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548阅读
  • 97回复

[山东]说说山东各建制市的设立年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10-10-20
很想具体汇总一下山东17地级市的建制时间及区划沿革,无奈才疏学浅,也不知道怎么才能算建城时间,也不知怎么算合理的城市沿革,比如古代同名府,道,郡,州是否可以算作现城市的起始及沿革。查了一下资料,姑且给自己定了两个标准:
一,现辖区内有建制(古治所),这一条,由于估计地名及其方位有出入,我也实在没有能力判断具体方位,故将今市域范围内(含市辖区,县,县级市)都算在内,比如:最早出现济南这个名字是济南郡,但济南郡治所在东平陵城,基本位于济南章丘龙山一带,这也算是济南始了,虽很不合理,也只好暂且为之了。
二,在今城区一带有筑城行为。
不知还有什么标准,还请大家给提提意见了。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10-10-20
秦置历城县,属济北郡。
西汉初分齐郡置济南郡,治所在东平陵县(今章丘市西北),因地处古济水之南得名。
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改为济南国。
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复为济南郡。
西晋永嘉末移治历城(今济南市区)。
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于郡侨置冀州。
北魏皇兴三年(公元469年)改为齐州。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齐州为齐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改齐州。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临淄郡,五年复名齐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齐州。
北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升为济南府。
元为中书省济南路、山东东西道彦访使驻地。
明为济南府,为山东行省布政使司治所。
清因之。
1913年为岱北道(1914年更名济南道)治。1928年废道,直属于省。
1929年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其四邻置济南市。市、县政府同驻济南城(1937年县治迁城东王舍人庄)。
1948年人民政权置济南特别市(后改济南市)。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10-10-20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裁卫所,设巡检一员,属即墨仁化乡。此后渐有青岛村、会全村、仲家洼村、四方村等10余村落。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登州总兵章高元率兵移驻青岛村,建卫门,修兵营、筑炮台,架栈桥,人口日增,渐为小市镇。
1897年11月13日德国强占胶州湾。1898年3月6日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划定陆海总面积1128.253平方公里为“胶澳租界”,并分租界地为李村区、青岛区。
1899年12月德皇威廉二世亲令将租界内新市区定名为青岛。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
1922年中国收回,改称胶澳商埠,设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市区为市街、台东镇和台西镇。
1925年改胶澳商埠督办公署为胶澳商埠局,属山东省政府。
1929年署青岛特别市,直属国民党政府行政院,辖市南、市北、台东3区。
1930年降为省辖青岛市。
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
1945年国民党政府接管。
1949年建立人民政权,为省辖青岛市。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10-10-20
南朝宋元嘉五年(公元428年)置贝丘县,治今淄川。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淄州,治贝丘。十八年改贝丘县为淄川县。
隋末州废,唐复置,治淄川,今市境大部属之。
蒙古中统五年(公元1264年)改淄州为淄州路,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改为淄莱路,二十四年改为般阳路。
明初为般阳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为淄川州,十二年废,后属济南府。
清因之。
1914年属济南道。1925年分属济南、淄青2道。1928年属省。
1945年置淄博特区,“淄博”名始此,属鲁中行政区。后几经废置,1948年复设,属鲁中南行政区。
1949年与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工矿部辖区合并为淄博工矿特区,属省。
1950年与清河专区合并为淄博专区。
1953年撤淄博专区,置淄博工矿区(地级)。
1954年淄博工矿区撤销,置省辖市淄博市。
1958年与惠民专区合并为淄博专区,淄博市降为县级市。
1961年淄博专区撤销,淄博市复为省辖市(地级)。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10-10-20
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析东海置兰陵郡。治丞县(今峄城)。
北魏废兰陵郡。孝昌三年(公元527年)于蕃省(今滕州市)置番郡。北齐废。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于兰陵县置X州,大业初废入彭城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X州,治承县(今峄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省入沂州。
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析徐州置滕州,治滕县。
元析沂州置峄州,治兰陵县(今峄城区)。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峄、滕2州俱降为县,同属兖州府。
清因之。
1914年属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废道属省。1936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1939年建峄县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属鲁南专区。1944年属鲁南行政区第二专区。
1948年于枣庄镇设枣庄办事处(县级),与峄县俱属鲁南行政区第五专区(次年更名台枣专区),专署驻枣县城。
1950年峄庄办事处撤销,地入枣县,属滕县专区。
1953年属济宁专区。
1960年撤峄县置枣庄市(县级)。
1961年升为省辖枣庄市(地级)。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10-10-20
1982年析惠民地区利津、垦利、广饶3县及沾化、博兴2县部分地置东营市(县级),以胜利油田第一口油井所在的东营村命名。
1983年改地级市。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10-10-20
西汉析胶东郡置东莱郡,属青州。
西晋改郡为国。
南朝宋复为郡。
北魏分青州置光州,与东莱郡同治。
隋开皇初废郡,五年(公元585年)改光州为莱州,大业初复改莱州为东莱郡。
唐析置登、莱2州。
宋因之。
金析登州置宁海州。
元因之。
明为登州、莱州2府。
1913年为胶东道。1925年为东海道。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山东省。1937年后为第七、九、十三行政督察区。
1942年抗日民主政府置胶东行政区。
1945年设烟台市。1946年滨北专区划入。1950年设有文登、莱阳2专区及烟台市。1956年文登专区裁入莱阳专区。
1958年莱阳专区与烟台市合并为烟台专区,烟台市改为专区辖市。
1967年更名为烟台地区。
1983年改为烟台市(地级)。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10-10-20
西汉景帝中和二年(公元前148年)置平寿县,治今淮坊,属北海郡。
东汉属北海国。
北齐平寿县并入下密县。
北齐改北海郡为高阳郡,徙治下密(今潍坊)。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废高阳郡,复北海郡;三年(583年)于此置下密县,十六年(公元596年)分北海郡置潍州,仍治下密;为市境名潍之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州废。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潍州,治北海(今潍坊),属京东东路。
金属山东东路。
元属益都路。
明洪武初省北海县,九年(1376年)改潍州为潍县。属青州府。
1913年属胶东道。1925年分属莱胶、淄青2道,1928年废道,直属省。1940~1948年属鲁中行政区和滨北专区。
1948年析潍县城关及坊子镇于今市区置潍坊特别市,取各首字命名;同年置昌潍专区。
1949年潍坊特别市改为潍坊市。同年降为县级市,属昌潍专区。
1967年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
1981年昌潍地区改称潍坊地区。
1983年潍坊地区改称潍坊市(地级)。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10-10-20
秦置薛郡,治鲁县(今曲阜)。
西汉为鲁国;又析原薛郡西部地入东平国与山阳郡,市境西部分置之。
东汉析东平国置任城国,治任城(今济宁东南仲家浅)。
三国魏、晋因之。
北魏徙任城县治今济宁。北齐徙任城郡治鲁县,徙高平郡治任城县。
隋二郡俱废,改置鲁郡,治瑕丘(今兖州)。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郡为兖州。
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析兖州、郓州置济州,治巨野。
金徙治任城。
元置济宁路,治巨野,济州属之,济宁之名始见。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路治徙任城。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路为济宁府,十八年又降为济宁州,属兖州府。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为直隶济宁州,八年降属兖州府。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复为直隶州,领金乡、鱼台、嘉祥3县,滋阳(今兖州),曲阜、泗水、汶上、邹县属兖州府,微山属徐州府沛县。
1913年济宁州废为济宁县,属岱南道(次年更名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为道治所。1928年废道属省。1936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此。
1946年析县城及近郊置济宁市,为冀鲁豫行政区直辖市(专区级)。1948年划归山东省鲁中南行政区。
1950年降为县级市,属滕县专区。1953年专署迁济宁市,改称济宁专区。
1967年更名济宁地区。
1983年升为省辖济宁市,撤济宁县置市郊区。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10-10-20
秦为济北郡治。
西汉置泰山郡。
北齐改泰山郡为东平郡,隋省东平郡入鲁郡。
金天会十四年(公元1136年)以故泰山郡腹地置泰安军,“泰安”之名始此。
金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升泰安军为泰安州。
明降泰安州为三级政区,属济南府。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为直隶山东布政使司。十三年升为泰安府,泰安县为府治。
1913年废府,分属岱北、岱南、济西3道(次年依次更名为济南、济宁、东临道)。1925年分属泰安、兖济等道。1928年各县属省。
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于津浦路西置泰西专区,属鲁西行政区;于泰山周围置泰山专区。1941年于泰山专区南部置泰南专区,均属鲁中行政区;同年泰西专区改属冀鲁豫行政区,各县分属以上3专区。1945年泰南专区并入沂蒙专区。1948年泰山、沂蒙、泰西3专区均属鲁中南行政区。
1950年泰山、泰西2专区合并置泰安专区。
1958年撤销,辖县分属济南市及济宁、聊城、菏泽3专区;将泰安县和泰山市合并置泰安市,属济南市。1961年复置泰安专区。1967年更名泰安地区。
1985年泰安地区撤销,升为省辖泰安市;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10-10-20
北齐天统四年(公元568年)置文登县。
隋至元皆为文登县地。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析文登县辛汪都三里,置威海卫,寓“威镇东海”之意。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卫复归文登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改置威海卫行政区,直隶国民政府行政院。
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设威海卫行政办事处。
1945年置威海卫市(专区级),属胶东行政区。1948年降为县级市,属东海专区。
1950年撤市改县。
1951年复改县为市,属文登专区。
1954年升为省辖市,由文登专区督导。1956年由莱阳专区督导。
1958年改为专区辖市,属烟台专区。1967年属烟台地区。
1983年改为省辖县级威海市,由烟台市代管。
1987年升为省辖地级威海市。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10-10-20
秦改莒国为莒县。
西汉置海曲县,属琅玡郡。
三国属青州城阳郡,治莒县。
东晋属东莞郡。
隋属沂州琅玡莒县。
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置日照镇,日照地名始此,因其地濒海“与扶桑相掩映”故名。
元祐三年属京东东路密州。
南宋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金始置日照县,属莒州。
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于县南90里置安东卫。
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改属沂州府。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并卫于日照县。
1914年属胶东道。
1925年属琅玡道。
1928年裁道,直属于省。
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1941年属滨海专区。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六专区,胶东行政区滨北专区。1953年属胶州、临沂专区。1956年属临沂、昌潍专区。
1958年撤日照县改为日照市(县级)。XX年与石臼港办事处合并,驻石臼所。
1988年升为省辖日照市。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10-10-20
汉代置莱芜县,属泰山郡。据《水经注》载:东周灵王五年(前567年),“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莱芜,故名莱芜。”
三国至隋时分时合。
武周长安四年(704年)复置莱芜县,属兖州府鲁郡。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并入乾封县;大和元年(827年)又置莱芜县。
宋初属兖州,不久改属京东西路袭庆府。
金属山东西路泰安州。
元属直隶都省山东泰安州。
明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泰安州。
清属山东布政司使泰安府。
民国初年,属济南道;1927年废道属山东省。
1937年后,先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后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1939年8月,莱芜县民主政府成立,属七县行政联合办事处。
1940年3月,属泰山专署。翌年春,莱芜县一分为三,西部、北部归莱芜县,东部、东北部归博莱县,均属泰山专署;南部归新甫县,属泰南专署,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属泰山专署。
1958年泰安专区撤销,属济南市;1961年泰安专区恢复,复属之;
1983年8月,改为省辖莱芜市(县级),属泰安行政专署;
1985年由省直辖。
1992年11月22日莱芜市升为地级市。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10-10-20
秦初属东海郡;秦末时设郯郡,又隶属于郯郡。
西汉时改郯郡为东海郡,仍治郯,始置临沂县,东汉至东晋属徐州剌史部琅琊国。
南北朝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置北徐州。
北周改北徐州为沂州。
隋时属沂州(琅琊郡)。
唐属河南道沂州(琅琊郡)。
北宋属京东路沂州琅琊郡。
金属山东东路沂州。
元为都省山东益都路沂州。
明先属济宁府,继属济南府,后属山东兖州府沂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沂州府,置兰山县为府治。
1913年撤销沂州府,改兰山县为临沂县。
1936年设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临沂。
1945年又恢复原县制,属滨海专署,解放战争时期曾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省政府、新四军军部驻地。1950年后属临沂专区;
1958年改为临沂市;1963年复改县;
1983年9月19日改为省辖临沂市(县级)。
1994年12月17日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10-10-20
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置德州,治安德县,故治在今陵县。隋末农民起义窦建德部,为屯兵防御而筑起小胡城,就是德州市区的前身。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原长河县治(今河北省故城县境内)为水所环,移治于此,遂名长河;
元宪宗二年(1252年)升将陵县(今德州)为陵州。
明洪武七年(1374年)徙德州治于此,遂名德州(在此之前,德州治于安德县,即今陵县);洪武三十年(1398年)德州城变土城为砖城。
明永乐七年(1409年)移治故陵县,即今德州市,仍沿德州之名。
民国元年(1912年)改德州为德县,属济西道,后属德临道;1928年直隶山东省。
1946年解放以后,定名为德州市。
1950年取消德州市,并入德县城关区;
1951年夏天恢复德州市,隶属德州地区行署。
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销德州地区和县级德州市,设立地级德州市。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10-10-20
春秋东周灵王十九年(前552年)始筑城,位于今城西北7.5公里处的聊古庙,为齐国西境聊摄地(鲁仲连射书退燕兵即于此)。
秦置聊城县,因位于古聊河西岸,故名聊城,属东郡。
三国属魏国平原郡。
晋属平原国。
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迁城至今城东10公里处的王城,属平原郡。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为博州治;大业初(605—617年)州废,属武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博州,治聊城。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河道决口,王城淹没,又迁至今城东南7.5公里处的巢陵城,仍为博州治。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河决巢陵城,城再迁至孝武渡西,即今聊城。
元初(1264年)为博州路总管府治所;至元三年(1266年)改属东昌路治。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东昌府治所。
1912年改东昌府为东临道,辖聊城;1926年改东临道为东昌道,治聊城;1928年废道,直属山东省;
1938年为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
1940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改聊城县为筑先县,隶属鲁西行政公署第四专署。1945年隶属冀鲁豫行政公署第四专署;1949年8月,改筑先县为聊城县,属平原省聊城专区,为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1958年12月,改聊城县为聊城市;1963年4月,改市为县;
1983年8月,撤县,设立聊城市。
1997年8月29日批准撤销聊城地区和县级聊城市,设立地级聊城市。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91 发表于: 2010-10-21
今天我国的市制略等同于旧时的州府制,mouclo兄以此为出发点总结的不错。

如果抛开今天的所谓市制,单独从城市(聚落)的发起来看,也可以另外来总结一下,而且这个更能揭示城市的真正发展轨迹。以济南为例,在春秋时为泺邑,战国时为历下邑,秦汉时为历城县治,西晋时济南郡治由东平陵迁于此,而升为郡治,再后来又为府治、省会等等。这个轨迹更能真实体现济南由春秋战国时的小聚落,不断发展到今天的百万人口大城市规模的过程。

因我们市制的原因,官方的介绍城市沿革也往往从mouclo兄的角度来介绍。采用后者以聚落的发展过程来介绍的很少,而后者恰恰是城市的真正的发展轨迹。
只看该作者 92 发表于: 2010-10-21
回 91楼(天下大同) 的帖子
支持,城市的发展轨迹就得以城市建成区由聚落,村等等一步步发展壮大为根本才更合理。
毕竟,城市的本意就是“人聚集的地方”。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93 发表于: 2010-10-21
历史时期及政区沿革                                                      当时,今济南状态

夏商周:国家出现,分封制,九州
春秋战国:县、郡出现                                                  邑
秦:郡县制                                                                   齐郡(后析出济北郡)历城县县治
汉:郡(国),县(侯国、邑、道),刺史部              济南郡(由齐郡析出)历城县县治(济南郡治东平陵县)
东汉末年、三国:州、郡、县三级制
西晋:郡县开始分等第                                                 济南郡治
东晋、南北朝:侨置政区--侨州、侨郡、侨县               于郡侨置冀州,北魏改为齐州
隋:州(郡)县二级制                                                 齐郡
唐:郡的消失,道、府出现,节度使辖区(镇)           齐州,临淄郡,齐郡,齐州
五代十国:军、监
宋:路                                                                         京东东路济南府
金:路                                                                         山东东路济南府
元:行省                                                                      中书省济南路,山东东西道彦访使驻地
明:布政司、总督、巡抚辖区出现                               济南府,山东行省布政使司治所
清:省                                                                         济南府,山东行省布政使司治所
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岱北道(1914年更名济南道)治,山东省驻地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                                             济南市,山东省驻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济南市,山东省驻地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94 发表于: 2010-10-24

汽车牌照的顺序基本上是按照何时定为省辖市的先后顺序而排列的。
而这个省辖是根据新中国而言,所以济南A(建国即是),青岛B(建国即是),淄博C(1955年3月9日),枣庄D(1961年9月12日),东营E(1982年11月10日),烟台F (1983年11月),潍坊G(1983年10月),济宁H(1983年8月30日), 泰安J (1985年5月),威海K (1987年6月15日),日照L 滨州M 德州N 聊城P 临沂Q 荷泽R 莱芜S
不过看来也不是严格按照这个顺序啊,像烟台潍坊济宁顺序就有所颠倒。再有定为省直辖莱芜应该比滨州,菏泽要早啊,这是怎么回事?  

==================================

1,烟台潍坊济宁是同一年批复的,按照一批牌号的,未细分月份。
2,莱芜原属泰安市,在实行车牌字母化以后才分出来的,分出来时前面的字母已经都占用了,只能是S
3,在汽车牌号改字母化时,滨州、 德州、 聊城、 临沂、荷泽均为县级市,但均为地区行署,故在编号时按照MNPQR的顺序,排在所有地级市之后。此后尽管德州升为地级市比滨州早,但因为字母已经排好了,也就不便再改了。
只看该作者 95 发表于: 2010-10-24
这个字母的次序好像是按照当时省府对各地市重要程度的认知来排序的。记得在鲁A、鲁B等牌照开始使用前,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使用过“山东01”、“山东02”等牌照,烟台开始时用的好像是“山东04”,后来传闻是省府觉得烟台不如枣庄重要或发达,就把04换成了06。是否确切我不敢说,但枣庄一直是省辖市,而烟台80年代以前,省辖市和地区辖市反复了多次,再加上当时国家的战略并不是发展沿海地区,因此烟台排名靠后也并不奇怪。
只看该作者 96 发表于: 2010-10-27
回 94楼(suncy) 的帖子
多谢。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97 发表于: 2010-10-27
回 95楼(扬歌海上) 的帖子
我感觉车牌号上,这个省辖市指的就是地级市,大体按照成为省辖地级市的时间先后排序。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