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502阅读
  • 31回复

[地名由来]丛台和井台 易 邯郸和邢台  安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9-01-25
黄帝打败蚩尤的九黎族, 九黎族的人成为奴隶,称为黎民,
不是奴隶的底层被称为庶民,
后来社会废除奴隶制度以后, 庶民和黎民 统称众人,

《诗·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鎛


真人之心,若珠在渊;众人之心,若瓢在水。”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9-01-25
回 两醉清风 的帖子
两醉清风:我是真高看你这样的人了,
这个论坛就是有这么一些人,
什么人口分省,
什么面积分省,
都是小学生吗。
....... (2019-01-25 04:28)

古代涿鹿地名的历史变迁

    涿鹿是华夏民族的起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千古文明开涿鹿”已经脍炙人口。古代的涿鹿虽与现在的涿鹿县有渊源,但不能划等号。
    首先讲古代涿鹿的地理范围:
    古涿鹿或者称涿鹿之野,其地理范围仅指今冀西北涿怀盆地南部的涿水流域,横跨目前的涿鹿、怀来二县。具体来说,是指今桥山、虎头山、歪头山以南,灵山、涿鹿山以北,永定河以西的涿水谷地。包括现在涿鹿县的矾山镇、黑山寺乡、卧佛寺乡、栾庄乡、太平堡乡的一部分,怀来县的桑园镇、官厅镇、孙庄子乡,共7—8个乡镇所辖地域。但并不包括今涿鹿县、怀来县的大部分。
    其次讲涿鹿地名的由来:
    涿鹿地名的来源,与古代的气候变迁有关,与该地的动植物资源密不可分。夏商之前的桑干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作为桑干河支流的涿水流域,河水水量充沛,周围山峦起伏,山中竹林茂密,林中有鹿,故这一区域初称竹鹿。《山海经》中有记载:“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商代以后,华北气候变冷,竹子绝迹,竹鹿的地名经过了浊鹿、独鹿等一系列变化后,最终固定在了涿鹿一名上。
    第三讲涿鹿的历史变迁:
    约4700多年前,出生、成长于青丘城(又称黄帝城,城址在今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以北)的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姬轩辕,在涿鹿之野经过几番苦战,击败造反的蚩尤,并将其杀死。(在今涿水流域的龙王塘村下了蚩尤泉、蚩尤城、蚩尤寨的历史遗址;在现属怀来县的南二堡村留下了蚩尤墓的历史遗址)
    轩辕黄帝战败蚩尤后,又在阪泉之野三战同父异母的弟弟炎帝,最终降服了他。(在今涿水流域的上七旗村留下了阪泉、阪泉之野、炎帝营的地名)
    之后,黄帝定都涿鹿(又称黄帝城,青丘城,城址在今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以北,城边就是黄帝泉遗址),与天下诸侯合符釜山,华夏民族在此形成,中华文明在此奠基。
    当初黄帝杀死蚩尤后,青丘城一带的百姓为纪念这一事件,佩戴着蚩尤的假面具,互相追逐嬉戏,称为蚩尤戏。(以后随着华夏族主体南迁中原,蚩尤戏传到中原及江南,后来又演化为傩舞。)冀字的原型就是蚩尤戏;冀字做动词讲时,含有希望的意思,是指希望百姓牢记蚩尤之乱;当冀被当作地理名词讲时,因蚩尤作乱被杀于涿鹿之野,所以冀字最初的地理范围就是指涿水谷地,也可以延伸到整个涿怀盆地,而不是冀州。

    黄帝崩,葬涿鹿桥山(又称穹山、穷山)。
    尧舜禹时期,早期中国的都城在冀(又称潘邑、潘城,城址在今涿鹿县保岱村,城内遗存有潘泉、妫水、妫汭、旋台遗址)。
    《竹书纪年》记载:“帝尧陶唐氏……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
                                          “帝舜有虞氏……元年乙未,帝即位,居冀。”
                                            “元年壬子,帝(禹)即位,居冀。”
                                            “元年癸亥,帝(启)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      
                                   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
    夏初,禹的儿子启率领华夏族主体南迁中原,把国都从涿怀盆地的冀都(今涿鹿县保岱村)南迁夏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涿鹿的地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商代,有商王赴穹山(穹山又称穷山、桥山)祭祀轩辕黄帝的甲骨文记录:
    “1、戊戌卜,侑伐,父戊用牛于穹;
            2、贞帝穹;
            3、辛未卜,亘贞乎先穹。”
目前未见涿鹿地名的书写记录。不过这里的第三条:“辛未卜,亘贞乎先穹。”指的商王武丁祭祀穹山(桥山)黄帝陵的史实。《竹书纪年》有记载,武丁在即位的第32年—34年间,率兵讨伐鬼方(匈奴、突厥的祖先),最终击溃鬼方。商王武丁的这次祭祀黄帝与战胜鬼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西周时期,《周书.王会解》记载:“成周之会”时,诸侯来朝,外台西面正北方陈列的贡物中,有“青丘狐九尾”。这里的“青丘狐九尾”指得是产自青丘之野的九尾狐,青丘之野又称涿鹿之野,指的就是涿水谷地。
    这说明虽然华夏族主体南迁中原,但是涿鹿所在的涿水谷地依然与中原王朝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春秋时期,齐桓公尊王攘夷,征战涿怀盆地,消灭了屠何国。
    战国时期《竹书纪年》载:“燕伐赵,围浊鹿,赵武灵王及代人救浊鹿,败燕师于勺梁”( 此“浊鹿”即古涿鹿城,又称黄帝城,在今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北;这是涿鹿城长时间消失后,又一次明确出现在史书上。
    战国末期,乐毅之子乐闲从燕国归赵,死后葬于古涿鹿城以北。
    秦代,未有涿鹿城(县)的明确记载。却有秦始皇祭祀上谷郡(郡治在今怀来县大古城)桥山黄帝陵的记载。
    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的上谷郡郡治位于沮阳(今怀来县大古城),下设15县,分别是:沮阳、泉上、潘、居庸、军都、句瞀、夷舆、宁、昌平、广宁、涿鹿、且居、茹、女祁、下落,有户口三万六千八百,人口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其中,涿鹿县(治今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以北)、潘县(治今涿鹿县保岱村)、下洛县(治今涿鹿县城)、句瞀县(治今涿鹿县大堡镇)、茹县(治今涿鹿县张家堡附近),这五个县均位于今涿鹿县境内;】
    公元8年,王莽篡汉自立,建新朝。上谷郡被改名为朔调郡(上谷郡下属的沮阳改沮阴;潘县改树武;下落县改下忠;涿鹿改怖陆)
    东汉的上谷郡只设八县:沮阳、潘县、涿鹿县、下洛县、居庸县、广宁县、宁县(位于今涿鹿县境内的有潘县、涿鹿县、下洛县。
    晋武帝泰康年间,地处边疆的上谷郡西部析出,置广宁郡(治今涿鹿县城),下辖下洛县(治今涿鹿县城)、涿鹿县(治今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以北)、潘县(治今涿鹿县保岱村),人口三千九百五十人。
    五胡乱华时期,古涿鹿县建制废弃。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后,涿鹿县(治今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以北)的建制恢复,隶属燕州(治今涿鹿县保岱村)下辖的广宁郡(治今涿鹿县城)。
    北魏王朝,先后有四位皇帝八次亲自到广宁郡(郡治在今涿鹿县城)的乔山、历山祭奠中华文明的始祖轩辕黄帝及唐尧、虞舜。北魏六镇军变,引发杜洛周造反、北魏军镇压、柔然南下,最终彻底摧毁了燕州(治今涿鹿县保岱村)境内七郡十二县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广宁郡(治今涿鹿县城)及其下辖的涿鹿县在战火中被毁,古涿鹿县的建制也彻底消失了。
       北齐、北周时期,古涿鹿县故土属于燕州(治今涿鹿县保岱村)管辖。
       隋初,古涿鹿县故土属于燕州怀戎县管辖(州治、县治均在今涿鹿县保岱村);隋末,废燕州,怀戎县(治今涿鹿县保岱村)划归涿郡管辖。
       唐武德七年(624年),古涿鹿故土归北燕州怀戎县管辖。(州治、县治均在今涿鹿县保岱村)
       贞观八年(634年),北燕州改称妫州,下辖怀戎县(州治、县治均在今涿鹿县保岱村)
       公元698年,东突厥南下,摧毁妫州城。
       公元702年,妫州州治、怀戎县县治东迁清夷军城(治今怀来旧县城)。
       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妫州分治,析出新州(治今涿鹿县城)、武州(治今宣化城),唐政府在涿水流域(古涿鹿县地区)重新设立县级建制,县城建在距离古涿鹿城东边6里的地方,称矾山县,(治今涿鹿县矾山镇,矾山为釜山的谐音,与黄帝合符釜山有关),矾山县隶属新州管辖。
       公元936年,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矾山县所属的新州(治今涿鹿县城)是十六州之一。

入辽后,新州境内因有黄帝城、桥山黄帝陵、历山尧舜庙,故而契丹改新州为奉圣州(治今涿鹿县城)。奉圣州直辖四县,矾山县(治今涿鹿县矾山镇)、永兴县(治今涿鹿县城)、龙门县、望云县,(后两县皆在今赤城县境内)。
    辽代,辽圣宗耶律隆绪曾派专人修缮并祭祀桥山黄帝陵。
        金代前期,奉圣州与矾山县建制未变;金末,奉圣州武定军节度使完颜永济进京登基称帝,奉圣州由此改称德兴府,永兴县改称德兴县,矾山县名称未变。
       蒙古灭金时,1211年、1213年、1220年,蒙古军队三屠矾山县,该地沦为废墟。
       公元1265年,矾山撤县,并入永兴县(治今涿鹿县城)。矾山从此沦为普通乡镇。
       公元1266年,德兴府降级,改回奉圣州(治今涿鹿县城)的旧称,依旧管辖永兴县。
       公元1338年,奉圣州发生两次强烈地震,居民大量死亡,元朝将奉圣州改名为保安州(治今涿鹿县城),依旧管辖永兴县。
       明清时期,承袭保安州旧称。州下未再设县。
       民国成立后,1913年,保安州改称保安县。
       1914年,为避免和陕西保安县重名,又因直隶保安县境内的涿水谷地为古涿鹿县所在,因此直隶省保安县恢复涿鹿县的古名(治今涿鹿县城)。

以上是本人写于几年前的文章。
再看看谭其骧主编的战国时期的燕国,真正的独鹿地图位置




[ 此帖被汉疆唐土在2019-01-25 05:5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9-01-25
古涿鹿之地行政区划变革引用史料古籍:《山海经》、《竹书纪年》、《史记》、《前汉书·刑法志》、《后汉书·郡国志·上谷郡·涿鹿》、《魏·土地记》、《晋太康地理记》、《北史》、《水经注•灅水》、《隋书·地理志·涿郡怀戎县》、《括地志》、《辽史•圣宗本纪》、《元史·祭祀志》、《读史方舆纪要·直隶保安州》、《清史稿·地理志·宣化府·保安州》
古涿鹿之地的行政区划变革:五帝前为有熊国所在;五帝时称涿鹿之野(青丘之野)、冀地;夏商周时,华夏族主体南迁中原,成为山戎族、狄族聚居地,仍称涿鹿之野;战国、秦时称上谷郡;两汉、曹魏时为上谷郡的涿鹿、下洛、潘县三县地;西晋时为广宁郡的下洛、潘、涿鹿三县地;北魏时为广宁郡之广宁、潘、涿鹿三县地;北齐为北燕州怀戎县;隋为涿郡之怀戎县;唐代中前期为燕州、妫州的怀戎县;唐后期分置为新州,下辖永兴(治今涿鹿县城)、涿鹿(治今矾山镇)二县;唐末,涿鹿县改称矾山县;辽为奉圣州永兴、矾山两县地;金代为奉圣州下辖的永兴、矾山二县地;金末为德兴府下辖的永兴、矾山二县地;元初仍为德兴府下辖,后德兴府降回奉圣州,元末奉圣州又改为保安州;明清时期依旧为保安州;民国恢复涿鹿县名称至今。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9-01-25
北齐、北周、隋初时期,因突厥屡屡野蛮入侵,怀戎县百姓纷纷沿斜阳关古道——定安河古道——飞狐古道,南逃易县。所以公元607年,隋朝改易县为上谷郡。此后,隋朝、唐初时期的上谷郡实际是指的是易州一带,与真正的上谷郡故地无关。尤其是936年,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后,中原王朝始终无法收复幽云十六州,幽云地区在中原士人的记忆中渐渐模糊,错误的历史记载层出不穷。文天祥在被元军押解北上时,错把涿州当涿鹿。
明末清初,《天府广记》的作者孙承泽错把易州等同于上谷郡,所以在《天府广记》曰:“釜山在今涿州西,与易州界,状如覆釜,故名。并由此得出“釜山在今涿州西”也就不奇怪了。但是以错论证,只能犯更大的错误。
[ 此帖被汉疆唐土在2019-01-25 14:5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9-01-25
尚书》记“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
作《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这里你就知道了,黎民和百姓是2个阶层,黎民就是奴隶, 尧是黄帝之后的,你说为啥叫黎民,你还能想到谁,黎民就是那些九黎族后裔,
黄帝打完仗以后 民不聊生,尧舜都要休养生息的啊,所以要和平,要稳定,所以需要协和万邦, 这个万邦 到商朝都还有,、
邦是什么意思,邦就是画地盘, 就是古代那些小部落, 画个界限,说这个地方是我的, 这就是邦,

后来开始了一部分的定居生活,这个种地方 就是方,相当于现在的村落, 也是城市的雏形,   万邦逐渐演变成万方,也就是邦有了中心,

紧接着,方的人口开始增多,出现了囗囶圀  的概念,所以方里人认识世界就有了八方的概念, 易经叫八卦,所以就是原始人的认识出来的,


接着方里出现了原始的街道,在方里还出现了一个行政的中心区域,作为图腾啊,处理事物的地方, 这个就是繁体字国出现了,
然后有人要侵占你怎么办,于是方内的人拿起戈 守卫他们的方, 于是就有了国,




所以什么叫国,国就是操戈守我一方,的意思,
这就是为什么商代以前就有国,并且商朝时期,叫征伐万方, 那时候 有国的就是有团体概念,那些其他的方就是没有国的概念,
所以 国是方的升华,邦是方的原型,邦即是边界也, 方就是原始城市也,国就是政权也,
所以有了 定国安邦,万方来朝的 天下理念,


发达地区就开始向周边扩张, 然后让自己的亲信来治理这些侵占的地盘, 怎么划定呢, 就是分侯, 侯字的古字是什么,一块布,一支箭, 一个人向四边放四支箭,箭落的地方,就是侯国的国都,然后周边的那些打下来的方都得听他的,所以 就有了商朝的八百诸侯, ,
到了商代后期,这八百诸侯也不安分,于是商朝设置三公, 统领各镇诸侯, 但是时常也镇压不住,于是殷纣王说不如我自己管,他把鄂伯和鬼伯都杀了,只剩下了周伯,他能甘心把,于是闹革命,周代商,

周朝觉得天下不稳是因为不是自己人,于是大肆分封同姓, 所以周朝能稳定,然后就定了什么礼仪啊,王道啊,当时民众只有天地观念,于是就宣扬,我大周王就是天派来管理的,是天的儿子, 于是天子有了,于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你能跟天做对吗

是啊,不能跟天做对,但是兄弟大家,可以吧,姬姓的诸侯打非姬姓的诸侯 天子怎么想, 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 于是西周八百诸侯变成了东周开始时期的200诸侯,到了春秋就更了不得了,200国家一支打仗, 到了战国就只剩下7个了,
周天子都没有诸侯国大,

于是秦开始一统天下, 并且废除分封,我一个人管,没有什么小国,
汉代以后虽然还有国,但是被一堆郡县围着,你也不敢咋滴,

那么家是什么。
这又跟邢台有关系, 邢台古为井台, 也叫井方,  方我说过了 就是村演变为国, 那么井呢,农耕社会吗, 商朝出现了一种农田的管理方法,
叫井田制,
把九里之地分成9块,   一男一女结婚因住一起,成家,
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尔雅》。郭璞注:“筑墙版也
这成家以后管理其中一里见方的地 耕种,就是立业, 成家立业就是方圆一里开始生活,
8家围着的中间的那个叫公田, 8家要共同耕种,公田的粮食要全部上交给国,
于是国家就这么联系起来了,

那么一井和另一井 之间怎么办,于是一个新的组织叫做比, 2个井相近的5家组成一个小组织,  
所以比邻,就是2井之间,
5比为一闾,也就是25家为一个闾,
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也就是500闾为一个乡,放到现在就是最少1000人的规模,
所以,原始的乡闾就这么产生了,




社会发展以后, 姓氏发展的原因,社会形成了,王     君  大夫 和士5个贵族阶层,所以呢,天子之下有国,为国王 ,爵位为公,有诸侯为君侯,再有大夫,为伯,
到士的时候叫子,  子是没有封地的,他们只能被人豢养, 所以 老子  孔子 ,荀子 ,都是没有封地的贵族,这些人没有封地也就没有顾及,于是有
战国四公子门客上千, 这些人也最有气节,士为知己者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但他们又大多贫寒,所以叫寒门士子,就是肚子吃不饱还要追求理想的一群人,


这是贵族,   然而那些大夫的封底还有普通民众啊,因为大夫基本上都有了姓氏,也就是大夫是这些乡或者是几个乡的领袖啊,所以称士大夫也叫大家,
于是大家  “王曰:‘ 封 ,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


而士是寄生在大夫和君里的,于是 士和族 大家, 小家  乡 和比邻  乡闾 就有了一个大团结, 家乡可大,可下, 大家乡,就是族和乡,小家乡就是闾和乡,
到后来以后国家这个词出现了,
家------井-------比--------闾------乡-----大家,
邦-----方------国--------- 小侯----大侯----大国




所以你看到了吗。像梵蒂冈这样的 连大家都算不上,但是可以成一国, 就是一个方国,
再大一点如新加坡那样的地方就是一个原始的国,比方大一点
在大一点如,卡塔尔那样的国家,比国大一点 就叫小侯国,
再大一点 跟朝鲜 韩国那样的国家 也就是一个诸侯,
人口上亿的如日本  孟加拉   缅甸 可以叫大诸侯,
像中国 印度   这种大体制度的国可以叫大国,


中国人将就天下观,到现在还适用,
中国人口世界5分之一,
什么概念
中国分5行,金木水火土, 土为中央之地,四方为金木水火,   现在只是四方不服而已,
在历史上,中国有宗主国地位的概念,可想而知,未来地球村 只能由中国完成,
一代一路,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
你们懂了吗



经济区--都市圈----都市区(城镇群)---区(县)--街道----社区----居委会
道--------府-------州(郡)-----区(县)---街---社----居
经国设道------割省成府------调市县为州郡----改乡村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9-01-27
回 两醉清风 的帖子
两醉清风:我是真高看你这样的人了,
这个论坛就是有这么一些人,
什么人口分省,
什么面积分省,
都是小学生吗。
....... (2019-01-25 04:28) 

如果你们宣传商族南迁,在易水、漳河留下痕迹,邢台曾是商都、晋赵都城,邯郸为赵都、中国成语之乡,我不会反驳你们。
但是,你们不学历史 却无中生有的想改易水为涿水,想要剽窃涿鹿到冀南,那我必须出来说几句真话。
涿鹿,你们剽窃不了,你们更没有那个能力。
“干张家口鸟事”这类粗话,你们收回去。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9-02-26
千古文明开涿鹿,三祖合符定中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