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沔阳很有名么?
(2021-04-26 17:59)
陆令寿:沔阳之沔
《 人民日报 》( 2012年09月22日 08 版)
湖北有个仙桃。但是,仙桃过去并不叫仙桃,而是叫沔阳,仙桃是1986年县改市时换的名。“仙桃”和“沔阳”对于我这个外乡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对于仙桃,每次路过都是从高速公路的标牌上知道它的位置。不久前,终于有机会与这里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沔阳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改叫仙桃?”到了仙桃,我问当地的朋友。一谈起来,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一说是“沔(miǎn)”这字生僻,好多人不认得,常常读成“丐”,二是当时的字库里已没有这字,用起来不方便,三是……就这样,“沔”字被剔出。
这倒让我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开始刨根问底。古代“沔”字的基本意是水流充满河道,同“湎”。《诗·小雅·沔水》中有“沔彼流水,朝宗于海”的诗句。又如“沔沔”是水满荡漾的样子。史记中也有这样的表述:“流沔沉佚,遂往不返。”而“沔”为水名,发源于陕西,是汉水的上流,古代亦指整个汉水。
一个“沔”字,总与水有关。传说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沔阳在九州之一的荆州域内。夏、商时,为荆州域。西周、东周后,沔阳属于楚地,楚平王游云梦,驻跸排湖,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三国时魏、蜀、吴共争荆州,赤壁之战即发生于原沔阳南部乌林(今属洪湖市)。浊浪滔天,风高波涌,曹操的83万大军乘战船直下江南。据说这里还是元末陈友谅训练水师的地方。这块烽火连天、战争频发的膏腴之地,虽经历各个朝代更迭,但“沔阳”这个地名一直像血脉一样延续着。
我们去往排湖边。这个“排湖”可能就是楚平王当年“驻跸”之所在地。停下脚步,仔细聆听,你会听到一个早已逝去的年代里渔夫的歌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那个好心的渔夫,多么希望与他对话的屈原能够听他一劝:“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然而,屈原岂是随波逐流的燕雀之辈?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排湖,曾经是一片泽国,沔阳人称之为母亲湖,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素有“百里排湖”的美誉。老作家碧野下放改造时,在那个动荡的年月里,在湖光潋滟、风清荷香的湖边,望着大地上的一片绿色,写下了散文《静静的排湖》。也是以粮为纲的年代,盲目围湖造田,湖面日渐萎缩,如今只剩下十多平方公里了。聪明的仙桃人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从规划入手,打造中国休闲谷。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让游客感受到“沔沔”之古韵,“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让人来了还想来。
从1986年撤县建市始,沔阳改叫仙桃已经20多年了,可仙桃人口头上还是把自己说成是沔阳人。他们说的是沔阳话,吃的是“沔阳三蒸”,唱的是沔阳花鼓,演的是沔阳皮影——“沔”字已经渗透到他们的骨髓里。
此次来这儿的一个多月前,我们看过仙桃一条新建的民俗风情街。只见街道两边的明清仿古建筑鳞次栉比,青瓦灰墙,尖垛飞檐,酒楼、商店、书屋、咖啡厅……一家挨着一家,人文风情浓郁。这条街主要以美食为主,旨在让蜚声久远的“沔阳三蒸”重振旗鼓,把沔阳莲藕、沙湖盐蛋等特色食品打入市场,吸引前来观光休闲的旅客。除了打造美食品牌,还在街中兴建了刘口戏台,每逢节假日,游客可以看到具有沔味彩船舞、蚌壳精舞、龙灯舞和皮影戏等传统艺术表演。
再次来到这条民俗风情街时,人气更旺了。不过,最大的变化是这条街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想起了上次来时,这条街初定名为“文化美食一条街”,后来,经过广泛征集,最后定名为“沔街”。从街西走到街东,其间有一片广场,广场正中建了一座威武阔大的门楼,门楼上挂着一块巨大匾额,上面是当地书法家题写的“沔街”二字。
“叫沔街就叫对了嘛。”我对同行的朋友说,“老祖宗叫了几千年,不能到我们这儿就让它断代绝根,这对不起沔阳的列祖列宗啊。”大伙儿都说对。这时,想起了一位自称为“沔骨佬”的朋友对我说过她的“沔沔之痛”:那是始于在北京上大学的第二年,她母亲写信告诉她县改市了,以后寄家书要记得更名。那时,思旧之痛与思乡之痛连在了一起。如今,有了“沔街”可抚旧时之痛,但愿家乡能像襄阳一样更回原名!
我相信,她的话代表着许多沔阳人的一个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