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方面已于2017年3月下旬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藏医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这一申请将在2018年联合国相关会议中做出裁决。尽管中国此前也提出藏医药“申遗”,但据一位印度内务部官员称:“印度已就藏医药的申遗准备了很多年,只是现在才向联合国教科文机构提出申请。”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信息,印度官方将藏医药标注为“具有治愈功能的知识或科学”,中方则将其解释为“流行于中国西藏人民中的关于生命、健康及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知识和实践”。藏医药流行于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多地、蒙古国、不丹及尼泊尔。在印度,它也是锡金、大吉岭、喜马恰尔邦北部及拉达克地区的基础诊疗手段。
印度“AYUSH”网站称:“藏医药的主要方法及实践均与印度的阿育吠陀疗法类似。阿育吠陀的影响首次传入西藏是公元3世纪,其流行时期是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时。自那之后,印度医疗文化与佛教及其它印度科学文化持续在该地区传播,直至19世纪早期。”
报道称,印度瓦拉纳丁中央藏学研究所副所长加什·萨姆敦教授是印度此次藏医药申遗的文件起草人,他认为:“中国在该项目申遗时将藏医药称为‘中国藏人的医疗体系’,但联合国并没有这种叫法。”他还分析称,“即便藏医药源于西藏,它也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它在此实践了千年之久并受到阿育吠陀的深刻影响。”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副院长仲格嘉4月12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藏医药从萌芽到现在的快速发展,都以藏区为中心。一些考古和文献研究表明,藏医药在藏区发展已经有3,800多年了。不过,仲格嘉也表示,藏医药以藏区本地的实践医学作为基础,也吸收了部分印度阿育吠陀理论和汉地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