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16阅读
  • 30回复

[河南]看袁世凯:漯河、郑州的兴盛与周口、开封的没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11-26
看袁世凯:漯河、郑州的兴盛与周口、开封的没落
                                                                                    (作者:谭天)
      
      民国初年,赵倜任河南省督军。督军府设在省城开封。周家口的一位老前辈曾在赵倜的督军府工作,晚年回到家乡。他曾经讲了一些当年在督军府听到的有关袁世凯的传闻。其中一则是,修筑京汉铁路时,原计划从周家口经过,袁世凯当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认为,铁路如果从周家口经过,离他的老家项城太近,打起仗来,易遭兵匪之患,百里之内不得安宁。为了照顾老乡,袁世凯建议铁路西移一百里地。铁路督办和工程师只好照办,结果,京汉铁路从周家口西边的漯河经过。对于这件传闻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一、袁世凯的家乡观念。二、当时,袁世凯有没有能力干预铁路建设。三、京汉铁路计划从周家口经过有没有道理。

袁世凯建议铁路西移
      不论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的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只讲袁世凯在为人方面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老乡观念挺浓。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好几个少年伙伴也随着进了中南海。比如袁世凯的两个家庭总管,一个叫申明善,一个叫傅殿青,都是袁世凯从老家项城带去的。替袁世凯管理北京、天津两地房产的袁乃宽,也是项城人。袁世凯在居仁堂楼下办公和会客的时候,随在身边侍候的,也都是他的小老乡。袁世凯对找上门来的老乡,能照顾就尽量照顾。袁世凯北洋军队中的上级军官很少有河南人,但北洋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却有很多河南人。在当时的北京官场上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学会项城话,能把洋刀挂。”

    京汉铁路刚开始修建,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当时,袁世凯不过是一介武夫,他只知道抓军权,对修筑铁路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所知甚少。所以,当他看到京汉铁路从周家口经过的蓝图,不是高兴,而是担忧。周家口离项城界只有几十里地,他担心铁路周围的治安状况。为了家乡的安全,从“地方保护主义”出发,他建议铁路西移。在当时,他认为是正确的决策,而实际上却干了一件荒谬的事。

京汉铁路修筑
    最早提出修筑京汉铁路的是张之洞。他提出修建这条铁路有八项好处,其中重要的有四条:一、广开商旅之利。二、促进煤铁开采。三、方便漕饷之运。四、有利军队调动。

    当时清廷没有经济能力修筑京汉铁路,于是采取借外资修路的办法。负责这项工作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买办盛怀宣。盛怀宣是李鸿章的干儿,也是袁世凯的结盟兄弟。修建京汉路是向比利时借款,当时,比利时和俄国、法国的关系密切,这三个国家的财团是联系在一起的。向比国借款,就是把京汉铁路的建造权交给法、俄财团。借款合同于1898年6月签订,借款金额为一亿一千二百万法郎。一般认为,京汉铁路的修建时间就是从签约开始,但实际情况是,这一年的4月份,康有为与会试北京的数百名举人联名上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变法拉开了帷幕,紧接着,六君子就义刑场,纠查康梁余党的政治运动波及全国。所以,签订合同以后,无论借款金额到位与否,修筑京汉铁路不可能有任何举措。1899年,山东开始闹义和团运动;1900年,义和团闹到北京;紧接着,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光绪和慈禧逃到西安;1901年9月初,李鸿章与各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修筑京汉铁路从借款到这一年的年底,虽然已经过3年半的时间,但实际上只修了卢保铁路一小段,也就是从卢沟桥到保定这一段,最多延长到正定县。需要说明的是,卢保铁路沿线修建了不少天主教堂,所以这一段铁路是义和团运动最激烈的地区。义和团在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同时,也焚烧教堂,拆毁铁路。这种情况,很可能给镇压义和团的袁世凯留下铁路沿线不安全的印象。

    1901年11月初,李鸿章死去。1901年11月17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之时,也是京汉铁路全线复工的时候。虽然盛怀宣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但铁路经过的地方又归当地督抚管理,何况袁世凯还是北洋大臣,如果袁世凯对铁路的修建方案提出修改意见,盛怀宣会一百个买账。在京汉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为了协调行政管理,清廷规定,京汉铁路的北段由袁世凯监修;南段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监修。1904年3月,京汉铁路从郑州通过,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全线通车。

周家口的地理优势
    京汉铁路原计划从周家口经过,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究竟应该不应该从周家口通过?

    在清代,周家口是河南四大名镇之一,是豫东最大的商品、货物贸易集散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时,周家口还是闻名全国的军事重镇。曾国藩曾连续上书清廷,指出江苏徐州、山东济宁、安徽临淮,河南周家口四处驻兵的重要性,特别是周家口,它是豫东和京师的门户。

    京汉铁路计划从周家口经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它的地理优势。从明代中期以后,周家口就是一个水旱码头,南船北马兼而有之。单说旱路,从汉口到周家口,从周家口到开封,这是一条通往北京的官道。

    从地图上可以清晰看到,从汉口到周家口,从周家口到开封,到安阳、北京,这是一条最直的也是最佳的路线,实际上,这就是清代从南往北的官道。

    前两年,在论证发展周口市区域经济的时候,有专家指出,从周口往北到北京,往南到武汉,往西到西安,往东到连云港,周口正处于一个中心位置。这个论点,在一百年前,仍然有道理。

一失足成千古恨
    谈罢周家口,再拿当年的漯河来比较。在京汉铁路经过漯河之前,漯河只不过是一个小土寨,名叫漯河湾,人口不过几千人,相当于现在的一两个行政村。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漯河都没有优势。

    既然京汉铁路应当从周家口经过,那周家口以北应该从哪里经过呢?毫无疑问应该是开封。清代,开封是河南巡抚衙门,是河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论怎么讲,京汉铁路都应该从开封经过。我们现在只能这样认为,由于袁世凯不同意铁路从周家口经过,京汉铁路在河南段西移,原计划从开封经过,只有改变成从郑州经过。

    在京汉铁路通过之前,郑州市只是一个人口不足两万的小县,名叫郑县。1904年3月,京汉铁路从郑县西经过。1906年2月,陇海线从郑县通车。绝无仅有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今天的大都市郑州,有人说,郑州是靠火车拉出来的,这一点不假。

    由于袁世凯的狭隘与偏见,周家口失去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开封也因此受到连累。袁世凯不但没有照顾好老乡,反而使周口一带的经济滞后了半个多世纪。(谭天:周口市文化局)

    ================================================================================

周家口镇
    【缘起】

    对于河南历史上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周家口镇,了解的人也许不会太多了,明清时代那种千帆竞发、商旅奔驰的场面,也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只能在仅存的山陕会馆和波澜不兴的河道中去追寻它以往的繁华。

    波光斜阳忆千帆
    要寻找周家口镇,不少人有点茫然,这个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河南商业重镇,在当地人的记忆里已经湮灭。好在有热心老人的指点,我们在贾鲁河与颍河交汇处的河口,寻得踪迹。

    正是夕阳西下时刻,金黄的阳光打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之处,10余艘渔船欸乃划行,桨声船影里,渔民们撒下一道道渔网,等待次日黎明的收获。“鱼不多了。”渔民老张说。在老张的记忆里,这里原来鱼肥水美,从来没有今天的枯竭。他的爷爷,则是这河中的老船民,他做船民时代的河口的黄昏,千帆靠岸,竟夜灯火辉煌。

    周口,又名周家口,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之处。在明朝初年,它还只是附近农民交换农副产品的集镇;而到了明永乐年间,由于淮河、沙河和颍河漕运的开通,集镇由明初的沙河北岸扩展到沙河南岸,为了方便物资交流,在南岸的子午街(今老街)开辟了一个渡口,有一周姓人家在此往返摆渡,因而称之为周家渡口,“周家口”因此得名。

    周口市博物馆原馆长杨子山说,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熊廷弼经过当时的周家口时,曾写过一首叫做《过周家口》的诗,其中有句云:“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意即周家口的繁盛晚上像南京城的浦口一样灯火通明,白天像汉口一样千帆云集。“由此可见当时的繁华程度。”周家口真正的兴盛时期还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周家口已经开辟16个渡口,最繁盛时本地居民达到了四五万人,而流动人口则达到了数十万人,它也赢得了“南皮都”和“小汉口”的美誉,成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商旅奔驰达南北

    很难想象,流动人口达到数十万的一个小镇,商业规模达到了什么程度。

    杨子山说,最繁盛时期的周家口镇仅街道就有116条,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专门行业,如筢子街就是卖竹器的,麻线街是专门卖麻袋的,打铜街是专门做铜盆等铜器的,而且平均每两条街都要建造一个庙宇。虽然整个周家口镇有116条街道,但它的商业主要还是靠转运贸易发达起来的,这些转运贸易主要在河南东部和江南之间进行,其输出的商品以陈州、开封二府所产农副产品为主,输入则以江南所产绸布、杂货为主。杨子山说,有人形容周家口当时商业的繁华程度用“商旅奔驰”四个字,非常贴切。

    那么当时周家口商业的规模到底达到了何种程度?杨子山说,南开大学的许檀教授曾经以周家口山陕会馆道光十八年的两块碑为依据,按照修建山陕会馆从商人中“千厘抽一”集资的原则,推算出在周家口的山陕商人中仅有名号可考者,就有坐贾164家,行商320家,合计484家。

    会馆林立说繁华

    商业发达的重镇,必定有商人留下的遗迹,这些遗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馆。

    明清时期,在河南各地十分活跃的最大商帮是山陕商帮。周家口的商人也以山西、陕西籍为主,其次也有安徽、福建、江浙、江西、湖广等省的商人。这些省的商人在周家口修建了10余座商人会馆,规模都十分宏大。

    其中在周家口创建最早的会馆是山陕会馆,它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拥有的商家比较多。山陕会馆又称关帝庙,在周家口共有两座,分别坐落于沙河南北两岸。南岸会馆在周家口偏西沙河南岸,大约建于康熙20年,占地20亩。其建筑有戏楼、东西廊房、大拜殿等,但至今已经不存。

    保存最完整的是北岸的会馆,它位于沙河北岸的兴隆街,坐北朝南,占地2.1万平方米,如今已成为周口市博物馆的办公地,同时也对外开放,在我们参观时,不时可以看到上香的游人。据导游穆乐介绍,这座会馆始建于1693年(康熙32年),其后,在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等年间曾多次重修和扩建。

    漫步这座会馆当中,可以看出其与赊店镇的山陕会馆大致相同:整个建筑为三进院落,沿中轴线由南向北,前院有照壁、山门、钟鼓楼、铁旗杆、石牌坊、碑亭、前拜殿、大殿、东西配殿等,东西两边廊房分别为药王、灶君、财神、海仙诸神殿;中院沿中轴分为戏楼、后拜殿及春秋阁,两边为东西廊房和看楼;后院东侧为马王殿、老君殿、瘟神殿,西侧为客舍和僧房等。所不同的是,其建筑上的石雕、木雕和砖雕极为精美而且多样,有鸟兽、花草等图案,也有“八仙过海”、“二龙戏珠”等神话、历史故事图案。

    除山陕会馆以外,其他还有安徽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覃怀会馆等地域性会馆,但至今已经无存。

    上述这些会馆都是各地商帮所建的地域性会馆,周家口还有两个比较特别的行业性会馆:其一为专营粮食业的陆陈会馆,在沙河南岸山陕会馆西侧,占地约8亩,内建戏楼、拜殿、大殿、禅堂、僧室、大仙阁等;其二为油业会馆,在沙河南岸山陕会馆东侧,建于乾隆中叶,占地约4亩,建有戏楼、拜殿、山门、龙亭、大殿等。这种行业性会馆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可惜的是现在它们已经不复存在,无法观赏其特别之处。
原文网址: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1846011/2716/33/61/9_1.html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11-26
     如此说来京广线河南在黄河以南的不少城镇命运因为袁大头的周口改变——以前一直奇怪做了2000年豫南首城的汝南县居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苎麻店取代了地区中心地位。
    湖北也有一个因为京广选线被改变命运的城市——800年德安府城安陆。
[ 此帖被在水一方在2013-11-26 17:0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11-26
我怎么记得是因为开封水患的缘故使京汉铁路西移郑州的?????
立法首都西京长安。
行政首都中京洛阳。
司法首都东京开封。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11-26
回 cjtlp2006 的帖子
cjtlp2006:我怎么记得是因为开封水患的缘故使京汉铁路西移郑州的?????
 (2013-11-26 17:24) 

这篇文章纯粹胡扯,实际上袁世凯对铁路的重要性应该说是在清代同时代人物中最具眼光的,中国铁路警察就是袁世凯开办的;
京广铁路没走开封的原因是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开封建设大桥的难度太大,而黄河又没有长江的条件可以建轮渡。只好走郑州。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11-26
张之洞甚至设计了芦汉铁路的具体线路:从保定、正定、磁州南下,经“彰(今安阳)、卫(今新乡)、怀(今焦作)等府”,在荥泽口以上,“择黄河上游滩窄岸坚经流不改之处,作桥以渡河”。过黄河后,则“由郑(今郑州)、许(今许昌)、信阳驿路以抵汉口”。

  从张之洞设计的具体线路看,他把黄河桥看作修筑芦汉铁路最紧要的环节,整个设计思路都以此展开,大约在当时的技术和资金条件下,他不得不做这样的考虑。而这样以来,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就被他轻轻放过了。开封一带的黄河,是著名的悬河,被称为黄河的“豆腐腰”,如果选择从开封建桥,则不但建桥投资大,建成后的风险也非常大。

  从这道奏折看,张之洞对黄河相当了解,荥泽口是当时著名的黄河渡口,位于郑州人说的“邙山头”附近。黄河在孟津县会盟镇流出峡谷之后,南岸有黄土堆积的邙山相随相伴,孟津以下,洛阳、偃师、巩义、荥阳,都有土质坚硬的邙山作为河道的天然屏障,直到郑州郊区距花园口不远的地方,邙山才戛然而止,这里就是俗称的“邙山头”,从这儿向东,是黄河南岸大堤的起始点。张之洞所说的“滩窄岸坚经流不改之处”,指的就是邙山头,正是有了邙山头,张之洞设计的芦汉铁路线路才拐了一个弯儿从郑州经过。可以说,正是邙山头的存在,才让历史再次眷顾郑州,成就了古老商都20世纪的重兴之路。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11-26
铁路拐弯并不少见,但拐90°直角弯却非常罕见,而孝感一地竟有两条铁路全都拐90°直角弯,不敢说绝无仅有,起码也是罕有其匹。
一条是京广大动脉,由北京南下后,在孝感城区拐了个90°的直角弯,转而向东,直到黄陂横店才又折向汉口方向。如果由孝感直下汉口,起码节省一半里程。
另一条是汉丹铁路,在长江埠(属应城,为孝感地区所辖)也转了个90°的直角弯,今天则以武康二线的方式,从下辛店(属云梦)修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11-26
回 假平凹 的帖子
假平凹:铁路拐弯并不少见,但拐90°直角弯却非常罕见,而孝感一地竟有两条铁路全都拐90°直角弯,不敢说绝无仅有,起码也是罕有其匹。
一条是京广大动脉,由北京南下后,在孝感城区拐了个90°的直角弯,转而向东,直到黄陂横店才又折向汉口方向。如果由孝感直下汉口,起码节省一半里程。
.. (2013-11-26 19:01) 

估计孝感-汉口那个走法是为了规避水网地带。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11-26
回 中国龙号 的帖子
中国龙号:估计孝感-汉口那个走法是为了规避水网地带。 (2013-11-26 20:57) 

正是。汉孝之间直线尽是湖泊沟塘,一个府河造桥就够费劲
The people don't know their true power.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11-28
囧,让铁路避开家乡居然是在造福家乡。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12-02
其实在京广铁路修建之前,周家口的水运因为河道淤塞已经衰落了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12-02
感觉就是交通的设置决定了一切,现在也是一样。路通财通。
【明】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

文化经济地缘接近的发达地区可以合并改区地级市直管,相离较远县市应该脱离地级市省直管,还县域经济自主权促全国经济共繁荣!

.好吧,就只有“夜憔悴”这一个小马甲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12-03
铁路避开家乡当时乡绅有这种想法的应不少     现在我的家乡还有人反对铁路呢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12-03
回 中国龙号 的帖子
中国龙号:这篇文章纯粹胡扯,实际上袁世凯对铁路的重要性应该说是在清代同时代人物中最具眼光的,中国铁路警察就是袁世凯开办的;
京广铁路没走开封的原因是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开封建设大桥的难度太大,而黄河又没有长江的条件可以建轮渡。只好走郑州。 (2013-11-26 17:40) 

如果是这样的话,完全可以在郑州过黄河以后往东“绕”一点,不妨碍过周口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12-03
回 中国龙号 的帖子
中国龙号:这篇文章纯粹胡扯,实际上袁世凯对铁路的重要性应该说是在清代同时代人物中最具眼光的,中国铁路警察就是袁世凯开办的;
京广铁路没走开封的原因是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开封建设大桥的难度太大,而黄河又没有长江的条件可以建轮渡。只好走郑州。 (2013-11-26 17:40) 

没走开封的原因,我也看到一篇文章是因为黄河大桥的原因,开封修桥难度大
胶高自古不分明,
远亲近邻兄弟城。
墨水长河连两市,
一体前景更恢弘。
amy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12-03
回 独孤雨 的帖子
独孤雨:如果是这样的话,完全可以在郑州过黄河以后往东“绕”一点,不妨碍过周口 (2013-12-03 09:16) 

这作者是瞎扯吧,漯河还只是一个村?清末的时候漯河也是镇,属郾城县,也是沙河上重要的港口,哪里比周口差了?

再说从郑州往南经许昌郾城确山信阳从武胜关出省到湖北,这基本上就是一条直线,拐到周口又拐哪去了?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12-03
不管真相如何,铁路对郑州的兴衰那是根本性的,没有铁路就没有郑州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3-12-03
真是够扯淡的文章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3-12-03
民国军阀混战的时候,周口受到的影响绝对比漯河小,所以说就算是袁世凯移的铁路,也算是造福家乡了,你们不能用现在人的眼光想那时候的问题,那时候铁路两边都是特权区,袁世凯几次调兵讨伐都是沿着铁路,从他的角度来看,铁路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兵连祸结之源,就跟杭江(浙赣)铁路一样,因浦江乡绅反对而改道义乌,才有义乌的今天,但是日军侵华的时候,因为义乌是铁路沿线,沦陷比浦江早了三个月,扫荡反扫荡不断,义乌受到的损害绝对比浦江大的多,武义因为有萤石也沦陷了,永康就没占领,基本上离铁路远的就比较安全。
amy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3-12-03
回 chy22 的帖子
chy22:民国军阀混战的时候,周口受到的影响绝对比漯河小,所以说就算是袁世凯移的铁路,也算是造福家乡了,你们不能用现在人的眼光想那时候的问题,那时候铁路两边都是特权区,袁世凯几次调兵讨伐都是沿着铁路,从他的角度来看,铁路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兵连祸结之源,就跟杭江(浙 .. (2013-12-03 14:48) 

没错,漯河战事比周口激烈多了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3-12-03
这文章看看就好,不用太较真。。。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3-12-03
回 独孤雨 的帖子
独孤雨:如果是这样的话,完全可以在郑州过黄河以后往东“绕”一点,不妨碍过周口 (2013-12-03 09:16) 

从张之洞设计的具体线路看,他把黄河桥看作修筑芦汉铁路最紧要的环节,整个设计思路都以此展开,大约在当时的技术和资金条件下,他不得不做这样的考虑。而这样以来,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就被他轻轻放过了。开封一带的黄河,是著名的悬河,被称为黄河的“豆腐腰”,如果选择从开封建桥,则不但建桥投资大,建成后的风险也非常大。

  从这道奏折看,张之洞对黄河相当了解,荥泽口是当时著名的黄河渡口,位于郑州人说的“邙山头”附近。黄河在孟津县会盟镇流出峡谷之后,南岸有黄土堆积的邙山相随相伴,孟津以下,洛阳、偃师、巩义、荥阳,都有土质坚硬的邙山作为河道的天然屏障,直到郑州郊区距花园口不远的地方,邙山才戛然而止,这里就是俗称的“邙山头”,从这儿向东,是黄河南岸大堤的起始点。张之洞所说的“滩窄岸坚经流不改之处”,指的就是邙山头,正是有了邙山头,张之洞设计的芦汉铁路线路才拐了一个弯儿从郑州经过。可以说,正是邙山头的存在,才让历史再次眷顾郑州,成就了古老商都20世纪的重兴之路
amy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3-12-03
说铁路导致了郑州开封地位的逆转还算有道理,但是拿漯河周口也这样比就是胡扯八道了

难道没有铁路之前周口比漯河地位高?

都是镇而已,一个属郾城,一个属商水,都是沙河上的大港,周口处下游,也许比漯河更繁荣一些,但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3-12-04
当时唯恐避之不及,现在又... ...,时代弄人呀。
反对省管县,支持虚省(中央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弱县(地级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强化地级市,扩权乡镇。

本人唯一马甲为涩心依旧,只在特定情况下出没...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3-12-06
铁路也造就了湖南株洲,间接造成了湘潭的衰落。原因也是一样的,没法修国湘江的铁路桥。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3-12-06
回 李寒秋 的帖子
李寒秋:铁路也造就了湖南株洲,间接造成了湘潭的衰落。原因也是一样的,没法修国湘江的铁路桥。 (2013-12-06 09:18) 

惊,莫非你素天涯国关滴前斑竹?
地图开疆北西南,日记救国千古传。
外患不决转重庆,内患不决进台湾。
花园口水救干旱,长沙城火送温暖。
金元劵多富国民,保甲连坐抚赣南。
死守南京唐生智,决战东北张毅庵。
精忠报国汪季新,爱民如子汤河南。
昔日英豪名尤在,今朝果粉战四海。
嘴炮无敌灭悍匪,网军神勇复左岸。
垂死病重惊坐起,王师健儿入梦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