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188楼处级干部于2009-10-02 18:30发表的 :
哦,现在辽宁汉军后裔有1千万?那岂不是辽宁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是汉军旗人了吗?再换句话说,现在辽宁的汉人有三分之一都是汉军旗人后代?要是加上满洲旗人、蒙古旗人,再加上其他少数民族,怎么着也超过半数了吧?强烈要求成立:
辽宁汉军八旗自治区。
事实就是如此,定宜庄的书中对于这些人有具体描述。这个问题其实长期被忽视,即辽宁的汉人移民相当部分编入八旗了,而事实上,仅仅从清末或民国初年辽东的有关方志中,也可查找到足供参考的线索,那就是,即使在光绪朝以后东北地区实施放丈开荒导致形成一轮新的移民高潮,并使旗与民的人口数量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以后,旗人在各地所占比例仍然达到半数或半数以上,至少也超过三分之一。
而这些人的后裔大多数报汉族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满化程度非常浅,他们与从龙入关的陈汉军以及入关后明朝降军构成的新汉军都不一样
《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历史文献、人口统计与田野调查》
作者:定宜庄、郭松义、李中清、康文林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字数:349千字
定价:38.00元
印数:2000册
ISBN 7-90681-394-2/K·093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从户口册入手:盛京内务府三佐领属下的人丁
第一章 盛京包衣三旗与盛京内务府
一,盛京内务府的机构与组织
二,八旗人丁的身份及变迁
三,皇庄、官庄与王庄
四,盛京内务府旗人身份的变化
第二章 盛京内务府户口册
一,户口册的分类与名称
二,内管领处所属人丁与册籍
三,会计司所属人丁与册籍
四,掌仪司所属人丁与册籍
五,三佐领下户口册的分类
六,三佐领下人丁的特点
七,相关数据库的建立
第三章 三佐领下人丁的分布、组织与赋役
一,三佐领下人丁的分布
二,赋役与待遇
第四章 内三佐领属下人丁考释:文献与户口册的对照
一,内三佐领下的甲丁与壮丁
二,内三佐领下的各种专业人丁
三,内三佐领所属其它诸丁
四,相关的统计图表
第二部分 家族组织与八旗制度之间:来源与迁徙
第五章 户口册与家谱对照探讨盛京内务府人丁的来源
一,移民:三佐领下人丁的主要来源
二,汉族移民编入内务府三佐领的时间
第六章 内三旗人在辽东的迁徙流动
一,下洼村李氏个案分析
二,杨木林子、小河沿与吗呼嘴的王氏
三,生计与兴衰:以辽北潘氏为例
四,从三个家族的比较看汉军旗人的定居与迁移
五,从户口统计看内三旗人的迁移
六,相关的统计图表
第七章 辽东旗人社会的基层组织:以三佐领人丁为例
一,八旗制度与“族”
二,族与宗族
三,从族谱看内三旗人的宗族建立时间
第三部分 “在旗”与“随旗”:民族认同与人口行为
第八章 盛京八旗与内务府的汉军旗人
一,辽东的外八旗汉军旗人
二,对内务府旗人在汉军中所占比例的估计
三,汉军旗人与民人
四,清代的“随旗人”:在旗与民之间
五,“随旗人”势力的崛起
六,相关的统计图表
第九章 “随旗人”的婚姻与婚姻圈
一,对内务府旗人婚姻的规定
二,内三旗旗人的婚姻姓氏圈与地域圈
三,关于“旗民不通婚”
四,初婚年龄及夫妻年龄差
五,相关的统计图表
第十章 “随旗人”的人口素质
一,高生育率与高死亡率
二,户口册中的病残者比例
三,病残者的逃旗与婚姻
四,寡妇与鳏夫
六,相关的统计图表
结语
附录一:盖州调查记
附录二:盖州调查问卷
附录三:盖州皇庄、王庄等项地亩表
参考与引用书目
后记
附表目录
表1-1,盛京内务府所司诸庄、园及专业户
表1-2,奉天地区皇庄与官庄的设置
表1-3 康熙朝王公分封简表
表1-4,拨给王公的盛京内务府庄园及人丁简表
表2-1 盛京内务府各种人丁归属情况简表
表2-2 已输入数据库的14种内三佐领人丁册册数、地名、人数与户数统计表
表3-1 内三佐领每丁缴纳蘑菇等实物数量
表3-2 八旗与内三旗兵丁饷银饷米对照表
表4-1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城内户口册记载挑甲情况表
表4-2 嘉庆十八年(1813年)正黄旗道义屯人丁户口册
表4-3 7种户口册中壮丁的人数与比例
表4-4 牛庄刘二堡打鱼人丁户口册各类人丁统计表
表4-5 内三旗匠役额定人数与实际人数对照表
表5-1 家谱等材料中所见内三佐领下人丁来源
表6-1 下洼村李氏户口册与族谱所记世系对照表
表6-2 下洼村李氏户口册与族谱所记男子人数对照表
表6-3 吗呼嘴村王氏户口册与族谱所记男子人数对照表
表6-4 奉天省八旗每户平均人口数
表6-5 户口册统计自乾隆朝到清末内三旗人人口的变动情况
表7-1 12种户口册中每族包括户数的统计
表7-2 14种户口册中每族族长人数统计表
表7-3 内三旗旗人家谱撰写时间统计表
表8-1 奉天八旗汉军兵额表
表8-2 奉天省八旗人口职业分别统计表
表8-3 盛京各驻防兵额裁撤简表
表8-4 奉天民人应征田赋表
表8-5 取满名的男子在全部在册男子中所占比例及在各个地区间的分布
表8-6 取满名者与家庭和亲属的关系
表8-7 汉军、满洲与汉人祭祀礼仪的对比
表8-8 《李氏宗谱》中各房支任职官人数表:
表8-9 吴氏次门(钱寿)各代从事职业情况简表
表9-1 与潘氏通婚姓氏和户口册所记姓氏对照表
表9-2 与王氏通婚姓氏和户口册所记姓氏对照表
表9-3 与郑氏通婚姓氏和户口册所记姓氏对照表
表9-4 盖平市女性受访者(1930年以前出生)的婚姻状况
表9-5 盖平市1930年以前出生妇女通婚地域统计表
表9-6 下洼村李氏家族男性受访者(1930年以前出生)的婚姻状况
表9-7 李氏家族男子(1930年以前出生)通婚地域统计表
表9-8 下洼村李氏家族男性受访者(1930-1950年之间出生)的婚姻状况
表9-9 李氏家族男子(1930年-1950年出生)通婚地域统计表
表9-10 盖州市旗、民通婚比例统计表
表9-11 夫妻年龄差统计举例
表10-1 下洼村李姓1930年以前出生妇女生育情况统计表
表10-2 “郭三屯户口册”中不同年份的病残与废丁人数比较表
表10-3 “肥地一面城户口册”中不同年份的病残与废丁人数比较表
表10-4 潘氏国泰支病残和逃亡情况
表10-5 “肥地一面城户口册”中的潘氏家族人口记录
表10-6 据“盖州满汉人丁册”所录郑氏族谱表
(之一):灰庄屯居住
(之二):龙湾居住
表10-7 内三佐领册内不同时期孀妇在已婚妇女总数中所占比例
表10-8 “牛庄刘二堡鱼丁户口册”中不同时期孀妇在已婚妇女总数中所占比例
表10-9 三种户口册中的孀妇年龄比较表
[ 此帖被sahaliyan在2009-10-02 19:55重新编辑 ]