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34阅读
  • 3回复

[文物考古]地铁修建变“挖坟”考古?西安:我也很无辜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4-11
转载文章核心部分)

谣言一:地铁盾构施工伤及文物?
真相:“对不起,我们不在一个维度。”
根据考古资料和调查研判,西安城区范围古遗址和古墓葬埋深一般不会超过10米,而地铁盾构施工在地面10—18米以下,所以不会与文物“碰面”,又何谈伤害?城区以外有较大较深的古墓分布,但地铁盾构作业区也多在已建成的道路、建筑等地下进行,而这些区域过去在进行道路、建筑施工时事先已进行了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盾构也难遇文物。

谣言二:地铁施工“偶然”发现文物?
真相:“别把文物部门当小透明。”
西安每一条地铁从线路规划到施工,文物部门都一直“在线”。规划时,地铁线路已经规避了已知的重要遗址区;施工前,会先行对地铁开挖的站点、调度站等进行考古勘探;考古勘探出有遗址或古墓时,要先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工作结束后,才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勘探、发掘、保护,这一系列环节都有着一套严谨的流程规范。
“西安所有工程建设开工前、政府在土地出让前,都必须要经过考古勘探,且全市覆盖,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自力说,实行“考古前置”,最大程度避免了城市开发建设中文物被破坏的情况。网友所谓的“偶然”发现,不过是考古工作的必然成果。

谣言三:地铁5号线要临时改线?
真相:“相关人员一脸蒙圈:我怎么不知道?”
其实早在2016年,西安市考古院在配合西咸新区秦皇大道项目考古勘探中确认和发现了“三普”文物点东马坊遗址。2018年7月至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对项目用地进行发掘,发掘面积9402平方米,发现夯土建筑基址3处、清理水井23口、灶15座、灰坑73处、现代坑5处、墓葬1座,发掘解剖沟25条。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经专家论证,初步判断该处文化遗存可能为三秦之一的雍王章邯的都城——废丘遗址。由于此遗址范围较大,局部涉及地铁五号线二期西马坊站与会展中心站区间线位,同年12月,文物部门与地铁部门组织专家研究了涉及此区域的地铁线路微调方案,目前已经制定了技术方案上报。
事实上,当地铁遇见文物,如何处理,西安早已有成功的案例,并非一定要改线。
在西安地铁二号线建设中,针对地铁下穿西安城墙、钟楼等文物建筑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工程保护技术措施,如采取双向绕行、加大埋深,盾构施工、控制沉降,采用暗挖法,无缝接轨等,对中国其他地区地铁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具有借鉴意义,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肯定。

谣言四:西安文物太多,会草率处理不太重要的文物?
真相:“一视同仁,路子不野。”
针对发现的地下文物均要进行考古发掘,需要经历申请发掘证照、现场发掘清理、照相、测绘、现场保护、加固、登记编号包装提取文物等步骤。“像做手术一样,不论大小,程序步骤一样都不能少,要把资料全部提取完,不会草率处理。”西安市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唐龙介绍道,保护文物是国家利益,对所有考古发掘都是一视同仁的,只是最终的展现方式会有不同。
毕竟,仅目前西安地区在册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就有324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数量大、分布广、级别高,如此丰富的文物资源,决定了西安的文保工作必须依法依规、按步骤、分重点的进行保护并展示。

谣言五:考古是对文物的破坏?
真相:“文物工作者是还原历史的探索者。”
唐龙告诉坊妹,考古工作关注的是三大哲学命题中的前两个——“我是谁”,“从哪里来”。考古是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考古所提供的物质凭证,是沟通古人与现代人的“时光隧道”,能让现代人直观感受到古人的生产、生活场景及创造的绚烂文化。
“没去过三星堆之前,不能清晰的理解什么是“纵目”之人;看过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美轮美奂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才能感知到唐代杰出制作工艺与科技发展水平......”提到出土文物,唐龙娓娓而谈。
也正是有这样一批默默无闻的考古探索者、文物守护者,埋藏在地下千年的文物才能拭去历史的蒙尘,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4-11
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4-12
中國羅馬?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04-12
洛阳也差不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