白肯镇及东肯乡,并恢复长乐县建制。
1953年9月,浙江省政府迁台,浙江省政府政务处改制为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竹屿、渔山等2个管理局并入温岭、临海等2县。
1954年3月,改东涌区为乡建制,并于其上恢复罗源县建制。
1955年2月,大陈撤退,浙江省政府及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撤销。
1955年7月,闽东北行政公署改制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6年7月,福建省改实施战地政务,金门县政府改由金门战地政务委员会领导,乌丘由金门县代管;马祖列岛三县合并为连江县,长乐县白肯镇及东肯乡改制为西犬乡及东犬乡,罗源县东涌乡改名东引乡,连江县政府由马祖防卫区战地政务委员会领导,福建省政府虚级化迁至台湾省台北县新店市。
1956年台湾省政府原位于台北市,疏迁至南投县中兴新村办公。
1959年福建省金门县增设金琼乡,金湖乡改制金湖镇。
1965年福建省金门县撤置金山乡及金琼乡。
1967年将台北市改为直辖市,次年纳入台北县北投、士林(阳明山管理局)、内湖、南港、景美、木栅6乡镇。
1971年西犬、东犬改名为西莒、东莒,并合并为莒光乡。
1973年7月,将台中县和平乡所辖的梨山、平等2村划出设立梨山建设管理局。
1974年1月,阳明山管理局撤销。
1979年7月,将高雄市改为直辖市,同时将高雄县小港乡划归高雄市。另将原属海南特别行政区的东沙岛与南沙太平岛划归高雄市代管。
1981年3月,梨山建设管理局撤销并入台中县。
1982年7月,新竹、嘉义二县辖市升格为省辖市;将原属新竹县的香山乡,划归新竹市,改为香山区。
1992年11月7日,金马地区终止战地政务,金门、连江2县重归福建省政府管辖。
1994年福建省政府由台湾省台北县新店市迁回福建省金门县办公,惟仍为虚级省政府。
1998年6月,行政院南部联合服务中心于高雄市成立,下辖高雄直辖市,台南、嘉义等2个省辖市,及台南、嘉义、高雄、屏东、澎湖等5个县。
1998年12月省政府精省计划实施,台湾省虚级化。
2003年5月,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于台中市成立,下辖台中省辖市及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等5个县。
2007年9月,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于花莲县成立,下辖花莲、台东等2个县。
2007年10月,台北县于10月1日,正式升格为准直辖市。
 历来台湾最高行政区划及最高政府机构名称
元朝、明朝: 澎湖寨巡检司
台湾荷西殖民时期: 大员(东印度公司)
明郑王朝: 东宁王国(承天府、郑氏王朝)
台湾清治时期: 台厦道 | 台湾道 | 台湾府 | 福建台湾省 | 台湾民主国
台湾日治时期: 台湾(台湾总督府)
中华民国时期: 台湾省(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台湾省政府) |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 |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


未实现的区划草案
1945年4月
主条目: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地方政制
省辖市
台北市
基隆市
宜兰市
新竹市
台中市
彰化市
台南市
爽文市(嘉义市)
高雄市
屏东市
花莲港市
梧栖市
一级县
罗东县,县治罗东
七星县,县治汐止
淡水县,县治淡水
桃园县,县治桃园
员林县,县治员林
北港县,县治北港
曾文县,县治新营
延平县,县治新化
凤山县,县治凤山
二级县
省三县,县治瑞芳
中坜县,县治中坜
沧海县,县治新埔
竹南县,县治竹南
福星县,县治苗栗
大甲县,县治大甲
丰原县,县治丰原
雾峰县,县治雾峰
鹿港县,县治鹿港
北斗县,县治北斗
南投县,县治南投
斗六县,县治斗六
清芳县,县治民雄
东石县,县治东石
北门县,县治佳里
渊亭县,县治冈山
东港县,县治东港
凤林县,县治凤林
三级县
恒春县,县治恒春
澎湖县,县治马公
台东县,县治台东
显示▼隐藏▲查 • 论 • 编 • 历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地方政制(1945年通过,部分内容未实施)
市 台北市|基隆市|宜兰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市|台南市|爽文市|高雄市|屏东市|花莲港市|梧栖市
一级县 罗东县|七星县|淡水县|桃园县|员林县|北港县|曾文县|延平县|凤山县
二级县 省三县|中坜县|沧海县|竹南县|福星县|大甲县|丰原县|雾峰县|鹿港县|北斗县|南投县|斗六县|清芳县|东石县|北门县|渊亭县|东港县|凤林县
三级县 恒春县|澎湖县|台东县


1945年8月
省辖市
台北市
台南市
高雄市
台中市
新竹市
基隆市
嘉义市

淡水县,县治淡水
基隆县,县治基隆
宜兰县,县治宜兰
板桥县,县治板桥
桃园县,县治桃园
新竹县,县治新竹
竹南县,县治竹南
苗栗县,县治苗栗
丰原县,县治丰原
大屯县,县治台中
彰化县,县治彰化
北斗县,县治北斗
南投县,县治南投
斗六县,县治斗六
嘉义县,县治嘉义
新营县,县治新营
麻豆县,县治麻豆
丰化县,县治新化
冈山县,县治冈山
凤山县,县治凤山
恒春县,县治恒春
台东县,县治台东
花莲县,县治花莲港
澎湖县,县治马公

1947年6月
此时的未实现计划,将台湾划分为11县5省辖市。计划中的县市名称与现行名称对照如下:

例:现行名称→当时计划
桃园县→新竹县
新竹县→长风县
苗栗县→竹南县
台中县→丰原县
台中市→中正市
彰化县→台中县
云林县→长溪县
台南市→成功市

1949年
此时的未实行行政区划计划与1947年6月的差别并不多,仅一些不同,如下表:

例:现行名称→当时计划
桃园县+新竹县湖口乡、新丰乡→新竹县
新竹市+苗栗县+新竹县(不包括湖口、新丰两乡)→人和县
台中县→丰原县
南投县→大观县
彰化县→台中县
云林县→长溪县

1950年7月
此时的未实行行政区划计划1950年正式行政区划的差别如下表:

金山乡、万里乡并入基隆市。
北投区、士林区、内湖区、文山区及南港区并入台北县。
新丰乡、湖口乡并入桃园县。
通霄镇、苑里镇并入台中县。
太平市、大里市、乌日乡、雾峰乡并入南投县。
竹山镇、鹿谷乡并入云林县。
四湖乡、元长乡、口湖乡、水林乡及北港镇并入嘉义县。
楠梓区、高雄县(不包含美浓镇、六龟乡、茂林乡、桃源乡和三民乡)自高雄县独立出凤山县。
美浓镇、六龟乡、茂林乡、桃源乡、三民乡并入屏东县。

1997年
此时的未实行行政区划计划与现行制度的差别如下表:

汐止市、瑞芳镇、平溪乡、双溪乡及贡寮乡并入基隆市。
台北县分割成北一县、北二县及北三县。
桃园县分割成桃一县及桃二县。
太平市、大里市、乌日乡、雾峰乡并入台中市。
彰化县分割成彰一县及彰二县。
台南县分割成南一县及南二县。
高雄县分割成高一县及高二县。
[ 此帖被wildatheart在2009-04-26 14:11重新编辑 ]
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贴间。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5-06
南沙那边怎么控制的是2个岛屿?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5-06
引用第1楼dping于2009-05-06 02:08发表的  :
南沙那边怎么控制的是2个岛屿?

〝中洲島〞只是一個小型珊瑚礁

叫〝中洲礁〞比較適合‧‧‧
尔今死去奴收葬
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奴知是谁?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5-06
东沙有石油不 我看文莱马来印尼越南开采的很欢啊 东沙中沙都没?
朝 国-都 城 县 市 集
国 省-直辖市 市 县 镇 村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5-29
上面的地图很熟悉
下载过
欢迎拍砖http://blog.sina.com.cn/yyxzwj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