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24阅读
  • 13回复

[民族区划]早期自治地方民族比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2-02-27
早期就是某个特殊时期之前
日期、数字、辖境变化仅为个人搜集,有误在所难免
1条评分奖励+10
keating 奖励 +10 - 2022-02-2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2-02-27
地级及撤销的县级自治地方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8.8
1958年安龙、册亨、贞丰、镇宁划归安顺专区,瓮安、福泉、龙里、贵定划入黔南,惠水划归贵阳
1963年望谟划归兴义专区,紫云划归安顺专区,惠水划入黔南

黔南州安龙县1956.8—安顺专区安龙县1958.12.29—兴义专区安龙县1965.8.17—兴义专区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6.2.7
一普总人口160414,汉族85593(53.36%),布依族61523(38.35%),苗族10746(6.80%)
二普总人口193631,汉族107912(55.73%),布依族69361(35.82%),苗族13482(6.96%)

黔南州贞丰县1956.8—撤销并入安顺专区兴仁县1958.12—安顺专区贞丰县1961.8—黔南州贞丰县(安顺专区代管)1963—兴义专区贞丰县1965.8—兴义专区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6.2.3
一普全县总人口为137160人,汉族占45.07%,布依族占47.18%,苗族占7.45%,回族占0.28%。
二普全县总人口为158516人,汉族占49.12%,布依族占43.09%,苗族占6.86%,回族占0.26%,仡佬族占0.23%,其他少数民族占0.44%。

黔南州册亨县1956.7.18—撤销并入安顺专区安龙县1958.12.29—安顺专区册亨县1961.8.18—黔南州册亨县(安顺专区代管)1963.4.27—兴义专区册亨县1965.8.17—兴义专区册亨布依族自治县1966.2.1
1952年统计,汉族在册亨总人口为13835人,占总人口的17.5%
二普总人口96067,汉族20157,布依族72588,苗族3076

黔南州望谟县1956—兴义专区望谟县1965.8—兴义专区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6.2.1
二普总人口130925,汉族27748(21.19%),布依族86605(66.14%),苗族16225(12.39%)

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1952.10.14—惠水县布依族苗族自治区1954.6.27—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55.5.11—黔南州惠水县1956.8—贵阳市惠水县1958.11.6—黔南州惠水县1963.9(1963.5.20国务院批准恢复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未实施)
1952年惠水县179258人,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39.3%,彝族占38.9%,苗族占21.7%,其他民族占0.19%

罗甸县布依族自治区1954.6.2—罗甸布依族自治县1955.11.5—黔南州罗甸县1956.8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少数民族人口91340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66.55%,其中:布依族76859人,占总人口数的56.00%;苗族14173人,占总人口数的10.33%;其他少数民族308人,占总人口数的0.22%;汉族人口45903人,占总人口数的33.45%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7.23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黔东南辖16个县,总人口共有1804259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223737人,占总人口的67.83%。其中:苗族696498人,占总人口的38.6%;侗族436723人,占总人口的24.20%;布依族26784人,占总人口的1.550%;壮族13607人,占总人口的0.80%;水族14659人,占总人口的0.80%;瑶族7151人,占总人口的0.40%;彝族、回族等其它民族共28315人,占总人口的1.6%,汉族580522人,占总人口的32.20%。
1958年,自治州总人口为1964348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322900人,占全州总人口的67.1%,其中苗族有781695人,侗族有480529人,其它民族有55676人,汉族有646448人。
炉山苗族自治区1952.12.31—炉山苗族自治县1955.1.7
一普少数民族比例83.75%
雷山县苗族自治区1954.6.26—雷山苗族自治县1955.8.21
一普少数民族比例91.44%
台江县苗族自治区1953.1.7—台江苗族自治县1956.4.18
一普少数民族比例93.05%
丹寨县苗族自治区1953.6.22—丹寨苗族自治县1955.4.26
一普少数民族比例78.07%

伊犁哈萨克自治区1954.11.27—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955.2
1949年三区(含博尔塔拉三县)总人口71.29万人,其中哈萨克族36.17万人,维吾尔族17.18万人,回族2.43万人,蒙古族2.4万人,柯尔克孜族1.08万人,汉族3.8万人

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区1954.7.14—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955.2.14
1979年9月前,归伊犁区代管
1949年总人口37825,蒙古族9509(25.1%),汉族1492,维吾尔族8151
1954年建州时总人口41435,蒙古族10532(25.4%),哈萨克族19132

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区1954.6.2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5.6
1949年蒙古族17382,约占三县人口三分之一
一说1949年现辖境总人口146277,蒙古族17121(11.7%)
1960.12库尔勒专区五县并入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1954.7.14—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55
1954年总人口136553,柯尔克孜族约36%

昌吉回族自治区1954.7.15—昌吉回族自治州1955.3
1954.7根据乌鲁木齐、米泉、昌吉回族尤为集中这一特点成立了昌吉回族自治区,当时3县总人口116971人,回族占31.97%以上。后区划变化,1958年全州回族人口4.33万人,占12.54%。
昌吉今辖境1949年总人口228725,汉族134192(58.7%),回族33173(14.5%),哈萨克族41334(18.1%),维吾尔族17452(7.7%),其他少数民族2484
1954年总人口272698,汉族172391(63.2%),回族36563(13.4%),哈萨克族42436(15.5%),维吾尔族18871(6.9%),其他少数民族4155

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4.15:
1958年,少数民族438155(26.18%),彝族344930(20.65%)
1958年富民县划归昆明市

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1957.4.1—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65.10.20
一普总人口1302524,汉族573766(44.05%),壮族400861(30.78%),苗族157442(12.09%),彝族113082(8.68%),瑶族37548,回族5988,傣族7875,白族1884
1957年底,文山专区有少数民族79万人占总人口140万的56.43%,其中壮族45万,苗族15万人

红河哈尼族自治区1954.1.1—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7.11.18
1954年统计全区有449176人,少数民族90%以上,哈尼族60%以上
一普现辖境汉族803796(48.01%),哈尼族234856(14.03%),彝族394780(23.58%)

红河爱尼族自治县1952—红河哈尼族自治区红河县1954

弥勒县彝族自治区(县级)1953—弥勒彝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1957

大理白族自治州1956.11.22
一普现辖境总人口1459318,白族466210(31.9%)
建州时约1593800人,白族51万人,约32%,汉族80万人,约50%,其他民族近30万人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3.7.24—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56.5—撤销并入保山地区1969.11—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71.11
一普总人口225320,五种世居少数民族225320(61.83%),其中傣族约36%,景颇族约18%,傈傈族和阿昌族均约2%,德昂族1%
1956.5建州时保山专区并入德宏
1963.8德宏与保山建制分开

梁河县傣族景颇族自治区(县级)1952.11.21—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梁河县1954
二普汉族58830(73.14%),傣族15137(18.8%),阿昌族4762(5.92%),景颇族519(0.64%)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3.1.2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5.6
筹备民族区域自治时,傣族约52%,哈尼族约18%
1964景董乡划归江城

怒江傈傈族自治区1954.8.23—怒江傈傈族自治州1957.1.18
1956年兰坪县上川区划入剑川县
一普总人口192008,傈傈族100860(52.5%),怒族12306,白族49841,汉族15206,普米族6140,彝族3111,独龙族2347
1966年兰坪县维登区划入维西县

碧江县傈僳族自治区(实际未成立)—怒江傈傈族自治区碧江县1954

福贡县傈僳族自治区(实际未成立)—怒江傈傈族自治区福贡县1954

迪庆藏族自治州1957.9.6
一普总人口158683,汉族25959(16.38%),藏族64611(40.72%),傈僳族36403(22.94%),纳西族23603(14.87%)

德钦藏族自治区1952.5.17—德钦县1955.12
1959年维西县奔子栏办事处划入

临夏回族自治州1956.11.19:
1950年(年底)(现辖境)汉族298700 回族270300东乡族131300保安族4192撒拉族1282土族80。1950 年总人口70.58万人,汉族42.32%
1957年总人口80.62万人,汉族41.54%
二普。汉族418086回族300506东乡族136951保安族4990撒拉族2800土族613

广通回族自治区—广通回族自治县1955.5.14—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1956.11.19


甘南藏族自治区1953.10.1—甘南藏族自治州1955.7.1:1953年11月21日甘肃省政府将原省直辖的夏河、卓尼及临夏专区所辖的临潭划入甘南,并接收西固所辖的城关区、武坪藏族自治区、峰迭联合区、阳山自治乡、武都坪牙藏族自治乡、岷县洛大直属乡、官鹅乡、大河坝乡、西尼沟、会川新堡4个藏族区乡、宕昌4个乡一并划入甘南。(不确定一普时是否全部计入)
一普总人口314684,藏族172237(54.73%),汉族117351(37.29%),回族24349(7.74%),土族298,撒拉族172,蒙古族186,其他91

卓尼自治区1950.10.1—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1953.10.1
1953年7月1日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全县汉族人口为16971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 68418人,其中藏族63417人,回族5001人。

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3.3.14—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1955.11.9—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987.7:
1950年,藏族181825,占51. 50%,羌族36866,占10. 44%,回族8640,占2. 45%,汉族125718,占35. 61%,其他民族4%。
1951年,西康省绰斯甲地区划归川西行署茂县专区管辖,1952年,汶川县龙溪乡划归灌县管辖;
1957年5月,灌县漩口、水磨两乡划归汶川县管辖。1959 年4月,青海省久治县安羌地区划归阿坝县管辖;同年,甘孜州色达县上、下杜柯地区划归壤塘县管辖。1960年12月,壤塘县色尔坝区划归甘孜州色达县管辖。
1960年,藏族196577,占39. 09%,羌族49521,占9. 85%,回族10211,占2. 03%,汉族246550,占49. 03%,其他民族26。
1963年9月,平武县小河公社划归松潘县管辖。

茂汶羌族自治县1958.7.7
1958年7月合县时期,总人口114300,羌族33000(28.9%),汉族73000,藏族7100,回族1200
1960年原理县的杂谷脑、米亚罗两个区并入茂汶羌族自治县
1960年4月统计,总人口120785,汉族64858,羌族46202(38.3%),藏族8049,回族1673
1963年3月析置汶川县、理县、茂汶羌族自治县
二普总人口48703,汉族17282,羌族30140(61.9%),藏族156,回族1110

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0.11.24—西康省藏族自治州1955.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55.10.1:
泸定县1955 年划属雅安专区,1957年属甘孜藏族自治州
二普藏族72.95%,汉族24.78%,彝族1.95%

凉山彝族自治区1952.10.1—凉山彝族自治州1955.4.15
1955年1 1 月 ,驻雷波的临时军政委员会合并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将乐山专署所辖雷波、马边、峨边 3 县 ,西昌专区所辖越嶲县划属凉山州 ,马边、峨边 2县仍由乐山地区代管。
1964 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现辖境),全州总人口达1976113人。其中彝族人口为797528人 ,占 40.36 %。汉族占56.36 %

盐源彝族自治县1964.1
《欢庆盐源彝族自治县成立》称全县15万余人,彝族占47%
第二次人口普査,汉族77908人 ,占51. 8 %。彝族63330,蒙古族7601

宁夏省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蒙古自治区—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1955—巴彦绰尔盟1959
成立时辖境为阿拉善旗、磴口县
少数民族比例约36%

额济纳旗自治区1951.1—额济纳自治旗1955.3—额济纳旗1956.6.1
一普2546,蒙古族1946(76.4%)

热河省翁牛特蒙古族自治区1953—热河省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1955—翁牛特旗1956.1
一普少数民族比例31%
1956.3.6乌丹县并入
一普翁牛特旗、乌丹县汉族170787(89.88%),蒙古族18849(9.92%)

绥远省伊克昭盟自治区—伊克昭盟
博士论文:伊克昭盟的土地改革研究,引伊克昭盟志
1949伊克昭盟蒙古族比例13.10%

绥远省乌兰察布盟自治区—乌兰察布盟
建立时辖境为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乌拉特中、后旗)、乌拉特前旗、石拐沟矿区
少数民族比例约10%

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4.1.24—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55.6
1953.8.8政务院批复为都兰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区
筹备建区时蒙古族34.09%,藏族40.96%,哈萨克族4%

都兰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2.9.26—分设都兰蒙族自治区1954.1.11—都兰县1955.10

天峻藏族自治区1954.7.15—天峻县1955.10.31

海北藏族自治区1953.12.31—海北藏族自治州1955.5.23
1953年底自治州成立时,全州68402人,汉族29490(38.43%),藏族19239(28.13%),回族17259(25.23%),蒙古族3701(5.41%),土族1577(2.31%),撒拉族122

海晏藏族自治区—海晏县

祁连自治区1952.10.1—祁连县1953.11.23
1953年少数民族比例85.83%
1960肃南县友爱大队划入

海南藏族自治区1953.12.6—海南藏族自治州1955.6
1949年底全州人口十万零三千余人,少数民族六万四千余人
1958年藏族47.2%,汉族46.8%,回族5%

共和藏族自治区—共和县

兴海藏族自治区1952.3—兴海县1955
1953年藏族86.58%
同德藏族自治区—同德县

黄南藏族自治区1953.12.22—黄南藏族自治州1955.5.24

尖扎藏族自治区(实际未成立)—尖扎县1953.5.28
1952年末藏族13411(78.21%),回族3155(18.40%)

同仁藏族自治区1952.3.21—同仁县1954.5.27
1953.12析出泽库县

玉树藏族自治区1951.12.25—玉树藏族自治州1955.6.29

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1952.9.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5.12
一普不计敦化县,总人口7633763,朝鲜族538243(70.43%)
1956.10,划入敦化县
1958年朝鲜族579906(56.91%)

河东回族自治区1954.4—吴忠回族自治州:
成立时辖金积、灵武、吴忠、同心四县市(1955年4月代管盐池县,12月正式管辖)
成立时人口约23.5万,其中回族人口为14.7万,约占总人口数的63%

西海固回族自治区1953.10—固原回族自治州:
成立时为固原、海原、西吉三县,总人口46万人,回族约22万,占48%

泾源回族自治区1953.5.16—泾源回族自治县1955.10—泾源县1958
建立时总人口30769,回族30292

湘西苗族自治区1952.8湘西苗族自治州1955.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9.20
1952 年底,湘西凤凰、乾城(今吉首)、永绥(今花垣)、保靖、古丈、泸溪 6 县总人口 76.1815 万人,其中苗族 27.7205万人,占 6 县总人口的 36.39%
计入大庸、桑植、永顺、龙山四县:
《关于自治区增加大庸、桑植、永顺、龙山四县的命令》,湘西自治州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 40,目录号 2,案卷号 12。
全区辖 10 县,74 个区,1216 个乡,25 个镇,388796 户,1568407 人,其中苗族 63394 户,278224 人,占总人口数 17.8%。”
二普土家族比例21.57%,苗族比例19.24%

桂西壮族自治区1952.12.9—桂西壮族自治州1956.3
成立时人口626万余人,少数民族78%,壮族67%

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东兴各族自治县---防城各族自治县
195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防城县分为:防城县、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即东兴县) 两个县,把大直区、滩营区的西显乡划给钦北僮族自治县。
1958年5月1日,把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更名东兴各族自治县,将防城县大菉乡的那果、 那梭乡的稔稳、 大桥、横隘、竹围等村划属东兴各族自治县。12月1日,防城县、 东兴各族自治县两县合并,定名为“东兴各族自治县”。
1953 年汉族人口为 24707 人,占总人口的 73.60%;少数民族人口为 8863 人,占总人口的 26.40%。1964 年,汉族人口为 28417 人,占总人口的 71.86%; 少数民族人口为 11128 人,占总人口的 28.14%。

钦北僮族自治县—钦州壮族自治县
1957年3月26日,经国务院第43次会议批准,将钦县的大寺、贵台、长滩、小董、黄屋屯等58个壮族聚居乡和防城县的大直、滩营等25个壮乡析出成立钦北僮族自治县, 县治设在大寺镇,全县面积1111.63平方公里,人口18万多人,其中壮族11万余人。(1957年5月成立筹备委员会,7月1日正式办公,1958年5月10日宣布并召开庆典会;)
1958年11月15日,钦北县复并回钦县 (国务院于1959年3月20日批准) ,并将太平、滩营2乡划归东兴县,将陆屋、广隆2乡拨给灵山县。1959年3月20日—1965年7月,钦县改属广东省湛江专区(驻湛江市)。其中:经国务院批准,1963年9月14日,撤销钦县,设立钦州壮族自治县(1964年2月 5日正式成立)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汉族385081人,、占总人口的 74.78%;壮族129354人,占总人口25.12%;其他少数民族共339人 (其中瑶族192人,黎族100人,满族14人,苗族11人,京族6人,回族、侗族、蒙古族各5人,高山族1 人);民族不详的158人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1952.7.1—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5.10
1952年总人口557759,黎族349572,汉族194156,苗族12360
黎族53%,汉族46.47%
1954.1崖县、陵水划入
1958.9昌感、万宁县兴隆农场划入
1962年总人口944167,黎族381839,苗族11609,汉族547402,回族195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2-02-27
现存县级自治地方

肃北自治区1950.7.20—肃北蒙族自治区1953.10—肃北蒙古族自治县1955.7.25
一普总人口2304,汉族31,藏族4
《甘肃肃北蒙族自治县的蒙古羊及其性能》称1956年总人口2252,蒙古族占95.78%

天祝自治区1950.5.6—天祝藏族自治区1953.12.21—天祝藏族自治县1955:
一普,全县有汉族58887人,占总人口的74.94%;藏族16002人,占20.37%;土族3340人,占4.25%,回、蒙古、满等民族共有346人,占0.44%。
1956年8月至12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先后批准将永登县的岔口驿乡、古城乡、赛什斯藏族乡,武威县的南山乡、铧尖藏族乡,永昌县的泱翔藏族乡划归天祝县管辖。1959年8月天祝县的泱翔、铧尖两乡划归肃南县管辖。
二普,全县有汉族83566人,占总人口70.44 %;藏族27548人,占23.22%;土族6017人,占5.07%;回、蒙古、满等民族共1494人,占1.26%

东乡自治区1950.10—东乡族自治区1953—东乡族自治县1955.5.12:
至建国前,全省东乡族只有128970人,在东乡境内的东乡族只有78671人。1950年,占全区总人口的74.3%,1950年,东乡自治区境内的回族有1.33万人,汉族0.66万人
一普。全区总户数18820户,总人口110920人。东乡族95650人,回族8989人,汉族6281人。
1958年10月,将广河县大通河以北、永靖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区域,与和政县2个乡划入东乡族自治县管辖。
二普。全县总户数22289户,总人口105310人。东乡族76916人,回族16009人,汉族12374人。  
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3.7.6—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5.10—清水回族自治县1958.12—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61.12
一普全区有人口13.4645万人,其中回族10.7716万人,占总人口的80%。汉族2.6919万人,占总人口的19.99%;其他少数民族9人
1956年8月1日 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清水县辖的8个自然村207户1583 人,.秦安县辖的13个自然村843户6019人,华亭县辖的3个自然村79户304人,划归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管辖。
二普,全县回族8.9186万人,占总人口的67.687%;汉族4.2566万人,占总人口的32.305%;其他民族10人(撒拉族、壮族各2人,东乡族、藏族、维吾尔族各1人,民族不详者3人)

阿克塞哈族自治区1954.4.27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56
至1949年甘肃境内仅剩沙海都拉、马俄宗、卡宾3个部落,90余户、350余人,居住游牧于阿克塞安南坝一带。据不完全的统计,1950年底,居住牧于阿克塞境内的哈萨克族约440户、2700多人。
1952年末,阿克塞境内有哈萨克族356户(1个毡房为1户),1615人。 (50-52政治因素经过大规模迁入迁出)
1954年总人口1658,哈萨克族1582
1956年7月后,阿克塞县的部分哈萨克族牧民和职工要求迁往新疆。据阿克塞县人委《1956年工作总结》中记载:“截止10月6日,全县共搬往新疆者122户、642人(包括在职干部14人)
1957年总人口1694,哈萨克族1324
1958年总人口1912,哈萨克族1240

肃南裕固族自治区1954.2.20—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55:
1953年,根据西北行政委员会召开的甘青新三省区边境各族代表座谈会议精神,将肃南疏勒川草原划归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甘肃省政府报告 府民字第 1183 号》(事由:报告肃南裕固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及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并改称自治区名称和民族名称请核示1953.9.24)称:裕固族六三八户、三三七八人(50.58%),藏族二九四户、一六六一人,汉族三五一户、一二六九人,回族三八户、一七七人,蒙古族四二户、一三○人,土族一○户、五八人,撒拉族一户、五人。共计七个民族,一三七四户、六六七八人。
《甘肃省政府酒泉区专员公署报告 〔54〕民政字第 0615 号》(事由:报告协助肃南裕固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张掖、高台、酒泉县人民政府办理 接交情况及划拨地区基础材料 1954.5.19)称:计裕固族六一九户、三三三七人(49.09%),藏族三三九户、 一六四七人,汉族三九一户、一四三四人,回族四十二户、一六二人,蒙古族四十户、 一四七人,土族十三户、六十五人,撒拉族一户、六人,共计一 .四四四户、六七九八人。
1957年民乐县马蹄藏族自治区划归肃南县管辖。1959年,肃南与青海的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将肃南县的陶莱东部、八字墩、友爱的草原划归青海省;将青海省的皇城滩草原移交肃南县。1959年8月天祝县的泱翔、铧尖两乡划归肃南县管辖。1961年7月酒泉钢铁公司西沟矿草场划归肃南县管辖。
1954 年自治县成立时,全县总人口 7040 人;1964 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 17964 人

木里藏族自治区1953.2.19—木里藏族自治县1955.5
1952 年,全县总人口中:藏族18057人(33.26%),汉族 13265人,彝族12560人,蒙古族4156人,苗族3894人,纳西族1770人,布依族273人,壮族250人,傈僳族50人,白族7 人,回族3人
1957 年民主改革中,将列瓦乡代管之白乌脚村和大坝乡所辖之大咀村划归盐源县管辖

鄂伦春旗 1951.10.31—鄂伦春自治旗1952.5.31
鄂伦春旗成立时,行政辖区为3个努图克,即:诺敏、甘奎、托扎敏努图克
建旗时,全旗总人口仅有778人,其中鄂伦春族774人,占99.48%
一普共946人,鄂伦春族797人,蒙古族12人,达斡尔族87人,鄂温克族31人,汉族18人,朝鲜族1人
1958-1959甘河、克一河、吉文、阿里河林业局地区划归鄂伦春自治旗管辖
1966加格达奇镇归大兴安岭代管

鄂温克族自治旗1958.8.1
一普总人口6399人,鄂温克族2311人(包括当时通古斯族的384人),占总人口的36.1%;蒙古族2580人,占40.3%;达斡尔族1170人,占18.3%;汉族317人,占4.95%;另外有满族6人、藏族5人、鄂伦春族9人、回族1人。
1958年全旗总人口 10535人中,鄂温克族2558人(24.3%),达斡尔族2345人,蒙古族3816人,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1816人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958.8.15
1949年经过反复协商,先将巴彦旗划入莫力达瓦旗,使这里成为达斡尔族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当时,旗境内居住的达斡尔族人口约1. 5 万余人,占全旗总人口的25% 左右
1958年,莫旗有汉族人口48291人(72.1%),达斡尔族15248人(22.8%),鄂温克族1517人,鄂伦春族79人,蒙古族250人,满族1288人,朝鲜族290人,回族24人,俄罗斯2人,日本人1人。

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1951.8.19—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1955.9—龙胜各族自治县1956.12:1951年7月起,临桂县的庙坪乡划归龙胜县,1962年8月后,又将庙坪公社划回临桂县。
1949年,总人口87855。侗族23562、瑶族14162、苗族10560、壮族17703、汉族21867、其他1
1958年,总人口95004。侗族25482、瑶族15312、苗族11418、壮族19317、汉族23644、其他11
1959年6月20日起,兴安县两金公社的矮岭大队划归龙胜县。1961年5月30日起,兴安县两金公社的江口、银矿、珠波、皮帽四个大队划归龙胜县。1962年5月4日起,三门公社篦梳大队划归三江县。
1962年,总人口100271。侗族25592、瑶族15978、苗族13441、壮族20300、汉族24946、其他14

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
实际于1953.1.1成立,建立时包括西林县的岩界、那劳、龙潭、西平、古障、马蚌、八达7个区。
一普有壮族123903、汉族26863、苗族38254、仡佬族286、回族3、侗族1、瑶族1958、 彝族1257、徕人557 (1990认别为仡佬族)。在全县193082人口中,壮族占64.17%,汉族占 13.91%,苗族占19.81%,彝族占0.65%,仡佬族0.15%,瑶族占1.0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29%。
1961年6月,划出那劳、那佐、西平、古障、马蚌、八达6个公社归西林县管辖
二普有壮族96336、汉族33102、苗族42527、仡佬族497、回族5、侗族2、瑶族3、 彝族1483、徕人486、仫佬族5、满族1、入籍1

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1955—融水苗族自治县1965:1953 年从贵州从江县划出大年乡、安里乡和融安县的和睦、永乐乡归属大苗山苗族自治区
1957年8月,从融安县划出芙蓉、巷口两个小乡归属和睦区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有汉、苗、壮、 侗、瑶等13个民族。全县人口228338人。其中苗族8148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69%;汉族 78203人,占34.25%;壮族31596人,占13.84%;侗族22770人,占9.97%;瑶族13823人, 占6.05%;水族297人,占0.13%;其他少数民族164人,占0.07%。

三江侗族自治区1952.12.3—三江侗族自治县1955.9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172212人。其中侗族人口8561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714%;汉族42550人,占24.69%;苗族24974人,占14.5%;壮族 13295 人,占 7.72%;瑶族 5758 人,占 3.34%;仫佬族 5 人,回族 17 人,占 0.01%。

大瑶山瑶族自治区1952.5.28—大瑶山瑶族自治县1955.8.2—金秀瑶族自治县1966.4.8
1952年总人口26436。瑶族17920(67.79%),壮族933,汉族7583
1954年,原石龙县中平区所属大樟、互助2个小乡划入本县。1957年,原县属大樟区木山乡划归桂平县。
1957年总人口33285。瑶族17644(53.01%)壮族4312汉族11329
1958年,蒙山县西河区福垌乡一小部分村屯划归忠良区高源乡管辖。
1958年总人口34255瑶族18404壮族4409汉族11442

巴马瑶族自治县1956.2
1956 年自治县成立时,壮族103138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3.50%,瑶族19926人,占14.20%,汉族17260人,占12.30%。至1957年底壮族109073人,占74.87%,瑶族19455人,占13.35%,汉族17142 人,占11.77%,回族9人,苗族6人,仫佬族1人,民族不详1人。
1956年8月11日,广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凤山县坡心区的那光、那乙、祥兰、合心 及平乐区的东烈等5个乡归巴马县。
二普总人口152732 人(划拨后数),壮族108695 人,占总人口的 70.71%,瑶族 24478 人,占 15.92%,汉族 20530 人,占 13.35%,其他民族依次是回族14人,仫佬族11人,苗族2人,布依族1人,民族不详1人

都安瑶族自治县1955.12.15
1955年12月成立时,瑶族人口为10123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17%; 壮族41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75.79%;还有汉族2.52万人,苗族0.21万人,仫佬、毛南族 0.3万人。 1962年全县瑶族人口11 8584人,占19.94%,壮族449898人,占75.65%,汉族22331人,苗族1941人,仫佬族1621人,毛南族256人,回族70人。
1964年,将板升区所辖辖板坡、信河、弄兰、永安4个乡(即今之村,下同)划归东兰县。
二普总人口617072。瑶族124688(20.21%),壮族463051(75.04%),汉族25711(4.17%),苗族2161,仫佬族1100,毛南族218,回族70,其他10

门源回族自治区1953.12.19—门源回族自治县1955.7.28
一普,汉族19322(48.32%),回族15228(38.1%),藏族3551(8.88%),土族1354(3.39%),蒙古族532(1.33%)
1959年47072人,汉族比例50.1%,回族37.7%,藏族7.8%,土族3.1%,蒙古族1.2%

互助土族自治区 1954.2.17—互助土族自治县1955
1954年全县总人口156024,土族22660(14.52%),汉族121324(77.76%),藏族9397,回族2605,蒙古族38
1955年下鲍寨、高寨、和平三个乡与朱家口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西宁市

化隆回族自治区1954.2.24—化隆回族自治县1955.5
1949年解放前夕全县人口79457,回族38139(48%),藏族21610(27.2%),汉族16388(20.6%),撒拉族3178(4%)
一普总人口955828,回族45787(47.93%),藏族26604(25.04%),汉族19333(20.24%),撒拉族3609(3.78%)

循化撒拉族自治区1954.3.1—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955.5
1959年全县撒拉族24321,汉族7649,回族4732,藏族11935

河南蒙古族自治区1954.10.16—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55.6
1954年建政时,全区11899人,蒙古族11608,汉族251,藏族19,回族19,土族2
1959年全县总人口10363,蒙古族8414(81.19%),汉族1274(12.29%),藏族386(3.72%),回族259(2.5%),土族21,撒拉族9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954.9.17
1950年全县8644人,塔吉克族6910(79.94%)

焉耆回族自治区1954.3.12—焉耆回族自治县1955
1949年全县26369人,回族8510(32.3%)
一普回族9112人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954.3.25
一普总人口35351,维吾尔族11994(33.93%),哈萨克族12678(35.86%),锡伯族9164(25.9%),汉族418,回族353,蒙古族287,俄罗斯族157,乌孜别克族29,柯尔克孜族29,塔塔尔族19,达斡尔族1,满族4,其他民族218

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区 1954.9.10—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1955.2
1949年全县9191人,蒙古族5234(56.95%)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1954.10.1—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955.2
约30%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954.7.20
1953年统计,全县哈萨克族8326(34.42%)

孟村回族自治县 1955.11.30—盐山县孟村回族自治区1958—孟村回族自治县1962
建县时总人口102278,回族23284(22.8%)
1956年南皮县18村划归孟村
1962恢复孟村回族自治县,同时划入盐山县刘石桥村

大厂回族自治县 1955.12.7—蓟县大厂回族自治区1958—大厂回族自治县1962.6
1955年总人口59557,回族11554(19.4%)
1956-1962,先后划入三河县21村
二普总人口70830,回族14462(20.4%)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56.1.1
《国务院关于撤销郭尔罗斯前旗建制,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决定》称总人口为204800余人,其中汉族185045,占93.35%,蒙古族16700人,占8.15%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958.9.15
1958年全县35342人,汉族24981,朝鲜族10235(29%)

通道侗族自治县1954.5.7:
1952年4月开展民族普查,境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8.7%,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51.1 %
1954年划入广西三江县高步、横岭285平方公里;1957年划入绥宁县溪口、衫木桥295.5平方公里;1959.3.28和靖县合并,仍称通道侗族自治县,1961.7.1分治
二普总人口114657,侗族79845(69.64%),汉族26798(23.37%)

江华瑶族自治县1955.11
1958年沱江、大路铺、白芒营归江华,荆竹、沙洛归蓝山
《国务院关于撤销湖南省江华县的建制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决定》称江华县瑶族3万多人,比例约占26%
一普全县214584人,瑶族21206(9.88%),汉族193370

新晃侗族自治县 1956.12.5
1953年民族普查:全县134104人,其中侗族49808人,占总人口的37.1%;苗族1716人,占总人口的0.12%;汉族82454人,占总人口的61%。1955年,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对民族成份进行详细调查,又有一批居民恢复原来的民族成份。全县人口为155180 人,其中侗族96534人,占总人口的62.2%;苗族2793人,占总人口的1.8%;汉族55359人,占总人口的35.87%。

城步苗族自治县1956.11.30
1956年成立苗族自治县时,全县总人口11.037万人,其中苗族39990人,占总人口的36.2%;少数民族人口合计42432人,占总人口的38.4%

峨山民族自治县1951.5.12—峨山县彝族自治区1954.6—峨山彝族自治县1956.1:
一普总人口79481,汉族28457(35.08%),彝族45057(56.68%)哈尼族4043,回族1808,其他民族116
峨山5060年代行政区划变化非常频繁复杂,详见峨山县志
二普总人口79630,汉族35656(44.78%),彝族37069(46.48%),哈尼族3934,回族2113,其他民族918

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3.4.7—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55.6:早期未实际成立,1955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思茅专区澜沧县的建制,将其原辖的西盟山区暂时委托澜沧拉祜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
1954年6月划出孟连,同年11月约182平方千米划归孟连;1956年10月划出西盟,1957年10月约157平方千米划归西盟
二普总人口252330,拉祜族101709(40.31%),汉族67986(26.83%),佤族29026,哈尼族21926,彝族15300,傣族8508,布朗族3364,回族1273,其他3238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1954.6.16—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8.4:
1954年总人口43724。傣族12692(29.03%),拉祜族10461(23.93%),佤族10319(23.60%),汉族757,哈尼族804,傈傈族388,景颇族151,彝族23,回族14,白族5
1954年11月和1955年5月澜沧县部分地区划入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1954.5.18—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955.12.5:
1954年总人口31973。哈尼族15149(47.38%),彝族5776(18.07%),汉族7211,傣族2091,瑶族847,拉祜族667,其他232
1960年1月纳鸡寨地区划归普洱县南屏区棚龙乡(实际1961执行?)
二普总人口43662。哈尼族20575,彝族6269,汉族10824,傣族3724,瑶族1047,拉祜族827,其他396

耿马傣族佧佤族自治县1955.10.16—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63.5.30:
1954年总人口64405。傣族16951(26.32%),佤族11891(18.46%),汉族24764(38.44%),拉祜族7581(11.77%),景颇族803,傈傈族997,彝族305,布朗族728,德昂族242,回族125,瓦族18
1958年7月划入沧源县班洪的班莫、班介两个乡;
1958年总人口75844。傣族19934(27.37%),佤族13399,拉祜族7939(10.90%),汉族28152(38.66%),其他3390
1959年3月划入镇康县尖山乡、临沧专区直属的大雪山区香竹林乡,光木林乡;
二普总人口102053。汉族49573(48.57%),傣族22213(21.77%),佤族16317(15.99%),拉祜族8387(8.22%),彝族1719,白族386,哈尼族6,壮族52,苗族33,傈傈族892,回族346,纳西族14,景颇族427,布朗族1281,阿昌族5,怒族1,满族2,德昂族393,水族1,普米族1,隔族1,黑族1,沙族1,入籍1

巍山彝族自治县、永建回族自治县1956.11—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958.10:
一普(含划归南涧部分)彝族82582(35.6%),回族9262
一普(不含划归南涧部分)总人口138974。汉族85847(61.77%),彝族42185(49.1%),回族8116,白族2270,苗族551,傈傈族45
其中永建回族自治县5万人,回族九千余人,约18%
1961年划出南片20个公社归南涧彝族自治县
二普总人口153733,汉族(60.24%)

贡山县傈僳族自治区(实际未成立)—怒江傈傈族自治区贡山县1954—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1956.10.1:
一普总人口17134人。傈傈族9341(54.52%),怒族3152(18.40%),独龙族2413(14.08%),汉族1274(7.44%)

宁蒗彝族自治县1956.9.20:
1956年自治县成立时彝族49641人,汉族22023人,傈傈族3169人
1960年羊坪公社划归永胜县
二普总人口95777人。彝族52344人(54.65%),汉族23452人(24.49%),纳西族(包括摩梭人)9741人(10.17%),傈傈族4262人(4.65%),普米族4464人(4.66%)

路南彝族自治县1956.12.31—1958.11并入宜良县—路南彝族自治县1964.2.5:
一普全县137457人,汉族100653(73.23%),彝族35784(26.1%)
一普至自治县成立之间,部分区域划归宜良县、马龙县;陆良县部分区域划入
1964恢复路南彝族自治县时辖境相比1956建立时,部分区域已划归宜良县、泸西县
二普全县112651人,汉族77225(68.55%),彝族35098(31.16%)

寻甸回族自治县1956.12.31—嵩明县(与嵩明县合并)1958.10.16—更名寻甸县1959.6(1959.6.13批准撤销寻甸回族自治县)—恢复为嵩明、寻甸两县1961.6—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79.12.20:
1956年总人口260560。汉族209238人(80.30%),回族27969人(10.73%),彝族20819人(7.99%),苗族2453人,其他民族81人

屏边苗族自治县(1958.9.24批准,未成立—1960.3.11与河口县合并成立河口瑶族苗族自治县—屏边县1962.4—屏边苗族自治县1963.7.1):
1957年汉族人口25867人,苗族人口23683人,彝族11758人,壮族1522人
恢复屏边县时,瑶山区划归河口县
《1963年新建的民族自治地方》称苗族有两万四千多人,占总人口35%以上
二普总人口77463人。汉族34170人(44.11%),苗族27897人(36.01%),彝族13388人(17.28%),壮族1824人(2.35%)

河口瑶族苗族自治县1960.3.11—河口县1962.4—河口瑶族自治县1963.7.11:
恢复屏边县时,屏边县瑶山区划归河口县
《1963年新建的民族自治地方》称总人口三万四千多人,瑶族占25.3%

沧源佤族自治县(1958.9.24国务院批准,实际于1964.2.28成立):
1960划入班洪、班老
1964年成立时全县总人口为83010人,佤族70389人(84.8%),汉族5446人(6.56%)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1961.4.10—玉龙纳西族自治县2003.4.1:
二普总人口194930。纳西族112591人(57.76%),汉族3635人(18.54%),白族20208人(10.37%),傈傈族15567人(7.99%)

西盟佤族自治县1965.3.5:
二普总人口41298。佤族31695人(76.75%),拉祜族5803人(14.05%),汉族1935人(4.69%),傣族1515人(3.67%)

南涧彝族自治县1965.11.27:
1969兔街公社仓房大队划归弥渡县
一普总人口101324(现行区划内),汉族56588(55.85%),彝族48931(42.03%),苗族546,回族1148,白族326,傈傈族40,布朗族84,纳西族2
二普总人口113778(现行区划内),汉族61808(54.32%),彝族48931(43.00%),苗族602,回族1288,白族890,纳西族11,傣族7,傈傈族40,布朗族193,不详6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56.12.5:
1956年总人口96414,蒙古族16042(16.6%),汉族79368(82.3%),朝鲜族402,满族457,回族116,达斡尔族28,鄂温克族1
1958年8月,喇嘛甸镇划给安达县
1958年总人口10.8万人,其中蒙古族17125人,占15.95%;汉族89639人,占83.25%;
朝鲜、达斡尔、满、回等民族888人,占0.82%。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4.11.11—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55.6.21
1953年总人口356686,少数民族92794(26.02%),其中苗族235883,回族24490,彝族37426,布依族3604,其他3683

松桃苗族自治县 1956.12.31
1949年,全县总人口246359人,其中苗族6158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5%;1956年,自治县成立后,将铜仁县和江口县的几个苗族聚居的乡划归松桃苗族自治县管辖,组成牛郎区,全县苗族人口增至85070人,占总人口的27%;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苗族人口为8367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6%。

三都水族自治县1957.1.2(国务院最初批准为三都水家族自治县)
1953年第一次普选时有6个少数民族,全县总人口8858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7.1%。水族40157人,占总人口的45.3%;苗族20990人,占总人口的23.7%;布依族15819人,占总人口的17.9%;还有侗族22人,瑶族151人、壮族5人,共占总人口的0.2%。
1961年,原属都匀县的基场、潘洞、富河等3个管理区;原属独山县的翁台、林桥两个管理区以及原属荔波县的拉威、岜鲜、水碰、水维等4个管理区,因距离县治较远,交通和经济交往不便等关系,拨回原县。1963年,原属榕江县的新华、水尾2个公社拨回原县。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因开始民族识别和建立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增大,占总人口的90.5%,其中水族82341人,占总人口的59.1%;苗族21203人,占总人口的15.2%;布依族22062人,占总人口的15.8%;还有侗族83人、瑶族253人、彝族59人、壮族32人、回族7人、其他民族3人,共占总人口的0.4%。

黔南州镇宁县1956—安顺行署镇宁县1958—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3.9.11:《欢庆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成立》称全县172800余人,少数民族占53%,布依族占44%
安顺专区民委1951年《安顺专区少数民族情况及少数民族工作报告》载:少数民族“分布在本区6个县的农村、山寨、偏僻地区,尤以紫云、镇宁2县边沿地区较多,镇宁占全县人口的49.5%,紫云占59.3%
一普总人口119658,布依族46458,苗族8611,汉族63027
二普总人口175423,汉族84016

黔南州紫云县1956—撤销1958—黔南州紫云县1961—安顺专区紫云县1965—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66.2.11
安顺专区民委1951年《安顺专区少数民族情况及少数民族工作报告》载:少数民族“分布在本区6个县的农村、山寨、偏僻地区,尤以紫云、镇宁2县边沿地区较多,镇宁占全县人口的49.5%,紫云占59.3%
一普总人口124314,汉族50335
二普总人口150351,汉族66890,其中苗族47032,布依族36354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958.4.1:
1958年自治县成立时全县总人口230018,汉族202094,蒙古族26672(11.6%)回族1219,满族27,朝鲜族3,壮族3
1959.4.1划入建平县公营子公社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58.4.7:
中国民族《新建立的两个自治县》称总人口435200余人,蒙古族占20.2%
1959年北票两乡划入

连南瑶族自治区1953.1.25—连南瑶族自治县1955.6—连阳各族自治县1958.12—连州各族自治县1960.10—连南瑶族自治县1961.10:
一普瑶族22415,汉族31243,壮族47回族4
1954.3划出连山县,1958.12与连县、连山、阳山合并为连阳各族自治县,1960.10划出阳山县,1961.10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南瑶族自治县
二普瑶族31320(41.78%),汉族432578(56.08%),壮族55,回族11,满族1

连阳各族自治县1958.12—连州各族自治县1960.10—连山县1961.10—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962.9
一普壮族9436(21.65%)汉族33571(77.01%),瑶族581(1.33%),其他民族4
二普壮族16435(29.42%)汉族38480(68.88%),瑶族917(1.64%),其他民族36

韶边瑶族自治县1957.7.1—撤销大部并入乐昌县1958.12—乳源瑶族自治县1963.10.1:
韶边瑶族自治县成立时总人口31445,瑶族8845(28.13%),汉族22582
《1963年新建的民族自治地方》称全县94000余人,瑶族占11%左右
县志称自治县成立时,汉族9.70万(90.8%),瑶族0.90万(8.4%)
1965.8三个大队划入曲江县,1973冬曲江县4个大队划入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2-02-27
五个城市民族区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56.9:
1952年8月18日建立龙江县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1954年9月27日后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1956年5月,根据齐齐哈尔市人民委员会《齐民字第11号文件》的通知精神,由达呼店区、榆树屯区、虎尔虎拉区合并成齐齐哈尔市郊区,暂在大民屯办公,9月份郊区搬到梅里斯办公,并将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并到齐市效区,改区名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1958年5月,富裕县划入勇敢乡
据1958年普选时统计:全区总人口数为108 518人。汉族81 674人, 75.2%;达斡尔族13 046人, 12%;满族,12 027人, 11.1%;朝鲜族1142人, 1.1%;回族311人;蒙古族, 257人;苗族8人,彝族2人,土家族2人,柯尔克孜族11人,赫哲族8人,外国籍入籍12人。

归绥市回民自治区1950.12.19—呼和浩特市回民自治区1954.4.25—呼和浩特市回民区1956.11—红旗区1966—回民区
1949年本区少数民族9055人(21.53%)蒙古族184,回族8761
一普总人口33005,少数民族9720(29.5%),蒙古族264,回族9457
1956年撤销庆凯区划入回民区
1961年,新城区锡林路以西划入回民区

瀍河回族区1957.11.15
成立时全区49930人,回族10162(20.36%)

郑州市回族自治区1953.1.24—金水回族区1956.10.25—管城区1958.8.13—管城回族区
1953年回族人口6829,占29%
1954年部分区域划入
1954年回族人口7605,占36%
1956年回族人口8549,占32%

顺河回族自治区1953.5—顺河回族区1956.3.21—红卫区1966—顺河回族区1972
1953建区时总人口24164,汉族15038(62.23%),少数民族9126(37.77%)
一普总人口24445,汉族15291,回族9083
1958.3.3龙亭区部分街道划入
二普总人口57305,汉族45342,回族11596(20.2%)
1966.1东郊工业区街道办事处划入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2-02-27
建立时少数民族比例低于30的:
楚雄、绥远省伊克昭盟自治区、绥远省乌兰察布盟自治区
天祝、互助、孟村、大厂、莫力达瓦、杜尔伯特、前郭尔罗斯、长白、喀喇沁左翼、阜新、江华、连山、韶边-乳源、威宁、松桃、寻甸、路南(第二次恢复时达标)、永建(撤销并入巍山)、防城、梁河

建立时少数民族比例高于30但自治民族比例低于30的:
海北
弥勒
其中扣除上级自治民族后,自治民族比例高于30的:
博尔塔拉
察布查尔、巴马、都安、隆林

建立时少数民族比例高于30,但扩大后低于30的:
巴音郭楞、昌吉
翁牛特、钦北-钦州、鄂伦春

建立时少数民族比例低于30,但缩小后高于30的:
茂汶

联合自治中自治民族低于10的:
海西(哈萨克)、文山(苗)、海南(苗)
镇宁(苗)、隆林(彝、仡佬)、连山(瑶)

自治民族比例低于50,有其他少数民族高于10的:
昌吉(哈萨克)、临夏(东乡)、海北(回)
化隆(藏)、鄂温克(达斡尔)、融水(侗)、耿马(拉祜)、河口(苗)、澜沧(佤)

其他:
湘西建立时少数民族比例低于30,土家族识别后高于30
河口建立时瑶族、苗族联合自治,自治民族比例高于30,去掉苗族后自治民族比例低于3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2-02-28
没标准就是最大的标准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2-02-28
楼主辛苦,这已经很全。我曾经想干这个事情,后来放弃了。当时搜了一部分的感觉是,传说中的30%或50%线可能是存在的,一普时非常明显。印象最深的是今天被很多人拿来说事的鄂伦春旗,人家当初是真的民族旗,游猎的地方,只是人少而已。
但是从1954年或1955年(当时自治区的名字开始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开始,30%以下的情况频频出现。孟村回族自治县能查到对这个问题有说明。大意是确实能画出来一个回族超过30%(或是50%记不清了,应该是30%)的地方,但是这样的地方太小,为了更好发展应当再扩大。大厂回族自治县不清楚,这个也是我一直没有搞懂它特殊在哪的。内蒙古自治区不断扩大,可能是上行下效的榜样,但我没有证据。

所以,楼主说的早期,我个人暂时以1955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以热河省撤销,北部最终划入内蒙古自治区为标志。从热河省撤销后进入第二个时期。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2-02-28
回 keating 的帖子
keating:楼主辛苦,这已经很全。我曾经想干这个事情,后来放弃了。当时搜了一部分的感觉是,传说中的30%或50%线可能是存在的,一普时非常明显。印象最深的是今天被很多人拿来说事的鄂伦春旗,人家当初是真的民族旗,游猎的地方,只是人少而已。
但是从1954年或1955年(当时自治区的名字开 .. (2022-02-28 00:35) 

你这个说法压根不成立,首先55年前本来就没建多少自治地方,而且天祝、互助等55年前建的,也不满足比例标准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2-02-28

博尔塔拉 10532蒙古族获得一个自治州

鄂伦春旗  774人获得一个自治县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2-02-28
回 xiazhi 的帖子
xiazhi:你这个说法压根不成立,首先55年前本来就没建多少自治地方,而且天祝、互助等55年前建的,也不满足比例标准 (2022-02-28 10:32) 

30%不是我的说法,我哪里创造的出来。这个说法几十年了,现在有些省的民族工作条例里还能找到30%的痕迹。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2-02-28
回 jianchihu 的帖子
jianchihu:博尔塔拉 10532蒙古族获得一个自治州
鄂伦春旗  774人获得一个自治县
....... (2022-02-28 11:40) 

新疆的两个蒙古族自治州是以传统蒙古族聚居地的名义设立的,蒙古族人口一直低。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2-02-28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新疆的两个蒙古族自治州是以传统蒙古族聚居地的名义设立的,蒙古族人口一直低。 (2022-02-28 19:11) 

当年准噶尔汗国在的时候,天山以北尽是蒙古人的天下。

十全老人对准噶尔灭国灭族,现代官方史学界还杀人诛心,诡辩称准噶尔部是分裂势力。
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2-03-01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新疆的两个蒙古族自治州是以传统蒙古族聚居地的名义设立的,蒙古族人口一直低。 (2022-02-28 19:11) 

1954年设州时,博州的蒙古族1/4,巴州1/3。基本上属于中规中矩了。我个人认为,特别是博州,除了历史传统外,当时现实的民族比例可能也有影响。

巴州已经囊括旧吐尔扈特部南路(和静县、焉耆县)和和硕特部(和硕县及后来分出的博湖县)。
博州包括了旧吐尔扈特西路盟1旗(精河县),以及戍边的察哈尔部(博乐县及分出的温泉县)。如果只说历史传统,完全可以东扩到接壤的乌苏县甚至托里县。乌苏县是属于东路盟2旗,蒙古族比精河县还多,但是总人口更多(精河县的3倍)一定会大幅拉低蒙古族比例到20%以下(估计当时乌苏县蒙古族比例在10-15%)。县城所在的乌苏县东部(可能接近原左翼旗)更低,西部(右翼旗)总人口少可能有 20-30%左右,所以当时乌苏县西部只设立了区公所级别的蒙古族自治区。

我再想,如果解放前后乌苏县西部也分出1个县,就像博乐县分出温泉县一样,那么这个新县画入博州的几率会大很多。但终究没有设估计还是总人口太少(可能当时乌苏西部1万人都没有)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2-04-21
回 keating 的帖子
keating:30%不是我的说法,我哪里创造的出来。这个说法几十年了,现在有些省的民族工作条例里还能找到30%的痕迹。 (2022-02-28 18:42) 

我记得是少数民族超过30%,或者是10%并且广泛分布就可以自治。
意思就是比如一个县只要超过30%少数民族,哪怕这个民族只是聚集于一个乡镇也可以自治(实务中都是另外分出一个县自治),如果一个县的少数民族只有10%,但是这个民族是散居于全县的(也就是广泛分布的意思了),那么这个县也可以进行自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