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415阅读
  • 22回复

[湖北]江夏县和鄂城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11
[em01]
[ 此帖被xyz0在2009-03-09 03:1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3-05-11
几次,没有啊,民国初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改武昌县为鄂县。
三代夏商周 春秋战国延
一统秦两汉 三国两晋传
南北朝分立 隋唐五代连
宋元明清后 古代至此完
民国乱纷纷 浊酒数从前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3-05-12
1913-1914年间,江夏县(原武昌府附郭县)更名武昌县,武昌县更名寿昌县随即更名为鄂城县。

80年代析鄂城县城区设鄂州市,旋即撤销鄂城县划入鄂州市,80年代末黄冈县黄州镇划入鄂州市设黄州区(旋撤销划回黄冈县),鄂州市分设鄂城、华容、梁子湖三区。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3-05-13
完全没说清楚,应该来一个完全的寻根问底的来龙去脉!
把武汉建成美丽富庶的为一般市民享用之开放创新之都!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3-05-13
鄂,古国名,在今鄂州市,楚灭鄂国设鄂邑。秦设鄂县,三国孙权于221年更名武昌县,同时设武昌郡于此,旋改名江夏郡(魏国同时设有江夏郡),建都于此,229年迁都建业(今南京市),265—266复为吴国都城。280年(晋太康元年)平吴再改为武昌郡,589年(隋开皇九年)废郡保留武昌县,属鄂州江夏郡。南宋于武昌县设寿昌军,元废军县改隶武昌路,1913年废武昌府,改武昌县为寿昌县,1914年更名鄂城县。

江夏,汉初设郡(有两说,公元前201年和公元前121年),以江水、夏水在此交汇而得名,郡治西陵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境内),三国魏吴各设江夏郡(魏国江夏郡治上昶城),晋灭吴后改吴国江夏郡为武昌郡,江夏郡移治安陆县(今云梦县),南朝宋迁治汝南县(夏口—今武昌),同时于其地设郢州(454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改设鄂州(隋唐两代曾先后改称江夏郡),汝南县更名江夏县。唐759年于鄂州设鄂岳团练守捉使,773年改设鄂岳观察使,806年改设武昌军节度使,唐亡后废。宋为荆湖北路治。1277年升为鄂州路,1301年更名武昌路,1364年改设武昌府,湖广行省治此。湖广省分设湖南湖北两省后为湖北省会。1912年废府存县,江夏县更名武昌县。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3-05-13
现在又设了江夏区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3-05-13
武汉市武昌区 武汉市江夏区 鄂州市(90年代以后)
—————— ————武昌县 鄂州市(80年代)
———武昌市 ————武昌县 鄂城县(40年代)
武昌县—————————— 鄂城县(1914年)
武昌县—————————— 寿昌县(1913)
武昌府江夏县——————— 武昌县(明清)
武昌路江夏县——————— 武昌县(元)
鄂州路江夏县——————— 武昌县(元)
鄂州江夏县———————— 寿昌军武昌县(宋)
武昌军鄂州江夏县————— 武昌县(唐)
鄂州江夏郡江夏县————— 武昌县(隋唐)
郢州江夏郡汝南县————— 武昌郡武昌县(南北朝)
沙羡县—————————— 江夏郡武昌县(三国)
沙羡县——————— ——— 武昌郡武昌县(三国)
江夏郡沙羡县——————— 鄂县(汉末)
沙羡县—————————— 鄂县(汉)
沙羡——————————— 鄂(先秦)

这下清楚没有。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3-05-13
你的问题没有错,唐朝设武昌军,节度使驻鄂州江夏县——就是现在的武昌,宋朝武昌军的建制虽然撤销了,但是民间还是有称武昌的(特别是一些文人)。

就如同现在北京称燕京,南京称金陵,重庆称渝州一样。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vbk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3-05-13
武昌鱼实际上指的是鄂州鱼。
[fly][b][size=5][color=darkblue]Vous êtes toute ma vie![/color][/size][/b][/fly]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3-05-13
如果民国时没有把江夏改为武昌,恐怕武汉市现在要叫江汉市了。
vbk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3-05-13
梁子湖大部分在鄂州
[fly][b][size=5][color=darkblue]Vous êtes toute ma vie![/color][/size][/b][/fly]
vbk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3-05-13
武汉海关原来就叫“江汉关”……
[fly][b][size=5][color=darkblue]Vous êtes toute ma vie![/color][/size][/b][/fly]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3-05-17
江汉关的意思是汉口和江岸的“关口”的 意思

以江汉路为界
把武汉建成美丽富庶的为一般市民享用之开放创新之都!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3-05-19
武汉沿革:
汉阳县,清为汉阳府治,1912年1月裁府留县;1949年以城区入武汉市,县治移蔡甸。1992年改为武汉市蔡甸区。
武昌县/武昌市,旧为江夏县,清为武昌府治,1912年1月裁府留县,1913年5月改名武昌县,同时改原有之武昌县为寿昌县(1914年1月改鄂城县,今为鄂州市),1935年7月析城区置武昌市,1949年以武昌市原区域与汉口市及汉阳县城置武汉市,1960年县治移纸坊,1995年改设武汉市江夏区。
汉口市:清为夏口厅,1912年1月改夏口县,治汉口镇(撤废的时间一说是1929年,另一说是1926年);1929年4月以汉口镇及武昌、汉阳两县附近地置武汉特别市,同年6月以武昌之地,还隶湖北省武昌县,改称汉口特别市,1930年7月改称汉口市(同年以汉阳之地还隶湖北省汉阳县),1931年5月改隶湖北省政府,1947年6月还隶行政院.1949年与武昌市原区域及汉阳县城合置武汉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3 23:03:20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3-05-20
想起来中学时讲到赤壁之战,当时孙权曾迁都武昌,那个武昌就是被孙权改鄂为武昌的。这个在下面的小字注解中有介绍,不知道现行教材是不是改了。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3-06-11
是,有典: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嘛。
看来,孙吴大帝可无魏之孝文帝之气魄。也可能金陵富天子气,大臣们慧眼识风水,迁都武昌要亡得更早(晋灭吴自西向东,顺流直下)。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3-06-11
记念武昌起义而改名。
三代夏商周 春秋战国延
一统秦两汉 三国两晋传
南北朝分立 隋唐五代连
宋元明清后 古代至此完
民国乱纷纷 浊酒数从前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07-22
1913-1914年间,江夏县(原武昌府附郭县)更名武昌县,武昌县更名寿昌县随即更名为鄂城县。

80年代析鄂城县城区设鄂州市,旋即撤销鄂城县划入鄂州市,80年代末黄冈县黄州镇划入鄂州市设黄州区(旋撤销划回黄冈县),鄂州市分设鄂城、华容、梁子湖三区
-------发展县域经济,把黄梅、麻城、赤壁、钟祥、石首等发展成为省辖市,改变“小马拉大车”的现状。
ups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07-22
引用第19楼河东狮于2003-05-20 10:33发表的  :
想起来中学时讲到赤壁之战,当时孙权曾迁都武昌,那个武昌就是被孙权改鄂为武昌的。这个在下面的小字注解中有介绍,不知道现行教材是不是改了。

武进、武昌都是孙权改的,因武而进,因武而昌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8-07-22
武昌府驻江夏县,武昌县(今鄂州市)属武昌府,本来是很明晰的,相当于今天的台州模式。
但江夏县古代又曾设过鄂州,而偏偏原鄂城市又更名为鄂州市,就把情况搞复杂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8-09-24
引用第14楼vbk于2003-05-13 21:43发表的  :
梁子湖大部分在鄂州

没有搞清楚不要乱说,梁子湖2/3在江夏知道不。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8-09-24
引用第5楼炎黄剑于2003-05-13 12:32发表的  :
鄂,古国名,在今鄂州市,楚灭鄂国设鄂邑。秦设鄂县,三国孙权于221年更名武昌县,同时设武昌郡于此,旋改名江夏郡(魏国同时设有江夏郡),建都于此,229年迁都建业(今南京市),265—266复为吴国都城。280年(晋太康元年)平吴再改为武昌郡,589年(隋开皇九年)废郡保留武昌县,属鄂州江夏郡。南宋于武昌县设寿昌军,元废军县改隶武昌路,1913年废武昌府,改武昌县为寿昌县,1914年更名鄂城县。
江夏,汉初设郡(有两说,公元前201年和公元前121年),以江水、夏水在此交汇而得名,郡治西陵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境内),三国魏吴各设江夏郡(魏国江夏郡治上昶城),晋灭吴后改吴国江夏郡为武昌郡,江夏郡移治安陆县(今云梦县),南朝宋迁治汝南县(夏口—今武昌),同时于其地设郢州(454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改设鄂州(隋唐两代曾先后改称江夏郡),汝南县更名江夏县。唐759年于鄂州设鄂岳团练守捉使,773年改设鄂岳观察使,806年改设武昌军节度使,唐亡后废。宋为荆湖北路治。1277年升为鄂州路,1301年更名武昌路,1364年改设武昌府,湖广行省治此。湖广省分设湖南湖北两省后为湖北省会。1912年废府存县,江夏县更名武昌县。

不知引自何处?“江夏郡移治安陆县(今云梦县)”似有不妥。

现安陆市城区一直是历代州、府、郡所在地,江夏郡怎么会在云梦县呢?

敬请指教!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8-09-26
引用第26楼仙峰俊俏于2008-09-24 17:02发表的  :
不知引自何处?“江夏郡移治安陆县(今云梦县)”似有不妥。
现安陆市城区一直是历代州、府、郡所在地,江夏郡怎么会在云梦县呢?
.......

有魏吴两江夏郡      

古安陆非今安陆。汉时与西陵同属江夏郡的安陆县,始置于秦。古安陆县地域相当辽阔,是地理大县。从《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秦时期的地图来看,古安陆北与南阳郡的隋县接壤,南抵长江,东与衡山郡的邾县(今新洲)接界,西与鄀县(今宜城东南)、江陵(今荆州)、竟陵(今潜江西北)为邻,包括今云梦、安陆、孝昌、孝南、黄陂、汉川、蔡甸、东西湖、应城等九县(市、区)和天门、京山的一部分,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到南北朝时,黄河流域战争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长江流域,自此,从古安陆县域陆续划分出了许多县,云梦县就是在西魏大统十六年( 550 年),最后从古安陆划分出来的一个县。古安陆从设县到南北朝解体,存在了 800 多年。所以历上有古安陆和今安陆之分。


从秦简看古安陆县治的地理位置

作者 董乐生

安陆县是个古老的县份,从秦代实行郡县制开始就设置了安陆县,属南郡管辖。最初,它的辖境包括今天的安陆和云梦及附近地区。现在的安陆县治是东晋末从古安陆县治所移来的,那末从秦至东晋末这600多年的历史时段中,古安陆县治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却一直扑朔迷离,没搞清楚。从前许多著述,甚至像一些影响甚巨的史、地著作和权威工具书,都把古安陆县治所的地理位置都弄错了,如《辞海》云:“安陆:县名。秦置。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北。东晋末移至今安陆县”。由于将古安陆县治所错定在今安陆北,就由此导致将一些古地名的位置和古人出生地也相应地定错了位。
古安陆县治所的确切地理位置不在今安陆北,而是在古楚王城,即今云梦县城。
“安陆”一名最早出现于1975年云梦城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批秦代竹简、陶器和木牍家信上。
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竹简《编年记》中,有多处关于安陆的记载:“(秦昭王)廿九年,攻安陆”;“(秦始皇)廿八年,今过安陆”;“(秦始皇)四年……11月……喜为安陆御史”;“六年,四月,为安陆令史”。“攻安陆”指秦将白起于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攻取楚都郢及安陆等地,并设立南郡和安陆县。“今过安陆”是指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第二次巡游,北归途中经过安陆。“安陆御史”“安陆令史”是墓主人喜记述自己曾任过安陆御史和令史之职。这是当时当地人记当时当地的事,记事者记自己的事,所记地名、时间、事件、人物应是确凿无误。这些文字,既记录了当时发生在安陆的军国大事,又记录了自己在安陆的任职履历。根据《编年记》和其他简文考察,这位秦简主人喜的家长期居住在安陆,他因而出生于安陆,最初在安陆任职,后又到鄢县(今宜城)任令史、狱吏,秦始皇十三年应征入伍,后来又回到家乡安陆任职,46岁病死于安陆任上。喜的一生,除了在军队服役和在鄢县任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工作在安陆,可以说他是生于斯,长于斯,任职于斯,死于斯,葬于斯。他不是告老还乡后终于家中,而是正当壮年病死于任上,按理说他的葬地不会离任所(安陆县治)很远。实际上他的葬地正好在今云梦城西数百米的睡虎地,这就说明今云梦城就是古安陆县治所在地。
1975年从睡虎地11号秦墓中不仅出土了秦简,还出土了一批陶器,这些陶器上均有“安陆市亭”的戳印,印面呈方形,字体为秦篆。1989年云梦龙岗秦汉墓中也出土一大批陶器,也有“安陆市亭”戳印。秦代为了加强对城市商业区的管理,在都城里专设市官,对市进行管理;在大城市商业区设市长,有的城市设市令;而在一般城邑的市中设亭,专职市场的治安管理。“安陆市亭”即安陆县城市场管理处的戳印,说明这些陶器的制作销售,是经过本地官府准许的。盖有“安陆市亭”戳印的陶器既在今云梦城郊墓葬中出现了这么多件,证明它们都是本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制作的产品。而云梦古城(即古安陆县城)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修筑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它是北通豫、陕、晋,南达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区域的氵员水大走廊的一个要塞和商品聚散地,这座城设有商业管理机构——市亭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在古楚王城(即今云梦县城)遗址东南部曾发掘出春秋战国时代烧砖瓦的窑,证明古代云梦的陶器制作业相当发达。楚王城遗址内曾出土陶质下水管、陶井、大量板瓦、筒瓦、卷云纹瓦及各种生活用的陶器。云梦的其他好些地方也曾出土大量的先秦时代的陶器。这些可以证明战国秦汉时期云梦地区是有足够能力制作生产这些陶器的,不需花气力从别处运来,这也可证明今云梦城是古安陆县治所在地。
在睡虎地的4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家信。这两封信是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2年)二月十九日从军征战在淮阳前线的黑夫和惊兄弟二人向家中要衣服、布和钱的,其中明确写着“今书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禅裙襦者,母必为之”。这是两位普通战士写给安陆家中兄弟衷的信。而且要母亲看看安陆的丝布的价格,如价廉,就买布给他们做衣服。这两件木牍家信出现在今云梦城西仅数百米的墓葬中,这更是有力地证明了古安陆在今云梦县境。这座墓葬在离县城西门仅几百米的地方,距曾当过安陆令史的喜的墓不远,证明墓主人是古安陆县城人。4号秦墓墓主人是黑夫和惊的兄弟——衷。这也说明今云梦县城是古安陆县治所在地。
似乎是专为古安陆县治所在云梦城作证明,云梦城郊出土了这么多有关古安陆的文物,有书写在竹简的文字,有书写在木片上的家信,还有加盖在陶器上的戳印,以不同的物件,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相同的内容。我们再来反观今天的安陆,除了书上一些单凭主观臆断和以讹传讹的错误记载外,迄今没有发现一件能证明古安陆县治所在今安陆北的秦汉时期的文物。
如果说古安陆县治所在今安陆北,那么今安陆北就应该有一座秦汉古城的遗址存在,但查遍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也没有找出今安陆北有个像样的古城遗址。相反,湖北重要古城遗址中,却有一个能与荆州纪南城和古南阳郡中心宛等古名城相并列的云梦古楚王城遗址。古楚王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从秦代开始就先作为安陆县治后作为云梦县治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古安陆县治所的地理位置定错了,就把西汉时期江夏郡郡治的地理位置也定错了。也以《辞海》为例,它在“安陆”条说,西汉时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北”。江夏郡设于汉高祖六年,辖境为今湖北北部及河南省的东南部,它得名于“沔水自江别至南郡华容为夏水,过郡入江”。沔水即汉水,也就是汉江,有一段又称作夏水,所以有江夏郡之名。它在西汉的治所在安陆。因为把秦汉安陆治所的位置弄错了,所以把西汉江夏郡治所的位置也就连带着定错了。西汉时期江夏郡治应该在今云梦城,即古安陆县城。
又由于把古安陆县治所的位置弄错了,也就把一些古人的籍贯也填写错了,如汉代尚书令、著名孝子黄香就是一例。《后汉书·黄香传》云:“黄香,江夏安陆人也……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正因为他是“江夏安陆人”,又称为“江夏黄童”,后来很多文章书籍在介绍他生平时,就因循了错误的说法,说他出生于今湖北安陆北。黄香确切真实的出生地在哪里?在今云梦县城北两公里的黄土坡村。今黄土坡村的黄姓居民就是他的嫡传后裔,黄氏族谱从黄香的祖辈、父亲到黄香、香子黄琼一直延续至今,一脉相传,已是122代,传承关系清清楚楚。黄氏堂名即为“江夏堂”。黄香死后葬于今云梦城北五公里处的黄孝村,这个村因安葬着汉孝子黄香而名为“黄孝村”。明《大明一统志》、清代云梦县志均有记载。清道光《云梦县志略》云:“邑北驿道约十余里,有黄香墓,缭以园墙,西南向,甬道出入,中一冢巍然”。黄香墓一直保存到20世纪60年代。现在年纪大的人都还记得此墓的样子。由此可见,黄香的出生地和葬身地都在今云梦城北,而不是今安陆北。同时也由此反证了古安陆县治在今云梦城。
既然古安陆县治所在今云梦县城,却为何历来许多人把它错定在今安陆北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安陆县名出现很早,而云梦县名出现较晚,而且早在1500多年前的东晋末,安陆县治就移到了今安陆。更为重要的是,安陆在历史上设过郡、设过州(安州)、设过府(德安府),它作为行政区划和治所,比云梦闻名得多,所以人们极容易把古安陆县治所当成了今安陆,而忽略了云梦城曾是古安陆县治所的历史真实。好在现在有一些著述已将这个历史的错误给纠正过来,如近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就把从秦到东晋末这段历史时期的安陆县治所定在云梦县城,这是对这一被错置了的历史地理位置的正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